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优秀7篇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优秀7篇课件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优秀7篇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优秀7篇课件

更新时间:2023-01-17 02:13:11 点击: 来源:yutu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为了加深您对于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的写作认知,下面给大家整理了7篇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一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有趣的汉字、词语超市、写字板、阅读欣赏

教学程序:

一、有趣的汉字:了解汉字的一字多音。

1.学生读一读各组词,注意同一个字的不同读音。

2.查找工具书,了解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3.积累带有多音字的词语。

二、词语超市。

1.学生读一读与“勇气与正义”有关的成语。

2.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成语?

三、写字板。

1.学生发现写字板中六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写的时候应该重点留意的笔画。

2.学生汇报发现所得。

3.学生写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同桌互评写字情况。

四、阅读欣赏:《儿童和平条约》。

1.学生自学短文,了解短文的内容。

2.学生通过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式了解难字词的意思。

3.学生交流阅读体验。

4.写一写自己最深的感触。

5.完成词语库的积累。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语文生活(关注世界儿童)

学习程序:

一、提前布置。

学生准备:分组搜集反映世界儿童生活和命运的文字、视听资料。

二、主题班会或出板报。

1.分组推选口头或书面汇报的学生,完成任务。

2.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质疑,展开互动。

三、活动小结,布置习作。

第三课时

学习要点:

语文生活(习作写信)

学习程序:

一、明确习作要求:

1.回顾活动过程。

2.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把活动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二、学生习作。

教师巡视学生习作情况,随时评价,并及时指导困难生的习作。

第四课时

学习要点:

语文生活(讲评习作)

学习程序:

一、引导学生自评

将你的习作读一读,重点修改不通顺的句子、标点符号,还可以增减一些内容,对文章进行润色。

二、引导学生互评

同桌之间或者好朋友之间交换习作,互相评价。

互评重点:发现对方习作的优点;帮他提建议,如错别字、内容方面等。

三、教师点评

1.教师评介本次习作的整体情况。

2.教师以两三篇不同程度的习作做范本,引导学生共同点评,教师作引导讲评。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

2、想想课文中日内瓦人是怎样让“它们”自由生息的。

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有良好的语感。

4、学会用“虽然……但……、几乎”各写一句话。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书写等方式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运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文学习,引导学生体会日内瓦人是怎样让“它们”自由生息的,以及人鸟共同就餐的壮观景象。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有感情朗读课文,课文中哪些情景让你感动,跟同学交流。

课时安排:

2课时

知识链接:

日内瓦是瑞士著名的旅游城市。它依山傍湖,风景秀丽,四季温暖。日内瓦以旖旎(yǐ nǐ)的风光赢得了“花园之城”的美称。同时,它又是个著名的国际性城市,许多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欧洲总部、世界贸易组织及国际红十字会的总部等)都设在这里。

教学过程

自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能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我能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理解“钢筋、收割、赴宴、邪念”等词语。

3、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我还要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

(1)我要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我学会了生词,我要把易错字再写写。

(3)我会认读:

钢(gāng )筋 (jīn) 镶(xiāng)嵌(qiàn) 市政(zhèng) 赴(fù)宴 偏僻(pì) 尊(zūn)严 贵贱(jiàn) 滥(làn)杀 几乎 联(lián)合国 错落有致 毫不戒备 闻名遐(xiá)迩(ěr )

(4)我能联系课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2、再读课文。

1、我要弄清课题《让它们自由生息》的“它们”指的是

“自由生息”的意思是

2、读了课文,日内瓦除了美丽,还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3、读了这篇课文,我知道它主要写了什么?

4、我还有问题要提:

交流展示:

对学:

1、认读生字,提示易错字。

2、认读词语,理解意思。

群学:

1、交流上述的问题。

2、组内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

当堂检测:

1、积累词语,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镶嵌 湖畔 偏僻 滥杀 撒落 湖光山色 尊严 闻名遐迩

毫不留情 毫不戒备 错落有致 花花绿绿 水火不相容

2、比一比,再组词。

筋( ) 剪( ) 栽( )

精( ) 箭( ) 载( )

贱( ) 联( ) 赴( )

钱( ) 连( ) 赶( )

探究案

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内瓦的美丽,懂得要爱护生物、保护环境,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2、我会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日内瓦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及热爱的精神。

3、我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自主探究:

1、细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2、3、4自然段,思考:

(1)我发现第2自然段和第3、4自然段是 关系。

(2)在日内瓦,人们是怎样对待野草的呢?(抓住重点字、词、句,品读、勾画、批注)

(3)你是怎么理解“日内瓦植物园的一面山坡上,野草高高地生长在里圈,人工栽种的草皮低低地守护在外圈,两者错落有致,只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这句话的?

(4)你又是从哪里看出野草和人工栽种的草皮没有贵贱之别的呢?(抓住重点字、词、句,品读、勾画、批注)

3、读课文第5、6自然段,想想:

(1)在日内瓦还有什么是其他国家所见不到的景象?

(2)那么从哪些地方看出鸟儿在这里也像野草般自由生息?(抓住重点字、词、句,品读、勾画、批注)

合作交流:

群学:交流自主学习内容。

展示:

1、你是怎么理解“日内瓦植物园的一面山坡上,野草高高地生长在里圈,人工栽种的草皮低低地守护在外圈,两者错落有致,只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这句话的?

2、你又是从哪里看出野草和人工栽种的草皮没有贵贱之别的呢?

3、那么从哪些地方看出鸟儿在这里也像野草般自由生息?

拓展提升:

学习本课后,你一定有很多知识和情感上的收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一下吧。

(悄悄话:下面方式供你选择哟)

1、日内瓦人对野草和鸟儿的这种态度,你赞同吗?联系你周围的环境,谈谈你的想法。

2、 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可以再读读课文中你感兴趣的地方,抒发自己学文的感受。

课后检测:

1、 句子转换。

(1) 但见小小生灵这般对人毫不戒备,谁又会产生这样的念头呢?

改为陈述句:

(2) 难道仅仅为了这,你就不好好读书吗?

改为陈述句:

2、 用“虽然……但……、几乎”各写一句话。

3、 找出句子中意思相反的词语,写下来。

(1)野草和人工栽种的草皮错落有致,只有高低之别,没有贵贱之分。( )

(2)他做任何事情都那么认真,一点儿也不马虎。 ( )

(3)平时热闹的市场,今天很冷清。 ( )

(4)他从来不轻易做出决定,总是会慎重考虑。 ( )

温馨提示: 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3.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时数:

1课时

基础知识:

生字:

异 字义:另外的;别的。异乡 怪异 奇异 惊异

倍 字义:加倍更加。倍加 成倍 加倍 事半功倍

茱萸: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正音字:茱萸(zhū yú)

释词:忆:想念。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逢:遇。 倍:格外。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诗人。

【今译】独自一人在外地生活,每地重阳节在时候更加思念故乡的亲人。想想家乡的兄弟们正在登高远望,都插上茱萸发现就少(我)一个人。

教学设计(A案)

一、复习学法,导入新课。

1.出示:了解诗人、解诗题目、明白诗意、体悟诗情、吟诵诗文。

2.用自己话说说每一步具体做法及要求。

3.今天,我们就按同样的方法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了解诗人,解诗题目。

1.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你了解他吗?

这是诗人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当时正直重阳节,他的家人在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而诗人独自过节,显得十分孤独。

2.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山东”指山东省吗?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在重阳节这天,王维思念家乡的兄弟。

三、理解字词,明白诗意。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直到正确流利。

(“为”这里应读“wéi”)

2.再读,你有哪些地方读不懂?并在书上作记号。

3.课件出示学生不理解的字词:

异客 逢 倍 遍

4.动动脑子,你如何理解这些字词?

5.你能从字面上说说诗句意思吗?

6.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

四、体悟诗情,吟诵诗文。

1.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小小组讨论。

3.交流。

我认为“( )”字用得好,从中我体会到了( )

4.你能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吗?有没有同学比他读得更好?(注意节奏与感情

5.配乐吟诵。

五、作业:

背诵古诗,书写生字。

教学设计(B案)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生齐读课题两遍。师范读。(老师读得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说了些什么?)

生齐读全诗。

小组讨论这首古诗说了什么?并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解题。

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

1.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生:老人节)

2. 忆:想念,思念。

3. 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

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幻灯片3)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三、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

四、读懂全诗。(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1.独在异乡为客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当。

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为什么要登高?(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避灾。)

茱萸(zhū yú):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欢插戴茱萸,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

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4.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加深理解全诗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

第一层(前两句):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第二层(后两句):作者想象兄弟们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五、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齐读、个人背、男女生背、师生背、全班背。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考:

1.谁能来说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为什么他每逢佳节倍思亲?

(1)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2)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孤单。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叙述的口气,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诗人王维因为要在长安谋取功名,不得不与自己的故土和亲人告别,作客他乡。远在外地的他,时常想起家乡的朋友和亲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想:家乡的亲人、兄弟们一定在插满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乡一帆风顺吧!遗憾的是,我无法与亲人、兄弟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师: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你们还学过哪些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古诗?请你来背一背(生:李白的《静夜思》)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注意听听同学发明创造,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写一篇想象作文,写出自己想象的奇特和合理。做到既清楚又明白,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我的发现:能主动发现同音字,并正确使用,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读科学名言,从中体会名言的含义。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感受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感受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网上等收集多的资料作成剪报。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的科技新闻。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我们的奇思妙想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在本组课文中,我们从《呼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等文章中,了解到科学的威力和奇迹。今天,我们就畅想一下,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呢?

展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吧!可以说说未来的生活、学习,只要能想到的,都可以说。

2.小组交流:

前后两组同学组成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想象,共同分享发明创造的快乐。交流时可以互相问学,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3.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介绍得好的,大家感兴趣的到班上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4.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畅想真神奇、真美妙!我们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明,有所收获。

如果要想使你们的幻想成为现实,必须现在好好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让幻想成为现实。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写一篇想象作文

一、谈话引入:

上一节课,同学们大胆畅想了未来世界,有许多奇思妙想很有新意,今天我们就把这美好的幻想写下来。

二、明确习作要求:

1.想象应从哪些方面去想,想些什么?学生讨论。

2.教师补充:想象可以不拘形式、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可以奇思妙想的,也可以是从现实生活中受到启发自己设想、创造的。

3.习作方法指导:

①叙述想象的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

②记叙中要具体,特别是想象的事物特点要写详细。

③表达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4.学生自己交流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交流习作:选出写得好的习作,说说好在哪点?全班交流。

6.教师选出有特色的习作讲评。

7.学生根据自己的习作修改,同桌互改,提出修改意见。

第三、四课时

一、教学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教师指名读词语,注意正音。

3.符合词义,说说带点的词的意思。

4.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广告乱改成语。

5.小结:注意区分同音字。

二、教学日积月累

1.学生读科学名言

2.交流:你从科学名言中了解了什么?

3.小结:这些名言,告诉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应怎样,同时,教育我们要向科学家学习。

三、教学宽带网

1.朗读宽带网中的内容。

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信息?

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

4.举办《科学在身边》手抄报。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五

设计理念:

着力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用心去读书、用情去体验,让学生真正读进课文里去,把课文读进自己的心里去,读出韵味,读出思考,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9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体会课后习题3中带点的词在表达上的作用,并能积累下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选择地背诵课文有关段落。

3、读懂课文,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并能通过朗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见解。

4、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懂得“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分步揭示课题,质疑《触摸春天》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随学生回答,板书:春天)课前,老师和大家一起到校园里去找春天,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怎么找到的?(请多名学生说说)

学习的方法莫过于联系生活实际,课前带学生寻找春天,既积累了语言,又调动了情感,使学生上课时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从学生已知的入手,学生很快就能进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拉近了文本与生活、学习与生活距离,使学生学得自然、学得轻松。

2、是的,我们可以用眼睛去观赏春天,用耳朵去聆听春天,用鼻子去嗅闻春天,用嘴巴去描述春天。然而,有一位女孩却要用双手去触摸春天。(板书:触摸)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触摸春天》。请大家读课题,一定能读出不少疑问。(指名交流)

二、走进《触摸春天》,整体把握全文

1、是的,春天可以看,可以听,可以闻,可以说,难道还可以触摸?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按这样的说法,表达你对课文的初步了解。(出示)

2、学生浏览课文后,指名说。

安静(谁)在用手(心)触摸花、蝴蝶(春天)。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盲童安静。

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会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的能力。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于此。

3、仅仅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当然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要想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还要用心读书、用情体验。下面请大家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4、检查读书情况,教师相机点评。

三、品读《触摸春天》,读出个人感受

1、同学们,请选出你最感兴趣的部分默读,并至少提出一个问题。

2、读好了吗?问题想好了吗?谁愿意来说一说。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以下重点句段,引导学生理解感受。

3、出示第三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什么地方触动了你的心,打动了你的情?

(2)你理解“穿梭”吗?能来表演一下吗?(请学生在桌子之间的过道表演“穿梭”)

(3)安静是个盲童,盲人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再请刚才表演的同学闭上眼睛再“穿梭”给大家看看。学生各自谈感受。

在阅读中,只有用心去读书、用情去体验,才能走进文本,走近作者,走近主人公,与他们产生共鸣,想他们所想,感他们所感。

(4)从“穿梭”一词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5)一个盲孩子能够这样穿梭于花丛之中,这样地喜爱她根本看不到的、也不曾看过的鲜花,着实令人感动!这一自然段中还有令你感动的吗?

(6)(随着学生的回答,给“极其准确”加点)从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指名交流)

(7)指导朗读。

4、出示第四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什么地方触动了你的心,打动了你的情?

(2)(随着学生的回答,给“竟然”加点)“竟然”这个词用得多好,这是作者所没有想到的,他没有想到什么?

(3)用作者的话说——这真是一个奇迹!(给“奇迹”加点)你是如何理解“奇迹”的?

(4)同学们,如果你是安静,此时此刻,你的内心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老师的朗读慢慢体会体会。(学生闭上眼睛,教师配乐朗读安静拢住蝴蝶的语段。)

(请学生交流各自的感受)

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够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增强学生对主题的感受,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5)是的,这种经历、这种体验,安静以前不曾有过,此时此刻,她是多么惊讶,又是多么激动!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走进安静的内心,和她一起去触摸春天!(学生配乐朗读3、4自然段)

5、出示第六自然段。

(1)就请你把这种感动告诉大家。(读第六自然段)

(2)“安静”所感受到的春光是什么样的?(指名交流)

(3)(出示蝴蝶飞翔的画面)教师读: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给“张望”加点)同学们,你们说,安静能望见飞走的蝴蝶吗?(引导学生讨论:看不见,因为她是一个盲人;看见,因为她在心里已经看见了)

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预设一些冲突,可以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同时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争论中认识得到升华。

(4)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四、再读《触摸春天》,感受生命美好

1、同学们,这篇课文能够触动我们的心,打动我们感情的地方太多太多。其实,安静是在用她的心读懂春天,作者是在用自己的心读懂安静。你们都读懂了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试着用这样的语言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出示)

2、请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3、是的,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4、(配乐出示舞蹈《千手观音》图片)同学们一定对这些图片不陌生吧,还记得它是什么节目吗?站在最前面的这位叫邰丽华,她被评为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这不仅仅是因为节目表演得精彩,更是因为表演这一节目的演员都是聋哑人。他们在无声的世界里,创造出如此精彩的缤纷世界,并把它献给了亿万观念,感动了亿万观众。

这一环节的拓展,对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章的主题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使他们真正懂得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5、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这句话。(生读:“谁都有……缤纷世界。”)

6、同学们,触摸春天的安静是个盲童,表演《千手观音》的演员们都是聋哑人,虽然他们的身体有缺陷,但是,他们依然像正常人一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为自己也为社会弹奏着动听和谐的生命乐章。

五、走出《触摸春天》,热爱永恒生命

1、搜集有关“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资料,办一份小报。

2、读了文章,你一定有许多感受,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3、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一次中队主题会,主题是:我们的生活如此缤纷。

(以上作业,任选一项完成)

个性化作业,能够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六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课件。(图文并茂、声乐结合)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奔“潮”,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潮”。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观 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2、人文理“观潮”。

a、导人。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

b.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二、品味“奇”,感觉奇观

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 ”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a、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

◆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奇:声音、形4k)

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

潮水的长。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

潮头的高。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

潮水的气势猛、声音响。“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

◆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

◆欣赏课件:同学们都谈得挺不错的,那么钱塘江大潮真正到来的这一刻是不是与大家刚才想的一样呢?那就请大家一起凝神观赏这惊心动魄、壮丽奇特的一刻吧!+品读回味:欣赏了潮水来临之际的壮观,令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遣词造句之功夫,我想大家会读得更好了,是吗?

◆对话追问: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

◆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

◆配乐朗读:“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的还在后头!请往下读。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a.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b.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c“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4、品读“潮来前”的“奇”。

a.过渡:的确,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当然,平时的钱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

b.引读: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

四、深悟“奇”,回归整体

激情;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文,理清层次

1、回忆;上节课我们品味了那“天下奇观”所带给我们壮观的景象、奇特的感受,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还记得一开始大家读了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后,你们发现这里都是在写什么?一、二、五自然段又各写了什么?

分小组读段落。

2、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分段)

二、积累,课外拓展

1、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共有5处,相机点拔比喻句的样式。如:好像、犹如、形成)

2、自主积累:自选感兴趣、欣赏的精彩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再次回放全文的课件,图文并茂)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4、练习课堂作业。

5、课外拓展:(任选一题)

a、上网搜索、电子阅览、图书馆查找:我国其他“天下奇观”的景点的资料和图片,相互交流。

b.合作研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可以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

c.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

◆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断。

◆ 抒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

三、布置作业

1、抄第一课的词语组三词

2、《黄冈》第一课

3、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2、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

3、熟读并背诵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

1、养成提问的习惯。

2、积累古诗词。

教学难点:

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2、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这一单元的课文我们学完了,知道了阅读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问题。我们都有了许多的收获。现在,看看语文园地这个版块,给我们准备了哪些知识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板块一: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

(1)阅读时要动脑筋,积极提出问题。

(2)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3)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4)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①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②说一说自己是否有同样的体会,你还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③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④全班交流。

⑤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要开动脑筋,善于思考、勤于提问,做学习的主人。

2、练一练,学运用。

预设:

我们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对文章中一个词语,一句话的理解,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还可以是对文章主题的概括。

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

3、我交流,我积累。

平时你还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我们在读书时,要积极地提出问题,善于思考,才能深入挖掘书中知识。

(板书设计:阅读的方法)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总结了这一单元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朗读。

版块二:识字加油站

1、读一读,找规律。

课件出示驻扎蛀虫拄拐

捐款娟秀手绢

花苞冰雹鲍鱼

(1)让学生大声朗读这些词语。

(2)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

每一组字都有相同的部件加上不同的偏旁,都是形声字,读音只是声调不同。(板书:形声字)

同学们可以根据每个字的偏旁来区分这些字的意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是教给学生字的组成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练一练,学运用。

读句子,选择正确的字填空。(只填序号)

①驻

②蛀

③拄

(1)战士们日夜()守着祖国的边疆。

(2)()着拐杖的老爷爷慢慢地向前走着。

(3)这几天弟弟的牙好疼呀,原来是有()牙了。

①娟

②捐

③绢

④涓

(4)妈妈买了一个新手()。

(5)一股()()清泉从山上流了下来。

(6)同学得了重病,我们积极给他()钱。

(7)老师的板书,字迹()秀,我很喜欢。

3、我拓展,我积累。

让学生举一些像这样的词语。

(方仿访纺)

板块三:词句段运用

(一)比较下面成语的说法,选一两个说句子。

1、读一读,找规律。

(1)读成语,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

一不做,二不休: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性做到底。

一是一,二十二: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三下五除二: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落。

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2)用“一不做,二不休”和“三下五除二”造句。

到这地步,一不做,二不休,我是打算拼一拼拼了。

他三下五除二地解决了问题。

总结:这些词都是成语典故,都有一定的含义。

(板书:成WWW.SHANCAOXIANG.COM语典故)

2、练一练,学运用。

选择一两个说句子。

(我不敢说是对他特别熟悉,不过讲猜测的话,我或者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妈妈三下五除二就把几间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了。)

3、我拓展,我积累。

这样含有数字的成语还有很多。

三思而后行、一物降一物、一字值千金、三寸不烂之舌、五十步笑百步。

一步一个脚印、三句话不离本行、一发不可收拾、三过家门而不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成语和用运成语的能力。

(二)读下面的句子,注意问号的用法,再照样子写一写。

1、读一读,找规律。

课件出示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样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1)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2)思考并说一说这是什么句?

设问句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板书:设问句自问自答)

2、练一练,学运用。

照样子写一写。

(1)夏红学习成绩为什么非常优秀?因为她学习刻苦。

(2)社会有这样大的进步,靠的是什么?靠科学技术的力量。

3、我拓展,我积累。

像这样的设问句还有很多。

难道地球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吗?当然不是。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交流平台知道了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识字以及词句段的运用,希望同学们多积累好词好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熟读并背诵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二,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名言警句。

二、日积月累

1、读一读,找规律。

学习文言文里的语句。

课件出示:

a、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c、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

e、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宋陆九渊

(1)朗读这写语句,说说你读了以后了解到里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读句子,我们发现这些句子都和“疑问”有关,说明提问题在学习、做事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大体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再进行积累。能用到我们的说话和习作中更好。

(3)说意思。

①谦虚好问的人气度就宽宏,自以为是的人气量就狭小。

②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③不学习自能知道,不问别人自己就懂得了,从古到今做事情,还没有这样的人。

④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没有过失?

⑤读书做学问就怕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学习才能进步。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2、练一练,学运用。

选择合适的句子填空。

①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因此,我们的好多疑问可以通过读书、请教他人、从生活中去感悟来解决。

(2)凡事要想办好,就得向德高望重的老人请教。()

(3)()因而,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3、我拓展,我积累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名言警句,明白了其中蕴含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多积累、运用这些名言警句,使我们的文章更精彩,指导我们为人处世更加合理规范。

四、课后作业

搜集名言警句,交流,背诵。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识字加油站”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举形声字的词语,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词句段运用”的授课中,由于学生对这成语很陌生,所以,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去感悟,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成语的意思,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多了,并让学生们运用,加以巩固。

不足之处:

在讲授“日积月累”时,讲得不够详细,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阅读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时创造。以上7篇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就是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515199.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515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