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观后感 >材料一:对于文学研究来说,人类性是一种视角和意识。不是简单地把阶级、民族、时代性解

材料一:对于文学研究来说,人类性是一种视角和意识。不是简单地把阶级、民族、时代性解

更新时间:2022-12-30 10:56:25 点击: 来源:yutu
材料一:
对于文学研究来说,人类性是一种视角和意识。不是简单地把阶级、民族、时代性解释为人类性,而是把它们置于“人类”的视野中看它的意义。比如,中国现代文学对中国人在现代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解放过程的艺术表现,文学中的政治、阶级斗争内容。这是“特殊”现象,但其中又包含人类“争取自由”的普遍意义,是文学人类性在中国的具体体现。那些被解释为有鲜明的阶级性、民族性的中国现代主流文学,其所表现的现代中国人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宁死不屈的自由精神、为了民族利益牺牲个体的献身精神等等,与人类普遍的积极精神和人性追求是相通的,也具备人类性。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反映着中国人精神中的许多本质特点,这些特点与人类共同的美好追求具有相通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性与民族性、阶级性、时代性并不矛盾,但有意蕴和研究视角的区别。
现代中国文学所反映的中国人在现代历史进程中的主动精神、进取精神、抗争精神、自由精神等,就蕴含着人类性要素。中国现代文学在整体上真实地表现了中华民族为自己的翻身解放而不屈不挠的战斗过程,它展示了人类的正义力量和反抗精神,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中国现代历史的波澜壮阔及其人性情感起伏变化本身,中国历史从封建制度向社会主义的前进过程及其曲折本身,历史演变过程中人的情感的变化,就极具世界性,也具有人类性。它是独特的又是人类的。在人类文学史上,很少有哪一种文学像中国20世纪文学在如此剧烈的历史变革中诞生演变,又曲折地反映了这种历史。20世纪中国文学所提供的“研究资源”异常丰富,是奉献给人类的精神财富,但它们还未被世界所充分认识到,人类需要时间认识和消化它。
中国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史上唯一得到延续的传统文明,这一精神现象本身就具有人类意义。这一文明在20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汇过程中,受到了最严峻的考验。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学一个贯穿的主题就是反省传统文明,重铸民族精神,它所具有的意义需要以“人类”的眼光才能看得清楚。当西方现代派文学热衷于抽象的人性探讨和作家个人痛苦体验表达的时候,中国现代作家为了民族的新生在现实的“铁屋子”里发出了战斗的呐喊。鲁迅的《狂人日记》具有对传统文明异常深刻的自我反省、自我批判,是其他民族的文学家很难做到的,特别对一个十分重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来说更是难能可贵的,是值得钦佩的。《阿Q正传》在反省民族灵魂方面达到的深刻性,超越了民族和阶级界限,“精神胜利法”极具中国特色,同时又具有人类普遍性。
(摘编自程金城《中国20世纪文学思潮》)
材料二:
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时,将其内涵主旨就设定在了探讨人性深层问题这一核心上。路遥通过对《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设计来对人性之美进行呈现,并通过人性之美的呈现来支撑整个作品的意义。《平凡的世界》在我国当代文学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文学价值就在于作者能够生动而准确的刻画出人性之美,给读者以心灵洗礼的体验。
路遥通过在《平凡的世界》对普通人物的刻画,将人性内在的正向能量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呈现。从创作技巧的角度讲,是对人物的内在情感进行设计,并通过人物的不同维度的矛盾冲突来展现给读者。《平凡的世界》中忠厚朴实的农民孙玉厚是具有深层内涵的人物,路遥将中国农民的优秀的道德品质浓缩在一个人物身上,并通过孙玉厚在故事情节中的行为将其完美地展现。通过对金俊海以及其家人的帮助,孙玉厚呈现出作品的内涵和人性之美。这些普通人物的普通事件,都是“平凡”的,但正是这种“平凡”才能够真实体现出人性内在的本质,也使人性之美感呈现在《平凡的世界》的字里行间。朴实的农民孙玉厚,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宏图伟业,但是却做出了感人肺腑的、感动读者内心的“平凡小事”。正是这种深层的人格力量打动了读者,这种人性之美不需要强烈的故事情节来呈现,但是需要故事人物具有深刻的人物内涵——人性之美。
文学作品的创作离不开对于矛盾冲突的设计,而且矛盾冲突也是文学作品内涵的重要呈现方式。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对于矛盾冲突的设计也颇为讲究,通过故事人物不同层面发生的矛盾冲突,使人物在其行为中展现其自身的优秀品质和内涵。所以正是基于故事人物在故事情节的矛盾冲突中的外在表现,《平凡的世界》将人性的美感生动地呈现给读者。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对故事人物孙少平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创作手法的精妙之处。通过孙少平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产生的矛盾心理,以及在困境与挫折中所作出的选择,使坚毅、自尊、自强、勇气等优秀的品质通过人物外在的行为进行了生动的展现。读者跟随孙少平在故事情节中的发展,切身体会到了孙少平身上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质。这一过程正是读者在《平凡的世界》中欣赏人性光辉的过程,同时也是读者在《平凡的世界》中感悟人性之美的体验经历。故事人物与其面临的困境与挫折,是文学作品中的核心矛盾冲突,也是文学作品主题的重要呈现途径。
(摘编自刘予倩《探究当代文学在主题中的人性美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研究者是把人类性置于“人类”的视野中来看它的意义,因为人类性只是一种视角和意识,而不是作品本身。
B.中国现代文学真实地表现了中华民族为求翻身解放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它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
C.由于中国文明在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进程中始终坚守人类性这一本质特征,这使它本身就具有了更广泛的人类意义。
D.在《平凡的世界》中,作者通过人物设计来呈现人性之美,人性之美通过设计得到彰显,它的呈现也支撑起了整个作品的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反映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解放斗争中许多本质特点上看,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民族性、阶级性、时代性与人类性并不矛盾。
B.中国现代文学中所表现出来政治斗争的内容,是独特的又是人类的。这是因为中国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得到延续的传统文明。
C.《平凡的世界》中的孙玉厚是平凡的但又不平凡,他身上呈现的人性之美是可以通过技巧设计达到的。
D.鲁迅在《阿Q正传》中对民族灵魂的反省与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展现的不同人物间的矛盾冲突,都具有人类性的某些特征。
3.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贾宝玉两次摔玉的细节描写
B.《百合花》中通讯员步枪筒里插着野菊花的细节描写
C.《老人与海》桑提亚哥老人数度与鲨鱼搏斗的细节描写
D.《祝福》中祥林嫂反复向人说着阿毛的故事的细节描写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法国文学批评家泰纳认为“文学是人学”。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


1.D【解析】A项,“文学研究者是把人类性置于‘人类’的视野中”错误,从原文“不是简单地把阶级、民族、时代性解释为人类性,而是把它们置于‘人类’的视野中看它的意义”看,是把“阶级、民族、时代性”“置于‘人类’的视野中”,而不是把“人类性”置于“人类”的视野中。选项混淆概念。
B项,“它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错误,从原文“中国现代文学在整体上真实地表现了中华民族为自己的翻身解放而不屈不挠的战斗过程,它展示了人类的正义力量和反抗精神,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来看选项偷换了概念。
C项,“中国文明在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进程中始终坚守人类性这一本质特征”错误,原文中并没有说“中国文明在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进程中始终坚守人类性这一本质特征”,且“人类性”只是研究者的一种视角和意识。选项无中生有。
2.B【解析】强加因果,中国现代文学中所表现出来政治斗争的内容,是独特的又是人类的与中国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得到延续的传统文明并无因果关系。
3.D【解析】材料二的观点为“文学价值就在于作者能够生动而准确的刻画出人性之美,给读者以心灵洗礼的体验”。D选项“《祝福》中祥林嫂反复向人说着阿毛的故事的细节描写”作者用意并不在刻画祥林嫂或听故事者的人性之美。
4.①文章首先对人类性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阶级、民族、时代性做了解释,并指出二者并不矛盾;②接着阐释了现代中国文学的特征和其中蕴含着的人类性要素;③最后以鲁迅的作品为例,阐释了只有从人类性的角度去审视中国现代文学,才会真正理解它的意义。(每点1分,答全满分)
5.(1)“文学是人学”体现了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是人,是人的生活、思想感情,倾注了作家对人生的理解和评价,文学创作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人。(2分)(2)①中国现代作家所创造的文学作品,表现了中国人在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过程中的精神境界,是人类对美好追求的体现;(1分)②鲁迅的代表作《阿Q正传》深刻地反省民族灵魂,又具有广泛的揭示人类的某些弱点的价值;《平凡的世界》所展示的人性之美,能够给读者以心灵的洗礼。(1分,能结合一部作品分析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guanhougan/452946.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guanhougan/452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