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观后感 >《新时代美学的生态关怀与中国立场——访美学家曾繁仁》阅读答案

《新时代美学的生态关怀与中国立场——访美学家曾繁仁》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2-12-28 14:26:26 点击: 来源:yutu
曾繁仁,1941年生,安徽泾县人。著名美学家,当代中国生态美学的奠基人之一,山东大学终身教授。
胡友峰,安徽金寨县人,原温州大学教授,现任山东大学文艺美学教授。
胡友峰:从21世纪初开始,您发表了大量文章,倡导生态美学,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关注并投身于生态美学研究的呢?
曾繁仁:这有两个契机。其一是有感于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乡镇企业发展所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国家也开始正视这个问题,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认真地倡导可持续发展,整治环境污染问题。人文社会科学对此应该有所表达,要倡导一种使人走向诗意栖居的美学。其二是2001年秋,中华美学学会、全国青年美学研究会与陕西师范大学联合召开了全国第一届生态美学研讨会,使得我有机会在大会上做了题为《生态美学: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生态存在论关学观》的发言,从此走上了生态美学的研究道路,
胡友峰:您说过,生态美学是“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那么,与以往的美学话语相比,生态美学“新”在何处?
曾繁仁:我认为,生态美学有六个方面的新突破,第一是对美学的哲学基础的突破,就是由传统的认识论过渡到了唯物实践存在论,以及由人类中心主义转向生态整体主义。
胡友峰:传统认识论指的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所探讨的问题吗?
曾繁仁:关于这一点,可以上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美学大讨论,以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学热中兴起的实践美学,这些讨论大都将美学问题视作认识论问题,讨论美在主观、客观,或是主客观相统一的问题。而我们的生态美学就要突破这种传统的认识论,将美学问题立足于唯物实践存在论,早在1844年至1845年间,马克思就已经实破了传统的认识论。马克思提出,要从人的感性的实践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事物,要求“内在尺度”与“种的尺度”相统一,以此来阐释美的规律,马克思秉持一种唯物实践观,在他那里这种唯物实践观就已经超越了传统认识论,因此我们说在认识论阶段来讨论美学问题,还处于前马克思主义哲学阶段。
胡友峰:这种唯物实践观如何与胡塞尔、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相联系呢?
曾繁仁:马克思的这种唯物实践观其实包含甚至超越了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代存在论,我们将它称为一种崭新的唯物实践存在论。在简单认识论阶段来探讨美学问题,人与自然还是处于对立的关系。而只有进入唯物实践存在论,人才能从主客二分转向与自然界须臾难离的在世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我们的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实际上是马克思的唯物实践观及其所包含的存在论哲学的内涵,在这一点上,生态美学是不同于传统实践美学的简单认识论与人类中心主义立场的。第二是在审美对象上的突破。多年来,在黑格尔的影响下,美学界一直认为,我们研究美学,就是在研究艺术哲学,因此都重视艺术,而忽视自然审美。
胡友峰:这种重视艺术轻视自然的态度也有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
曾繁仁:对。所以在这一问题上,生态美学就突破了传统的艺术中心主义。所谓生态美学,首先就是一种包含生态维度的美学,因此我们认为,生态美学不仅包含自然审美,而且也包含艺术与生活审美。第三是在自然审美上的突破。传统美学都是从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来看待自然审美问题,提出了“人化的自然”这个著名的概念。我们认为,自然审美问题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有没有实体性的自然关,其二是自然审美究竟是不是“自然的人化”。
胡友峰:哪么,生态美学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呢?
曾繁仁:首先不存在实体性的自然美,因为我们把审美视作人与对象的一种关系,它是一种活动或过程、所以,绝不是对象那里有一个实体性的美,等着我们去发现。其次,我们认为自然对象身上有一些美的特性,这些特性与我们的感官发生交互的时候,我们就与对象产生了一种审美关系。这种特性,我们称之为审美属性,审美就是对象的审美属性与我们的审美能力之间的交互过程,第四是在审美属性上的突破。以往的美学话语受到康德的影响,把审美属性视作一种超功利、无利害的静观,这种观点还把审美感官限定在了视听器官,排斥了其他感官能力。
(摘编自胡友峰《新时代美学的生态关怀与中国立场——访美学家曾繁仁》)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国家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是促使曾教授关并投身于生态美学研究的契机之一。
B.传统美学以传统认识论为哲学基础,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强调美在主观、客观,或是主客观相统一。
C.受黑格尔的影响,多年来,美学界认为研究美学就是研究艺术哲学,在审美的对象上,重艺术而轻视自然。
D.生态美学突破了传统的艺术中心主义,是一种包含生态维度的美学,不仅包含自然审美,也包含艺术与生活审美。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1年秋召开的全国第一届生态美学研讨会,为曾繁仁教授提供了发言的机会,这对他走上生态美学的研究道路具有推动作用。
B.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的唯物实践存在论就已突破了传统的认识论,而我们二十世纪的美学讨论,仍基于传统认识论。
C.只要运用唯物实践存在论,我们就能从主客观对立的认识论转向与自然界须臾难离的在世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D.生态美学认为自然对象身上含有审美属性,当这些特性与我们的感官发生交互的时候,我们就与对象产生了一种审美关系。
6.胡友峰是如何做到在对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B.“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强调美在主观、客观,或是主客观相统一”表述有误,原文说“这些讨论大都将美学问题视作认识论问题,讨论美在主观、客观,或是主客观相统一的问题”“在简单认识论阶段来探讨美学问题,人与自然还是处于对立的关系”可见,并非“强调美在主观、客观,或是主客观相统一”,而是“讨论美在主观、客观,或是主客观相统一的问题”。故答案为:B。
5.C.“只要……就”过于绝对,原文说的是“只有进入唯物实践存在论,人才能从主客二分转向与自然界须臾难离的在世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可见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故答案为:C。
6.①有比较充分的准备,熟悉对方的观点及与之相关的传统观点、权威理论等,能够抛出较为深入的问题进行探讨。
②重视对方观点,用对方说过的话来引出话题,营造对话气氛。
③逐步深入地提问,从投身研究的原因问起,再到生态美学与传统美学的区别、与相关权威理论的联系,最后引导对方阐明生态美学的具体内涵与特点。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guanhougan/451603.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guanhougan/451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