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课程设计报告14篇

课程设计报告14篇

更新时间:2023-01-22 05:16:56 点击: 来源:yutu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课程设计报告,整理分享了14篇课程设计报告。

电气课程设计报告 篇一

我通过本次毕业设计,在学习中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思想深邃,视野雄阔、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导师们的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所以,经过这次设计,我在这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为我创造了很多锻炼提高的机会。

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查阅资料到设计草案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设计,装配草图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

在此我特别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一次做毕业设计的机会和良好环境,感谢指导老师的精心辅导和学校给了我一个良好的教育,你们让我顺利的完成了这次对110kV变电站的初步设计任务也增强了我们实践操作和动手应用能力,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使我对110kV变电站的相关内容与实际中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对其所需要用的设备的计算及选择、校验都有了掌握,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1.经过多番查阅和修改,这篇毕业论文终于完稿。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热情,无私的帮助,本人在此谨表示深深的感谢!首先,我要衷心感谢我的指导教师李春兰老师半年来对我耐心的指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在论文的选题,查找资料,撰写过程到反复修改,乃至定稿,都得到了李老师的悉心指导。李老师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忘我的工作态度以及正直的为人和宽广的胸怀,是我们的楷模,也使学生铭记于心,这些将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将使我受益终身。其次,我要感谢班里所有的同学,他们总是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友谊之手,在论文的写作及校正过程中,他们更是给了我大量的建议和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最后,我要感谢机械交通学院的所有老师和同学,感谢他们在四年以来对我的的支持和帮助。

2.设计心得

通过这次设计,让我了解了进行一个设计项目的过程和要注意的事项,设计是一个比较繁琐的过程,许多的细节问题还要联系实际情况来考虑,当外部条件变化时,有一些相应的参数值将跟着变化,这就对我们的设计的精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训时间很短,但是通过这次实训可以学到很多书本没有的东西,有了这一次的实践经验,我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也相应的得到了的提高,这次实训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从中报告出宝贵的经验。我相信,我们女生也可以做得很好,虽然步伐慢了一点,但最终会跟上速度,甚至超越,“天道酬勤”,我一直都相信这个道理。

3.总 结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对于如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我受到了一些基本训练,进一步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的制图及计算能力,初步具有查阅技术手册,使用国家技术标准和情报检索能力,逐步树立了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在设计过程中,虽然参考了原先设计,但是整个设计过程思路,经过思考,我确定了设计方案和步骤。要设计一个变电所,首先应选地址,考虑供电电源折来源及进线方式,从低压侧入手,根据负荷 资料进行负荷计算,选择低压配电屏及电容补偿柜。并适当考虑余量,确定变压器容量和台数,再确定高压开关柜个数、型号。选择合理的继电保护,再根据电气设备的尽寸,并考虑发展。确定高低压配电室的面积和高度,考虑变电所的电气照明,防雷接地,变电所内电气设备的布置应尽量满足规程规定,以达到安全、可靠、优制、质、经济的要求。

最后,感谢霍大勇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4.本设计的总体方法首先我根据需要系数法求得工厂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计算视在功率,然后根据要求算出无功功率补偿容量。由于该厂是个二级负荷所以根据变压器选择的条件,选择二台SZ9-5000/35有载调压电力变压器。且电源进线较长,发生故障和停电检修的机会较多,并且不需经常切换的总降压变电所,所以采用内桥式主接线。短路电流的计算我运用标幺制法,比欧姆法较为简单。总降压变电所的一次设备我是根据设备的工作电压;工作电流;短路动稳定度及短路热稳定度来选择的。变电所进线的选择是根据经济电流密度来选择导线截面。工厂的高压配电线路是根据《电力变压器室布置》标准图集的规定来选择母线的大小,变电所的防雷保护是采用单支避雷针保护。

课程设计报告 篇二

期间信息系统安全应急保障能力,积极主动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我关以(成都海关信息系统安全应急预案)为蓝本,制定了(成都海关亚运安保应急演练计划),演练计划分别模拟了网络中断、电子口岸预录入系统运行异常、总关计算机网络机房临时停电和红机网无法访问网站等4个故障来开展应急演练工作,现将此次演练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做好演练工作的重要前提

信息系统亚运安保应急演练工作是保障亚运信息安全的基础性工作,我关党组高度重视,在得到总署关于此次演练安排的工作通知后,第一时间召开信息系统应急指挥小组会议,迅速在会议明确了我关次此演练总体指导原则、方案框架、演练涉及单位以及演练时间等问题。强调参加此次演练工作的各部门要提高认识、讲配合、讲大局、讲协调,技术部门要从实际工作出发认真制定每个故障演练脚本,脚本内容务求责任明确、操作流程明确、任务落实到人,在要求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此次演练工作。

二、从实际工作出发制定演练方案,做到“三个明确,一个落实”

根据海关总署和我关应急指挥小组会议精神,技术处从关区实际工作出发,制定了关区演练方案,把演练工作的目标定位提高关区信息系统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协调联动机制,查找本单位应急预案及相关部门间应急协调预案的有效性。

为了尽可能地使演练工作贴近实际,演练方案涉及的故障具有代表性,我关分别在网络运行、基础环境服务和hXX系统业务运行三个环节上设置故障。技术处选定成都海关单证量最大的双流机场海关作为演练故障发起点,分别模拟了该现场具有代表性的两类故障。故障一,网络中断导致hXX运行异常;故障二,电子口岸预录入系统运行异常。同时针对涉密办公网制定了故障三,红机网无法访问网站,这一故障的设定重在演练技术处对于涉密应用的故障排除能力和在此期间办公室的涉密应急处置方式。针对基础环境服务的保障能力我们设计了故障四,总关大楼机房遭受意外停电故障,重点在于检查机房供电系统和机房空调的工作情况,检查机房设备巡检日志记录情况。

此次演练方案中涉及的各个故障脚本都是来自以往发生过的故障记录,针对亚运安保的特殊要求,我处对故障处理制定了故障首问负责制,优化了故障排除流程,在整个演练过程中主要涉及了下面7个环节,包括故障受理、故障定级、故障上报、业务应急预案启动、故障告警取消申请、故障原因公告、故障报告分析。

我关在此次演练中做到了每个故障点的处理操作流程明确,流程中每个环节的责任人明确,对故障流传过程中的意外突发事件做到临机处置权限明确。进一步落实了应急处置小组成员的工作分工,使应急处置小组的职责更加从事。“三个明确,一个落实”有力地保障了此次亚运安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各部门密切配合联动是此次演练工作成功的基础保障

本次演练从XX年11月8日下午15:30分开始至17:00结束。演练工作涉及本单位部门有办公室、技术处、成都双流机场海关、监管通关处、审单处、机关服务中心,外单位涉及线路运营商和设备服务供应商。

8日下午,分管副关长亲临成都海关应急演练指挥中心坐镇指挥此次演练工作。此次演练过程中技术处全体人员认真参与,与参加演练各单位紧密配合协同作战,成功地完成了此次演练工作。同时,此次演练检验了我关信息系统应急协调与通讯机制,在演练过程中,对内对外的通讯联系畅通,在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故障受理人可以通过(成都海关信息系统应急预案)上的电话目录,找到排除故障各环节的联系人。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故障排除效率,尽可能地减少因故障造成的损失。

我关将根据此次演练经验,进一步检查信息系统应急保障措施和技术应急预案的完整性,一是完成对(成都海关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修订,根据亚运信息工作特点增加新的内容。二是完成我关现有故障问题的集中分类,并针对每一类故障都按照此次演练工作中提到的“三个明确、一个落实”的要求,明确流程、细化任务,将任务落实到人,规范故障排除操作。

课程设计报告 篇三

本学期末我们进行了EDA实验,我们组做的是四路智能抢答器,不过本次实验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在熟练并掌握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的基础上,运用Quartus软件,对其进行波形以及功能的仿真。我们组抢答器的设计要求是:可容纳四组参赛者,每组设置一个抢答按钮供抢答者使用,电路具有第一抢答信号的鉴别和锁存功能,系统具有计分、倒计时和倒计时锁存等电路,输入信号有:各组的抢答按钮A、B、C、D,系统清零信号CLR,系统时钟信号CLK,计分复位端RST,加分按钮端ADD,计时预置控制端LDN,计时使能端EN,计时预置数据调整按钮可以用如TA、TB表示;系统的输出信号有:四个组抢答成功与否的指示灯控制信号输出口可用如LEDA、LEDB、LEDC、LEDD表示,四个组抢答时的计时数码显示控制信号若干,抢答成功组别显示的控制信号若干,各组计分动态显示的控制信号若干。整个系统至少有三个主要模块:抢答鉴别模块、抢答计时模块、抢答计分模块。

实验的第一天我们组三个人就开始对抢答器的各部分源程序进行调试,由于刚开始对于quartus2软件用的不是很熟练,所以在第一天几乎上没有啥大的进展,一直都在改程序中的错误。在不停的重复的编译、改错。拿着EDA修改稿、资料书检查出错的地方,一边又一遍的校对分析其中的错误。

在实验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和他们两个都在的想办法通过各种渠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网查资料、问同学、图书馆查资料、问老师、自己想办法,其实最有效的方法还是自己去想那样学到的东西才会更加的深刻记得时间也是最长的,他人的帮助当然是很好的,但只是暂时的要想真正的学到东西还是要靠自己去想办法。不能一有问题就希望要他人帮忙,一定自己先好好想想实在解决不了的再去问老师找同学。

由于在一开始的时候对quartus2软件的不熟悉耽误了很多的时间,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刚开始的时候是源程序中的错误一直在那改,好不容易几个模块中的错误都一个个排除了,但当把他们放到一起时问题就又出现了。于是又开始了检查修改,可是弄了好长时间也没有弄明白,最后找了一个在实验室的同学说是顶层文件有问题。于是晚上又找了些关于顶层文件资料还有课本上的例子。最后对步骤已经有了很熟练的掌握,很快就完成了程序编译、仿真、下载到最后的调试。

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这短暂的两周实验中深深的感觉到了自己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自己知道的是多么的有限,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的欠缺导致了这次实验不是进行的很顺利,通过这次实验暴露了我们自身的诸多的不足之处,我们会引以为鉴,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应该努力的学习。

虽然实验仅仅进行了两个星期就匆匆的结束了,但在这两个星期中收获还是很多的。实验的目的是要把学过的东西拿出来用这一个星期的实验中不仅用了而且对于quartus2软件的使用也更加的得心应手,这次实验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只要你认真做了都是对自己能力一次很大的提高。

本次设计过程中得到我们老师的悉心指导。瓮老师多次询问设计进程,并为我们指点迷津,帮助我们理顺设计思路,精心点拨,时刻在帮助着我们去提高自己。瓮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是我学习的楷模,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在此诚挚地向瓮老师致谢。

课程设计报告 篇四

期待了很久的课程设计终于来了,却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般轻松。

6000千字的课程设计报告对于我们来说是第一次接触,老师说其实很简单,但真正轮到了我们自己动手,还是有很多困难接踵而至。

从选公司的大海捞针到看着一堆资料的无从着手,再到面对着每章琳琅满目的方法无从选择,慢慢地摸索,互相帮忙着想办法,也是收获颇丰。

经过激烈的讨论,我们最终选择做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大家开始分工搜索有关的信息,不仅仅是从老师提供的案例找到论文的格式,当然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还要仔细研究各种资料。真的很感谢我们有一个这样的团队,是大家齐心协力我们才能够成功完成课程设计,谢谢我们组员对我的照顾。

一个星期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说实话,我是感谢这一个星期的课程设计的。尽管很忙碌,但是很充实,充分了解到自身知识的不足和实践的重要性,也学到了很多技巧,增加了小组成员之间的感情,学到了很多课本所无法交给我们的知识。在不知道路在何方的时候,手牵手探索;在迷茫挣扎的时候,会有老师伸出援手、指点迷津;在疲惫痛苦的时候,有成员们相互安慰相互鼓舞。 也许,我们做的财务报告并不是最好的,但是,实实在在的,都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字一句辛辛苦苦分析的成果。有了这一个星期的课程设计,让我了解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会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

课程设计报告 篇五

摘 要:根据工学结合、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切入点进行课程设计,提高了学生测量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 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 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中的一门突出能力的专业技术核心课程,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的课程,其内容以工程测量项目实施,和职业工作需要为导向;以学生“测量技术”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分部分项工程测量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贯彻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现培养从事一线施工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2、课程目标

2.1 知识目标

学生需掌握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和误差分析方法;掌握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PS等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仪器的检验及校正;掌握建筑工程测量项目的施测方法与注意事项。

2.2 能力目标

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具备熟练操作测量仪器和仪器检验及校正的能力;具备测量成果计算与误差分析的能力;针对具体的工程测量项目,学生能独立提出合理的测量任务设计方案和组织实施具体测量工作。

2.3 素质目标

在学生测量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贯彻相关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并着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等,从而达到掌握和遵守建筑工程测量基本技能和相应的法规、规范,形成依法执业的职业素养。

3、课程内容与要求

4、课程实施

(1)本课程理论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应做好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咨询者,由于本课程实践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尤为重要,教师应以实际项目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2)实践课应紧扣测量岗位标准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任务分配―实施―检查―评估的四步教学法。

①教师下达实训任务,并仔细讲解任务要求,学生确定任务所需的设备与信息;

②组建工作小组,学生完成任务实施方案设计并进行任务分配;

③学生小组按方案实施,教师担任咨询角色;

④根据质量标准,对最终结果进行组内自检和教师专检;

⑤师生共同分析误差原因和纠偏措施,并对最终效果进行评估。

(3)通过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观看实际测量工作和聘请企业专家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进一步加深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理解。

5、课程考核

建筑工程测量教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建筑测量、放样与数据处理三大任务和水准仪、经纬仪、钢尺、全站仪四种仪器使用,实践技能要求较高,针对以上特点,我们放弃了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改为任务型操作考试,即在固定任务的前提下,通过考核学生仪器操作的规范性、任务程序的严谨性和结果的准确性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考核方法:平时成绩+操作考试

总评成绩计算: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平时考勤+实训报告)(20%)+操作考试(80%)。

6、结语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课程取得和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极大的激发了学习热情,其理论与实践能力也得到了较大提高,用人单位也对学生的测量能力给与肯定。

参考文献:

[1] 崔辉。基于模块化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安徽建筑,20xx(6).

[2] 蒋晓燕。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于核心技能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xx(6).

[3] 杨文民。建筑法规、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xx(8).

课程设计报告 篇六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系统体系的日益健全,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运作,必须确保继电保护模块的可靠性、稳定性运作,有效解决继电保护系统工作中的故障问题。随着社会科学技术方案的不断更新,各类电力技术、电力系统故障排除技术等不断得到应用,这为继电保护自动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实现了继电保护智能化网络体系的不断优化,有利于提升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文章就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性因素展开分析,进行相关解决方案的制定。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原因;解决措施

1继电保护系统运作概念

受到电力系统内外运作环境的影响,其经常会出现接地短路、相间短路等故障,如果这些故障得不到有效的处理,便不能满足电力系统稳定性运作的要求,从而容易出现一系列的电力安全事故,不利于给用电者带来人身财产安全上的维护。为了推动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运行,必须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在电气设备发生短路故障时,进行相关故障元件的切除,进行电力系统负荷的减少,实现对电力系统重要部件的保护,满足电力系统安全性及稳定性的运行要求。随着社会经济步伐的逐渐加快,电力系统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这个过程中,电力结构及系统运作模式日益复杂,这对继电系统的功能及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工作,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落实好相关的继电保护系统运作方案,有效解决系统运作过程中的故障问题,进行故障产生因素的深入性分析,落实好相关的设备检修及维护工作,进行继电保护不稳定性因素的分析,进行相关安全策略的应用,实现继电保护体系内部各个工作程序的协调,实现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某电力系统110kV一次侧的继电保护如图1所示。

2继电保护不稳定性因素

2.1硬件因素;硬件装置是促进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客观环境基础,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硬件模块故障问题的产生,容易导致继电保护不稳定性现象的出现,这需要从装置接口、通道、通信、继电保护辅助装置、二次回路、继电保护装置等方面展开分析。继电保护装置起到保护系统元件的核心性作用,在系统故障中,其将被保护元件及时性的进行切除,确保剩余元件的稳定性工作,这装置系统由中央处理模块、数字量模块、模拟量模块、电源供应模块等构成。辅助装置是促进继电保护体系稳定运作的重要条件,常见的有交流电压切换箱、继电箱等装置,通过对辅助装置的应用,可以为继电保护工作创造良好的运作环境。在这个过程中,继电器箱又分为分相操作继电器箱、三相操作继电器箱。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导致继电保护故障的因素诸多。比如二次回路绝缘问题、产源故障问题、隐形故障问题等。二次回路绝缘老化问题是最常见的故障现象,在这个环节中,装置接口、通道也是影响继电保护正常运行的因素。比如光纤通信接口、高频保护收发信机等容易出现通信阻断状况,从而不利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的稳定性运作。2.2软件因素;随着现代化计算机体系的不断应用,各种电力系统应用软件不断得到开发,其实现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体系的健全,满足了继电保护智能化、自动化等的工作要求,实现了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性运作。在这些系统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一旦出现应用程序设计上的问题,必然不利于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性运作。在继电器保护环节中,无论出现控制系统软件错误还是继电保护设备上的设计;程序错误,都容易导致继电器保护出现误动或者拒动等状况,从而不利于继电器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在系统保护过程中,如果不能进行系统软件需求的充分性分析及掌握,就可能导致软件设计编码问题、设计不规范问题等,这不利于继电保护装置系统的稳定性运作。2.3人为因素;整体来看,我国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程序尚不健全,其尚未实现完全的自动化及智能化,在一些设备安装及维护模块,依旧需要展开人工操作。但在实践工作中,我国继电保护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难以实现复杂设备及技术问题的解决。比如在设备安装过程中,不能按照工程标准展开操作,导致设备工作中的接线错误问题,不利于继电保护设备的正常使用。

3继电保护事故解决方案

3.1人为故障解决方法;人是继电保护系统的关键性构成要素,在实践工作中,人为操作问题是导致继电保护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了满足现阶段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的要求,必须要提升继电保护人员的业务素质,重视继电保护电力故障问题,实现自身工作能力的提升。通过对计算机智能化处理系统的应用,进行复杂性设备故障及技术问题的解决,工作技术人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自身的经验,进行合理性、科学性检查策略的应用,做好设备运行状态的全方位检查及评估工作,及时解决继电保护系统的运行故障问题。为了提升继电保护设备的运作效率,进行实时性监测系统的应用是必要的,做好继电保护设备各个运作程序信息的监测及记录工作。当系统设备出现故障时,需要及时发出故障提示信号,确保其向现场工作人员的及时性反馈,提升人机协作效率,有效应对设备系统故障问题,进行合理性解决措施的应用。3.2硬软件故障处理方法;通过对硬件故障处理环境的营造,可以有效推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的稳定性运作,这需要进行相关硬件故障处理策略的应用,做好二次回路的及时性拆除工作,有效解决继电保护系统的回路故障问题。实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检测环节与排查环节的协调,在故障解决过程中,如果不能准确的发现故障点,就需要将电力系统中的二次回路先行拆除,然后重新进行组装,实现对系统故障点的及时性定位,实现设备组件安装顺序的协调。置换方法是硬件故障处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电保护设备检查过程中,如果某一设备出现问题,可以采用同等型号的设备进行置换,在置换过程中,需要确保所用设备状态的良好性,从而进行疑似故障元件故障问题的判断,通过对这种方法的使用,可以降低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范围,降低事故检查时间。在参照对比法故障处理过程中,需要将相同规格、型号的技术参数的数据检查报告当作事故检查的参考依据,将故障设备与正常设备进行参考及比较,但两者型号不一致性,说明继电保护系统存在故障问题。为了提升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性,需要进行继电保护防干扰装置的安装,安装顺序如图2所示。图2防干扰装置安装顺序图在继电保护软件故障处理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进行设备故障监控信息的分析,根据故障状况的相关记录,比如故障记录波形态、设备过载情况图等,进行继电保护事故原因的判断及分析,确保绝缘监测环节、保护性能检查环节、定值检查环节等的协调性运作。3.3优化故障检查方案;为了有效应对继电保护不稳定性问题,进行事故检查及处理效率的增强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故障检查方案的应用,根据实际工作情景进行适合的故障检查方法的选择,比如进行整组试验法、逆序检查法、顺序检查法等的应用,有效防止继电保护系统故障问题。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不断得到应用,通过对继电保护系统稳定性方案的优化,实现继电保护体系内部各个程序的协调,为继电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有利于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运作。

参考文献:

[1]徐世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原因及解决办法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xx,(4):29+52.

[2]陈星田。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隐藏故障诊断与系统重构方法[D].重庆大学,20xx.

[3]王同文,谢民,孙月琴,等。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xx,43(6):58-66.

[4]陈星田,熊小伏,齐晓光,等。一种用于继电保护状态评价的大数据精简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xx,35(3):538-548.

[5]浮明军,刘昊昱,董磊超。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自动测试系统研究和应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xx,43(1):40-44.

课程设计报告 篇七

1mBot机器人介绍

mBot是一款为素质教育而生的低门槛“机器人小车”,是实现跨学科综合素质教育STEAM[1]的载体,借助mBot机器人开展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mBot机器人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是标准化的电子零件,由mBot机械部分、mCore控制板两部分组成,同时配有一个简易遥控器可供拼装完成后直接“驾驶”;软件部分使用基于Scratcp.0开发的图形化编程软件mBlock,通过蓝牙直接实现操控mBotAPP。mBlock根据需求编制一个程序,将其下载到mCore,由mCore控制mBot机器人完成动作。mBot机器人与智能玩具的区别在于它可以使用软件mBlock进行二次开发,在其上加载一些传感器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该次课程设计用3个mBot机器人模拟制作一个智能交通系统,用实例来讲述创新课程设计过程。

2智能交通系统分析

课堂以智能交通系统为主题,激发学生讨论,讨论结果形成一个简单、完整的交通系统由3个部分组成智能汽车、智能红绿灯、智能车库。具体功能如下描述。

(1)智能汽车,用mBot机器人模拟汽车的行车过程,前进、左右转弯、倒车,同时用指示灯颜色和不同的声音区分不同状况,以给出警戒和提示;车上安装超声波传感器,便于安全倒车;汽车的行驶过程用遥控器控制。

(2)智能红绿灯,根据路段车流量设置红绿灯间隔时间,绿灯结束后有3s的黄灯闪烁;指示灯亮,并用LED数码管显示剩余时间。在mBot机器人的主控板mCore上安装两个设备,一个是LED灯作为红绿灯使用;另一个是4位数码管用来显示红绿灯时间,用RJ25接口线将两设备与主控板连接。

(3)智能车库,用超声波传感器来检测有无车辆入库,若有,则用舵机控制横杆抬起,若无,则横杆落下。若在超声波出现故障时,则用机械遥感手动控制横杆起落。mCore主控板接3个设备:一是超声波传感器,用来检测门前有无车辆;二是遥感,便于应急时手动控制;三是舵机,其上安装横杆,接收超声波传感器信号,控制横杆起落。

3课程设计

将智能交通系统课程设计分基础、应用、创新3个阶段来讲述。

(1)智能汽车:对汽车的踩油门、松油门过程用键盘上的“按下、松开上移键”命令来控制;脱机时,将“按下上移键、松开上移键”命令用红外遥控器上的上下箭头代替,便于脱机控制。由于红外线遥控器控制命令以判断形式出现,须将其加入条件控制结构。其它转向功能与前进类似。基础功能完成汽车的机械行驶前进、后退、左转、又转,同时配备相应的指示灯;通过键盘上的4个方向箭头完成在线控制,使用图形化模块如表1的在线命令。通过学习让学生熟悉mBlock软件界面,学会图形化模块的拖拽方法和技巧。教学内容适合小学5、6年级学生。应用级在初级基础上将控制方式改为遥控器控制,实现脱机运行,模块指令如表1的脱机命令。由在线命令转为脱机命令模块结构简单,但加入了选择判断,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条理,同时查看对应模块生成的arduino程序如表1的Arduino代码,熟悉arduino语法结构。教学内容适合中高年级学生。创新能以初级为基础,加上应用级训练具有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读代码能力,可以创造性地实现不同功能,当软件给出的模块结构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在arduino的编辑器IDE手写代码来完成。高级阶段,每个学生的作品不一样,教学呈现个性化,适合大学生和电子类爱好者。

(2)智能红绿灯:定义一个变量time用来计时,将红绿灯持续的时间设置为循环次数,每次延时1秒,将变量time值减1,用LED数码管显示变量time值,达到计时效果。假设绿灯持续时间为30s。教学内容属于中级,增加了循环结构和变量设置,红绿灯持续功能用循环结构来实现,显示时间用变量赋值来完成。对中小学生,变量概念不易于理解,可用解应用题时的设未知数知识点来变通。对这部分内容的创新可以横向拓展,由红绿灯联想到路灯、声控灯、跑马灯、led显示屏等。

(3)智能车库:设置3个变量s、x、y、s用于存储超声波传感器测得数据,x存储摇杆x轴移动的距离,y存储摇杆y轴移动的距离;s小于10时,表示有车通过,横杆抬起,否则,横杆落下;x大于y表示横向移动,横杆落下,y大于x表示纵向移动,横杆抬起。其执行arduino程序如下,等待两秒是保证车安全通过。相比上面教学内容增加两个难点:一是逻辑关系复杂包含顺序、选择、循环结构的嵌套,在理清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才能驾驭;二是熟悉Arduino编程语言语法结构,并用其将逻辑关系表达出来。创新应用可在深度上挖掘,设计出更智能化的作品。

4结语

创新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与创新能力的新型教育方式,提倡在真实情境下学习、从生活中学习。该次创新教育课程设计内容选自与学生接触紧密的智能交通系统,以此为主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树立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学习理念。创新课程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方式,由智能交通系统为中心,向外发散到智能汽车、智能红绿灯、智能车库,每个部分又引出更多的知识点(如,智能红路灯引出路灯、流水灯、led灯等),丰富创新课程教学内容,体现知识有用性;创新课程教学目标区别于传统课程的知识堆砌[5],强调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创新课程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学生的想法都是智慧的萌芽,都会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找自己的存在感,参与意识更强烈;更容易保持学习的激情、增强学习信心,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更容易生成新的创意。创新课程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将基础教育获得的碎片化知识整合,结合实际加以应用,强调知识的有用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作者:苗永梅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梁森山。中国创客教育蓝皮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xx.

[2]万佑红,将国平。机器人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xx,27(4):6-8.

[3]王同聚。Scratch与机器人共融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以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xx(8):76-79.

[4]纪欣然。基于Arduino开发环境的智能寻光小车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xx,35(15):161-163.

[5]李丹妍。创客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向[J].教育研究与实践,20xx(4):30-34.

课程设计报告 篇八

设计题目: 数字电子钟逻辑电路 专业班级: 自动化112班 学生姓名: xx 学 号:xx指导教师: xx 设计时间: xx

教师评语: 成绩 评阅教师 日期

一、摘要

所谓数字钟,是指利用电子电路构成的计时器。相对机械钟而言,数字钟能实现准确计时,并显示时、分、秒,而且可以方便准确的对时间进行调节。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实现整点报时的功能。因此,数字钟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要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掌握数字钟的原理,学会设计简单的数字钟。

二、设计任务

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一台能显示时、分、秒24时制地的数字电子钟,具体要求如下:

时为00-23二十四进制计数器; 秒、分为00-59六十进制计数器;

整点报时,整点报时电路要求在每个整点前鸣叫五次低音(100Hz),整点时再鸣叫一次高音(500Hz)。

三、工作原理

数字电子钟所采用的是十六进制计数器74LS161和十进制计数器74SL160,根据时分秒各个部分的的不同功能,设计成不同进制。秒的个位,需要10进制计数器,十位需6进制计数器(计数到59时清零并进位)。秒部分设计与分钟的设计完全相同;时部分的设计为当时钟计数到24时,使计数器的小时部分清零,从而实现整体循环计时的功能。

四、可选器材:

(1)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系统箱, (2)直流稳压电源,

(3)集成芯片:74LS161 2个、74LS160 4个、 74LS00 2个、 74LS20 1个。 (4)喇叭,1/4W、8Ω。

五、参考电路见附录一、附录二

六、方案的设计

计数部分:利用74LS161芯片,74LS160芯片和74LS00芯片组成的计数器,它们采用异步连接,利用外接标准1Hz脉冲信号进行计数。

1. 显示部分: 将两片74LS161芯片和四片74LS60的Q0Q1Q2Q3脚分别接到实验箱上的数码显示管上,根据脉冲的个数显示时间。 (一)设计步骤及方法

所有74LS161芯片和74LS160的16脚接5V电源(置为1),3脚、4脚、5脚、6脚和8脚接地(置为0)。74LS00芯片的14脚接5V电源(置为1),7接地。 1. 秒设计

秒部分具体设计如图示:

秒部分设计图

秒的个位部分为逢十进一,十位部分为逢六进一,从而共同完成60进制计数器。当计数到59时清零并重新开始计数。秒的个位部分的设计:利用十进制计数器74LS160和与非门74LS00在面包板上设计10进制计数器显示秒的个位 。计数器的1脚接高电平,7脚及10脚接1。因为7脚和10脚同时为1时计数器处于计数工作状态。秒的个位和十位的2脚相接从而实现同步工作,15脚(串行进位输出端)接十位的7脚和10脚。个位计数器由Q3Q2Q1Q0(0000)2增加到(1001)2时产生进位,并十位部计数器的2脚脉冲输入端CP,从而实现10进制计数和进位功能。利用74LS161和74LS00在面包板上设计6进制计数器显示秒的十位 :7脚和10脚接各位计数器的15脚(串行进位输出端),当个位计数器由Q3Q2Q1Q0(0000)2增加到(1001)2时产生进位,并十位部分开始计数,通过74LS00对Q2Q1与非接入74LS161的1脚清零端和分个位计数器的2脚脉冲输入端CP,从而实现6进制计数器和进位功能。 2. 分钟的设计

分钟部分具体设计如图示:

分部分设计图

分钟个位部分逢十进一,十位部分逢六进一,从而共同完成60进制计数器。当计数到59时重新开始计数。利用74LS160和74LS00设计10进制计数器显示分的个位 :1脚,7脚和10接高电平,15脚(串行进位输出端)接十位计数

器的7脚和10脚。当个位计数器由Q3Q2Q1Q0(0000)2增加到(1001)2时产生进位,十位计数器和各位计数器的2脚相接从而实现同步工作。并将计数器的2脚脉冲输入端,从而实现10进制计数器和进位功能。利用74LS161和74LS00在面包板上设计6进制计数器显示分的十位 :当由Q3Q2Q1Q0(0000)2增加到(0101)2时,通过74LS00对Q2Q1与非接入74LS161的1脚清零端和小时的个位计数器的2脚脉冲输入端,从而实现6进制计数器和进位功能。 3. 小时的设计

小时部分具体设计如图示:

小时部分设计图

利用74LS160和74LS00设计10进制计数器显示小时的个位 :7脚和10脚接高电平。15脚(串行进位输出端)接入十位计数器的7脚和10脚,个位计数器和十位计数器的2脚相接从而实现同步工作方式。小时十位计数器的2脚脉冲输入端,从而实现10进制计数器和进位功能。利用74LS161和74LS00在面包板上设计计数器显示分钟的十位 :当十位计数器由Q3Q2Q1Q0(0000)2增加到(0010)2并且个位计数器Q3Q2Q1Q0由(0000)2增加到(0100)2时,通过74LS00对十位计数器的Q1和个位计数器Q2与非,分别接入十位和个位的74LS161的1脚清零端,从而共同完成24进制计数器并清零。

七、电路总体说明;通过外接时钟脉冲CP的作用下,秒的个位加法计数器;八、实验问题小结;1.实验室缺少74LS248.74LS48芯片解;2.进行试验时秒个位计数器完成一次循环之后没有进;解决问题:秒的个位和十位的2脚没有相接从而不能实;九、实验总结;课程设计是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实践的一个好机会;我们通过亲自动手连线、试验,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十。参考文

七、电路总体说明

通过外接时钟脉冲CP的作用下,秒的个位加法计数器开始记数,通过译码器和数码显示管显示数字即计数器。当经过10个脉冲信号后,秒个位计数器完成一次循环,秒十位计数器的CP与秒个位计数器的CP同步,秒个位计数器的Qcc使得秒十位的P和T端同时为1(Qcc为进位端,当个位为9时进位并Qcc=1),从而秒十位开始计数,秒十位计数器工作1次,通过译码器和数码显示管,秒十位数字加1。当经过60个脉冲信号,秒部分完成一个周期,分钟个位计数器的CP通过秒十位计数器的Q2Q1与非得到脉冲,分钟个位计数器工作一次,通过译码器和数码显示管,分钟的个位数字加1。分部分的工作方式与秒部分完全相同。当经过3600个脉冲信号,分钟部分完成一个周期,小时个位计数器的CP通过分十位计数器的Q2Q1与非得到脉冲,小时个位计数器工作一次,通过译码器和数码显示管,小时的个位数字加1。当小时个位部分完成一个周期,小时十位计数器的CP与小时个位计数器的CP同步, 小时个位计数器的Qcc使得小时十位的P和T端同时为1,从而小时十位开始计数,小时十位计数器工作1次,通过译码器和数码显示管,小时的十位数字加1。当小时十位部分计数到2同时小时的个位部分计数到4,小时个位计数器的清零端和十位计数器的清零端通过小时个位计数器的Q2和小时十位计数器的Q1与非得到信号,小时部分清零,从而完成了1次24小时计时。

八、实验问题小结

1.实验室缺少74LS248.74LS48芯片 解决问题:用CD4511芯片代替

2. 进行试验时秒个位计数器完成一次循环之后没有进位

解决问题:秒的个位和十位的2脚没有相接从而不能实现同步工作

九、实验总结

课程设计是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实践的一个好机会。它既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我们运用知识,联系实际,动手实践的能力。而且在设计过程中可能用到我们没学过的知识,需要我们去查阅资料获取相关信息,这又提高了我们查找信息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又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分析原因和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通过亲自动手连线、试验,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了书本的知识,同时也学到了新的学问,明白了实践的可贵性。总之,课程设计对我们提高自身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十。参考文献:

《通用GENERAL集成电路速查手册》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 篇九

我国会计信息系统从会计电算化初期模拟手工记账探索起步,经过与其他业务结合推广发展,再到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并且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建立ERP系统集成管理,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缓慢发展时期(1980年以前)、自发发展阶段(1983~1986年)、有组织有计划发展阶段(1986~1992年)、成熟阶段(1992年至今)。

中国信息化进程中的问题在于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发新的会计信息系统。根据国家规划,到20xx年,全国80%以上的单位要实现会计电算化。我国会计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充分利用各种移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云技术,融合电子商务活动,是会计业务与经营管理紧密结合,全面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的网络化、标准化、信息化目标。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它是体现以市场为导向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管理软件,能够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ERP应用成功的标志是:系统运行成绩化,软件的运作跨越多个部门;业务流程合格化,各级业务部门根据完全优化后的流程重新构建;绩效监控动态化,绩效系统能即时反馈以便纠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管理改善持续化,是企业建立一个可以不断自我评价和不断改善管理的机制。一般可以解决企业管理中的问题:生产流程、进销存流程、内部沟通,信息资源共享、整合资源,提供高效、实时的订单、采购、生产、财务、物流、存货等准确信息。缓解市场多变和生产均衡之间的矛盾;解决企业库存管理的难题;提高客户满意度;有效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变企业中的部门本位观。

一、通过使用用友ERP-U872软件来实际操作练习,了解很多了解会计工作流程。

既学到了知识,也遇到很多问题。用友ERP-U872的功能可以划分为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CRM)、集团管理、和多维分析管理等子系统。

1、财务管理子系统包括总帐、报表、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固定资产、专家财务评估、公司对账、网上银行、现金流量表、网上报销、WEB财务等功能。总帐系统可以满足企业不同角色的会计人员处理日常业务,系统可以自动编制收款、付款、转账凭证,自动进行期末记账与结帐,自动生成总分类账、明细分类帐和财务报表,进行财税一体化管理。

2、供应链管理子系统包括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存货核算、合同管理、售前分析、出口管理、委外管理、质量管理、进口管理,通过供应链管理帮助企业实现销售、生产、采购、财务部门的高销协同,逐步消除管理“瓶颈”,建立竞争优势。

3、生产制造管理是用友ERP- U8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户可以进行MRP运算、ROP运算,包括物料清单、主生产计划、需求计划、产能管理、生产订单、车间管理、工序委外、工程变更、设备管理等功能模块。

4、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提供薪资管理、人事合同管理系统、对劳动争议事件处理情况的管理和薪资管理功能模块。薪资管理系统用于各类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工资核算、工资发放、工资费用分摊、工资统计分析和个人所得税核算等,可以和总帐系统集成使用。人事合同管理系统、对劳动争议事件处理情况的管理和薪资管理等功能模块,试用于各类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都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签订的劳动合同以及各种人事协议进行管理。用友ERP- U872还提供集团财务、客户关系、多维分析管理等子系统。

本学期还学到主要内容:

二、系统管理和公共档案基本设置

1、如何进行系统注册。

2、系统建立、修改、引入和输出。

3、设置角色、用户和权限。

4、设置基本信息:编码方案的设置,数据精度的设置,系统启用。

5、设置基础档案:设置机构人员、客商信息、存货、财务、收付结算、业务、其他-常用摘要。

三、总帐管理

(一)、总账管理系统的目标包括:

1、及时、准确地采集和录入各种凭证,保证进入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数据及时、准确和全面。

2、高效、正确地完成记账等数据处理过程。

3、随时输出某个时期内任意会计科目发生的所有业务,随时输出各个会计期间的各种账表,为企业管理提供信息。

4、建立总帐管理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的数据接口,实现会计数据的及时传递和数据共享。

(二)、基本操作

1、总帐控制参数设置

2、期初余额录入

3、凭证管理:填制凭证、审核凭证、查询凭证、凭证记账等。

4、出纳管理:出纳签字、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查询、凭证记账等。

5、账簿管理:总账、明细账、辅助账等账簿查询。

6、期末处理:自动转账、对账、结帐。

四、UFO报表管理

1、自定义一张货币资金表

2、利用报表模板生成报表

五、薪资管理

薪资管理系统具有明显的自动计算和汇总优势,能够使财务人员的工资核算工作由繁重变得轻松,并且能够避免手工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是薪资管理系统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启用薪资管理系统

2、建立工资账套

3、设置人员附加信息

4、设置工资项目

5、设置银行名称

6、建立工资类别

六、固定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主要包括原始设备的管理、新增资产的管理、资产减少的处理、资产变动的管理等,并提供资产评估及计提减值准备功能,支持折旧方法的变更;固定资产核算系统可以用于固定资产总值、累计折旧数据的动态管理,协助设备管理部门做好固定资产实体的各项指标的管理、分析工作。

1、建立固定资产子账户、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参数设置、录入固定资产原始卡片等。

2、修改固定资产卡片、增加固定资产、折旧处理

3、生成增加固定资产的记账凭证

4、对账与结帐、账表管理、计提折旧

5、固定资产的减少、固定资产的变动

6、批量制单

七、应收应付款管理

1、应收款/应付款管理系统控制参数设置、基本信息设置

2、应收款/应付款管理系统期初余额录入

3、应收款/应付款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形成应收/应付款项、收款/付款结算、转账处理、应收坏账处理、制单、查询统计

4、期末处理:汇兑损益、月末结账

首先说一下遇到的问题与处理:

(1) 进行账套的初始设置要认真谨慎,尤其是套账编码和启用日期需要注意。在操作过程中,曾经错误地将系统启用日期设置成20xx年,因此造成系统错误。同时,启动总账系统的时间必须大于或等于账套系统的启用时间,不然系统会出现“不能超前建账时间”或“不能滞后建账时间”。

(2) 完成后,录在以下几个阶段需要进行系统数据备份。分别是在启用账套前,基础设置入期初余额前、填制凭证前、过账前、结账前。在做账时,因为没有备份导致数据丢失,重头再来的事情时有发生。

(3) 审核凭证时,作废凭证不能被审核。审核人和制单人不能是同一个人,凭证一经审核,不能被修改、删除,只有取消审核签字后才可修改或删除,已标记作废的凭证不能被审核,需先取消作废标记后才能审核。在这里,我也犯了错误,就是忘记重新注册002,直接用系统管理员身份直接做凭证,导致最后审核不了。

ERP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是用于事后收集和反映会计数据,在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方面的功能相对较弱。另外,系统的信息处理一般都是对手工会计职能的自动化,系统的结构是面向任务和职能的,这对满足会计核算的要求来说已经足够,但在业务流程的监控和与其他系统的集成性上还需要加以完善。ERP系统中的财务管理模块已经完成了从事后财会信息的反映,到财务管理信息处理,再到多层次、全球化财务管理支持的转变。这些转变具体体现在:吸收并内嵌了国际先进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改善了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使得财务管理的效率得到提高;财务系统不仅在内部的各模块充分集成,与供应链和生产制造等系统也达到了无缝集成。

学习体会:学习用友ERP,我认为是熟悉会计工作最好的途径。跟着书本做用友ERP模拟财务工作,也就是跟着规范的企业管理流程走了一遍在这个过程中要多去思考,多去想想每走一步的理由,把学过的会计知识尽量串起来。需要知道不同时期,会计需要干些什么事情,会计在不同时期的工作任务是什么。然后才是熟悉软件,在学习过程中,不需要担心错误而不敢做,也不能太过于随意而错漏百出,这并不符合会计谨慎精神。遇到了困难,先尝试自己寻找原因,尝试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当认为自己的遇到的问题远在能力水平之外,询问老师或者别的同学,确实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课程设计报告 篇十

课题一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招聘,激励,沟通,解雇,员工内部调动,工作满意度,工作安全感以及公共关系等问题。对每个备忘录进行分析,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理论一一进行说明并解决。

一,备忘录一涉及的问题有激励,沟通,工作安全感。

激励即激发人的行为动机,以促使个体有效的完成行为目标。或者说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划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成员的各种合理需要。这里的激励是通过员工之间有效的沟通改善工作环境以及人际关系,虽然这些是外部因素,但能影响到工作满意度,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下工作,会让人心情舒畅,提高工作效率,反之,会让人心情烦躁,怨声不断,效率低下。

所谓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是将信息由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的,逐渐广泛传播的过程。不管是同级还是上下级之间,沟通总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沟通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化解矛盾。沟通作为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无论是计划的制定、工作的组织、人事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外界的交流,都离不开沟通。可以说,良好的沟通是组织效率的保证。有效的沟通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 它是工作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友好并具有合作精神的同事关系将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达到相互配合,共同奋斗的效果。这里通过沟通可以消除员工因为公司预算的减少和解雇的增加带来的恐惧感和紧张感,也可以增加部门之间的了解和互动,使以后部门之间的合作更有默契,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隐形成本投入。同时,也让员工有了工作安全感,员工的情绪稳定,无后顾之忧,员工就会有较高的工作热情。

这里明显需要给予员工一定的激励和沟通,站在企业的角度,就是要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简称人本管理,即人为核心,以人为根本的管理,是指企业中的人作为管理的首要因素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或主导因素;同时,作为管理的本质因素,又是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一方面,企业一切管理活动围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展开;另一方面,企业一切管理活动和经营活动,旨在满足人的需要,促使企业人获得全面的自由的发展。使员工感到满足和被尊重,发挥出更大的潜能。当然,各个方面都需要沟通的参与,为达到理想的结果。相反,如果沟通不畅,员工与员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没有一定的沟通,那么日常的工作就难以开展,更不用说默契的合作了,效率当然也不会高,这样的话,企业难以支撑下去,无法高效的运转,接着会是一连串的恶性循环。有效的沟通应该被当做企业文化存在于每一个员工的心中,不只是在管理层和高层,使每一个员工产生积极的工作状态,促进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

回复备忘:1:

理由: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组织目标。适当的采取措施对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进行规划和管理,使其朝着有利的方向或组织希望的发展。于此同时,企业中的人作为首要因素,企业为人的需要而存在,为人的需要而生产,为人的需要而管理。满足员工的需要,实施激励,使个人积极性被调动,达到员工与组织共同发展的效果,取得双赢。

二,备忘录二涉及到企业内部人员调动和员工工作满意度的问题

人员调动属于人员配置问题,有五种人员配置原理,人员调动强调能位对应原理,人与人之间不仅存在能力特点的不同,而且在能力水平上也是不同的,具有不同能力特点和水平的人,应安排在要求相应特点和水平的职位上,并赋予该职位应有的权利和责任,使个人能力水平与岗位要求相适应。

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合理配置使用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比率。要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就要对人力资源的构成和特点有详细的了解。人力资源是由一个个的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组成的,而各个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由于受到身体状况、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而各自不同,形成个体差异。就个体能力来说,这种差异包括两方面:一是能力性质、特点的差异,即能力的特殊性不同。个人能力的特殊性,形成他的专长、特长,即他能干什么,最合适干什么。二是能力水平的差异,不同的人,能力才干是不同的,有点高些,有的低些。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能力水平完全相等的人。承认人与人之间能力水平上的差异,目的是为了在人力资源的利用上坚持能级层次原则,大材大用,小材小用,各尽所能,人尽其才。

一个单位或组织的工作,一般可分为四个层级,即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决策层工作属于全局性工作,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因此,决策层的能级越高。管理层工作是将决策层的决策付诸实施的一整套计划、监督、协调和控制的过程,管理层的能级是仅次于决策层的比较高的层级。执行层工作是将管理层拟定的方针、方案、计划、措施等过程,执行层的能级比管理层低。操作层工作就是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执行层制定的工作标准、工作定额,并接受各种监督检查。它是一个单位或组织中能级最低的层次。一个单位或组织中的工作,包括这样四个层次,应该配备具有相应能力等级的人来承担。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理的能位对应,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顺利完成任务。

要素有用原理,即任何要素都是有用的,换言之,没有无用之人,只有没用好之人,而配置的根本目的是为所有人员找到和创造其发挥作用的条件。这一原理说明,对于那些没有用好之人,其问题之一是没有深入全面地识别员工,发现他们的可用之处。这是因为人的素

质往往表现为矛盾的特征,或者呈现非常复杂的双向性,优点和缺点共生,失误往往掩盖这成功的因素,这为我们发现人才,识别人才,任用人才,用其所长,增加了许多困难。因此,正确的识别员工是合理配置人员的前提。其问题之二是没有为员工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只有条件和环境适当,员工的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例如。企业推行双向选择、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新的人事政策,为许多人才提供了适合其发展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为许多人走上更高一级的岗位提供了机会。过去企业经常强调,伯乐式领导者对企业员工识别和配置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但企业现在更强调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动态赛马”的用人机制,让更多的员工能够在这一机制下脱颖而出,化被动为主动,从根本上摆脱单纯依赖“伯乐”局面。可见,识才、育才。用才是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互补增值原理,这个原理强调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以己之长补他人之短,从而使每个人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避免短处对工作的影响,通过个体之间取长补短而形成整体优势,实现组织目标的最优化。这是因为,当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具有相辅相成作用的时候,互补产生的合力要比单个人的能力简单相加而形成的合力大的多,群体的整体功能就会正向放大;反之,整体功能就会反向缩小,个体优势的发挥也受到人为的限制。因此,按照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一个群体内部各个成员之间应该是密切配合的互补关系,互补的一组人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事业和追求,而互补增值原理最重要的是“增值”。

动态适应原理,指人与事的不适应是绝对的,从不适应到适应是在运动中实现的,随着事物的发展,适应又会变为不适应,只有不断调整任何事的关系才能达到重新适应,这正是动态适应原理的体现。从组织内部来看,劳动者个人与工作岗位的适应不是绝对的和一定的,无论是由于岗位对人的能力要求提高了,还是人的能力提高要求变动岗位,都要求我们及时地了解人与岗位的适应程度,从而进行调整,以达到人适其位,位得其人。

弹性冗余原理,要求在人与事的配置过程中,既要达到工作的满负荷,又要符合劳动者的生理心理要求,不能超越身心的极限,保证对人、对事的安排要留有一定的余地,既带给劳动者一定的压力和紧迫感,又要保障所有员工的身心健康。它要求我们既要避免工作量不饱满的状况,也要避免过劳的现象发生,因此体力劳动的强度要适度,不能超过劳动者能承受的范围;脑力劳动也要适度,以促使劳动者保持旺盛的精力;劳动时间也要适度,以保持劳动者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工作目标的管理也要适度,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总之,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如工种、类别、行业的不同,以及环境、气候的不同,弹性冗余度也应有所不同。

这里的人员调动在基于上面的原理上,参考员工自己和部门主管的意见,对其进行合理的调动,适当合理的对员工进行调动,不仅对员工自己而且对企业都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同时要遵循一定的制度和原则。

人员调动的原则

(1)符合公司的经营方针;

(2)符合相关的人事政策;

(3)提高员工任职能力,做到适才适用。

人员调动的实施

(1)配合公司的经营任务;

(2)调整公司结构,促成公司员工队伍的合理化;

(3)适合员工本人的能力;

(4)缓和人员冲突,维持组织正常秩序。

回复备忘录2:

理由:此次人事变动属于企业内部人员变动,需要双方部门主管同意,根据企业的制度和规范进行调动,满足了企业部门的需要,也满足了员工自己,从李雄对这一提议很高兴可以看出,他对原部门已经失去工作的欲望了,同意调动,满足了他的个人要求,从一方面可以提高他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自然,他工作的效率也会有所提高,一举两得。对企业来说,内部人员调动,有利于人员优势的整合和优化,有利于员工的发展,有利于业务发展的需要。采用内部人员调动相对于从外部招聘可以节省更多人事成本,而且相对安全,内部员工对企业的制度和工作流程都比较熟悉,工作起来比较容易上手,对企业的感情也会比较深。组织对内部人员的能力、素质、优点和缺点也都比较了解,可以进行合理的分配。可以较好的做到人尽其才,避免用人不当。

三,备忘录三涉及到人员招聘选拔以及工作分析等问题

第一步,在进行招聘之前要对进行招聘的职位进行工作岗位分析,要知道该职位的员工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以及要有什么样的学历或者职称,了解了之后才能对该职位进行招聘。

工作岗位分析

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

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

(1)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2)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工作岗位分析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具体任务是:了解情况,建立联系,设计岗位调查的方案,规定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法。

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资料和数据。

2,设计岗位调查方案。

(1)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

(2)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

课程设计报告 第十一篇

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成本会计是以成本为对象的一种专业会计。成本会计课程是一门应用性的微观经济管理课程。本课程在系统地阐述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和实验项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有关成本会计的会计信息处理工作。

二、本实验课程的基本要求(对学生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锻炼)

通过本实验课程,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加深对成本会计中的重要概念、相关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了解。

2. 初步掌握有关计算机技术的概念和方法。

3. 了解并熟悉一些常用的开发技术、方法和工具,根据给定的企业经济活动场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完成有关成本会计的会计信息处理工作。

三、实验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实验课程需要先行修读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和更全面地认识并应用这些专业课程中涉及的相关理论和相关方法。

四.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1、理论教学设计思想。

对“成本会计”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对理论的把握体现了“必要、充分和可能”的课程设置原则。

“必要”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安排应兼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专业技能的要求,以必要为限。

“充分”是指专业技能课的安排,必须充分满足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不打折扣。 “可能”是指教学内容、课时按排以及教学方法必须切实可行,充分考率学生状况,不搞花架子。

2、实践教学设计思想

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注重成本会计理论与成本会计实践相结合,在立足于成本会计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利用企业成本资料作为案例,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企业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充分利用目前最先进的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和“学生为中心”、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成本会计实践操作的能力,使其能够融会贯通,切实解决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

五、课程性质:

《成本会计》课程,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必修课,是自《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后的又一门专业课。《成本会计》课程与《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及《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等课程在部分内容上有交叉情况。《财务管理》中有关资金耗费的内容,分流到《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其中有关资金耗费的核算部分放到《成本会计》中,有关资金耗费的其他部分置于《管理会计》中;《成本会计》课程与《财务会计》课程在内容上也有交叉情况。其中,《成本会计》课程在费用要素核算的基础上重在阐述成本的核算,而《财务会计》重在阐述费用要素的核算;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中其他行业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这部分内容可置于后续课程《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作重点阐述。

六、课程的基本内容

成本会计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总论、要素费用的分配和归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和归集、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七、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成本会计课程的重点

成本会计课程的重点有:材料费用的核算;工资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定额成本控制法。

2.成本会计课程的难点

成本会计课程的难点有:分步法、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等成本计算方法的应用,成本计划的编制,成本报表的编制和成本分析等。

3.解决办法

对于课程重点和难点问题,采取理论课堂教学、虚拟教学、分项实训、综合实训等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通过多看、多听、多做,通过去企业实习和企业培训,请企业兼职教师上课和开设讲座等方式来解决。

八、对教师的几点建议:

1.要转变教学观念,克服传统的教学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

育技术手段,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指导教学。

2.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注意学科发展动态,熟知财经法规,特别是与会计学相

关的法规。

3.提高课堂讲授的质量。由于《成本会计》课程难度较大,教师要帮助学生提

炼、归纳教材内容,讲清课程重点,解决难点和疑点,帮助学生“消化”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操作技能的运用,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博览财经类的书刊,参加科研和学术交流,注意教学素材的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水平。

4.通过各种可能的媒体(电话、E—mail等)提供学生答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

供支持服务,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5.教师要按时、认真布置作业,在批改作业时,要加注评语并有详细记录,此

外,还要进行作业讲评,使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巩固学习内容,掌握所学知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九、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建议:

1.认真阅读教材

学习有许多环节,但是阅读教材是最基本的学习环节。只有通过阅读教材环节,我们才可以真正地掌握课程内容,其他学习环节才能进行下去。

2.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在阅读教材同时,做好读书笔记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在教材中做旁注、或把某一章的基本概念、基本业务处理方法整理归纳出来,以便日后复习时使用。

3.学练结合,以练促学 ,认真独立完成练习题

这里的“学”是指平时系统的看书学习,这里的“练”是指做习题。平时做习题有一个好处,就是通过做习题可以发现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通过攻克一个()个薄弱环节,可以系统地归纳出每一个知识点,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理论与实务操作。

课程设计报告 第十二篇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求得生存,就必须有效地利用人才、时间、信息结合的优势。因此,如何使企业及时掌握本企业人才的各种信息、第一时间处理好随时变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我们所开发研究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能帮助企业准确地进行各种数据的输入、更新、计算、汇总、结算、发放等分析统计工作,从而实现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给企业人力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以往的工资利用计算机软件excel可以管理外,公司更希望能够对以往的各种的人事信息,考勤信息,工作评价信息,工资信息等统一管理起来。高效的、准确的人事管理,不仅能促进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员工工作质量和效率。

对企业而言,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也是企业的“生命线”。实行电子化的系统管理,可以让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从繁重琐碎的案头工作解脱出来,去完成更重要的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可以减轻比较繁琐的手工信息管理。

因此能够开发出一个实用,准确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于企业来说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力资源、信息技术

第一章 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随着公司逐年的发展,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等事务纷繁芜杂,但大体上这些事务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人事基本信息管理,员工的业务档案管理、员工的工作评价管理、员工的考勤管理、员工的工资管理等。以上各项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有该方面的管理明细,以员工的基本信息管理为例,包含的明细有:员工编号、姓名、性别、部门、民族、出生年月、政治面貌、家庭住址、联系电话、毕业学校、学历等。若用人工的方法来管理这些数据,不但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浪费,而且因为要处理的信息量过大不容易进行统计和分析。依靠传统的手工管理越来越跟不上公司的发展需要,为了精简人员,提高办事效率和节约公司运营成本,特别需要改变以前单纯依赖人工管理的模式。

1.2 解决的方法

开发一个更实用更可靠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具体方法如下:管理一个公司的整个系统的运行,包括员工基本信息,员工工资管理,员工的考勤情况,部门信息,岗位信息等。然后设置不同的用户,给予不同的权限,以进行不同的操作。

1、 先创建一个菜单,让用户选择是对哪一类对象进行操作。

2、 确定好对哪一类对象进行操作后,程序又创建一个菜单让用户选择对此类对象进行如何操作。操作包括:输入记录、显示记录、修改记录和删除记录。

3、 输入记录时提示用户输入每一条记录的各个字段,输入的每一条记录都要保存到文件如(a:example.dat)下。注意一条记录相当于一个对象。输入的工号不能重复,输入的数据字段作有效性检测。

4、 显示记录时,先提示用户输入要显示哪一个记录号的记录,如记录号在不超出范围则显示要访问的记,否则告诉用户记录号超出范围。

5、 修改记录时,先要求用户输入要修改的记录关键字内容,如学生的关键字段学号、员工的关键字段是工号。输入好关键字后进行查找所要修改的记录,

找到了重新输入该记录的数据成员内容,否则告诉用户找不到此记录。

6、 删除记录时,先要求用户输入要修改的记录关键字内容,)输入好关键字后进行查找所要删除的记录,找到了把它删除掉,否则告诉用户找不到此记录。提示:删除的方法先创造一个临时的文件(a,一条一条记录查找过去,把非要删除的记录一条一条写到临时文件下,然后把临时文件复制到a:example.dat下。

1.3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概述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采用计算机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当前不可缺少的一种管理手段。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数据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 本系统着眼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业务实际,经过实际的需求分析,采用功能强大的C#做为开发工具、SQL Server 20xx做为数据库开发出来的系统。

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管理职工基本信息的记录,进行修改,增加,查询,删除一些功能。并可以进行工资的修改,增加,查询,删除。还可对员工的考勤情况进行管理,主要用于电脑成员员工对公司人力资源的统一管理,同时方便统计部分数据。

1.3.1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

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集中表现为以下两点:一、企业是否具有在人才市场中具有能优势的人才;二、企业所具有的人才是否具有合适的环境。所以现在的成功企业一般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积极寻找合适的人才,并向办法留住人才,还有一个就是营造企业的内部环境,一面促进人才的成长,一面又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这两个方面,也许后者更重要,所以现在企业最流行的莫过于重组与再造,而且所有的管理活动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完成,比如生产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等等。

课程设计报告 第十三篇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能将所学理论知识很好的运用到了实际的工程设计当中,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也使自己的实际工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本次的课程设计,我主要负责的是负荷计算及无功功率计算和补偿、变电所位置选择等。在设计初期,曾遇到了一些问题,现将各问题及解决方案简述如下:

一.在负荷计算时,我曾为同级系数的问题焦虑了很久,还以为只是要最后计算总的S时才乘以同级系数,但查阅资料之后,才明白每条母线的有功、无功功率都要乘上同级系数。

二.在计算照明和动力负荷时,开始准备分别计算视在功率S及电流I,后考虑实际情况及设计要求,决定先计算各车间总的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再计算每个车间的视在功率和计算电流。

通过这次设计,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学会了坚持、耐心和努力,这将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出了最好的榜样。我觉得作为一名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这次课程设计是很有意义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平时所学的东西应

用到实际中。虽然自己对于这门课懂的并不多,很多基础的东西都还没有很好的掌握,觉得很难,也没有很有效的办法通过自身去理解,但是靠着这一个多礼拜的“学习”,在小组同学的帮助和讲解下,渐渐对这门课逐渐产生了些许的兴趣,自己开始主动学习并逐步从基础慢慢开始弄懂它。

这次设计也为我今后学习兴趣奠定了基础,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次,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分工明确而又协作合作才能保证整个项目的有条不絮。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当我们碰到许多不明白的问题时,通过查找资料及请教指导老师,给了我们以很大的帮助,使我们获益匪浅。

另外,课堂上很多不清楚的知识点,很多都在这次设计中得到了解决,这样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巩固了所学知识,这也是我作本次课程设计的最大收获。由此我可用更好地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以便课后加以弥补。

课程设计报告 第十四篇

一、课程设计题目:

直流稳压电源和多功能数字钟

二、设计目的

1、熟悉集成电路的引脚安排,掌握各芯片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2、了解面包板结构及其接线方法。

3、了解数字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4、熟悉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

5、掌握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及数字逻辑电路系统的设计、安装、测试方法。

6、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提高电路布局、布线及检查和排除故障能力。

8、培养书写综合实验报告的能力。

三、方案选择与论证

方案一的设计主要是由555振荡电路, 时间计数电路,校时电路和译码驱动电路组成。时间计数电路由CD4518和CD4511组成,分为一个24进制电路和两个60进制电路。校时电路则由开关组成。

方案二的设计主要由晶体振荡电路,时间计数电路,校时电路,译码驱动电路。其中,时间计数电路用六个74LS90组成。校时电路主要由 HD74KS00P组成RS触发器,而且加入消抖电路,达到了自动校时的效果。

综合比较,选择方案一。

四、系统功能及原理

1、直流稳压电源

直流稳压电源是一种将220V工频交流电转换成稳压输出的直流电压的装置,它需要经过变压、整流、滤波、稳压四个环节才能完成。

四个环节的工作原理如下:

A、电源变压器:是降压变压器,它将电网220V交流电压变换成符合需要的交流电压,并送给整流电路,变压器的变比由变压器的副边电压确定。

B、整流滤波电路:整流电路将交流电压Ui变换成脉动的直流电压。再经滤波电路滤除较大的纹波成分,输出纹波较小的直流电压U1。常用的整流滤波电路有全波整流滤波、桥式整流滤波等。

C、滤波电路:可以将整流电路输出电压中的交流成分大部分加以滤除,从而得到比较平滑的直流电压各滤波电容C满足RL-C=(3~5)T/2,或中T为输入交流信号周期,RL为整流滤波电路的等效负载电阻。

D、稳压电路:稳压电路的功能是使输出的直流电压稳定,不随交流电网电压和负载的变化而变化。常用的集成稳压器有固定式三端稳压器与可调式三端稳压器。常用可调式正压集成稳压器有CW317(LM317)系列,它们的输出电压从1.25V-37伏可调,最简的电路外接组件只需一个固定电阻和一只电位器。其芯片内有过渡、过热和安全工作区保护,最大输出电流为1.5A。其典型电路如下图,其中电阻R1与电位器R2组成输出电压调节器,输出电压Uo的表达式为:Uo=1.25(1+R2/R1)式中R1一般取120-240欧姆。

2、多功能数字钟

数字钟由信号发生器、“时、分、秒”计数器、译码器及显示器、校时电路、整点报时电路等组成。秒信号产生器是整个系统的时基信号,它直接决定计时系统的精度,一般用555构成的振荡器加分频器来实现。将标准秒脉冲信号送入“秒计数器”,该计数器采用60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秒发出一个“分脉冲”信号,该信号将作为“分计数器”的时钟脉冲。“分计数器”也采用60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分,发出一个“时脉冲”信号,该信号将被送到“时计数器”。“时计数器”采用24进制计数器,可以实现一天24h的累计。译码显示电路将“时、分、秒”计数器的输出状态经七段显示译码器译码,通过六位LED显示器显示出来。整点报时电路是根据计时系统的输出状态产生一个脉冲信号,然后去触发音频发生器实现报时。校时电路是来对“时、分、秒”显示数字进行校对调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为大家分享的14篇课程设计报告就到这里了,希望在课程设计报告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gongzuozongjie/522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