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观后感 >材料一:2022年《山海情》《觉醒年代》《叛逆者》等“现象剧”“出圈”了。这些国剧以充满

材料一:2022年《山海情》《觉醒年代》《叛逆者》等“现象剧”“出圈”了。这些国剧以充满

更新时间:2023-04-16 22:51:16 点击: 来源:yutu
材料一:
2021年《山海情》《觉醒年代》《叛逆者》等“现象剧”“出圈”了。这些国剧以充满审美意趣的方式讲述红色故事,让我们与“他们”真切相遇,从中,我们看到“他们”,更看到自己。
人们时常对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价值失落感叹唏嘘,无奈彷徨,而艺术往往可以提供一条救赎之路。2021年“出圈”的国剧作为一种重要参照,以高贵的“戏核”,首先在价值引领上实现了与观众的共情。很难评判,为什么大众艺术少有讲述大众自己的故事,那些聚焦北上广深的都市生活剧创 造出无数鲜亮的人物,其实与数量庞大的大众全无关系。而《山海情》却不同,它讲述了大山里、戈 壁滩上的大众出走乡里、移民戈壁、创造奇迹的故事。乡民中间的马得福、白老师是山里的普通人,却也是常人难以企及的英雄。
艺术的最高成就在于创造永恒的生命奇迹。如果说《山海情》是集合种种以成典型,《觉醒年代》却是在真实历史人物基础上的艺术创造。真实与虚构的勾连,奇特的艺术生命力恰在于不灭的灵魂与活着的人之间进行跨时空的对话,其间所迸发的激情与优雅的火花,是当下人们跳出庸常迈向崇高的灯火。电影导演徐皓峰曾说:“故事的核心是观念,许多故事无魅力,源于观念无趣。” 《觉醒年代》的创作依靠文献和方志,但它却以诸多虚构的情节抵达了真实的生命。
爱与生命,是文学艺术的母题。无论是《山海情》,抑或是《觉醒年代》《叛逆者》等,都以微细 的镜头捕捉到了这个强大的主题。而所谓红色或说主旋律,也的确因为“爱”的审美表达而获得认 同,并因此获得经典意义。《觉醒年代》穿透了历史,拍出了那个时代的可怜与绝望、奋起与追索。
一个时代的政治与意识形态、人和社会的关系、人的命运,都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联得以表达,令人倍感怜惜。历史上有无这段情节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创作者以匍匐在大地上的现实主义手法,再现了“相约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片段,跨越时空,让屏幕前的观众们一同泪流。“出圈”国剧要表达“红色”,但它们的情调、气质和风格却不是一路高歌地追求革命、歌颂人民和表彰先进,甚至恰恰相反,这些正剧的潜流竟是悲情感怀与悲剧韵味。这些作品因浸润了悲剧的情调,而获得了审美的高度,也由此暗合了人们越发挑剔的审美感受力。希腊悲剧和《荷马史诗》,是西方许多人文知识分子和作家的终生读物,《红楼梦》在中国具有同样的阅读魅力,悲剧的力量可见一斑。2021年的几部口碑国剧都因塑造了无限痛苦的悲剧人物,而拓展了作品的深度和广度。
2021年口碑国剧接连亮相荧屏,它们当然也难免瑕疵,但这些剧却召唤和集聚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引领我们去体味困窘下中国人的百态人生,去倾听先驱伟人的斗争呐喊……这些好故事 的全部意义也许正在于———当它抵达观众时,可以支撑起人格的坐标,令人们获得自省。
(摘编自《2021国剧“出圈”:红色基因的审美表达》)
材料二:
“红色经典”感染力的基础之一是历史逻辑的充分显现,它在文学叙事中遵循了历史发展逻辑,生动诠释了“中国人民为何选择共产党”和“共产党何以救中国”的历史信念,其高扬的共产主义信仰既是共产党人的自觉追求,也是中国人民认同的一种历史逻辑的展开。因此,凸显历史维 度、尊重历史真实是“红色经典”再生产遵循的基本原则。原本生成于特定历史语境的“红色经典”再生产,既要尊重历史逻辑真实,再现特定历史环境的残酷性、严肃性,在生存底线一再退守中奋起抗争和义无反顾,从而成就革命大义的合理性;也要立足现实条件,在时代精神中展示真实的人性,生动诠释革命党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恰恰是在眷顾和留恋“小我”中来成就“大我”的徘徊、不舍,而又毅然决然的坚定执着,由此触及到时代的精神巅峰,在真实人性和人情的普遍生成和传达中实 现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
新时代需要新文化的引领,需要以文艺塑造新人,需要发挥文艺引导社会风向的作用。“红色 经典”再生产要实现经典化,就要立足当代艺术高原追求艺术的卓越性,尤其要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英雄人物。“红色经典”再生产要避免英雄形象的扁平化、人物性格的定型化,既要尊重历史真实,更要倾听时代的声音,要写出一个“真实的人”以及英雄的成长史。也就是说,塑造英雄人物要刻画人物的“七情六欲”和家庭生活,这也成为再生产能否实现经典化的关键。
基于历史真实,追求艺术真实,“红色经典”再生产一定要明白英雄人物首先是“人”,但更要明白英雄人物之为英雄的超越性和特殊性,因此对其“烟火气”的刻画要有“度”,再生产要基于现实主义原则,以英雄主义为轴心展开,要回到社会生活的常识、常情、常德,以增强新时代人民的归属感、认同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
(摘编自《新时代“红色经典”的创作及使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价值引领层面引发观众的共鸣,是“出圈”国剧受到人们好评的重要原因,大众艺术如果脱离大众,就很难受到欢迎。
B.正是虚构的情节让《觉醒年代》创造了永恒的生命奇迹,由此可见真实的历史基础对于艺术创作并无裨益。
C.无论是希腊悲剧、《荷马史诗》《红楼梦》,还是当下“出圈”的国剧,都表明悲剧的审美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D.“红色经典”再生产,必须站在历史的维度,将历史的真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那些聚焦北上广深的都市生活剧没能“出圈”,其重要原因是,这些剧作中观众只能看到“他们”,而看不到“自己”。
B.《觉醒年代》中,陈独秀、李大钊的友谊,以及他们与妻子儿女的深情是否是真实的历史,并不影响剧作对“爱”的审美表达。
C.《山海情》等国剧虽然不是完美无瑕的,但却能广受好评,与这些剧作能引发观众的共情、引导观众进行人格自省是分不开的。
D.“红色经典”在塑造英雄形象时,只要能基于现实主义原则,注重“烟火气”,就能增强新时代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来支持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电影《辛亥革命》援引了《与妻书》的内容,表现了林觉民在生与死、小家与国家之间的艰难抉择。
B.复排的京剧《白毛女》在前辈们所创作的经典基础上,立足新时代,丰富了人物形象,满足了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C.3D电影《智取威虎山》在致敬经典的同时,用现代科技为影片插上了视觉奇观的翅膀,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D.建党百年献礼影片《革命者》既注重呈现李大钊革命先驱的形象,也力求刻画他作为人夫、人父的柔软温情。
4.一部能“出圈”的国剧,应该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一进行概括。(4分)
5.讲好红色故事关键在于塑造更立体、更饱满、更鲜活的党史人物形象,新时代应该如何塑造红色故事中的英雄人物?请结合材料二加以分析。(4分)



1.(3分)B(“真实的历史基础对于艺术创作并无裨益”表述有误)
2.(3分)D(绝对化)
3.(3分)C(“用现代科技为影片插上了视觉奇观的翅膀”不能支持材料二的观点)
4.(4分)(1)密切联系大众,在价值上实现与观众的共情。(2)借助真实与虚构的勾连,创造永恒的生命奇迹。(3)捕捉细节,表现爱与生命的文艺母题。(4)立足时代,注重悲剧韵味,符合人们的审美感受力。(5)可以支撑人格坐标,令人自省。(每点1分,答对四点即可)
5.(4分)(1)既要尊重历史逻辑真实,成就革命大义的合理性,也要立足现实条件,在时代精神中展示真实的人性。(2)要基于现实主义的原则,保持英雄人物在人格上的超越性和特殊性。(每点2分,共4分)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guanhougan/744844.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guanhougan/744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