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提升小学数学学科素养的策略和思考(九篇)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策略

提升小学数学学科素养的策略和思考(九篇)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策略

更新时间:2023-01-12 00:39:16 点击: 来源:yutu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提升小学数学学科素养的策略和思考篇一

摘要:小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时期,而小学的数学在这一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是以教师直接传授,在对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国开始实行新课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小学数学能更加充分的发挥它的思维培养作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改综合能力

在现代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社会上的人才每天都在更新,但是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具有广泛知识面的人。而数学这一学科可以很好的锻炼人的思维和逻辑能力,在学习数学中让学生的全身都能动起来,使之能够以一个精神的面貌参与活动,从而更容易开发学生的潜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数学课改正是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课堂,让他们引领课堂的节奏,去主动发现问题,通过讨论和思考去解决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逻辑,综合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与提升。

一、小学数学课改的原因及作用

1.小学数学课改的原因

我国以往的教育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人的位置,把他们的知识简单直接地传授给学生,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达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少有机会去独立思考原因,只是在接受了老师的知识后,刻意模仿解决的方式和过程,这一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也不能使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

正是由于传统的教育方式,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把考试成绩作为判断学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虽然考试的成绩能够很好反映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却不能反映学生能力的高低,从而也容易使教师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且现在大部分学生只拘泥于课本,不会主动的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不会发散思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传统的教育方式没有重视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为了培养适合时代发展与需求的人才,实行小学数学课改是教育界必须实行的政策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小学数学课改的作用

进行课改以后,首先从老师的角度就开始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老师会运用一切帮助学生理解的教学用具来引导学生独立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于解决问题。因为小学生思维方式的特点,在课堂上运用立体形象的图形和工具,并能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实践,改变以往的听说课堂方式,让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向上的活跃气氛,不仅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还能培养他们的思考和动手能力,更好的理解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发现问题、学会动手实践,这样他们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课改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首先,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锻炼,思维的锻炼是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思维一般包括抽象思维和具体思维,两种思维方式对于事物的感知有不同的感觉和方式,教育学习是让思维得到锻炼的一种方式,小学数学课改就是让这一方式融入到整个课堂当中,为学生得到思维锻炼提供环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使其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在学生具有一定思维能力的同时,创造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新课改就是改变传统的直接灌输式教学,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能举一反三,即通过一个现象能联想到多个问题,能够使学生打开他们的思维,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来看待问题、发现问题,使学生能对事物具有深刻的理解能力。

最后,新课改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课堂的活跃性,师生之间是一个平等的关系,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甚至更多的是课堂主导者,而老师更多时候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在一个活跃又不失规则的课堂中,能使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使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协作,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以及胜负欲。

在自己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中,能锻炼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能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忍耐力、竞争力,能更大程度的激发他们自身的潜能,激发对数学这样一个枯燥学科的学习兴趣,这种良好的品质不仅对他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对于他们在生活和成长也是有利的。

三、小学数学课改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意义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每天我们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我们的任务就是处理这些信息,再运用这些信息去完成工作,在这之中尤为重要的是数字信息,所以我们要具备对数字的敏感性才能更熟练地应对。

在课改的课堂中,学生主动去了解新的知识,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有初步的理解,再在课堂中通过老师的引导,更加系统、有针对性的去了解,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会像传统教学中的学生一样只是被动地去接受,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感受体现新鲜事物的新鲜感,解决难题获得成功的成就感,让他们对自己更有认同感、更加有信心,从而能更容易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对于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好处。

小学数学课改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这也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是我国对优秀社会接班人的要求,培养独立、有创造力、有想象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优秀青年。

四、总结

综合能力的高低是在社会能否立足的判别标准,数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课改是教育教学工作发展必经之路。在课改的基础上改变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能够多发面、全方面的发展。

提升小学数学学科素养的策略和思考篇二

一、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

在进行演唱的时候,是通过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那么如何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控制声音呢?如何才能够让学生演唱出更加干净、有穿透力的声音呢?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该培养学生的唱歌技巧,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听觉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对于耳朵的训练是声音训练中最为主要的一个部分,耳朵是演唱的检验者,也是演唱的欣赏者。在演唱过程中,其举出就是敏锐的听觉能力。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对于音乐中、声音强弱以及音乐高低音的控制和鉴别能力,扩大学生对于声音强弱、宽窄的认知程度,培养学生对于音色的虚实、敏感的判断力。在声音中,有很多问题都是需要被人来告诉的。一些天资声音条件不是很好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不会调整出比较规范的声音。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对于这类学生耐心调理,学生在上音乐课的时候,要积极听取教师的意见和指导,在唱歌的过程中要仔细的分辨自己的声音,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正确音响概念,以客观的教学进行自我调整,去衡量声音是否正确和标准。可能学生在鉴别声音初期阶段的时候,虽然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但是因为观念、思维以及机能方面的因素没有办法达到教师的要求,不能够正确的判断声音的正确性,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坚持自己的要求,严厉的.进行教学,只有在这种严厉的教学环境下,才能够打破学生固有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高师音乐教学中更是如此,它能够有效地建立起学生对于声音的正确审美观念。但是因为音乐教学的特殊性,音乐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实力,还要培养学生具有高水准的音乐素养,以此帮助学生在以后音乐教学中能够及时的引导学习音乐的学生,发现其所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更好地引导学生演唱。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为什么出现了音乐,就是因为可以通过音乐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作为一个优秀的演唱者来说要准确的把歌曲的含义表达出来,除了要正确的理解音乐所赋予的内容之外,还应该准确的表达其语言所蕴含的内涵。语言是通过词汇、语法、语音构造出来的,演唱者在进行演唱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语音,把握其所包含的声调、字音、语气以及语调。在大部分的歌曲当中,除了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之外,都是需要标准的发音进行演唱的。一些方言从理论上来讲是和标准语言有一定区别的,在生活中方言的语音会严重的影响到歌曲语言的发音,阻碍了听众和演唱者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沟通。有些学生在进行演唱的时候,受到方言语音的影响,会含糊不清的唱出一些歌曲,这种情况下不能真正的打动听众的内心。中国是一个地域非常广阔的国家,有些学生在进行讲话的过程中带有严重的地方口音,导致学生在唱歌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带上自己的语言习惯,但是也有很多学生在说话的时候非常流利,但是唱歌的时候就会出现紧张的现象,导致口齿不清晰的状况。对有语音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该注意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增加朗诵歌词的内容,在朗诵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扩宽口腔,能够很自然地打开学生的口腔,能够保持平和的情绪和语速,从而把握字的准确性。只有切实有效地解决了语音上面所存在的问题,才能够解决在唱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三、提升教学能力

提升音乐的教学能力。对于我国大多数的音乐院校来说,在这方面做的还不是很好,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的考试内容还是以唱歌中外的艺术歌曲为主的,并没有将学生自弹自唱的能力和延长少儿歌曲作为一项必须的技能进行培养。这种情况就致使学生在以后就业的时候不能够很好的解决艺术歌曲歌唱,对于歌剧更是掌握的不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不同于其他艺术院校的学生,艺术院校的学生没有开设一定的心理学以及教学的课程,更没有教学实习这一环节。所以说高师音乐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就需要教师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针对不一样的学生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够在专业能力以及教学能力方面得到均衡的发展。

源于音乐教育是一门特殊的教育,就此对于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结合了现代教育方式提出了音乐教学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强调音乐是一门艺术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注重其内涵和语音中的气质问题,要牢牢把握住音乐的精华所在,在进行演唱的过程中,要投入个人感情,不应该只是为了唱而唱,要明白音乐是人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所以说要努力地将自己的感情放入到音乐当中,这才是音乐教学的精华。

提升小学数学学科素养的策略和思考篇三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作者/许 剑

一、学生的倾听现状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这种现象:①教师讲的课成为学生的“耳旁风”,请学生答题,学生张口结舌不知所指。②学生一边争先恐后高举小手,一边急切呼唤“我来”“我会”。③学生从多角度回答问题后,再请学生发言,学生不能归纳综述。④更有甚者是充耳不闻,把教师、同学的话当耳边风,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或是敷衍了事,“嗯……喔……好……哎……”似乎略有所思,其实是心不在焉。

讨论交流亦是如此,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闹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我们的课堂现在普遍呈现出的现象就是:“热热闹闹”爱说话,爱表达的学生多。但在活跃的数学课堂中,学生仅有表达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倾听。倾听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一般都会有以下两种表现:①不爱听同学的发言。②不爱听教师的讲解。

二、剖析原因

1.学生方面

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比较短,加上学习习惯没有真正养成,上课“调皮”,说说笑笑,特爱表现自己,但对于别人的发言又不善于倾听。而且,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顾及别人,不懂得尊重别人、理解别人,也不会吸纳别人的意见,因此不会与人合作,不会与人交往。

2.教师方面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让学生思考、表达,忽视对学生倾听的要求和方法上的指导,为了贯彻新课程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却忽视了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

在教学中,我总是强调:听和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明白别人的意思,说话要大胆,倾听要用心,我们不仅仅要敢说,还要会听,这样的听、说结合才是一个好学生。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关注那些能说会道的学生,而对更大一部分正在“听”的学生却熟视无睹。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不会倾听、不去倾听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正是这种倾听能力的缺失,致使我们的学生错过了无数次向同伴学习的机会。由此看来,我们必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能力。那么,在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1.指导学生倾听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2.改善教师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的倾听意愿。

3.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愉悦学生的倾听体验。

4.把握学生的心理,营造良好的倾听氛围。

如果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倾听氛围,每个学生都会认真地投入到课堂中去,并且每个学生都会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融洽。所以,我常常跟学生讲:“听别人讲话是尊重别人,有礼貌的表现。别人在说话的时候,我们应该认真聆听,不随便插话,有意见等他说完后再提。”如果有学生在做小动作,我会悄悄走过去提醒他,或者把手放在嘴边发出轻轻的“嘘”声,或者做一个“stop”的动作,让每个学生把注意力都集中起来听别人讲话,使每个学生在交往中都感受到别人在认真聆听。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斯苗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 湖滨新城皂河中心小学)

提升小学数学学科素养的策略和思考篇四

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下妇产科学论文

一、理论教学模式安排

妇产科学专业属于临床医学专业,通过5年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学生需要保持临床医学专业基本特色和要求,同时具备妇产科学专业特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一)加大人文知识学习

医学生综合能力是指具备人文知识、专业知识、社会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1-3]在课程学习时,安排系列人文选修课包括医学发展史、医学导论、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人际关系与沟通技能、循证医学和医学思维与创新等课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德,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让学生了解社会,懂得医生的特殊社会角色和地位,充分理解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解除人类病痛。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医学素质教育贯穿其中,培养他们追求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诚实、严谨和正直的科学态度。一旦进入社会,能够很快适应医生的角色。在学习临床课过程中,设定师生交流的固定时间,促进教师和学生学习过程的交流。在强化人文课程学习的同时,强化外语学习,并设置包括临床研究方法、医学专业英语、临床医学进展、英语网络自学等课程,为将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有助于促进知识的全面发展。

(二)理论课模块的建立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入学校后,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安排辅修内容学习,而且不影响临床医学专业主要课程学习,这是医学教育存在的共同矛盾。辅修妇产科学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学三年级临床课学习妇产科课程时,可以把妇产科学一门课程拓展为妇产科学课程模块,妇产科学课程模块包括产科学、妇科学、妇产科手术与治疗学、生殖医学与计划生育,通过妇产科学课程模块的学习,拓展辅修学生的妇产科专业知识,夯实妇产科学基础知识,提供最新妇产科学知识进展,使辅修妇产科课程的学生在妇产科知识结构方面达到住院医师水平,有利于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

(三)加强课程学习过程中评估

国内医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一门课程的学习只在课程结束时进行一次考试,平时缺少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估和监控,有些学生往往平时不注意知识的积累,只是学期末才突击,因而知识的掌握往往不尽如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辅修妇产科学生妇产科模块课程学习过程中,最终成绩由多个部分构成,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安排两次测验,各占总成绩20%,期末考试占60%,以促进学生自我努力,不断学习。

二、临床实践教学模式

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包括人文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临床实践技能包括临床疾病诊断和处理能力[6,7]。实践教学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关键途径,同时也是医学教育中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一)调整现有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紧紧围绕执业医师考试内容和教育部和卫生部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调整和安排理论考试模式、题型使其与执业医师考试接轨。建立了妇产科学试题库、试卷库从而使得考教分离,并优化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开展引入pbl教学法,在妇产科课程开展以临床病例为主导的教学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觉得妇产科课程学习生动有趣;融合临床医学基础课知识如解剖学与妇产科手术,组织胚胎学与妊娠、流产、不孕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临床处理联系起来,有助于临床理论知识的贯穿和了解,并易于掌握。

(二)安排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早接触临床

安排学生在大二和大三暑期到医院了解和熟悉医院的工作流程,体验医院工作氛围,特别是与病人的沟通技能,通过暑期在医院的短期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妇产科工作的复杂性、严谨性,同时也为后期的妇产科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安排学生参与查房、门诊及手术,通过早接触临床病例,使学生得以改善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在临床实践中增加感性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爱心,培养与病人交流的能力,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了解和掌握临床技能的意识。

(三)实施四级技能培训

当前,社会医疗环境不太宽松,学生在临床动手机会明显减少,为了给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临床技能学习和训练平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临床四级技能培训,将基础护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及儿科学常用诊疗技术整合分成四级培训内容,在技能实验室进行内外妇儿各项临床操作培训,突出临床技能的基本功训练,体现临床技能培训的阶段性、层次性和整体性,在不同的学期开设不同的训练课程,让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就通过训练初步熟悉临床技能。

(四)实习前培训

在进入长达一年的临床实习之前,对学生进行短暂的实习前培训,内容包括实习前教育,再次利用模拟器具强化临床基本功训练和规范化培养,有利于学生进入临床后能很快进入实习医生的.角色,适应临床工作。

(五)强化临床技能培训

辅修妇产科学生按照实习大纲,在妇产科科室实习长达4个月,强化妇产科临床技能培训,分别安排在妇科、产科、计划生育手术室轮转,实行导师制一对一带教,使其完成实习教学计划规定的实习任务,熟练和掌握妇产科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出科考试包括妇产科临床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如产科的四部触诊、骨盆检查、妇科的双合诊、后穹窿穿刺等。

三、多种考核模式

辅修妇产科学专业方向的考核包括理论和实践能力考核。除以上多种理论考核方法,在临床实践环节采取以下方法来评估实习过程和结果。

(一)监控实习带教质量

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辅修妇产科专业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和辅修妇产科专业学生座谈会,了解和发现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予以调整和完善培养体系,使教学和管理更科学化和合理化。在学生一年的临床实习期间,要求实习学生按照实习大纲完成相应的临床工作,如20份以上临床病历的书写,参加外科、妇产科手术及内科、儿科操作,具体到每一项操作如胸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的数量、参加手术的种类和次数,所有这些操作均需记录在实习手册上,并要求老师签字。

(二)分阶段考核及综合

在实习期间,进行三轮理论实习考试,考核通过不同时间、不同科室实习所需掌握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能力,最终作为实习理论毕业考试成绩,毕业考试不及格则延长实习时间推迟毕业。

(三)毕业前培训和考试

在学生毕业之前按照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内容和形式,再次对学生进行临床基本操作技能进行强化培训和考核。通过培训和模拟考试,使学生熟悉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形式和内容,有利于毕业一年后能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别在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对妇产科医生需求量逐渐增加的今天,培养出临床医学专业中具有妇产科学特色的将来从事妇产科工作的学生,具有较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只有不断探索,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具有高尚情操、牢固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妇产科医生,来满足国家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的需要。

提升小学数学学科素养的策略和思考篇五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众多学科中需要逻辑思维很强的一门学科,但是,由于小学数学中存在很多抽象化、难理解的知识内容。因此,当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强调: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有效、健康发展。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由教师主宰课堂,为完成教学任务,一味地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讲解教学知识,而让学生被动听讲,忽视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需要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氛围往往枯燥无味,也大大约束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引起学生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注意;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最后,教师在讲解课堂知识之后,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然后下节课请学生为大家讲解。例如,在讲到“分米和毫米”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几分钟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所知道的长度单位。”“生活中在哪些方面可以用到这些长度单位?”等问题,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再引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度单位的大家庭中的两个成员———分米和毫米。”然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分米队和毫米队。让学生在课堂表现、回答问题上互相比拼、竞争,用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延伸问题:“一厘米等于多少毫米?”“一分米等于多少厘米?”“一分米等于多少毫米?”让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等方式实践一下,经过自己的探究得出问题的答案,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近年来,对于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已经列入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大纲。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因为,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收获知识,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也可以逐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时可以课前导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设置趣味课堂,激发学生积极性。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得新知;小组合作学习,共赢互惠;加强课后拓展,教师积极引导。例如,在讲“比例”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将一张本城市的地图插入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课前为学生导入问题:“同学们觉得我们的城市美吗?我们的城市这么大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的位置,这是为什么呢?”之后再给学生引出:“因为这是按比例制作出的。那什么叫比例呢?科学家在研究很小的生物细胞时,想清楚地看见细胞的各部分,就要借助显微镜将细胞按比例放大,我们现在看到的地图,也是用了这个原理,这就叫比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数学看似枯燥、抽象、难以理解,但实际上都源于生活,更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热情。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开展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活跃的校园课下活动。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课下以朋友的方式多与学生聊聊天,课堂上用一些幽默的语言,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的数学小视频,为学生设置一些动手实践的课题实验等,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中逐渐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另外,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一定只能在课堂上培养,教师可以在学生组织校园活动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如在组织学生春游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学校组织学生一起去春游,每人预收30元,结果门票20元,盒饭8元,请问预算的钱够吗?”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自己有关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起来。制订合理的养成策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开展趣味的教学活动,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小清.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09):24.

[2]程艳萍.试论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j].中国培训,2015(14):233.

[3]黄文娟.刍议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j].新课程(小学),2015(01):87。

提升小学数学学科素养的策略和思考篇六

电工电子学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论文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电工电子知识越发重要,在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思维培养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电工电子学课程,提出从系统理念、理论实际、软硬结合等4个方面出发,全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理念领先;系统思考;分层教学;理实一体;虚实结合

一、引言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明确提出学生应具备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六大素养。《电工电子学》课程是我院针对部分非电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从工程角度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以后的岗位工作、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由于电工电子学课程涉及数学、物理等多门学科,具有教学内容多、知识更新快、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学生普遍反映难学;再加上目前的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课堂讲授、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主动参与机会不多,缺乏独立思考,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进而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综合能力。因此,本文从以下方面探讨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多管齐下,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一)理念领先与系统思考

一方面,当下的学科教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而是应该从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意志品质、情感态度、生理基础、习惯方法及学科素养等。根据这样的理念,提出在电工电子学课程中采用boppps模型来优化教学。boppps模型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一种先进教学模型,在北美诸多名校进行应用[1]。boppps模型根据教学育人的认知理论将教学过程划分为6个阶段,分别是b—bridge-in(导言),o—objective(学习目标),p—pre-assessment(前测),p—participatory-learning(参与学习),p—post-assessment(后测),s—summary(总结)[2]。它以参与式学习为核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5]。boppps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强化他们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将这一先进的教学模型应用到我院电工电子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三大模块,知识点众多,容易给学生造成杂乱无章,从而不知如何下手。因此教师必须系统考虑如何将这三大模块内容融合在一起,形成综合的、系统项目,使整门课程内容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又有独立功能的整体。这样学生才可以对整门课程知识融会贯通,才会对相关知识内容积极思考、拓展应用、深入学习,为学生打下工程设计的基础。

(二)生活出发与分层教学

将“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应用到电工电子学课程的教学中,找出课程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提炼出贴近生活的教学案例,做到教学不只局限课堂,还能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课程初期就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比如让学生制作一个爱的小夜灯送给家人和朋友,对于这样的实际问题,学生十分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思考,能很好地设计实现。教学中结合元器件的选择,注意参数匹配,如电路的分析、计算,点亮led灯(单色或彩色)所需的电压,直流稳压电路的设计等。再比如家里的家用电器(洗衣机)罢工,故障代码e32,请学生帮助查明原因,并指导维修。这些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让他们感受到这些电工电子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而有用,从而愿意多角度思考问题。我院开设《电工电子学》课程的学生层次有本科、士官大专学生,他们有的是通过高考入学,基础较好;有的则是从部队考取入学,学习能力良莠不齐,这样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所区别。我们将一些基本知识放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集中解决共同存在的问题,而且应该提供几个进阶性的学习内容,对于理论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同时,再额外完成一些有挑战性的项目,刺激学习;而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则以鼓励为主,在习题、实验和实践方面提供适合能力的项目,尽可能让他们展示出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心,为本门课程的学习建立良好氛围[3]。

(三)理实一体与虚实结合

《电工电子学》课程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众多的实验项目,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但在目前的教学中,理论与实验、实践分开进行。即在教室上完理论课后,再去实验室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完成,记录数据、填写表格、提交实验报告。整个活动流于表面,因为理论课非常枯燥,学生在学习具体电路时没有实物可查看、现象可观察,根本提不起学习兴趣,更别说培养其他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我们将理论与实践在同一教学场所(教室或实验室)一体完成,通过实验总结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很好地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在教室完成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以利用一些开发套件,学生一边进行具体操作,教师一边进行理论讲解,做到即时反馈,有效学习;或者通过教师演示实验现象,由学生归纳总结,发散思维,找出问题、提出更好方案,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数电模块的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部分的实验课是直接使用元器件进行的,这就使得需要准备的元器件的种类、型号较多;再加上实验室设备的老化和元器件本身的不稳定性,很多实验根本做不起来,更不要说很好地完成。因此,有必要在教学中加入仿真软件的使用,进行仿真实验,仿真实验过程中不仅可以很好地得到实验结果,而且还便于随时调整元器件参数,改变设计电路,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使得学生愿意动手,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岗位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照实基础。

(四)减少验证性实验与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

虽然基础验证实验可以加深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应该减少,而且还要提前给学生挖好坑,故意设定故障,学生不仅要完成理论验证,还要动手测试故障电路,找出故障原因,这样才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另外可以提前让学生设计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电路带到实验课上一起做[4]。综合性实验项目是老师在充分考虑学生能力和实验内容的探索性和可行性之后,提供一批实验项目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选择独立完成或组团成组(不超过3人/组)完成(注:小组合作完成的要分工到人,以免个别学生浑水摸鱼),通过查阅资料、拟定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实施实验方案、记录实验结果,最后做ppt文稿汇报答辩。综合性实验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总结,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独立设计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三、结论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等综合能力。因此,本文从上述几个方面同时着手,全面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宇,付绍静,李暾.从boppps教学模型看课堂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6):16~18.

[2]chungcc,dzanwy,shihrc,eta1.studyonbopppsapplicationtbrcreativitylearningefl’ectiveness[j].intjengeduc,2015,31(2):648~660.

[3]任立红,等卓越工程师计划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创新教学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4)

[4]陈彬.问题驱动式教学在“人工智能”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36(a2):280~280.

[5]陈卫卫,鲍爱华,李清等.基于boppps模型和问题驱动教学法培养计算思维的教学设计[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6):8~11,18.

提升小学数学学科素养的策略和思考篇七

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提问能力的提升论文

摘要:新时代对数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教育改革要求身在一线教学的工作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提问能力则是一个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初中数学是一门培养初中学生逻辑思维的课程,数学知识都呈现出抽象化的表征,如果学生学会提问将会提升数学水平,并有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将在本文中就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进一步提升学生提问能力分享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提问能力;提升

在要求施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赋予初中数学课堂的意义不仅仅只有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求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传统数学教育中课堂上,一直采用的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上忽视了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使得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无法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数学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学生也没办法解决自己的疑问,达到真正的掌握知识的目标,这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不利。所以我们要对学生的提问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等表达能力。

一、营造轻松活跃的数学课堂氛围

由于数学这个学科的本身具有严谨周密的特点,这会让初中数学课的气氛显得比较沉闷,而传统教学方式也会大大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使他们无法积极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导致他们不愿意在课堂上大胆的进行发言和提问。所以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建立起一个以学生主体的初中数学课堂和平等的师生关系,树立起充当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的教学观念,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营造出一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去发现自己的困惑点,产生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并且解决自己疑问的欲望。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

当学生有了强烈的提问欲望之后,身为他们的导师还要让他们懂得如何对自己的疑问进行准确的表达,学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数学课上需要指导学生学会怎么去分析问题,怎样结合自己的所学的知识,准确的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准确的找到自己的疑问点,提出有质量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学习中存在疑问的地方进行自由讨论,让他们在讨论中进行独立的思考,逐步学会该如何找到问题的.关键,慢慢的在讨论中学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三、帮助学生克服畏惧,使其勇于提问

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一大阻碍是学生对提问这件事本身的认知不正确,在学生想要向教师提问时往往会受到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让其打消提问的想法。这是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中的青春期,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内心世界比较敏感,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在别人看来是不值一提的问题,自己提出这么简单的问题会招来同学的嘲笑,于是他们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深深的藏起来,长此以往学生就无法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导致他们的数学成绩下滑。所以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对待提问的正确态度,让他们明白提问是一件有利于他们自身发展的事情,善于提问的人是值得人尊重和表扬的。正是因为有疑问所以才会让人们进行积极的探索,疑问促进了数学学科的发展,让学生懂得进行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自身能力的道理。让学生拥有正确的态度,在求学时实事求是心无旁骛的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提高他们的提问能力。

四、耐心的回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面对学生提问时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所以在学生主动提问时数学老师应该耐心的进行答疑。有很多学生不想向教师提问的原因是他们在第一次向教师提问时,教师表露出不耐烦的神情而且在解答时没有十分认真的与学生进行交流,这会在初中学生原本敏感的内心中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学生对提问产生抵触心理,大大的削弱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让学生把在数学学习中产生的问题都闷在心里,不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而初中数学的知识点一环扣一环,学生的数学基础不牢导致他们在学习数学时觉得力不从心,让他们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数学成绩下滑,陷入一种越不懂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中。所以在学生主动提问时,我们要十分认真的耐心与他们进行交流,让他们在我们的言行中感受到我们对的他们尊重,让他们体会到教师与他们之间在进行平等的交流,不要带给他们心理负担,慢慢的让学生养成有疑必问的习惯,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提问能力。

五、总结

初中阶段的学习是每个学生学习生涯承前启后的阶段,在初中阶段培养起学生的提问能力将会对学生以后的个人发展有莫大的好处。所以身为学生引导者的我们也应该不断的从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汲取养分,逐步提高自己数学水平和教学水准,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上培养他们的提问能力,借此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新.例谈初中数学课堂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01).

提升小学数学学科素养的策略和思考篇八

浅谈小学数学课改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课改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数学作为儿童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课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种新的课程理念也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课程改革对学优生来讲,是给了他们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发展能力的空间;但对学困生而言,他们却在获得发展自由度的同时无所适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给孩子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即:交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技巧和方法比让学生死记答案要好。那么,怎样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呢?有鉴于此,本文结合我校的教改课题,就小学数学课改后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

一、让学生在身边的实例中学会提出问题,学习从多个角度观察,用多种方式描述

新课程倡导:在数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熟悉的事物来学习,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观察,自主地搜集信息,发现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我选取了同学们熟悉的、常用的橡皮创设情景,用亲切的谈话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调动起来,把学生带入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从有目的的`复习回顾旧知顺势引出新问题,注意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多角度观察,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并在脑海里对事情的变化发展形成条理,鼓励他们用言语表述,自然而合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吸引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提出和学习中。

二、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学会解决问题,形成多种思维方式,采取多种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实践证明,小组讨论学习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自己想想”、“组内说说”等学习活动,在观察、思考、研讨交流中,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沟通、争辩等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感悟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教学乘加乘减时,板书设计有意识地把用原有方法(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板书在左边,把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的方法板书在右边,便于突出本节课的新方法――乘加乘减,与学生一起归纳出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及运算顺序,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同时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主体意识得到有效的张扬。

三、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学习生活中,养成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师的练习设计应有层次性、针对性,形式丰富多样。注意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模拟联谊会的轻松、愉快情景,既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又带有一定趣味性,使计算教学不再枯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练习安排:对应练习――实际操作――辨析练习――提速练习――应用深化等,有利于学生对乘加乘减运算顺序的巩固和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批判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想象力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养成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会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67页的最后一题,不但对本课知识进行了检查,而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我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所学知识得到升华,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生活中的数学”能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四、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人人学有所成

在教学中,以激励性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以赞许性的语言、鼓励性的示意对待学生学习的表现,以平等的态度和学生展开学习问题的交流。热情的鼓励、耐心的等待、情感的共鸣,使孩子们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五、激发学生问题的欲望,明确思考的目标

在教学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在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里,为什么要至少包含它们公有的质因数,还要包含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这是这部分教材的难点,也是学生理解算法的关键。疑问是发现的钥匙,思考的动力。我把这一难题作为自学思考题交给学生。面对这一问题,许多学生不禁会想:“是啊,到底为什么呢?急于寻”根“找”据“,思维积极活跃起来。这一问题不仅激起了思考的欲望,而且成了大家集中思考的目标。

由于课本没有直接回答上述问题的讲述,所以不能让学生面对这一问题”硬“想,应提供一些资料,给以提示。如:思考题,为什么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里,至少要有它们公有的质因数,还要有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教师提示:1、18的倍数中,至少要包含哪几个质因数?30的倍数中,至少要包含哪几个质因数?2、18和30的公倍数里,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请试算一下,有何发现?)

由此可见,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组织教学,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真正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我们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本,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材施教,要用教师一颗爱心去打开学困生的心扉,让他们抬起头来去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提升小学数学学科素养的策略和思考篇九

小学数学课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下面,谈一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事实证明,小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便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所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力。

针对一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首先,我讲一些科学家小时候怎样立志成才;工农子弟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刻苦学习,结果成为农艺技师,养猪、养鸡专家等故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一些榜样,通过具体、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才是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而学习,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而学习。激发他们“我要学,我想学,我一定要学好”的信心。但是,动机教育是长期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我对随着年龄增长,却没有形成良好学习动机,情趣不稳走,注意力不集中或意志薄弱的个别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辅导,直至改正为止。其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还必须靠教师良好的教学过程来影响。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观察力不集中,情趣易变。针对这些特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坚持持久性。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为此,我重视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形象语言,配合教具演示,指导操作学具,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让学生学得高兴,学得乐意,不觉疲倦。

二、教给学习方法,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

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有四个要素。一是基础知识,二是基本技能,三是智力技能(指观察、思维、记忆、想象等心理内部活动的技能),四是学习方法。

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只重视前两者,而忽视后两者。因而出现高分低能的倾向,为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又重视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1.重视教给学生使用教材,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不会使用教材,一堂数学课往往是到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才打开书。教材不只是教师教学用的材料,也是学生学习使用的材料,因此,教会学生使用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的独立的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低年级培养学生会使用教材应重点放在指导观察的方法,新课本提供了大量的图画、图形、直线、线段等形象直观的内容。我根据儿童反映在观察过程中的几个心理特征(注意力易分散,观察事物时随意性强;“情绪易变,兴趣横生、观察事物时具有易变性;浮于表面,粗略笼统,描述观察现象时带有主观性等),在指导学生掌握观察图画、图形等时注意了以下几点:(1)观察图,了解图意和要求,按顺序观察;按方位观察(指导学生分清方位并能用上、下、左、右等词语)。(2)按图意要求,会操作学具,并能按图意会组织语言表述操作过程。

(3)按图意要求会填数、填符号或计算。(4)能明确图里标明知道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在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中提供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概念与规律。通过实际的操作,尽量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去动手、动口、动脑,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和指导过程。对课本中设置的有问无答或结语不完整等形式,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概括。

2.重视充分表露并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应试教学造成讲风过盛。数学课也照样是以“讲”代学生的“学”,实质上是以教师思维活动占有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数学课来说,学习过程主要是思维过程,因此,数学课上重视把思维过程充分地表露出来,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内容。

3.重视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方法

操作技能是指需要掌握某种操作工具才能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一种技能。如测量、画图、制作等技能。受应试教育影响,过去严重忽视这种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因为考试很少甚至根本不考它。但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应重视这种技能的训练。我在低年级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量线段的长度、画线段,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技能方法;在中年级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运用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测量较短的距离,会用量角器按指定的角度画角等;在高年级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画图,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等。

在训练中,我重视教师的示范,注意教给学生方法。通常情况下,我把这种训练分为两步。第一步,我边做边教方法,使学生清晰地获得操作过程中每一个具体动作的准确无误的视觉形象。第二步,在这个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操作实践,强化和巩固学生掌握的操作方法,逐步形成技能和能力。像测量这样的操作,我重视让学生到现场去练习,实地演练的效果更好。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方式。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工作和学习也有较大帮助。

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养成,在一年级教学中,就应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方面,学习习惯大致包括:(1)认真听讲,独立思考;(2)仔细观察,用心去记;(3)规范地写,准确地算;(4)及时检查,调节思路。

到中高年级我还重视验算习惯的培养。这些学习习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该融会贯通地加以培养。

(1)认真听讲,独立思考

儿童的思维具有不稳定性,在学习过程中,我教给学生认真思考,会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如:看到应用题的问题,要想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解答的思路是什么,怎样想问题最简单。这样,学生思考得准确、深刻。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

(2)仔细观察,用心去记

低年级教材里直观的东西较多,高年级教材中线段图较多。从低年级开始注意教给学生学会比较、观察,做出正确的判断、推理。如:在教9加几与8加几时,我让学生说一说9加几与8加几有什么相同与不同;9加几与8加几的计算方法相同,都用凑十法,?不同点是9加几想9加1等于10,把另一个加数拆成1和几;而8加几想8加2等于10,?所以把另一个加数拆成2和几。这样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区别,抓联系,养成仔细观察、善于比较、发现异同的好习惯。让学生用心地记,指的是记数学中的常用数据(如3.14x1,?3.14x2……),记数学中的公式、法则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又能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3)规范地写、准确地算

小学低中年级,数学课上的写很重要,如一年级学写等号不用格尺,既要规范又要快。再如规范地书写数字、答题等。计算更为重要,强调规范书写的同时,计算的准确性不容忽视,有的学生计算只图快,不图准,这样是不行的。

(4)及时检查,调节思路

小学生多数乐于做题,而没有检查的好习惯,甚至不会检查。我在数学课上训练学生检查的方法是:一看是否抄错题或数;二看运用公式是否准确,计算过程是否出错;三看答题书写是否完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一题多解则是体操中常用的动作了。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中,更应教给学生一题多解的方法。如在教归一应用题时,我教给学生24种解答方法,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但必须指出的是应该注意指导学生从中选出最优方法来解答。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有着密切关系。如果在课堂上及时指导、帮助、严格训练,久而久之,才能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中高年级,我特别重视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我训练学生把验算看作是解答应用题的最后一个步骤。验算中,学生经过“自我反辣,不仅可以保证解答的正确性,而且可以进一步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题错误的原因,调节解答思路,巩固和提高解题的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势在必行的。如果我们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gongzuozongjie/480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