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优秀8篇 调研报告优秀8篇怎么写

调研报告优秀8篇 调研报告优秀8篇怎么写

更新时间:2023-01-23 09:45:21 点击: 来源:yutu

在生活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的8篇调研报告是由精心整理的调研报告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调研报告 篇一

根据县委统一部署和计划安排,9月份开始,多次深入涉粮企业围绕中心今后工作、粮食流通督导、创新服务模式等内容开展调研活动,基本达到了摸实清、找症结、解难题的目的。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粮食流通督导工作的意义

(一)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护种粮农民、粮食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宣传和执行粮食流通法律法规的规定,规范市场秩序,纠正违规行为、鼓励合法经营,保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保障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服务。目前的粮食流通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经济运行模式。越是粮食市场放开,越需要加强宏观调控。

(三)保证粮食流通统计数据的真实,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可靠依据。督促粮食经营者依法及时、准确地报送粮食统计数据,可以使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时掌握粮食流通的真实情况,为保证粮食安全,制定粮食中、长期发展计划,以及紧急情况下准确启动粮食应急预案等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四)保障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保护农民利益的实现。没有农村的稳定,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没有农业的发展,实现“四个现代化”就成为一局空话;没有农民收入的提高,就不可能全面达小康。

二、粮食流通督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粮食市场主体多元化,给粮食流通督导带来一定的压力。粮食经营网点遍布城乡,良莠不齐,呈现出点多、面广、分散、无序等特点。一些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储存、加工的个体私营粮食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增加了粮食流通督导难度。

(二)粮食流通管理机制不完善。机构改革前,粮食流通管理工作由粮食局负责。机构改革后,许可证办理由行政审批局负责、监督检查由市场监管局负责、督导服务由粮食安全保障中心负责。多方共管,导致存在无人问、无人管的尴尬局面。

(三)粮食部门的人才储备滞后。随着机构改革不断深入,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粮食部门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在粮食流通角色转换中存在老思想、老观念,队目前的粮食流通督导工作重视不够。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人员补充缺乏良性机制。

特点 篇二

注重事实

调研报告讲求事实。它通过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说明问题,用事实材料阐明观点,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引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调研报告的基础是客观事实,一切分析研究都必须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确凿的事实是调研报告的价值所在。因此,尊重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是调研报告的最大特点。写入调研报告的材料都必须真实无误,调研报告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事件经过、背景介绍、资料引用等等都要求准确真实。一切材料均出之有据,不能听信道听途说。只有用事实说话,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研究的结论才能有说服力。如果调研报告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论理性

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事实,主要的表现方法是叙述。但调研报告的目的是从这些事实中概括出观点,而观点是调研报告的灵魂。因此,占有大量材料,不一定就能写好调研报告,还需要把调研的东西加以分析综合,进而提炼出观点。对材料的研究,要在正确思想指导下,用科学方法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从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找出起支配作用的、本质的东西,把握事物内在的规律,运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并合理安排,做到既要弄清事实,又要说明观点。这就需要在对事实叙述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议论,表达出论文的主题思想。议论是“画龙点睛”之笔。调研报告紧紧围绕事实进行议论,要求叙大于议,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如果议大于叙,就成议论文了。所以要防止只叙不议,观点不鲜明;也要防止空发议论,叙议脱节。夹叙夹议,是调研报告写作的主要特色。

语言简洁

调研报告的语言简洁明快,这种文体是充足的材料加少量议论的,不要求细腻的描述,只要有简明朴素的语言报告客观情况。但由于调研报告也涉及可读性问题,所以,语言有时可以生动活泼,适当采用群众性的生动而形象的语言。同时注意使用一些浅显生动的比喻,增强说理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但前提必须是为说明问题服务。

-------------------------------------------------------------------------------------------------

调研报告格式 篇三

标题

调研报告要用能揭示内容中心的标题,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

(1)调研报告标题——公文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多数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平实沉稳,如《关于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也有一些由调研对象和“调查”二字组成,如《知识分子情况的调查》。

(2)调研报告标题——一般文章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直接揭示调研报告的中心,十分简洁,如《本市老年人各有所好》。

(3)调研报告标题——提问式标题,如《“人情债”何时了》。这是典型调研报告常用的标题写法,特点是具有吸引力。

(4)调研报告标题——正副题结合式标题,这是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调研报告标题。特别是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和新事物的调研报告的写法。正题揭示调研报告的思想意义,副题表明调研报告的事项和范围,如《深化厂务公开机制,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关于武汉分局江岸车辆段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调查》。

正文

调研报告的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1)前言

调研报告的前言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及采用的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写作者根据调研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

调研报告开头的方法很多,有的引起读者注意,有的采用设问手法,有的开门见山,有的承上启下,有的画龙点睛,没有固定形式。但一般要求紧扣主旨,为主体部分做展开准备。文字要简练,概括性要强。

(2)主体

这是调研报告的主干和核心,是引语的引申,是结论的依据。这部分主要写明事实的真相、收获、经验和教训,即介绍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主体部分要包括大量的材料———人物、事件、问题、具体做法、困难障碍等,内容较多。所以要精心安排调研报告的层次,安排好结构,有步骤、有次序地表现主题。

调研报告中关于事实的叙述和议论主要都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调研报告主体的结构大约有三种形式:

横式结构。即把调查的内容,加以综合分析,紧紧围绕主旨,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归纳成几个问题来写,每个问题可加上小标题。而且每个问题里往往还有着若干个小问题。典型经验性质调研报告的格式,一般多采用这样的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观点鲜明,中心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纵式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按调查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和议论。一般情况调研报告和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的写法多使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事物发展有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一是按成绩、原因、结论层层递进的方式安排结构。一般综合性质的调研报告多采用这种形式;

综合式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兼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特点,互相穿插配合,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这种调研报告写法,一般是在叙述和议论发展过程时用纵式结构,而写收获、认识和经验教训时采用横式结构。

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不论采取什么结构方式,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3)结尾

结尾是调研报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不同的调研报告,结尾写法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结尾有以下五种:对调研报告归纳说明,总结主要观点,深化主题,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对事物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启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索;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写出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说明有待今后研究解决;补充交代正文没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或问题。

总之,调研报告结尾要简洁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必要也可以不写。

调研报告 篇四

自人民银行内审机构成立以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审计活动,促进了人民银行强化内部管理、规范业务操作。但近年来,人民银行对内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发挥内审监督作用,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制约内审监督作用发挥的因素

(一)内审管理体制缺乏“三性”

1、内审工作未显权威性。人行内审机构作为职能部门,在实施同级监督过程中存在不少难度,其原因在于内审工作缺乏权威性。一些部门对内审职责、性质、目的认识存在偏差,错误认为“工作质量有主管部门管,违纪问题有纪检部门查,内审是‘挑毛病、坏政绩’的多余部门”,在审计时则表现为消极应付,缺乏配合。

2、内审工作缺少独立性。作为人行职能部门,在本行直接领导之下,其审计规模、内容和工作时间就难免不受干扰。同时,在内审问题反映上,也存在避重就轻、有选择地上报问题的情况。有的基层人行甚至把内审机构作为对付上级行审计检查的工具,内审职能作用也因此偏离了“正题”。

3、内审工作不备超脱性。按照现行的内审管理体制,内审人员作为本行工作人员,其提拨、使用、评先、福利等各种切身利益都在本行范围之内,内审人员开展的各项审计活动受到本单位的制约。在具体实施审计时,内审人员往往会顾及人际关系和切身利益而“心软”,审而不深,查而不全,处而不力。

(二)内审监督方式和手段“过时”

人行审计效果往往会因间隔时间长、当事人变动、资料不全而不尽人意。现场审计方式虽然也能发现问题,但无法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审计监督。同时受审计人员、时间、成本的限制,审计时内审人员不能全面详细进行检查。为此,审计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审计作用未能尽现。内审技术现代化进程缓慢,部分工作仍停留在手工操作上,难于全面和有效监督电子信息系统上的各项业务,这种技术落差较大影响了内审效率。

(三)内审人员综合素质有“短板”

目前,人行内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知识面不全,综合能力不高。相关审计专业培训次数少,造成内审人员素质难于跟上形势需要。由于缺乏既熟悉各项业务和掌握审计技巧,又具备综合分析能力和掌握现代科技信息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以致在审计检查中往往表现底气不足,难于发现深层次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工作质量。

二、加强内审监督工作的对策

(一)改革管理体制,实行层层派出制

实行层层派出制的内审组织体系,理顺内审机构的隶属关系。实施派出制,从理论上讲,符合“下查一级”的监督要求;从实效上看,有利于减少干扰,保证审计质量和效果;从惯例上讲,欧美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的内审机构实行集权制,其独立性、权威性和超脱性,都是由其内审体制的组织地位来实现的,其机构、人员集中在总部,直接对下属各分支机构实施审计监督。

(二)健全“三项制度”,规范监督程序

一是健全人行内部监督信息报告制度。通过内部监督信息报告制度,可以随时掌握金融管理动态、建立监控数据库档案,在监督过程中分析执行金融方针政策、规章制度是否有偏差,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找出风险点,确定审计重点,提出风险预警。二是健全人行内部监督检查制度。检查制度又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制度是内审工作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有固定时间、固定内容的连续性工作。不定期检查制度是针对辖区内重点、突出的问题,通过这种有目的、不确定时间的检查活动,可以突出重点,把握事物脉络,找准风险导入点。三是健全人行内部控制评价制度。根据执行内部监督信息报告制度、内部检查制度的情况,应对全辖同级部门进行年度整体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组织体系,业务风险控制,业务活动合规性、公正性、有效性,内部控制制度及建设情况,干部履行职责情况等,其结果作为辖区内人行年度工作考评的重要依据之一,使人行内审工作具有威慑力。

(三)实施质量控制,防范审计风险

内审监督的效果还依赖于实施全面的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审计工作质量是指所有审计工作的总体质量,涉及到组织的各项工作,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全过程。既包括内审部门的内部组织和管理,又包括执行具体审计项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审计质量控制措施是指为实现审计目标以及规范审计行为而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相应的技术方法等,它是对审计管理和审计工作过程的一种行为控制。只有客观、公正地对其内部控制系统的管理活动进行揭示、评价、查处、反馈,纠正缺陷,杜绝隐患,才能提高审计质量。审计工作质量控制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降低审计风险的保证。

(四)狠抓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应制订长期和系统学习培训计划,实行“三三制”“两个同步”。具体是指内审人员在一年中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审计检查,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培训;内审部门与业务部门同步学习,内审部门对业务部门同步监督,使广大内审人员不断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同时要学习外国先进审计经验,还要向社会审计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升内审人员整体素质。

调研实习报告 篇五

为响应大学党委宣传部,团委等部门关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文件精神,深刻体会__“四个新一代”要求的精神实质,护理学院团委特成立了“天使之队”大学生医疗卫生服务团,__年8月5日,走进了吉林省乡,进行了科技、卫生、文化宣传与调查,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假期前,院团委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向全院同学发出了《关于开展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召开学生干部社会实践活动动员大会,认真落实文件精神,根据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实践形式。

二。以人为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经过院领导、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我院准备了200份居民健康调查问卷,并成立了血压测量小组。

首先向村民发放有关糖尿病,高血压,和夏季保健知识的宣传材料,挨门挨户宣传医疗保健科普知识;其次集中开展为村民测量血压,并且运用在学校所学的医学知识,耐心的解答有关了村民的一些健康问题,并且为村民讲解了日常生活中的健康,饮食和保健知识。均得到了村民的充分认可。与此同时我们还开展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乡居民的①家庭人口数;②15岁以上成年人吸烟及饮酒情况;③常见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地方病(如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粗脖子”病)以及精神性疾病的患病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涉及居民87户,345人。

三。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5份,剔除无效问卷13份,有效问卷172份,问卷有效率为86%。

1.调查对象的家庭人口数

本次调查87户居民,345人,男性163人、女性182人。平均每户3.97人,其中每户2口人的有5户,占5.75%,每户3口人的有31户,占35.63%,每户4口人的有33户,37.93%每户5口人的有10户,11.49%,每户5口以上的有8户,占9.20%。调查中,我们发现随着每户家庭人口的增多,也影响着居民的健康状况。人口数多的家庭的疾病发病率也较高。

2.乡农民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主要是由个人情况(如年龄、受教育程度、生活态度等)确定。一直以来我国农民的基本任务就是农业生产,且绝大部分属于重体力劳动,对身心健康水平要求较高。然而,由于受传统的自给式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农民形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问卷调查显示(具体见表1),受试者中有饮酒习惯的农民有15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4.6%;抽烟习惯的农民有14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1.1%;既抽烟又饮酒的农民有11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4.2%;平时喜欢打麻将和扑克的有10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1.3%;兼有上述所有习惯的人多达65人,占总人数的18.8%。因为农民大多从事强度较大的体力劳动,所以大多数男性通过抽烟和饮酒来维持体力和精力,女性在农闲季节或者农忙之余喜欢打麻将或扑克来消磨时间。由此可以看出农民对于自己身体健康的忽视比较严重,某种程度上对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有明显的消极影响。

表1乡农民日常生活习惯统计

生活习惯饮酒抽烟既抽烟又饮酒打麻将和扑克兼有上述习惯

人数(人)15414211810865

比率(%)44.6%41.1%34.2%31.3%18.8%

3.乡农民的身体健康状况

3.1常见疾病的调查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受试者中患有高血压、低血糖、肥胖症、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及其他常见病的人数分别占总样本的6.67%、5.80%、8.70%、2.90%、1.45%和4.93%,具体见表2。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是形成一些慢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而这些疾病由于发病隐蔽,患病时间长,人们容易对之疏忽和放松警惕,一旦发病,将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的生活水平与健康状况。

表2乡农民慢性病种分布统计

疾病血压低血糖肥胖症高血脂糖尿病其他疾病合计

人数(人)23203010517102

比率(%)6.675.808.702.901.454.9329.60

随着转型期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方式的不合理,再加上农村体育发展滞后,加速了农民身心健康水平的下降。各种亚健康患者不断增加,缺钙、骨质疏松、疲劳无力等现象呈快速增长趋势,处于这种状态的人群往往是慢性疾病的潜在患者。

3.2精神疾病的调查精神健康对农民的社会适应性有着较强的影响。有资料显示,当个体长期处于精神疲劳时,患病的几率大大增加,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有效地使身体保持较高的健康水平。在本次调查中发现,乡农民的精神状况大多很好,但是,我们发现了一名大有十岁的男孩存在精神问题,使我们受到了震惊。经过询问了解到与其家长外出打工,深深的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3.3地方病的调查由于地理条件的原因,一直以来,在东北地区的偏远农村存在着缺碘的问题,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

大脖子”病)发病率很高。但可喜的是,在本次调查中,我们没有发现一例患者,反映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居民补碘的关注,以及居民自身通过食用碘盐和含碘食品,提高对碘的补充。

4.乡农民的医疗保健状况

市乡村级诊所医疗条件较差,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不高,很少经过正式的培训,所用的药品质量得不到保证,但绝大部分农民生病时只能依赖村级诊所就医。本次调查的农民中,生病时去乡以上医院就医的占总样本的20.19%;去村级诊所就医的占66.35%;还有13.46%的农民由于经济收入及其他原因,拖延治病,往往小病拖成大病,致使收入本来就不稳定的家庭更加贫困,详见表3。值得注意的是,广大农民并没有意识到合理的体育活动能够增进身心健康,预防疾病。可见相当部分农民的就医条件和健身意识较差,有的已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水平,不利于吉林省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均衡发展。

表3乡农民医疗保健状况统计

去乡以上医院就医去村级诊所就医拖延疾病合计

332228345

20.19%66.35%13.46%100%

5.乡农民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5.1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医疗费用负担过重

农民的经济收入与健康状况关系密切。当前,农民疾病经济负担重,医疗保障水平低,医疗费用增涨过快、医疗保障覆盖水平低、经济收水平低是造成农村居民健康得不到有效改善的重要原因。经济上的窘境导致广大农民“生不起病”,“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怕病”心理,给诊治疾病带来很大困难,而农民诊治疾病的费用增加,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迫使一些有病该住院治疗的人放弃住院,使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

5.2农民体育健康意识淡漠,认识存在误区

调查发现,许多农民的体育健康意识淡漠,错误地认为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就没有必要再进行专门的体育锻炼。虽然体育锻炼和生产劳动在让人流汗、消耗体能、提高身体素质等方面非常相似,但是本质上有根本区别。适度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机体呼吸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改善心脑血管的机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对有效控制慢性疾病的发生和病后康复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农忙之余,参与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也能促进心理健康,缓解精神疲劳,联络乡邻感情。在受试的农民当中,52.5%的人认为从事农业生产就没必要进行体育锻炼,58.4%的人认为增加营养或改善饮食与保证睡眠才是促进健康的主要原因。可见,相当一部分农民群众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并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在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上的重要作用。

5.3繁重的生产劳动和家务减少了广大妇女体育锻炼的时间广大妇女在农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同时也是维持日常家庭事务的灵魂。当前,许多农村,男人大都外出打工,家中内外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要由家庭妇女来承担,繁重的生产劳动和家务使得广大妇女很少有时间从事体育锻炼,再加上农村卫生条件不理想,各种慢性病、妇科病等问题严重威胁着广大农村妇女的身心健康。

6.调查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6.1.1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民健康呈现出两种类型,一种是相对贫困农民长期的营养不良及生产生活的压力,使得身心健康状况较差;另一种是相对富裕农民由于生活水平提高而导致营养过剩和运动不足,使得体育锻炼对身心的健康促进价值日显突出。

6.1.2农民健康状况堪忧,患各种慢性病的比率较高,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升高,地方病的发病率下降。

6.2建议

6.2.1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民身体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生活和谐,关键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吉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发挥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优势,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

6.2.2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在增强农民体育健身意识和创造健身条件上有所作为。农民工作环境特殊,生产生活压力大,体育健身意识薄弱,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从事体育健身的意义,并结合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实际,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发展农民体育,在农村营造崇尚体育健身的良好氛围,增强农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从管理体制上为农民参加健身活动创造条件,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实践中,我们受到了教育、增长了才干、做出了贡献,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通过本次活动,不但让我们在实践中深入了解了农村的生活状况,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我们的职业情感,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同时活动也在当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普及了卫生保健知识,使得我们这次三下乡的意义更加深远。

》》》返回导航栏

医药市场调研报告 篇六

药品分类管理是国际上普遍认可与采用的管理模式。世界上第一个创建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国家是美国,这是由于当时(20世纪30-40年代)发生了几起严重的“药害”事件,使其必须加强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管理,通过立法,严格划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至50年代建立起分类管理制度。50年代以后主要发达国家都相继建立了这一制度。目前,多数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包括我国,东南亚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都建立了这一制度,东欧国家也在近几年逐步推行这一制度。

我国在1999年启动药品分类管理工作,之后全面展开。为促进做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实施工作,国家局于20__-20__年连续发布了《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20__-20__年工作计划》和《关于做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实施工作的通知》,同时,于近期先后召开了两次药品分类工作会议,国家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决心可见一斑。

推进药品分类管理有利于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处方药的严格使用,可以减少滥用带来的许多不良反应和机体耐受性及耐受性带来的治疗困难,非处方药的合理使用,能够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自我药疗意识,促进我国“人人享受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推动医药卫生制度改革;有利于逐步与国际上通行的药品管理模式接轨,有利于国际间合理用药的学术交流,提高用药水平。

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势在必行

一、我市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的现状和问题

__市局一直把药品分类作为全局工作的重点,通过几年来的规范管理,全市药品流通领域药品分类逐渐完成阶段性目标,实现了三个转变。

1、药品陈列转变

100%的药品经营企业的药品陈列由原来的混放转变为如今的把药品与非药品、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内服与外用、功效或剂型相同进行分开摆放的方式,各摆放区都配有相应的标识。

2、药品的销售转变

现在的药品经营者把药品的销售分为两大部分:非处方药销售和处方药销售。处方药的销售经历了直售式、询售式、凭售式三个阶段的转变,同时非处方药销售也随着由利润驱动到信誉驱动的观念变化向疗效合理性转变。

3、药品的咨用转变

药品经营企业的用药咨询的变化较快,由原来的50%药店只配有一名兼职药士到现在100%的药店都配备了专职的药师、从业药师、执业药师作为驻店药师,药品零售企业的审核处方、指导合理用药的工作有的长足进展。

通过对市区百余家的药品零售企业的现场调查,我们发现药品分类工作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多,概括为三个不能。

1、驻店药师不能保证始终在岗

调查的120家药店,12%驻店药师长期不在岗;40%的驻店药师由于各种原因离岗;36家药店未挂停售处方药的标志;29家药店药师不在岗继续销售处方药。

2、处方药不能完全凭医师处方销售

在40%的驻店药师在岗的药品经营企业中,有近三成未能尽到审核处方的职责,形同虚设,有的不看处方,只盖章;有的只指导,不审核;甚者不闻不问。

3、分类摆放不能做到完全分开

60%的被调查的药店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未能完全分开,个别药品混放,具体表现在没有标识的非处方药混放在处方药区;处方药存放不集中,与非处方药交叉存放;个别非药品混放于药品中。

二、我市药品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的问题分析

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分别从处方来源、人员素质、顾客心态、监管措施等几个方面做以调查和分析。

(一)处方来源缺乏

从处方方式的调查情况看,许多医院运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患者挂号时先买卡,医生在计算机上开处方,患者拿着卡去交款、取药,根本看不到处方。有的医院没有条件上电脑,居然给药品编号,医生开处方不写药名写编号。小规模的诊所普遍采取“先扎针、后开方”的做法,有的甚至扎完针也不开方。

医院大多是公立性的,药品收入是医院的主营收入,所以医院不愿意让处方流向社会药店。据卫生部不完全统计,2001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总收入达4000多亿元,其中42%是药品收入,利润至少达500亿元,而商业流通领域利润率只有0.5%~0.7%。虽然药品收入所中比例已出现逐年递减的状况,但医疗机构和药店之间药品价格差距还很大,因此,医疗机构控制处方外流的原因不言自明。

(二)消费人群意识淡薄

广大消费者对凭处方销售处方药不理解、不习惯。在调查时遇到一位正在药店购药的老者,他说,注射一个疗程的精制刺五加,在药店买,到社区诊所注射,300元钱就够了;如果到医院注射一个疗程,800元也下不来,药价低而且质量也不差。但当药店向他索要医生处方时,他不但不给,还拄着棍子大发脾气。消费者对药品分类管理的意义不懂,产生抵触情绪,客观上也促使药店顺水推舟违法销售处方药。

尽管目前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很快,但是中国人口基数大,现有的发展水平根本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就医和用药需求。在不少医院尤其是医疗水平很高的医院,人满为患、医生服务不到位、病人折腾半天依然看不上病,买不上药的现象并不少见。所以,很多病人只要不是大病,一般不愿去医院就医,而却愿意选择就近的药店购药。

消费者已经习惯到药店买药不凭处方的方式,如果凭借处方意味着还得走医院程序。此外,广大消费人群对处方药滥用的危害性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头痛脑热,就吃抗菌素、打点滴的情况已成自然,殊不知药品的不良反应、习惯性的耐药可能危及生命。

(三)某些医疗机构责任差

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抗菌药物的消费85%发生在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率已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菌药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菌药就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目前,滥用抗菌药物现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联合应用抗菌药不当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

二是有不少医生给患者看病不做药敏试验,光凭经验就使用抗菌药;三是少数医生受利益驱动,不顾病情需要,大量使用价贵、先进的抗菌药;四是有的医生缺乏专业知识,不管需不需要使用抗菌药。在医生开出的抗生素中,不合理的处方就占四至五成左右。

滥用抗菌药物,不仅给病人增添了额外的经济负担,浪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更严重的是加快了人体内耐药菌的产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医生习惯性应用则会因势利导,患者则把应用抗菌素当成必要。

(四)药品咨用人员素质差

许多药店在人员责质、管理制度、设备设施等软硬件建设上还不能适应药品分类管理的要求。特别是在人员素质方面,差距更大。实施药品分类管理要求药店配备驻店执业药师。我国的执业药师数量本来严重不足,还多数在管理岗位上,不可能担任驻店执业药师。即使配备驻店药师,人数也不能满足要求。更重要的是,相当一部分药师对药品知识的熟悉程度和审方能力尚未达到驻店药师的要求。

(五)规范措施不尽完善

现行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摆放原则是偏重把非处方要单独存放,即“OTC”标识的药品标志清晰、分柜摆放。这样摆放给消费者的印象好象是非处方药作为一种需要特别管理的药品,而不是处方药,相反,无标识的处方药和暂无标识的非处方较难分开。

因此,可以想到我们规范管理过程的许多亟待完善各项工作。例如:如何鉴别处方的真伪的管理方法等。

三、我市药品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的解决措施

1、加强药品零售企业处方审核人员驻店注册、培训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药学技术人员用药指导作用

加强药师的队伍建设。为解决执业药师数量不足的矛盾,药监部门要采取有效方式,在保证人员素质的前提下,促进扩大了执业药师的数量,同时为弥补执业药师数量不足,加强对从业药师的再教育工作。要积极促进本地区从业人员的素质建设,从政策上鼓励从药人员进行再教育,从措施上完善从药人员的再培训。提高人员数量和质量,确保指导用药水平得到提高,满足本地区需求。

加强药师的在岗情况的检查。一是严把审查关。对新开办药品零售企业进行现场检查验收时,对药师的资格、实际水平、是否兼职、外地人员能否保证在药店行使职责等进行严格把关。二是实行值班药师签到制。要求企业提前做好值班药师的工作安排,药师上班必须签到,保证药师在职在岗,充分履行对顾客购药咨询、用药指导、处方审核、质量把关等工作职责。三是要求挂牌明示。

药师在营业时间上岗时,应佩带标明其姓名、技术职称、岗位等内容的胸卡,便于群众监督。如药师临时不在岗,应在凭处方销售药品专柜明显处,摆放“药师不在岗暂停处方药销售”的告示牌。四是开展药师在岗专项检查。加强对药师在职在岗监督检查,对连续多次检查发现药师不在职在岗的,将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九条进行处罚。

2、积极开展药品分类的宣传工作,引导广大群众改变用药习惯和正确使用药品

首先,要通过科学的宣传教育,逐步增加公众合理用药知识,改变公众传统的用药习惯。要通过对加快推进药品分类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宣传,让公众了解有关药品分类管理的相关政策性规定以及药品分类管理阶段性目标的主要内容,从思想上意识到药物滥用的危害。()同时,还要加大对一些常见病的基本判断常识和推荐用药范围、常用非处方药的适应证等知识的宣传,采用媒体宣传与印发资料等多种宣传方式,着力解决公众在使用非处方药进行自我诊疗时所面临的合理用药知识缺陷,增加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其养成合理用药的习惯。

其次,要通过积极有效的宣传,引导药品零售企业积极开展药学服务。零售药店及其从业人员是执行药品分类管理的最终端环节,只有把握住终端出口,药品分类管理的阶段性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因而药品监管部门要通过广泛宣传,让药品零售企业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通过高质量的药学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认真执行分类管理的相关要求与规定。

第三,在宣传手段上应注重贴近性和多样性。通过手机短信向社会广作宣传;与媒体联动,将为群众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公之于众,都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要不拘形式,避免单一的"灌输式"教育。公众合理用药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分类管理的宣传也不能停留在"一阵风"的阶段,而应探索长效的、持久的、深度的宣传方式和手段,并充分发挥相关协会、学会在推进药品分类管理方面的宣传、培训和正面推动作用。

3、大力加强药品分类管理的监管和规范工作,积极稳妥促进药品分类

药品市场调查报告优秀范文社会实践报告对药店的监管。一是加强药品零售企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柜摆放情况和专有标识规范情况的检查,积极促进药品零售企业达到药品分类管理的要求。二是加强驻店执业药师配备及在岗情况,以及处方审核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结合GSP认证工作,进一步完善驻店执业药师配备制度和处方审核制度。三是对已明确药品零售企业不得经营的药品,要加强监督检查。

对违规经营的,按《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四是对已明确必须凭处方销售的药品,要加强对药品零售企业执行凭处方销售规定情况的检查。对药品零售企业违规销售处方药的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并根据《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给予警告处罚;情节严重或经警告后仍违规销售的,除给予警告外,还应并处罚款。

五是各级药品监管部门要结合医疗和药品广告整顿工作,加强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广告的监督和检查,特别要加大处方药在大众媒体违规发布广告和非处方药在大众媒体扩大宣传的检查力度。六是把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要求与零售药店的审批、变更、认证及监督检查有机结合,对达不到分类管理要求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加强抗菌药物监管,促进合理用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药监、卫生、工商等部门的共同监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推进合理用药的进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制止滥用抗菌药的关键是从源头抓,用制度来规范。相关部门应制定一个明确的制度,规范医生的处方行为。首先,抓医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其次,医院药剂师可以参与临床医生查房,指导临床用药;三是建立健全规范用药、合理用药制度;四是真正发挥药品招标采购的作用,纠正从使用药品中获取利益的行为。

四、我市药品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的初步设想

1、推进自我药疗计划,有步骤的引导群众习惯性使用非处方药品

顾名思义,自我保健、自我药疗是在没有医生或其他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恰当地使用非处方药物,用以缓解轻度的、短期的症状及不适,或者用以治疗轻微的疾病。由此可见,自我药疗是自我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

自我保健和自我药疗古已有之,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经济、文化、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78年提出“到20__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宏伟目标。结合国情,我国政府提出了到20__年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与此同时,WHO还提出“人们有权利也有责任以个体和集体的方式参与他们的卫生保健的计划和实施”。

我国政府也提出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应以国家、集体为主,其他社会力量和个人为补充”。由上可知,现代卫生保健的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由过去单纯依赖国家转变为“是个人的权利和责任”,由被动转为主动积极参与,自我保健和自我药疗成为社会和个人共同关注的事业。

非处方药的出现大大促进了自我药疗的发展,并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注重对自我药疗的宣传,引导群众自觉使用非处方药,远离药物滥用,推行自我保健。

2、探求解决处方来源的有效方法,促进处方的有序流动

探索医疗机构药房商业化转型,实行医药分家,把门诊药房从医院剥离出来,建成独立核算的单体药店。严格执行处方药凭处方销售的要求,建立药品分类管理的试点,形成把医疗机构商业化药房作为处方药源头的模式,把分类管理经验全面推开,促进规范化建设。把发给许可证的医疗机构的药房作为完全实行分类管理的示范点,形成处方来源网,进一步解决处方来源和按处方购买药、凭处方售药还不适应的问题,推进药品经营企业的分类管理纵深发展。

》》》返回导航栏

调研报告格式 篇七

一、调研报告标题的格式

调研报告要用能揭示内容中心的标题,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

(1)公文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多数由“发文主题”和“文种”构成,平实沉稳,如《关于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也有一些由调研对象和“调查”二字组成,如《知识分子情况的调查》。

(2)一般文章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直接揭示调研报告的中心,十分简洁,如《本市老年人各有所好》。

(3)提问式标题,如《“人情债”何时了》。这是典型调研报告常用的标题写法,特点是具有吸引力。

(4)正副题结合式标题,这是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调研报告标题。特别是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和新事物的调研报告 的写法。正题揭示调研报告的思想意义,副题表明调研报告的事项和范围,如《深化厂务公开机制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关于武汉分局江岸车辆段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调查》。

二、调研报告正文的格式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研报告的主干和核心,是引语的引申,是结论的依据。这部分主要写明事实的真相、收获、经验和教训,即介绍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主体部分要包括大量的材料———人物、事件、问题、具体做法、困难障碍等,内容较多。所以要精心安排调研报告的层次,安排好结构,有步骤、有次序地表现主题。

调研报告中关于事实的叙述和议论主要都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调研报告主体的结构大约有三种形式:

横式结构。即把调查的内容,加以综合分析,紧紧围绕主旨,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归纳成几个问题来写,每个问题可加上小标题。而且每个问题里往往还有着若干个小问题。典型经验性质调研报告的格式,一般多采用这样的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观点鲜明,中心突出,使人一目了然;纵式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按调查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和议论。一般情况调研报告和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的写法多使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事物发展有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一是按成绩、原因、结论层层递进的方式安排结构。一般综合性质的调研报告多采用这种形式;

综合式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兼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特点,互相穿插配合,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这种调研报告写法,一般是在叙述和议论发展过程时用纵式结构,而写收获、认识和经验教训时采用横式结构。

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不论采取什么结构方式,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3)结尾。结尾是调研报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不同的调研报告,结尾写法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结尾有以下五种:对调研报告归纳说明,总结主要观点,深化主题,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对事物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启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索;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写出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说明有待今后研究解决;补充交代正文没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或问题。

总之,调研报告结尾要简洁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必要也可以不写。

三、写调研报告的常见问题

一是观点与材料脱节;二是材料不充分,不能说明观点;三是堆砌材料,没有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缺乏分析与研究;四是表述不当。写调研报告,应尽量避免枯燥无味的语言,力争写得通俗、朴实、生动。

调研报告 篇八

根据洛阳市林业局《关于开展我市核桃产业调研工作的通知》,嵩县林业局由林业局总工杨银超带队、带领产业办、林技站三名同志,分赴车村、白河、木植街、德亭、大章等乡镇、实地进行调研,现将情况简述于后:

一、嵩县核桃产业的发展现状

核桃是深受市场青睐、人民喜爱食用的优良干果、油料树种;它既有优化生态的功能,又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核桃种植具有投资小,见效快,销路好,效益高,管理易,多代受益的特点;也是丘陵、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好门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核桃需求量日益增大,加快核桃种植和开发,对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嵩县位于河南省西部的伏牛山北麓,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全县总面积450万亩,地域辽阔,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我县核桃栽培历史悠久,群众素有在田间地头、村旁屋后栽种核桃的习惯,全县16个乡镇都有分布。主要产地有车村、白河、木植街、黄庄、德亭、大章、旧县等乡镇。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嵩县按照“嵩南干果,嵩北水果、全县核桃”的经济林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核桃经济林。2002年以来,我县结合退耕还林工程、中德财政合作农户林

业发展项目、林业生态县建设重点工程等,按照规模化、基地化发展的要求,在大章、旧县、德亭、闫庄、田湖等乡镇新建了一批优质核桃经济林基地。目前嵩县现有核桃3.7万亩,其中结果树2.8万亩,08年核桃产量1245吨,产值1743万元。核桃生产已成为我县车村、木植街、德亭、大章、旧县、闫庄等乡镇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主要发展村情况与致富典型

(一)主要发展村情况

闫庄镇闫庄村994户,4250人,发展面积342亩,户均0.3亩;太山庙村376户,1673人,发展面积250亩,户均0.7亩。

何村乡桥头村583户,2141人,发展面积525亩,户均0.9亩。城关镇于沟村750户,3010人,发展285亩,户均0.4亩;北街村427户,1750人,发展300亩,户均0.7亩。

德亭镇梅子沟村455户,1703人,发展268亩,户均0.5亩;上村361户,1469人,发展417亩,户均1.2亩;下村437户,1703人,发展157亩,户均0.3亩。

旧县镇寺上村605户,1987人,发展530亩,户均0.9亩。大章乡闫沟村315户,1380人,发展1500亩,户均5亩。

(二)致富典型

1、大章乡闫沟村张少庆,经营5亩核桃园,2002年建园(当时栽植实生苗),2004年在林业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全部嫁接成中林-5号等早实优良品种,并实施核桃早实丰产技术。2005年结果株率60-70%,2006年结果株率达100%,年收入1400余元,2007年收入

5000余元。

2、车村镇陈楼村村主任张会果,承包土地200亩,瞄准市场,大胆投资,以每株11元的价格从北京中科院购回7000株日本新品种核桃——清香核桃,建起了良种核桃园。为加强管理,不使荒芜,前五年承包给群众每亩付100元管理费,五年结果后同承包户各50%收入分成。

3、何村乡桥头村田秋平种植核桃7.5亩,2007年收入9000余元。

4、旧县镇上川村石现武种植核桃11.9亩,2007年收入8000余元。

5、城关镇于沟村苏彬子种植核桃30亩,2007年收入10000余元。

三、核桃产业发展中主要做法和取得的经验

(一)思想认识上有了大的突破

“要致富,种核桃”已成为全县山区、半山区农民的共识。广大农民偿到了脱贫致富“金果子”的甜头,发展核桃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各级各部门对多年精心培植核桃这一富民兴县的产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全县形成了做强做大核桃产业实惠于民的良好氛围。过去种植核桃是在荒山荒坡上,现在我县许多农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核桃树种植到耕地里,决心一步一个脚印地靠山养山种果致富。科学发展观使人们认识上有了新突破,实践上有了新进展。

(二)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取得实效。

嵩县各级各部门普遍重视适宜地区、适宜地块核桃种植工作。在核桃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利用本地核桃自然资源优势,分期分批嫁接改造,引进外地新品种种植,引进优质苗芽嫁接,结合实际,大胆创新,获得效益,初步形成了嵩县发展核桃的新格局。县委、x府把发展核桃作为镇乡、村干部年终量化考核的一个项目,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同时,在核桃主产区设立技术指导部门,专人指导。

(三)核桃种植科技含量有所提高

由于宣传力度的加大,农户自觉性增强,大部分农户已开始意识到规范种植的重要性。在核桃种植中,认真按照技术要求种植,在垦复、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等环节上下了很大功夫,核桃成活率、结果数量逐年增多,种植管理科技含量明显提高。一些种植大户利用生态农业原理,农林结合,共创高效,形成了核桃生态园,取得了多种效益。

四、嵩县核桃产业存在问题:

一是名特优稀品种少。因嫁接技术难度大,成活率低,嫁接技术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很难,群众多采用实生繁殖。优良品种少,生长缓慢,结果晚,核桃坚果大小不匀,品质良莠不齐、效益差,直接制约着我县核桃的声誉和质量。特别没有一个核桃良种采穗圃,造成每年嫁接季节四处购买接穗,不仅降低了成活率,品种也缺乏保障。

二是管理水平落后。我县多数核桃园重栽轻管的现象相当突出,管理粗放,果品产量低而不稳,品质差,经济效益低,少数农户形成提早采收的现象。

三是病虫害严重。对核桃树的管理粗放,致使高大的树体让其自然成形,树冠内荫蔽,通风透光差,病虫害滋生蔓延。危害核桃的害虫有核桃举肢蛾、木蟟尺穫、小吉丁虫、云斑天牛等,每年造成一定的危害。

四是未形成规模和品牌。虽然拥有较为丰富的核桃资源,但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和叫得响的品牌。

五是缺乏精深加工。生产的核桃大多是现收现卖,没有贮藏设备。同时因缺乏技术和资金,没有深精加工企业,只能出售原产品(果实),没有附加值。

五是科技投入不够,推广工作薄弱。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嵩县十分重视核桃科技方面的投入,但由于县财政十分困难,无力投入更多资金,致使一些障碍核桃生产的关键问题没能及时得到解决。县林站作为核桃技术推广的主要部门,连1台面包车也没有,影响了推广力度和效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以上8篇调研报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的调研报告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gongzuozongjie/530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