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最新浅谈数学概念教学论文(13篇)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论文

最新浅谈数学概念教学论文(13篇)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3-01-11 22:57:31 点击: 来源:yutu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浅谈数学概念教学论文篇一

数学概念的教学研究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中最基本的内容,是数学认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数学思维都以数学概念为基础,凭借数学概念来进行。作为数学教师,应如何开展概念教学呢?

一、掌握由具体到抽象转变的教学节奏

数学概念有抽象性和具体性双重特点,由于反映了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所以是抽象的,数学概念往往用特定的数学符号表示,这在简明的同时又增大了抽象程度,同时数学概念又有具体性的一面。比如,点、线、面的教学应先让学生从具体事物中对概念有所体会,笔尖在纸上点一下得到的痕迹是点的形象、拉紧的绳子得到直线的形象、平静的湖面得到平面的形象,这属于基础,必须掌握,然后再把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概念加以区别。再比如,在方程的教学中可以先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得出方程,再明确该类方程的.定义,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达到理解的目的,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概念。

二、牢记数学符号并正确使用数学符号

充分揭示一个概念的内涵,就是指揭示基本内涵的重要的、常用的等价形式,这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一种方法。比如,对于平行四边形的概念,除了定义以外,“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这些等价形式,都揭示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再比如,对于一次函数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y=kx+b只是定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当采用不同字母时,也是一次函数,若不能理解这一点,就不能算真正理解了一次函数的概念。

三、渗透逻辑知识,促进概念的内化

中学数学教师应该将逻辑知识渗透到概念教学之中。例如,各种特殊四边形概念的建立就需要渗透逻辑知识,在四边形概念的基础上定义平行四边形时,应该让学生懂得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的特例,它具有一般四边形的一切性质,此外还具有特有的性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再用韦恩图表示出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那么不仅能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防止仅形式地记住定义,而且容易用同样的方法建立起各种特殊四边形的概念,这就促进了新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化。当各种特殊四边形的概念都建立起来以后,还可以把它们综合在一起,用韦恩图表示出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概念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使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更深入更系统。

四、重视概念的形成,注意设计多种教学方案

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从大量具体例子出发,根据实际经验,分化出各种属性,类化出共同属性,以归纳的方法抽象出本质属性,再概括到一类事物中,从而形成概念。概念形成的学习形式接近于人类自发形成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概念不必经历概念形成的较长过程,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例如,在学习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实例,回顾把几根杆子立直的生活经验,观察铁轨等,让学生尝试描述其本质属性。如果学生回答不正确,教师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应在讨论中引导学生逐步向本质属性靠拢,最后得出准确定义;如果学生较早地回答出正确结果,教师也可暂时不加以肯定,而是让学生来判断,并可有意提出错误答案让大家辨别,当学生能说出其错误所在之后,教师才给出结论,由于这种教学容易受到突发状况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课前需要进行多种考虑,设计出多种可能的教学方案。这种概念教学的形式虽然比较费时,但可以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揭示定义的合理性,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揭示定义的合理性。例如三角函数概念的引入,这相对于学生以往接触的函数,有其特别之处,除了自变量是角以外,学生常容易困惑的是,如何在角的终边上任取一点p?解决这个教学难点的关键就在于揭示定义的合理性,即这四个比值都不随角的终边上p点选取的不同而变化,达到这个理解层面,就可以攻破难点了。对于由概念的推广引入的新概念,都存在揭示定义合理性的问题。一个数学概念在数学发展的一定阶段,其内涵与外延都是确定的,但是在不同的阶段它的内涵与外延又是发展的。例如指数概念的教学,从正整数指数,扩充到零指数和负整数指数,整数指数进一步发展,扩充到分数指数,发展到有理数指数,每一步推广都存在合理性问题,即新概念完全包含了旧概念作为它的特殊情况并使幂的运算法则仍适用,所以随着概念教学的深化,层次的明确有利于学生掌握并熟练使用。以上只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积累的几点经验,中学数学概念教学还在尝试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提高,很多方面还有待于寻找更好的方法,作为数学教师,我会继续探索如何更好地进行概念教学。

浅谈数学概念教学论文篇二

关于数学概念教学

中科院兰州分院中学王瑞芳

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所以概念教学尤为重要?在概念教学中,教师既要启发学生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还要讲清概念的形成过程,阐明其必要性和合理性。

一、讲清概念的来源数学概念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如:正负数、数轴、直角坐标系、函数等概念,都是由于科学与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讲清它们的来源,学生既不会感到抽象,而且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就数轴而言,它是规定了方向、原点和长度单位的直线?单纯地这样讲,学生不易接受?其实,人们早就懂得怎样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如秤杆上用点表示物体的重量,温度计上用点表示温度的高低.秤杆、温度计都具有三个要素:1?度量的起点;2?度量的单位;3?明确的增减方向?这些实物启发人们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从而引出了数轴的概念

?二、讲清概念的意义课本中经常出现一般形式、最简形式、标准形式和基本性质等,讲清它们的意义,有利于学生掌握一般规律,更好地理解概念?对于方程、函数等概念,先总结出一般形式,再进行讨论?为什么要定义一般形式?因为对一般形式讨论,就能得到一般结论,用它可以解决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例如,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就能得到求根公式、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对于多项式、分式、根式等,为什么要规定一个最简形式呢?因为人们对所研究的对象,为了突出其本质属性,总要在外形上尽量简化?例如,合并同类项后的多项式叫做最简多项式,没有最简多项式这个概念,关于多项式的许多问题就难以研究?如定理“如果两个最简多项式恒等,则它们的对应系数相等”是待定系数法的理论根据?这里“最简”的条件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最简”的条件,本质上完全相同的多项式在外形上千差万别,讨论起来很不方便?对于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为什么要规定一个标准方程呢?因为在不同的坐标里,同一个曲线会有多种形式不同的方程,所以把某种坐标系下的方程规定为标准方程?在标准方程中,我们就会得到曲线的某种性质和作法?另外通过坐标变换可以把其它坐标系下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这样对曲线的研究大为简化?

三、讲清定义的合理性一个概念的正确定义,除了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外,还要遵循一些原则?教师虽不必向学生提出原则,但也要深入浅出地讲清各种定义的合理性?让学生感到这样规定是很必然的、合理的.如,当m是正整数时,am是表示m个a相乘;当m是零、负数、分数、无理数时,am就不能看作m个a相乘了.但客观实际中所遇到的幂的指数,并不都是正整数?又如,考察运算法则:am÷an=am-n(a≠0,m>n),当m=n,m<n时,就没有意义了?可见客观实际的需要和指数本身的矛盾都要求人们把指数的概念加以推广?那么怎样推广指数的概念呢?以a0为例,为了使am÷an在m=n时仍成立,就必须规定a0=1.这就是说,推广指数概念必须遵守一条原则:新的指数必须适合于原有的幂的性质,只有这样才是合理的?再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需从斜面的倾斜程度、旋转门面与墙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描述和测量,阐明定义的必然及合理,学生才能体验拓广概念的意义.

数学科学严谨的推理性,决定了搞好概念教学是传授知识的首要条件?由于概念不清,表现出思路闭塞,逻辑紊乱,在学生中屡见不鲜?因此,搞好概念教学是实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浅谈数学概念教学论文篇三

关于数学概念教学

关于数学概念教学

中科院兰州分院中学王瑞芳

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所以概念教学尤为重要?在概念教学中,教师既要启发学生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还要讲清概念的形成过程,阐明其必要性和合理性。

一、讲清概念的来源数学概念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如:正负数、数轴、直角坐标系、函数等概念,都是由于科学与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讲清它们的来源,学生既不会感到抽象,而且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就数轴而言,它是规定了方向、原点和长度单位的直线?单纯地这样讲,学生不易接受?其实,人们早就懂得怎样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如秤杆上用点表示物体的重量,温度计上用点表示温度的高低.秤杆、温度计都具有三个要素:1?度量的起点;2?度量的单位;3?明确的增减方向?这些实物启发人们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从而引出了数轴的概念

?二、讲清概念的意义课本中经常出现一般形式、最简形式、标准形式和基本性质等,讲清它们的意义,有利于学生掌握一般规律,更好地理解概念?对于方程、函数等概念,先总结出一般形式,再进行讨论?为什么要定义一般形式?因为对一般形式讨论,就能得到一般结论,用它可以解决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例如,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就能得到求根公式、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对于多项式、分式、根式等,为什么要规定一个最简形式呢?因为人们对所研究的对象,为了突出其本质属性,总要在外形上尽量简化?例如,合并同类项后的多项式叫做最简多项式,没有最简多项式这个概念,关于多项式的许多问题就难以研究?如定理“如果两个最简多项式恒等,则它们的对应系数相等”是待定系数法的理论根据?这里“最简”的条件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最简”的条件,本质上完全相同的多项式在外形上千差万别,讨论起来很不方便?对于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为什么要规定一个标准方程呢?因为在不同的坐标里,同一个曲线会有多种形式不同的方程,所以把某种坐标系下的方程规定为标准方程?在标准方程中,我们就会得到曲线的某种性质和作法?另外通过坐标变换可以把其它坐标系下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这样对曲线的研究大为简化?

三、讲清定义的合理性一个概念的正确定义,除了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外,还要遵循一些原则?教师虽不必向学生提出原则,但也要深入浅出地讲清各种定义的合理性?让学生感到这样规定是很必然的、合理的.如,当m是正整数时,am是表示m个a相乘;当m是零、负数、分数、无理数时,am就不能看作m个a相乘了.但客观实际中所遇到的幂的指数,并不都是正整数?又如,考察运算法则:am÷an=am-n(a≠0,m>n),当m=n,m<n时,就没有意义了?可见客观实际的需要和指数本身的矛盾都要求人们把指数的概念加以推广?那么怎样推广指数的概念呢?以a0为例,为了使am÷an在m=n时仍成立,就必须规定a0=1.这就是说,推广指数概念必须遵守一条原则:新的指数必须适合于原有的幂的性质,只有这样才是合理的?再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需从斜面的倾斜程度、旋转门面与墙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描述和测量,阐明定义的必然及合理,学生才能体验拓广概念的意义.

数学科学严谨的推理性,决定了搞好概念教学是传授知识的首要条件?由于概念不清,表现出思路闭塞,逻辑紊乱,在学生中屡见不鲜?因此,搞好概念教学是实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浅谈数学概念教学论文篇四

关于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技巧探讨论文

数学概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探讨概念教学,其实就是在探讨数学教学的本质,也就是在研究如何抓住数学教学的牛鼻子。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概念多而分散,死记硬背显然是不可取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探究概念的形成过程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测、交流、验证、反思等活动感知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概念是对生活现象的提炼,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概念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也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讲“圆”时,对于圆的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圆的实例,如车轮、奥运五环等,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要制作成圆形?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在探究中,学生可以发现:圆,“一中同长”,把车轮制作成圆形可以保证车轴与地面的距离始终相等,从而确保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保持平衡。在此基础上,学生使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可以得出: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作圆。同时,引导学生对于定义的形成过程进行别样的表述。如,从集合的角度考虑: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作圆;也可以用轨迹来定义: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称为圆。这样,使圆的定义深入到学生心中。生活是认识概念、探究概念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概念,能够起到形象直观的作用,也让学生从情感上更加乐于探究,从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二、揭示本质,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数学概念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只有这样,才能揭示概念的本质和关键,促使学生掌握概念。概念的内涵其实就是概念的“质”,也就是概念的根本,概念的外延是概念的“量”,也就是所有对象的和。明确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就等于把握住了概念的全部。内涵和外延是概念教学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只要揭示概念的内涵,就会涉及概念的外延。将两者相统一,才能使概念教学更加完美。例如,在讲“一次函数”时,学生对于函数是陌生的,而函数又是整个中学阶段的重要内容,函数思想贯穿于中学数学的始终。函数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它是由学生已经熟悉的研究静止现象到研究运动变化现象的提升,实现了由常量到变量的转变,让学生的认知观念实现了质的飞跃。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确两个变量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就是对于自变量(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值与其对应。在这里,学生就会从中找到关键词,即“每一个”、“唯一确定”,也就把握了函数的本质“对应”。在把握了内涵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用解析式或图象的形式给出不同的函数,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外延,从而使概念教学显得丰满和有条理。在概念教学中,抓住概念的本质是教学的关键。只有让学生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才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数学素养。

三、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实际应用是概念教学的根本目的。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才能让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其实就是要让学生有意识地用所学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教学,既是对概念的巩固,也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的重要环节。实际应用,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情境设置,也使学生理解了数学概念。例如,在讲“锐角三角函数”时,对于三角函数的概念,教师可以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探究,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如,测量旗杆的高度,学生除了想到用学过的三角形相似之外,还可以用刚学的锐角三角函数来解决。如仰角60°时,量得自己离旗杆底端12m,则可以得出旗杆大约高多少米?再次移动位置,量出与旗杆的距离和仰角的度数,用计算器计算后检查求得的结果是否相同,从而加深学生对正切概念的掌握。实际应用,使概念教学的实用性得到体现,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会用”,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总之,概念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累经验和掌握方法。教师要让数学概念深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深入地把握数学的本质。概念教学,既要突出量的积累,又要注重质的提升,在为学生创设丰富生活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探究发现概念的本质,并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浅谈数学概念教学论文篇五

一 数学概念的确定

在小学如何确定或选择应教的数学概念,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根据我们的经验,在选定数学概念时既要考虑到需要,又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一)选择数学概念时应适应各方面的需要。

1.社会的需要:主要是指选择日常生活、生产和工作中有广泛应用的数学概念。绝大部分的数、量和形的概念是具有广泛应用的。但是社会的需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常常变化的。因此小学的数学概念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适当有所变化。例如,1991年我国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后,原来采用的市制计量单位就不再教学了。

2.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有些数学概念在实际中并不是广泛应用的,但是对于进一步学习是重要的。例如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等,不仅是学习分数的必要基础,而且是学习代数的重要基础,必须使学生掌握,并把它们作为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

3.发展的需要:这里主要是指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身心的需要。例如,引入简易方程及其解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灵活的解题能力,减少解题的困难程度,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在我国的小学数学中,教学方程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小学生不仅能用方程解两三步的问题,而且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答方法。这里举一个例子。

要求五年级的一个实验班的38名学生(年龄10.5―11.5岁)解下面两道题:

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用每种方法解题的正确率都是91.7%。下面是两个学生的解法。

一个中等生的解法:

一个下等生的解法:

多少米?

这道题是比较难的,学生没有遇到过。结果很有趣。58.3%的学生用方程解,41.7%的学生用算术方法解。而用方程解的正确率比用算术方法解的高22%。

下面是两个学生的解法。

一个优等生用算术方法解:

一个中等生用方程解:

解:设买来蓝布x米

(二)选择数学概念时还应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一般地说,数学概念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水平。在确定教学某一概念的必要性的前提下还应考虑其抽象水平是否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为此,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不同的措施:

1.学生容易理解的一些概念,可以采取定义的方式出现。例如,在四五年级教学四则运算的概念时,可以教给四则运算的定义,使学生深刻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以及运算间的关系。而且使学生能区分在分数范围内运算的意义是否比在整数范围内有了扩展,以便他们能在实际计算中正确地加以应用。此外,通过概念的定义的教学还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发展,并为中学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2.当有些概念以定义的方式出现时,学生不好理解,可以采取描述它们的基本特征的方式出现。例如,在高年级讲圆的认识时,采取揭示圆的基本特征的方式比较好:(1)它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2)它有一个中心,从中心到圆上的所有各点的距离都相等。这样学生既获得了概念的直观的表象,又获得了其基本特征,从而为中学进一步提高概念的抽象水平做较好的准备。

3.当有些概念不易描述其基本特征时,可以采取举例说明其含义或基本特征的方法。例如,在教学“量”这概念时,可以说明长度、重量、时间、面积等都是量。对“平面”这个概念可以通过某些物体的平展的表面给以直观的说明。

二 数学概念的编排

数学概念的编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各年级对数学概念的选择和出现顺序。数学概念的合理编排不仅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掌握,而且便于学生掌握运算、解答应用题以及其他内容。根据教学论和我们的实践经验,数学概念的编排应当符合下述原则:既适当考虑数学概念的逻辑系统性又适当考虑学生认知的年龄特点。为了贯彻这一原则,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一)采取圆周排列:这一点不仅反映人类的认知过程,而且

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如众所周知的,自然数的认识范围要逐渐地扩大,“分数”概念的意义也要逐步的予以完善。

(二)注意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小数的初步认识宜于放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之后,以便于学生理解小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的特殊形式。把比的认识放在分数除法之后教学,会有助于学生理解比和分数的联系。

(三)概念的抽象水平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例如,在低年级教学减法的含义,是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理解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是多少。而在高年级教学时,宜于通过实际例子给出减法的定义。在低年级教学平行四边形时,只要说明其边和角的特征而不教平行线的认识。但在高年级就宜于先介绍平行线,再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四)注意数学概念与其他学科的配合:数学作为一个工具与其他学科有较多的联系。有些数学概念,如计量单位、比例尺等在学习语文和常识中常用到,在学生能够接受的情况下可以提早教学。

三 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小学生的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特别是一些较难的数学概念,教学时需要一个深入细致的工作的长过程。根据数学的特点和儿童的认知特点,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所学概念的本质特征。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乘法”这个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摆几组圆形,每组的圆形同样多,并让学生先用加法再用乘法计算圆形的总数。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总结出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算法。教学长方形时,先引导学生测量它的边和角,然后抽象、概括出长方形的特征。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所学的概念并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

(二)注意正确地理解所学的概念。教学经验表明,学生对某一概念的理解常常显示出不同的水平,尽管他们都参加同样的活动如操作、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有些学生甚至可能完全没有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这就需要检查所有的学生是否理解所学的概念。检查的方法是多样的,其中之一是把概念具体化。例如,给出一个乘法算式,如3×4,让学生摆出圆形来说明它表示每组有几个圆形,有几组。另一种方法是给出所学概念的几个变式,让学生来识别。例如,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摆放的方向不同,让学生把长方形挑选出来。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举实例说明某一概念的意义,如举例说明分数、正比例的意义。

(三)掌握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比较所学的概念并弄清它们的区别,可以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些概念,并消除彼此间的混淆。例如,应使学生能够区分质数与互质数,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正比例和反比例等。在教过有联系的概念之后,可以让学生把它们系统地加以整理,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可以通过下图加以系统整理,以说明它们的关系。

通过概念的系统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对这些概念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四)重视概念的应用。学习概念的应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

深理解所学的概念,把数学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并且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例如,学过长方体以后,可以让学生找出周围环境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学过质数概念以后可以让学生找出能整除60的质数。

我们的实验表明,由于采取了上述的措施,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的正确率有较明显的提高。下面是19xx年进行的一次测验中有关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测试结果。

注:1.两个实验班都是五年级,年龄是11―12岁。一个对照班是五年制五年级,另一个是六年制六年级。

2.1991年用同一测验测试全国约200个实验班,也得到较好的结果。

上面的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成绩,在认数、几何图形,特别是在学习倒数、比例和扇形方面都优于对照班的学生。最后一项测试结果还表明,实验班学生在发展空间观念和作图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班学生。

四 结 论

在小学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概念的认知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如何确定教学的`数学概念是一个重要的复杂的问题。在选定概念时,既要很好地考虑需要,又要很好地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合理地安排数学概念对于学生掌握他们有很大帮助。在编排概念时,既要充分考虑所教概念的逻辑系统性,又要照顾到不同年龄的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学的策略对于形成学生的数学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概念时教师应当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并且注意使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的义,掌握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在实际中应用所学的概念。

(本文是1992年向第七届国际数学教育会议提交的论文,曾在大会第一研讨组上宣读。)

浅谈数学概念教学论文篇六

【摘要】小学数学概念呈现形式多样化,直观性较强,教学阶段性也较强。教师要针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采用不同呈现形式开展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具体形象的事物,让学生们快速理解与掌握;从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入手,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系统,引导学生去探索与明确这些数学概念之间所存在的联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概念;概念系统

数学概念是学生接触与学习每一个新知识点必先学习的东西,它对于学生的整个数学科目的学习来说是基石一般的存在,因此学生从小学数学概念起必须打好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在清晰的了解各种概念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学习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学习的路越走越平整、越走越宽敞。

一、小学数学概念的理论概述

1、从数学概念的涵义与构成方面来看。首先是涵义方面,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数学概念指的是在客观现实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二者的本质属性在人们脑中所形成的反应,其表现为数学用语中的一些专用名词、符号或术语等,比方说是“周长”、“体积”。其次是概念的构成方面,一般来说数学概念是可以分成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内涵,另一个是外延。概念的内涵其实指的就是这个概念所反映出来的所有对象的一个共同本质属性总和。比方说是三角形的概念,它的内涵所指的就是其本质属性中“三条线段”与“围成”的总和。而概念的外延指的就相对会比较广泛,它指的是此概念所囊括的一切对象总和。以四边形的概念为例,它就包括了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所有很多对象。

2、小数学概念的特点。小学时期数学概念的特点其他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简单的归纳:第一个就是其呈现形式上的特点。由于小学数学是一个引导学生入门的时期,因此它的概念在呈现方式上也会显得更为多样化,像是最初采用图画的方式,再到后来的描述方式,最后还有定义式等等。第二个特点就是直观性较强。一般来说数学概念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抽象性与概括性,但我们在进行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时,就会发现小学数学概念通常都会定义得比较直观,比较形象具体,基本都是以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为起点来进行设计的。第三个特点是教学阶段性较强。小学时期的教学会受到很多客观原因的局限,从而导致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所讲解的数学知识也会存在极强的阶段性。比方说在低年级时,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与认识能力还尚未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因此对于很多抽象性的知识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就只能通过分阶段逐步渗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开展概念教学可以从多种形式与内容入手,既要梳理各种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又要形成统一的系统概念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采用不同呈现形式开展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概念教学的形式众多,可以从图画式教学入手,教师在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的去发掘图画中所蕴含的真正涵义,从而达到揭示概念本质的效果,从而让学生对概念有个更清晰的认识。以梯形概念教学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该要就所展示出来的图画适时的引导学生去探索并揭示出梯形的本质特征,并且最终实现将表象图画转换成抽象数学语言的目的。其次是描述式,其实采用这种呈现形式的概念一般都是“字”与“形”相结合的,比方说是小数的概念、直线的概念,在概念描述中直接就把其本身的图形或默示所标示出来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需要把“形”所表达的意思与孩子们传达清楚再结合“字”就能使他们快速掌握这个知识点。还有就是定义式,这种方法一般适于一些高年级的学生,相对而言它的概括性以及抽象性都会强很多,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时的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学工具或举例讲解等办法,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具体形象的事物,让学生们快速理解与掌握。

2、从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入手,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系统。首先是同一概念在教学时的联系与区别。因为小学数学在很多时候,虽然是同一个概念,但是在不同的时期所要求的教学程度是大不相同的,因此对于概念的讲解程度也会有所区别。以分数的教学为例,在三年级时我们的教学要求只是停留在让孩子们认识分数的程度,而在五年级时,我们就必须向他们解释分数的真实意义与性质。再比方说是方程这一概念,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们只要求学生有一个基础的了解与渗透,而到高年级后就会要求他们对方程给与一个明确的定义。其次是不同概念之间也存在着联系。虽然有些概念它们是大不相同的,但是在某些程度上也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为数学的概念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时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探索与明确这些数学概念之间所存在的联系,为他们更好的构建概念系统打下结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时必须以学生实际情况为根据,采用最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概念教学,因为只有从小打好基础,才能实现数学概念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卢增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j].现代交际.(07)

[2]许中丽.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综述[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03)

浅谈数学概念教学论文篇七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论文

一、借助实物呈现,开展概念教学

教师可以借助实物的呈现来开展概念教学,这是一种非常新颖的教学形式.这种方法在很多特定内容的教学中能够起到辅助功效.对于那些对几何体开展认知的教学内容,要想让学生对于各种几何体概念形成更加深入的认知,教师可以透过实物的呈现来辅助知识教学,这能让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在实物的观察中,学生能够对于各种概念获取一个大体认识,能够感受到这些物体的特征.要想让学生对于这些相似的几何体以及几何概念有更好的区分,教师可以进一步透过实物的对比来让学生对于每一个特定的概念进行进一步的感受.这样,能够提升概念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棱柱的概念”时,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长方体、六棱柱、五棱柱、底面是梯形的四棱柱模型,让学生注意观察它们形状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每相邻两个面的交线平行.这样能得到棱柱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掌握了概念,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进行概念教学的突破与创新,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增进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与认知.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概念教学的有效方式.

二、透过新旧概念联系,深化概念教学

随着学生积累的知识的不断增多,学生掌握的概念越来越丰富,这个时候的概念教学,教师可以采取新旧概念联系的方式.这样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与深化,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对于新知的理解与掌握.课本中的很多知识都是对于前面的知识的一种发散与延伸,这一点在概念的学习中有很明显的体现.教师要善于抓住知识点间的这种关联,要透过新旧知识的对比,让学生获取新知,并且深化学生对于新课内容的理解与体会.例如,可以通过同类项的定义类比地归纳出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类比分数得到分式的概念;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次函数等概念.这样的类比,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区别概念.在对比之下,学生既掌握了概念,又可以减少概念的混淆.鉴于课本中的很多知识关联性很强,不少概念间都有着明显的相似性,这些都是新旧概念对比教学能够开展的基础.同时,在对比的过程中能够避免学生对于相似概念间的混淆,进而保障学生对于概念有更准确的掌握.

三、通过比较联想,辅助概念教学

透过有效的联想进行概念的比较与对照,同样是概念教学的一种开展模式.这种方法对于一些相似概念的区分,以及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结构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很多章节的教学中,概念并不是单一呈现的,往往一节课的教学中,需要学生学习一组概念.这些概念间彼此有着一定的相似形或关联性,但每一个概念又有着其独有的特点.对于这样的知识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概念的比较联系,深化学生对于这些内容的认知.可以让学生通过有效的对比与探析来区分这些概念间的异同,并且让学生对于每一个概念的实质都有更好的掌握.这种教学模式有着优越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区分相似概念,也能够让学生构建更加牢固的知识框架,进而推动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例如,在讲“斜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方体”这些概念时,由于涉及许多概念,弄不好,学生得到的将是似是而非的概念.在下定义前,教师要展示模型教具,让学生观察一般的棱柱和斜平行六面体,比较它们的共同性与特殊性.其共性———侧棱平行且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侧面与底面斜交;再从底面观察它们的特殊———斜平行六面体是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棱柱,直平行六面体是侧面垂直于底面的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是底面为矩形的直平行六面体,正方体是棱长都相等的长方体.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对比联想,学生可以透彻地理解被定义概念的种种特征,并且对于相似概念能够有良好的理解与区分.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当在教学方法上积极革新.教师可以借助实物的呈现来帮助学生对于概念形成认知,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透过新旧概念的对比来帮助学生认识新概念,并且领会到概念的实质.对于那些有一定相似性或关联性的概念,教师可以采取对比联想的方式进行知识教学,这些都会促进学生对于概念有更好的掌握,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浅谈数学概念教学论文篇八

概念是对感性材料的综合,是对事物内在本质的反映。纵观数学的发展过程,一切数学公式、法则、规律的得出都离不开概念。在小学里,数学概念包括: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数的整除性概念,量的计量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式的概念、应用题的概念、统计。的概念等,共约500多个。这些概念支撑了十二册教科书中所涉及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应用等四个领域的庞大的数学体系,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但是,当前的概念学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重计算,轻内涵;重结论,轻过程;重课本,轻实践等,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通过听课、访谈、填写调查问卷等形式,我找到了答案。我认为产生的本质原因是缺失了对数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学术关照。因此,让数学概念学习栖居在学术的土壤里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三点想法:

一、从日常数学与学术数学的连接点切入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中的反映,是由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研究数学历史可以发现,任何一个新概念的产生都一定有着极其广

阔的背景,有着不得不产生的理由,并且附着着人类进步和数学发展过程中积淀的最闪亮的思想火花。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深入地研究概念产生的背景,并且分析学术数学与日常数学的区别,从而从本质上理解概念的内涵。

二、概念解读能深入也能浅出

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概念一般依据感知——表象——概念——运用的程序,也就是说概念的有意义学习建立在丰富直观的感知基础上。为此,不管教师对概念的解读有多深入,多学术化,在课堂上,我们还是必须通过演示、操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体验。

三、从旧知的锚桩处起航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数学概念相互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很多概念的学习就是概念的同化过程,尤其是运算概念。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法则甚至运算定律都类同于整数四则运算,对这类概念的教学,就要从旧知与新知的连接点入手。

我读了张奠宙、郑毓信等数学教育专家的新著,指出了数学教育应防止去数学化,而应努力营建以数学为核心的教育。张奠宙先生说:数学教育,自然是以‘数学’内容为核心。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劣,自然应该以学生能否学好‘数学’为依据;数学教育啊,可否更多地关注‘数学’的特性!

受个人专业成长经历的影响,这些年,我对数学课堂的研究和探索集中于数学文化与数学思维上,总想着我的教育能使孩子们的数学素养得以有效地提高。一路行来一路思,而今先生精辟、深遂的论断让我眼前更亮。是呀,数学教育一定是数学与教育学双重价值视野关照的,如果缺失了对数学本质的关照,那么即便是再漂亮的课也只能略逊风骚。以上,我以概念学习为例,谈了我对数学课堂基于数学学术视野的实践与渴望,其实需要数学学术视野关照的又岂止是概念学习,因此,本文也只当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

浅谈数学概念教学论文篇九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例谈论文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概念掌握的物点来看,在概念教学中要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以下就略谈我在这方面的点滴体会。

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概念。

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数学,通过实物、教具、学具让学生观察、演示或操作来阐明概念,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让学生只用一把直尺画一个圆,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考验。用圆规学生都能画圆,用一根线固定于一点也能画一个圆,那么为什么要求学生用一把直尺来画圆呢?这就是渗透圆的定义,虽然在小学阶段很多数学概念是描述性的,但也要尽可能的让学生的后继学习更有利于知识建构。通过这样的操作,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这样的表象:圆就是所有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哪怕学生无法用语言来表述,但是头脑中有了这样的表象对后继知识的学习是相当有利的。

二、以旧概念的复习引入新概念。

一个概念并不是孤立的,它总是处在一定的概念系统中,处在与其它概念的相互联系中,学生的学习都是通过概念同化习得新概念的。学习复杂概念之前,先学习更一般更简单的概念(即上位概念),以这个上位概念作为新概念的的先行组织者,联系学生已学过的有关概念来阐明新概念的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利用整除的概念阐明约数与倍数的概念。在公约数与公倍数的概念中,再添上“最大”、“最小”的限制,而得出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实践表明,用先前的一个概念推导出新的概念,这样的既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新的概念,又能使知识结构形成的更完善,学生掌握得更牢固,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起联系的思维方法,形成逻辑思维能力。

三、抓住本质,讲清概念。

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关键在于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也就是反映事物的根本属性及其主要表现,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或该概念区别于其他概念的根本之处。有些老师常埋怨学生知识学得死,不会灵活运用,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很好地把握概念的本质。如有些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必须是端端正正,成水平型的,当变换位置后就和他们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相抵触了,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和教师提供事例的方式有关,呈现给学生的都是这样固定不变的平行四边形,就使学生不易区别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而把非本质的属性也纳入到概念的内涵中去。

因此教师要在讲清概念时要十分准确地讲清概念的含义。有些性质、法则和公式中包含着的某些基础概念,办中一个词,但它所表示的含义也是极其明确的,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把这些含义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抓住关键讲解概念,就能使学生明确新概念的本质属性及它的意义。如在教学分数意义时就要强调“平均分”。

教师还要恰当地讲清概念的运用范围。如2是质数但不能说它是一个质因数,只能说它是某个合数的质因数。又如在用字母表示数时,爸爸的年龄用a表示,小明的年龄用a—28表示,这里a并不能表示任意一个数,而是有一定的范围的。

四、分析比较,区别异同。

有些概念表面看起来有类似之处,实际上似是而非,能过对比本质属性,使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质数与质因数、互质数、数位与位数、整除与除尽等概念十分相似和相近,教学时要通过各种情况的反复比较,指明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实质。又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这里“小数的末尾”就不能说成是“小数点后面”,也不能说成是“小数部分”。“末尾”这个概念是“最后”的意思。

在运用对比法教学时,采有变式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能过变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排除概念中非本质特征,学生能抓住本质特征,才能增强运用概念的灵活性。如在出示几何图形时位置要变化,不要让其“经典式出场”。

当然在使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时,必须在这个概念已经建立得比较清楚、牢固的基础上,再引入其他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否则,不仅不会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反而容易产生混淆现象。

五、启发思维,归纳概括。

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差,习惯于死记硬背,做习题时,只能依样画葫芦,遇到问题的条件或形式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因此在概念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的能力。如在教学梯形的认识时,可以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放在一起,通过让学生分类的方法来体会到梯形就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学生经历了这样的探索过程,形成了清晰的概念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前后联系,因“时”施教。

教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系统性。有些概念之间的联系起来十分紧密,后者以前者为基础,从已有的概念引出新概念。有些概念随着知识的逐步积累,认识的逐步深入,而趋向于完善。所以,小学数学系教材按照儿童的认识规律和教学的内在联系,把教学内容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不同要求,有每个阶段各自的重点,这就决定了概念教学的阶段性。

如对圆的认识,一年级学生就接触过了,只要在几具图形中能找到圆就行了;到六年级再认识就更深一步了,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教学;到中学阶段还要学圆的有关知识,这时候对的圆的定义是:圆是所有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又如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这三个基本性质,形式不一样,但本质属性是相通的。如果不注意前阶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讲后阶段的内容时,就不能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衔接起来,融会贯通;如果不了解后阶段的教学内容要求,讲前面的概念就不可能讲到恰在此时当好处,也容易把概念讲死。

七、温故知新,形成系统。

概念形成后,学生要真正地掌握,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多次反复,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不断地巩固与深化,逐步形成系统。由于概念化互相联系着的,当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概念后,教师应该向学生进一步提示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系统地掌握这些概念。如学过分数后,可指出小数说是十进分数,把小学数概念纳入到分数概念中。一般在讲完一章一节的内容后注意及时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小结和概念归类,小结归类时需高度概括,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便于对比和记忆,使之牢固掌握,逐步形成概念系统。

以上所说的是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的一般策略,一家之言,必有偏颇,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浅谈数学概念教学论文篇十

浅谈初中数学中的概念教学论文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先要使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是通过对特定数学事物的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而形成的固定的对事物本质的一种揭示。数学概念是“双基”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基础知识的起点,是数学推理的依据,是正确、合理、迅速运算的基本保证,更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数学概念的教学是中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数学概念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治本”方针。在此,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用直观对比引入概念

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客观事物。因而在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观察和分析具体的、直观的实物入手,采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方式,就比较容易揭示概念的本质和特征,从而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形成概念。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时,出示各种窗花剪纸、蝴蝶图案、五角星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所具有的特征。通过讨论得到“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两侧正好能完全重合”,从而引导学生得出“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再进一步列举身边的典型实例,如:人体、建筑物、门窗等。同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标准图形让学生进一步的深入理解。用这种方法引入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印象深刻,容易理解记忆。

剖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阐明概念

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础。要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透彻清晰的理解,教师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实质,弄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如讲矩形概念时,讲清三个方面:①了解引进矩形的背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此时其余三个角也是直角,这反映了矩形概念的内涵;②理解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反映了矩形概念的外延;③会利用矩形定义进行推理,知道定义具有判定和性质两重功能。这样逐步剖析概念,可以提高学生对概念本质的认识,便于掌握和运用概念。

抓住关键词及限制条件讲述概念

教学过程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认知理解能力的过程。如何用准确、简练的语言传授知识,特别是讲述概念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例如讲“二次根式”概念时,“一般地,式子叫做二次根式”。强调“式子”是一个整体概念,其中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又如讲“点到直线的距离”时,特别强调“垂线段的长度”这一关键词,其中“长度”两字不能少。让学生分清“垂线段”是一个图形,而“垂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数量。这种在讲述概念时,抓住关键词及限制条件,使学生对概念的记忆更精确、牢固。

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归纳、总结概念

概念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概念之间也反映了这种关系。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应强调概念之间的这种逻辑关系,建立各种概念体系,并了解体系中概念的平等与从属关系及概念横向、纵向的联系,如实数体系,还有三角形体系、四边形体系等,这样整理和完善体系,归纳、总结相关概念,使学生在头脑中对其有清楚的脉络,有利于概念的掌握。 通过变式、类比,巩固运用概念

巩固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心理学家认为:概念一旦获得,如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为了有效的巩固概念,应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1)通过变式练习,巩固概念:

恰旦运用变式练习,能使思维不受束缚,便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如讲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时,可作如下训练:①在式子:;;;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②若关于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则的取值范围是;

③当时,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2)通过反例练习区分概念。

通过举反例,把所学概念同类似的、相关的概念比较,分清他们的异同点,并注意适应范围,小心隐含的“陷阱”,帮助学生从中反省,以激起对知识的深刻反思,使所学概念更加精准,易于迁移。如讲一元一次方程概念时,可举下列例子:①;②;③;④;⑤。

(3)通过类比练习,运用概念。

初中数学概念有很多与以前学习过的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找出与原来学过的概念相关的新概念,通过比较它们间的异同,巩固新概念,再进一步运用新概念。例如讲同类二次根式时可与同类项比较;讲一元一次不等式时与一元一次方程比较等。

总之,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概念”本身的特征、教材的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灵活的教学策略及有效的教学方法,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同时,在概念教学中,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运用,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浅谈数学概念教学论文篇十一

【摘要】小学数学概念呈现形式多样化,直观性较强,教学阶段性也较强。教师要针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采用不同呈现形式开展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具体形象的事物,让学生们快速理解与掌握;从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入手,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系统,引导学生去探索与明确这些数学概念之间所存在的联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概念;概念系统

数学概念是学生接触与学习每一个新知识点必先学习的东西,它对于学生的整个数学科目的学习来说是基石一般的存在,因此学生从小学数学概念起必须打好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在清晰的了解各种概念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学习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学习的路越走越平整、越走越宽敞。

一、小学数学概念的理论概述

1、从数学概念的涵义与构成方面来看。首先是涵义方面,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数学概念指的是在客观现实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二者的本质属性在人们脑中所形成的反应,其表现为数学用语中的一些专用名词、符号或术语等,比方说是“周长”、“体积”。其次是概念的构成方面,一般来说数学概念是可以分成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内涵,另一个是外延。概念的内涵其实指的就是这个概念所反映出来的所有对象的一个共同本质属性总和。比方说是三角形的概念,它的内涵所指的就是其本质属性中“三条线段”与“围成”的总和。而概念的外延指的就相对会比较广泛,它指的是此概念所囊括的一切对象总和。以四边形的概念为例,它就包括了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所有很多对象。

2、小数学概念的特点。小学时期数学概念的特点其他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简单的归纳:第一个就是其呈现形式上的特点。由于小学数学是一个引导学生入门的时期,因此它的概念在呈现方式上也会显得更为多样化,像是最初采用图画的方式,再到后来的描述方式,最后还有定义式等等。第二个特点就是直观性较强。一般来说数学概念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抽象性与概括性,但我们在进行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时,就会发现小学数学概念通常都会定义得比较直观,比较形象具体,基本都是以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为起点来进行设计的。第三个特点是教学阶段性较强。小学时期的教学会受到很多客观原因的局限,从而导致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所讲解的数学知识也会存在极强的阶段性。比方说在低年级时,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与认识能力还尚未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因此对于很多抽象性的知识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就只能通过分阶段逐步渗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开展概念教学可以从多种形式与内容入手,既要梳理各种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又要形成统一的系统概念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采用不同呈现形式开展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概念教学的形式众多,可以从图画式教学入手,教师在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的去发掘图画中所蕴含的真正涵义,从而达到揭示概念本质的效果,从而让学生对概念有个更清晰的认识。以梯形概念教学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该要就所展示出来的图画适时的引导学生去探索并揭示出梯形的本质特征,并且最终实现将表象图画转换成抽象数学语言的目的。其次是描述式,其实采用这种呈现形式的概念一般都是“字”与“形”相结合的,比方说是小数的概念、直线的概念,在概念描述中直接就把其本身的图形或默示所标示出来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需要把“形”所表达的意思与孩子们传达清楚再结合“字”就能使他们快速掌握这个知识点。还有就是定义式,这种方法一般适于一些高年级的学生,相对而言它的概括性以及抽象性都会强很多,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时的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学工具或举例讲解等办法,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具体形象的事物,让学生们快速理解与掌握。

2、从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入手,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系统。首先是同一概念在教学时的联系与区别。因为小学数学在很多时候,虽然是同一个概念,但是在不同的时期所要求的教学程度是大不相同的,因此对于概念的讲解程度也会有所区别。以分数的教学为例,在三年级时我们的教学要求只是停留在让孩子们认识分数的程度,而在五年级时,我们就必须向他们解释分数的真实意义与性质。再比方说是方程这一概念,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们只要求学生有一个基础的了解与渗透,而到高年级后就会要求他们对方程给与一个明确的定义。其次是不同概念之间也存在着联系。虽然有些概念它们是大不相同的,但是在某些程度上也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为数学的概念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时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探索与明确这些数学概念之间所存在的联系,为他们更好的构建概念系统打下结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时必须以学生实际情况为根据,采用最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概念教学,因为只有从小打好基础,才能实现数学概念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浅谈数学概念教学论文篇十二

[摘要]函数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与生活和学习联系紧密。

教师在组织高中学生学习函数内容时,一要帮助学生梳理函数概念,二要进行目标解析,三要帮学生诊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函数概念,但到了高中,函数概念发生了变化。

此时,数学教师要帮学生理清概念,解析问题。

一、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过函数概念,建立的函数概念是: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y是x的函数。

其中x称为自变量。

这个定义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把函数看成是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从历史上看,初中给出的定义来源于物理公式,最初的函数概念几乎等同于解析式。

进入高中,学生需要建立的函数概念是: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 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

这个概念与初中概念相比更具有一般性。

其实,高中的函数概念与初中的函数概念本质上是一致的。

不同点是表述方式不同──高中明确了集合、对应的方法;初中虽然没有明确定义域、值域这些集合,但这是客观存在的,也已经渗透了集合与对应的观点。

且高中引入了抽象的符号f(x),f(x)指集合b中与x对应的那个数,当x确定时,f(x)也唯一确定。

另外,初中并没有明确函数值域这个概念。

函数概念的核心是“对应”,理解函数概念要注意:1.两个数集间有一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即对于数集a中每一个x,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y和它对应。

2.涉及两个数集a、b,而且这两个数集都非空;这里的关键词是“每一个”“唯一确定”。

也就是,对于集合a中的数,不能有的在集合b中有数与之对应,有的没有。

而且,在集合b中只能有一个与之对应,不存在两个或者两个。

3.函数概念中涉及的集合a、b,对应关系f是一个整体,是集合a与集合b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应该从整体的角度来认识函数。

二、目标解析

1.通过丰富实例,建立函数概念的背景,使学生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

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了解构成函数的三个要素。

2.会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3.通过从实例中抽象概括函数概念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的重点是,在研究已有函数实例(学生举出的例子)的过程中,感受在两个数集a、b之间所存在的对应关系f,进而用集合、对应的语言刻画这一关系,获得函数概念。

然后再进一步理解它。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学生对函数概念中的“每一个”“唯一确定”等关键词关注不够,领会不深。

教学中,可以通过反例让学生加以认识。

如有学生的考试情况是这样的:集合a={1,2,3,4,5,6},b={90,93,98,92},f:每次考试成绩。

这里就不能表示一个函数。

因为对于集合a中的元素“4”,在集合b中就没有元素与它对应。

2.忽视“数集”二字,把一般的映射关系理解为函数。

如:高一(2)班的同学组成集合a,教室里的座椅组成集合b,每个学生都有唯一的一个座椅,班上还有空椅子。

这能否算作一个函数的例子,为什么?

3.对为什么集合b不是函数的值域不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有时,为了研究方便或者确定一个函数的值域暂时有困难,使得b={f(x)|x∈a} 更加合理。

4.当函数关系具有解析式表示时,f(x)当然可以用x的解析式表示出来。

学生会因此而误以为对应关系f都可以用解析式表示。

可以通过所举实例的类型,引导学生,明确表示对应关系f并非解析表达式不可。

但这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放在下一节课“函数的表示”中解决。

只要注意所列举的例子不光是有解析式的即可。

5.本课的难点是:对抽象符号y= f(x)的理解。

可以通过具体函数让学生理解抽象的f(x)。

比如函数f(x)=x2,a=x|-2≤x<2 .f(-1)=1,f(1.5)=2.25,f(-2)=4,

f(2)无定义。

f(x)=x2,x∈a。

最终,让学生明白,f(x)是集合b中的一个数,是与集合a中的x对应的那个数.当x取具体数字时,f(x)也是一个具体的数。

浅谈数学概念教学论文篇十三

【摘要】 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概念时,对于一些本质不同,但表面相似的概念很容易混淆,造成这种认识不精确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有教师教学的原因,也有学生学习的原因。

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混概念形成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对于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物理;教学;概念混淆

一、概念混淆的原因

1、概念本质属性被现象掩盖

物理概念是对某一类物理事物和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的认识,本质属性往往隐藏在表面现象之后,生动的表面现象往往给人深刻的印象。

例如,热传递现象中究竟传递的是温度还是热量?物体间发生热传递时给学生留下的表面认识是:一个物体温度降低,另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最后达到温度相同,表面上看是物体间发生了温度传递。

要认识现象的本质,需要经过充分的分析、理解才能认识到,这种强烈的表面印象抑制了学生对热传递本质属性的认识。

2、学前概念的负迁移

学生在学习新的物理概念之前,往往已经接触过许多相关的物理现象,并在头脑中形成一些近似的概念,即学前概念。

这些概念往往是未经充分的科学抽象而获得的,因此,大多是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

不正确的学前概念妨碍概念理解的全面性、完整性,影响着学生对新概念的同化,造成新旧概念的模糊认识。

例如,对于光和光线,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诸如“这里光线太暗”之类的说法,显然是用光线代替了光,在理解“光线是表示光束及其方向的直线”是产生迷惑,片面认为光线就是光。

3、概念形式相似或意义相近

物理概念中,有相当多概念与其他一些概念形式上相似,更多的是意义上的相近,对这些相似概念区分不清,就会造成理解的混乱。

例如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浮力计算公式f=;物体的相互作用力与物体受到的平衡力;功率与机械效率;惯性与惯性定律;汽化与升华;电动机与发电机;音调与音色等等。

4、概念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有一些概念尽管物理含义不同,但在同一类问题或现象中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学生由于头脑中没有完整的物理情境,对它们的物理意义理解不透,容易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简单化,不了解它们在本质上的区别,就会混淆不清。

例如,对于温度、热量、内能这三个概念,有些学生常认为:热的物体热量多,内能也大;相同温度的水,质量越大热量越多等;还有如重力与压力、压力与压强、功与功率、电功与电热等等,都常常产生混淆。

二、消除易混概念的策略

正确认识、区别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对概念进行比较,从概念的物理意义、概念所研究的客观对象、概念的数学表达式等几个方面加以对比,从而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作为教师,进行易混概念教学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充分认识客观因素,组织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科学认识的方法和习惯。

1、概念形成过程的比较

物理学概念是从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中抽象出来的事物本质特征,概念形成过程的比较涉及到建立概念的目的、有关的典型物理事物或物理现象、思维过程等。

这些方面的区分度一般较大,容易起到鉴别概念的作用。

例如:压力和重力。

压力的形成是由于互相接触的物体发生相互挤压,而产生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其性质属于弹性力;重力是地表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性质属于引力。

在有些情况下,压力是由物体的重力引起的,如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此时也仅仅是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大小相等。

但在许多情况下,压力并不是由于重力引起的,如用手握住物体时,手对物体的压力;用力往墙壁上按图钉,图钉对墙壁的压力等。

从压力和重力的产生过程看,它们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力。

2、概念内涵的比较

物理概念内涵的比较是易混概念之间最实质、最重要的比较。

一般说来,易混概念往往描述的是同一类物理事物或物理过程的不同属性。

因此,区分这样的易混概念,要特别指明它们分别描述了同一对象的哪些不同属性,明确理解它们的不同的物理内涵。

例如,功率和机械效率。

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公式p=,单位是瓦特;机械效率是描述机械性能的优劣程度,定义是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公式η=,是无单位的百分数。

又如,平均速度和速度都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但要分清前者是描述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而后者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不变。

一个物理概念的表达式中,包含了它的物理意义、定义方式、单位等内涵,对表达式中的这些内涵进行横向比较,能促使学生记忆概念、活化概念和深化概念。

3、在运用中比较

把易混概念运用于某些具体情况中,常常能获得生动的、直观形象的感受,使概念之间的区别更鲜明。

例如:热量和温度,学生往往认为热量是一种物质、温度是热量的强度、热量和温度成比例、热传递中是温度被转移等等。

教学过程中运用“概念冲突”来促进学生概念的转化,提供一些实例和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学生用个人的理解和解释这些实例往往会产生矛盾,只有运用科学的物理概念才能解决“冲突”,解释这些现象。

再进一步运用“概念发展”深化物理概念的理解,教学中鼓励学生讨论,并充分暴露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进一步发展,同时在和其他同学的观点、教师的科学概念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中使自己不正确观点得到转化。

4、在结构中比较

把易混概念分别放在不同或相同的知识网络结构中,比较它们在结构中的不同位置、不同功能以及与其他知识的不同关系,更能清楚地区分易混概念。

例如,惯性和惯性定律。

①小车上直立一木块,当突然拉动小车时,怎样解释木块向后倒的现象?②教室里悬挂着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假如它受到所有的力突然全部消失,电灯的运动状态将会怎样?上述两例是用惯性还是惯性定律解释呢?在实例分析中就能明确。

例①木块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而向后倒;例②电灯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不变。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惯性”是一切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的物理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一种运动规律。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最重要的基础,让学生清晰、准确地掌握好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关键。

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和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实现物理教学目的,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前提。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gongzuozongjie/480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