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观后感 >《在乌镇》阅读答案-陈忠实 在乌镇的人物照片

《在乌镇》阅读答案-陈忠实 在乌镇的人物照片

更新时间:2023-04-16 13:09:56 点击: 来源:yutu
在乌镇
①东溪河紧紧贴着两岸人家的墙根流淌。这一岸的正门,隔河对着那一岸的后门和后窗。河不宽,水量却充沛,人是无法涉水而过的,就有好多座拱起来的桥,把东溪河两岸的人家连结起来。这条河让我联想到人体的主动脉,镶嵌在这个古老镇子的躯体之中,无声无响地涌动着,也滋润着这一方古镇,竟然有一千余年了。
②一千余年的古镇或村寨,无论在中国的南方或北方,其实都不会引起太多的惊奇,就我生活的渭河平原,许多村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纪年之前,推想南方也是如此,这个民族繁衍生息的历史太悠久了。我从遥远的关中赶到这里来,显然不是纯粹观光一个江南古镇的风情,而是因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奠基者之一的茅盾先生,出生并成长在这里。这个镇叫乌镇。乌镇的茅盾和茅盾的乌镇,就一样萦绕于我的情感世界,几十年了。
③游览在东溪河上,我的思绪里便时隐时浮着先生和他的作品。周六下午放学回家的路,我总是选择沿着灞河而上的宽阔的河堤,这儿连骑自行车的人也难碰到,可以放心地边走边读了。隐蔽在灞河柳阴下,我在那一段时日里,集中阅读茅盾的《子夜》《蚀》《腐蚀》《多角关系》,以及《林家铺子》等中、短篇小说。那时候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课余时间很多,为保存因食物缺乏而有限的热量,最好不运动。我因此而获得了阅读小说的最好机遇。我已记不清因由和缘起,竟然在这段时日里把茅盾先生所出版的作品几乎全部通读了。作为一个偏爱着文学的中学生,没有任何企图去研究评价,浑然的感觉却是经久不泯的钦敬。四十余年后,我终于走到诞生这位巨匠的南方古镇来了,这镇叫乌镇。
④从东溪河的一座宽敞的石拱桥上过去,才进入乌镇,头一条东西走向的街巷叫观前街。茅盾故居就在这条街巷里。街巷石条铺地,洁净清爽。两边或高或矮或宽敞或窄狭的门面,挤挤挨挨不留间隙。令我感到奇异的是,所有面向街巷建筑的前檐的墙壁,几乎一律是用松木板镶嵌而成,而且一律不刷油漆,不涂饰料,不作装潢,裸露着松木木板的原本颜色,一圈一圈木纹丝路乃至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树旋儿都清晰可辨。墙是木板墙,门是木板门,窗是可装可卸的木板窗扇。站在街巷里往前看去,尽是略为陈旧的米黄色木板壁垒,油然而生思古的朴拙。我便惊奇,这样原封不变的整个一个镇子的建筑如何保存得下来,五十多年来频仍的运动的劫难何以逃躲?
⑤茅盾故居坐北朝南,宽大的门面,高耸的屋脊,当是观前街上最气魄的宅院之一。四开间砖木结构的楼房分为东西两院,都有前屋和后楼,中间是庭院。东院购置建造在先,称为老屋,后建的西院顺理成章被称为新屋。东西两院之间有一道隔墙,下有门道,上有楼梯沟通。在窄窄巴巴的小铺店小门面构成的建筑群里,茅盾故居就显示出大家富户的气派,即使今天我站在作为纪念馆的庭院里,依然能感受到当年家业兴旺的气象。
⑥我在这里看到茅盾落生的那间屋子,倒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天才落生在任何一间屋子都是合宜的,也无关紧要。我更感兴趣的是那间家塾,内有三张至今仍油光锃亮的小方桌。茅盾就是在这间屋子的某一张桌子上铺开纸笔和书本的,一位中国新文学的大师开始启蒙。老师是他的祖父沈砚耕和他的父亲沈永锡。家业富足以后首先就让子孙读书,是这个民族亘古不变的传统,南方是这样,我生活的关中也是这样。只有揭不开锅交不出学费和买不起笔墨纸砚,才忍痛让孩子失学。茅盾的祖父和父亲在教着五岁的茅盾开始念书写字的时候,寄望自然是深厚至殷的。我想他们肯定没有料及这个在他们膝下一句一句背诵、一笔一画练习着毛笔字的后人,会成为一个写作新小说的作家。
⑦老屋后楼下层的一间作为客厅,茅盾的祖母曾在这间屋子里养蚕。据说少年茅盾曾参与搭手和祖母一起干。由此自然联想到我曾经在中学课本上学过的《春蚕》,文中那个因养蚕而破产的老通宝的痛苦脸色,至今依然存储在心底。我却顿然意识到养蚕专业户老通宝的破灭和绝望,茅盾在自家的深宅大院里是难能体验感受得到的。他少年时期的生活和读书,得益于这个宅院的创业者;他后来作为一个新文学的作家,眼睛和心灵却又投注到无以数计的日趋凋敝的老通宝们的茅屋小院里去了。于今想起在中学课堂上学习《春蚕》时的感觉,竟然没有因为老通宝是一个南方的蚕农而陌生而隔膜,与我生活的关中地区的粮农、棉农、菜农在那个年代的遭际也没有什么不同。这种感觉对我一直影响到现在,不大关注一方地域的小文化色彩。一个儒家学说,又在同一个历史进程中颠簸着的同一个民族,要寻找心理秩序和心理结构的本质性差异,是难得结果的。
⑧从故居出来,站在观前街上,再回头观瞻这幢宅院,脑海里倏忽跳出了破旧的蛋壳。曾经诞生过一只公鸡的蛋壳。追寻这只蛋壳为什么会生出这样一只伟大的公鸡是没有答案的,其意义也近乎于无。于这只公鸡来说,那对于黎明近乎本能的呼唤啼叫,才是中国南方也是北方无以数计的老通宝们的期待……
(取材于陈忠实的同名散文)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浑然的感觉却是经久不泯的钦敬 浑然:模糊的,不清晰的
B.天才落生在任何一间屋子都是合宜的 合宜:合适、应该
C.至今依然存储在心底 存储:积存,永久不忘
D.在同一个历史进程中颠簸着的同一个民族 颠簸: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浮沉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一千余年的古镇或村寨,……不会引起太多的惊奇”,说明作者对纯粹的乌镇的风土人情,并不十分感兴趣。
B.游览在东溪河上,作者想到少年时在灞河河堤上、柳荫下阅读茅盾作品的情景,表达了对茅盾先生由衷的钦敬之情。
C.本文行文叙事集中紧凑,两条线索交织进行,一条是行踪,另一条是作者的情感变化,由惊奇、钦敬到领悟、释然。
D.游览中,作者不断在感受,在联想,在比较,在讶异,在思绪的时空里上下浮沉,抒发着对乌镇的独特感受和认知。
17.作者在参观茅盾故居时,对茅盾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哪些清晰而深刻的认识?请简要概括。(6分)
18.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内涵,并赏析其中画线的语句。(6分)
于这只公鸡来说,那对于黎明近乎本能的呼唤啼叫,才是中国南方也是北方无以数计的老通宝们的期待……



15.(3分)A
16.(3分)C
17.(6分)
答题要点:
传统文化:只要有条件就让子孙读书,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传统;(1分)
受儒家学说影响,同一历史进程下,民族的心理秩序和心理结构相似。(2分)
茅盾先生:少年时期,生活富足,启蒙读书,得益于自己的祖父、父亲的教导;(1分)
茅盾后来成为一个新文学的作家,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现状,为他们发声,
希望他们过得更幸福,这种精神和做法是作者最应该学习的。(2分)
评分标准:对茅盾先生的看法,共2个要点;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共2个要点。意思对即可。
18.(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内容:我们不必去追寻乌镇为什么诞生了茅盾,而应该去学习茅盾用作品来为贫苦劳动人民发声,这才是广大人民的需要。(2分)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以公鸡喻指茅盾,以“公鸡对于黎明近乎本能的呼唤啼叫”喻指茅盾先生用作品来表达对于改变贫苦劳动人民现状,让劳动人民的生活好起来的期盼。(2分)卒章显志,表达作者将传承学习矛盾关注普通劳动人民的创作宗旨,既形象又耐人寻味。(2分)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guanhougan/744123.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guanhougan/744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