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观后感 >材料一: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书法艺术

材料一: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书法艺术

更新时间:2023-04-16 22:38:11 点击: 来源:yutu
材料一:
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书法艺术的创作过程也是一种抒情的过程,人们对书法作品的审美过程应该是一个综合的、立体的过程,而不应满足于表层的视觉感受,必须是一种包括文辞内容、文化含量、文化深层信息的全面体验过程。
书法之所以在中国的艺术和文化中独领风骚、永葆青春,不在于它的表层艺术,而在于 它内部蕴含着的深邃的文化。可以说,书法是一个文化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艺术概念。书法应该是艺术而不是技术,这无论从它的产生、发展,还是从它所承载的内涵来讲,都是毋庸置疑的。书法与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是不可分的,传统文化与书法有着一种无法拆解的因缘,所以说书法因文化而具有了灵魂。反过来,书法又以其形式美让文化放射出光彩。可以说,只有当文化作为书法的内涵时,书法才能够感人。如《祭侄文稿》,之所以被千古传颂,不是简单地因为颜真卿的笔墨技巧打动人心,更重要的是在于其背后的爱国精神、道德人品和文化含量。
一些人认为,与历史上的辉煌相比,当代书坛可谓黯然失色。我认为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形式的丰富和内涵的退化。内涵就是文化含量。所谓退化,就是无论从展览抑或大赛来看,书法反映出来的都是偏重于笔墨的效果,而淡化了传统书法抒情达意的本质。书法必须以国学为基础,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我们搞书法,如果只是套用西方的概念,把书法纳入一个学科,这就把书法推向一个单纯的抽象造型艺术范畴,就会造成书法内涵的削减。
书法最主要的是文字的情感和文学的内涵,即所谓的“书以载道”。书法是具有丰富文 学内涵的抽象化了的汉字书写艺术,其表现形态在一些人眼里是抽象的,但抽象并不能概括 书法的全部特征。现在欣赏书法,不应把书法的内容与形式分开。文辞的内容与书法的线条、
形态、创意有着内在的联系,撇开文辞内容,书法作品在视觉上的审美有其独立性,我们所感知的是一种“包含了内容”的形式。一些书法家试图摈弃文辞,在作品中有意对汉字结构作增减、重组、切割,目的就是为了证明“带汉字意味”的线条组合本身的审美价值,但这不算完整意义上的“书法”,只要还是搞“书法”,而不是其他什么艺术,就不能彻底摈弃汉字。
能把字写好是技术,能把“情”写出来才是艺术。因此,书法要把文化当主体,不能把简单的笔墨当主体。古人说书法是“小道”,指的就是技法方面。书法同时也是“大道”,因为它表现 的是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哲学、中国的伦理价值以及中国人的人生态度等。“小道”可以悦人耳目,“大道”可以震撼心灵。书法是有生命的,不是僵死的,每一个字都是一个生命单位,书法是文人向社会发出的生命信号。由此看来,书法既是“浅学”又是“显学”,既是“简学”又是“难 学”。书法既通俗又高尚。就是说,书法既平易近人,又高深莫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认识汉字的人都会对书法有不同的兴趣,而且对书法也会有不同层次的理解,所以它有广泛的文化基础;但是并不是识字的人都能讲出它的深刻内涵和深奥的审美意趣。
中国书法正行进在一个蜕变的道路上,正在完成它的时代转身———从历史的“工具”向当代的“审美”转型,由文学表达的“手段”向艺术表现的“目的”转变。从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趋势看,书法的思想观念表达正在悄然让位于审美功能。令人欣慰的是,书坛上仍有一批有志于书法传承的耕耘者。我们不能因盲目自卑而止步不前,也不能因盲目自大而陷入保守,只有让书法超越现实的功利,真正深入传统,方能幻化出大师和经典。我们有理由相信和期盼———书法的明天会更好!
(摘编自陈传席《艺术杂谈:书法是文化不是技术》)
材料二:
在“技法至上”时弊之下,我们亟需重塑书法的文化身份,重新建构书法审美的评判体 系,以“道技并重”推动新时代书法的健康发展。在书学上,古人对“道”更多地理解为书法 达到一种自由运用的状态。《中庸》云:“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道也,通乎艺矣;学书者,由勉强以近自然,艺也进于道矣。”这里的“道”显然指书法达到一种“近自然”“不勉而中,不思而得”的书写佳境。
但我们所提倡的“道技并重”的“道”,不止是对书写规律、法则、技艺的自由运用,它应包含一些普遍的意义,诸如中国古代哲学、美学、艺术理论、文化学、伦理学等方面。首先,它写的是汉字,那么我们就要了解“汉字文化”。目前各种大小展览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用字、错字问题,如篆书的创作上,出现“用字张冠李戴、任意增减笔画、移动偏旁部首、变形夸张”等用字问题,这就破坏了文字的正常结构和文字的演变轨迹,缺乏基本的文字学常识。其次,书写的载体是汉字,汉字是有字义的,连字成文就是一篇文章,它承载着要表达的内容。目前书法创作主要集中在诗词方面,缺少对传统文化的挖掘,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创作者学养的不足。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这些只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在创作书法作品时,应以更加宽泛的视域来展现广博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运用传统文化,结合时代内容,书写新时代的华章。文字学和书写内容也只是书法之“道”的基础内容,它背后还承载着一个丰富的文化世界。因此,在掌握书写技法的基础上,要重视书法文化的发掘,道技并重,契合时代书法发展之需。
(摘编自汪碧刚、刘自川《兼容并包道技并重—-推动新时代书法文化发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书法的审美是综合的、立体的,人们欣赏书法既要着眼于作品的外在形式,又要关注具体内容。
B. 书法是一种艺术,但其内部蕴含的深邃文化,使它成为了一个文化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艺术概念。
C. 书法不是僵死的,而是文人向社会发出的生命信号,它表现出的中国文化和人生态度等震撼着人的心灵。
D. 书法创作者应丰富学养,以更宽泛的视域展现广博的传统文化,并结合时代内容,书写新时代的华章。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书法的文化内涵,不过二者的论述重心并不相同。
B. 把书法纳入学科,书法就会成为单纯的抽象造型艺术,其内涵也会削减。
C. 书法具有思想观念表达和审美的功能,二者相辅相成,但地位却并不相等。
D. 忽略汉字文化,只追求线条组合本身的审美价值,书法就会走向畸形化。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张怀瑾《文字论》:“阐《典》《坟》之大猷,成国家之盛业者,莫近乎书。其后能者,加之以玄妙,故有翰墨之道生焉。”
B. 解缙说:“学书以沉著顿挫为体,以变化牵掣为用,二者不可缺一。”
C. 郝经《移诸生论书法书》:“心手相忘,纵意所如,不知书之为我,我之为书,悠然而化然,从技入于道。”
D. 王羲之说:“凡书之时,贵乎沉静,意令在笔前,笔居心后,未作之始,构思成矣。”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书法作为历史记载者和文化传播者,是不可或缺的。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传承书法文化?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4分)



1.B 解析:强加因果。
2.B 解析:过于绝对。
3.A
4.文章首先指出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蕴含着深邃的文化;接着分析了当代书坛黯然失色的原因;然后从书法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角度来分析书法的特点;最后指出书法面临的现状和发展的方向。
(本题共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5.①正确认识书法的内容和形式,把文化当主体,不把简单的笔墨当主体;②要以传统文化 为基础,坚定书法文化自信;③掌握文字学常识,了解汉字文化;④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以更加宽泛的视域来展现广博的传统文化,运用传统文化,书写新时代华章, (本题共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guanhougan/744832.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guanhougan/744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