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最新对大学体育课的改进方法(15篇) 大学体育课改进建议

最新对大学体育课的改进方法(15篇) 大学体育课改进建议

更新时间:2023-01-11 22:24:16 点击: 来源:yutu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大学体育课的改进方法篇一

要想保证大学体育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就必须创新并且完善大学体育教学的理念和模式.第一,我们应先完善大学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应明确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健康为目标的教学理念,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给予他们足够的人文关怀,以现代健康的体育教学理念为指引,促使体育这门学科成为每一个同学的内在需求.转变传统大学体育教学中同学身体素质观念和技术观念的影响,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学生们才能逐步的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第二,大学体育教学应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体现出其开放性,同时教学的目标应更加的多元和全面,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乐趣,从而使他们自发的进行各项体育锻炼.

3.2改善现有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在大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应适当的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应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还可以适当的提供个别与个性化的服务.应逐步的摆脱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同学们逐步的体验到学习体育的奥妙和乐趣.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学习氛围.学生应敢于提问和发言,真正的学在其中并乐在其中,从而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优化课程设置,所设置的教学内容应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总结过往所设置的体育课程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总结其可以吸取和借鉴的地方,并借助更加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的优化课程设置,创新现有的体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选择更加生动形象并且富有趣味性的教材,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确保能够适应同学们之间的个体差异.在设置大学体育的教学课程时,应充分的考虑到现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大学体育教学的普遍规律,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4推行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并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应先完善现有的大学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评价原则、考核方法以及评价的标准和内容等,逐步的转变现阶段正在采用的体育实践技能评价和成绩达标的较为量化的评价方式,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最后的成绩是同等重要的,这样才能提高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坚持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并且兴趣和体育运动习惯统一培养的大学体育教学方向,探寻更加多元化的评价项目和评价方式,实行更加科学和规范的评价标准,具体分析各类评价主体,评价时应考虑到体育知识技能、身体素质、体育兴趣、体育实践技能等多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从而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创新措施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大学体育课程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的,因此,我们应针对性现阶段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明确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并制定出科学合理并且具有针对性的改革和创新大学体育教学的措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和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大学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对大学体育课的改进方法篇二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03-0179-02

1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1.1没有重视传授体育理论基本知识

现阶段在我国大学校园中,体育教学更加注重传授给学生体育技能,授课的地点几乎都在足球场、田径场以及篮球场等户外场地.户外的教学环境更加开放和嘈杂,那么教师在教学时也几乎都是直观的进行技能教学,而学生则是通过观察和模仿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传授体育理论基本知识,也大大的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实际效果.作为体育实践技能的基础,体育理论基本知识能够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知识作为指引,那么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就可能是一知半解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根本无法保证大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1.2缺乏硬件设施,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大学体育课对于硬件设施是有着很高的要求的,而在其教学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们能够学到体育理论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掌握体育课的实践操作技能,那么在大学校园中还要配备相应的教材器材和场地.举例来说,进行跨栏课的教学工作时,那么在校园中就必须具备相应的田径场和跨栏设备,在篮球课的教学时,学校就要有篮球场;在上游泳课时,学校就要有游泳池或是游泳馆,这样教学工作才能顺利进行.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我国大部分高校对于体育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是明显不够的,在校园中没有完善的器材和场地,同时教学设施非常落后,很多体育项目都是无法顺利开展的,大大的限制大学体育的健康发展.

1.3评价成绩的体系不科学

大学体育学科与其他科目类似,其也都是以检测成绩为主要的考核评价依据的,教师指定一项练习过的体育技能作为考试的项目,确保学生能够满足相应的条件和要求,这种考核的方式与竞技体育的评价方式十分类似,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然而,由于学生之间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都是有一定差异的,那么他们所掌握的体育实践技能就也是不尽相同的.举例来说,一些同学的身体素质偏多,他们自身已经很努力了却还是无法达到老师的要求,考试仍然无法通过,那么就会大大的.降低他们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有一些同学还会因此产生反感和厌恶的情绪.

2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2.1教学的目标更加多元化

大学体育的教学目标都是以可乘的编制和教学质量的评价为基础的,教学的方法和内容起到指引的作用,而现阶段我国大学体育的教学过程都是以体育理论课程作为基础的,其指导思想就是终身体育的思想,在进行各项体育活动时帮助学生体验到乐趣,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则应与学生的需求相适应,我国大学体育的教学正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以增强体质和健康体育为基础,大学体育教学在保持学生个性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道德使命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并促使他们具备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2.2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和多样了

现阶段,大学体育课的项目和类型已经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高校所设置的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其是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及体育师资状况和设施条件的实际情况的,在我国的大学校园中,体育课的类型越来越多,而由于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是有所差异的,而学校就以此为依据设置了不同性质的体育项目,学生也有着更多的选择空间,体育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可以选择参与到各式各样的体育项目中了.举例来说,大部分的高校在开设了足球、篮球、排球等基础项目的基础上,还开设了羽毛球、网球、游泳和太极等项目,还有一些高校开设了很多特色体育项目,如桌球、棒球、围棋、象棋和滑冰等.

2.3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

随着高校的普遍扩招,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首先,教学班的人数越来越多,人数的增加是一定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安全性的,所以,我国对于教学班的人数就是有着明确规定的,建议为30人左右.可是由于教学设施以及体育教师的人数都是有限的,那么就必须进行大班教学;其次,教师的教学负担越来越重了,由于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教学的周数、课时数以及班级的数量等组织形式都发生了变化,总课时数越来越长,班级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了,这也就加大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对大学体育课的改进方法篇三

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

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国家教育部门对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高校体育教师要紧跟新课改的步伐,更新教育观念,在体育教学中逐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观念落后。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很大程度上忽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没有充分尊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不高。此外,部分高校体育教师仍然认为体育教学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高校体育教学无法实现“育人”的教学目标[1].

第二,方法落后。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般在给学生讲解相应的体育理论知识,或者给学生传授体育技术时,采取的方法一般是自己演示一遍,然后要求学生模仿。这样的体育教学无法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也无法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此外,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仍旧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内容陈旧。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由于受教学条件的影响,很多高校不能开展游泳、网球等学生喜爱的体育课程,只设传统的一些田径、体操等课程,这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目前,虽然很多高校都在用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的《高校体育与健康教程》这本教材,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合理利用这本教材,不会根据这本教材来组织教学活动,导致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不高。

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一)更新教学观念。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高校体育教师应解放思想,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首先,教师应树立“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念,逐渐突破以竞技为主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采用多元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时不但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应把“终身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2].

此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健康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高校体育教师应树立“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把素质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复合型人才,进而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更新教学方法。

高校体育教师要尽快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断丰富教学方法。

首先,高校教师要转变灌输式的体育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其次,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进行了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后,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自主尝试、自主训练的机会。比如,在球类的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如篮球组、羽毛球组等,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自主练习。这样一来,不仅可凸显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体育技能的能力。最后,高校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游戏对学生进行教学。比如,在篮球课上,教师可以利用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投篮普级等游戏来把篮球技术游戏化,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篮球技术的印象。

(三)更新教学内容。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将《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充分利用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培养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以实现理想的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师应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提高体育教学的实用性。此外,高校还应加大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练习场地和体育器材。

总之,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高校体育教学培养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学不再是单一地锻炼学生的身体,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华峰。高校体育教学弊端及改革策略分析[j].文化用品与科技,,13(24):95-97.

[2] 蔡春娣,杨永刚。浅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j].当代体育科技,,3(17):83-85.

对大学体育课的改进方法篇四

高校体育足球教学现状及措施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社会各界对于高等教育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体育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足球内容的教学广受学生的喜爱,通过足球的练习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多方面的意志品质,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足球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合理的解决会严重影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水平,为此相关院校应当结合自身情况,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体育足球教学;现状及措施

足球是具有独特魅力的体育运动,也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广大青年学生乐于参与到足球运动中,因此很多高校纷纷在体育教学中开展足球内容的教学。当前,世界足球运动正朝着规模化、专业化、职业化、商业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高校在开展足球教学时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转变。足球教学改革应对以学生为中心,改变单一的进行技术教学的模式,结合学生实际,提高教学质量,这也是当前很多院校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1足球运动的主要价值

足球属于竞争激烈,对抗性强的体育运动,在世界范围广受欢迎。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球员可以在比赛的过程中利用跳跃、奔跑、倒地、转身、合理冲撞等技术动作进行较量与争抢。足球运动对参与者有比较高的身体素质要求,因此通过足球的联系能够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各项技能的发展,由于足球运动自身独有的各种特点,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足球也逐渐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1]。

2当前高校体育足球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当前高校体育足球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体育教学的模式也相应的发生了诸多的变化。受到教育体制,场地条件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明显,同时由于学生之间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能力方面的差异,导致高校体育足球教学整体质量不高。很多高校开展足球教学的内容过于陈旧,缺少明确的教学目标,往往以足球技能的练习作为重点,缺少具体应用的训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教学的模式过于单一,缺少与社会实际情况的联系,学生喜爱和关注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的体现,这也导致教学质量受到不良的影响[2]。

2.2高校体育足球教学存在的问题

足球教学需要依据学生的身体情况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当前,大部分高校忽视终身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单纯讲解理论知识和竞赛规则,不重视实践的练习,教学过程流于形式。课堂教学气氛过于严肃,使足球练习过于机械化,缺少趣味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热情。虽然足球运动在高校的普及程度较高,但整体水平不高。受到客观场地条件的限制,组织足球赛事存在一定的困难,无法满足足球教学的需求。

3改进高校足球教学的`主要措施

3.1改变足球教学的方法

高校开展足球教学时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理解并思考足球运动,提高认识水平。比如在讲解足球的某一个动作时,首先应当清晰明确的向学生讲述动作的要领,重点强调动作的难点,加深学生对这一动作的印象,同时教师进行动作的示范,帮助学生熟悉相关的动作情况,学生在练习动作的同时复述动作要领,从而实现动作的掌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实战练习以及一些游戏性质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足球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实现学以致用。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经典的足球比赛,欣赏顶级球星的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挑球过人、人球分过、背向过人等先进技术,结合自身的练习,全面提高足球水平[3]。

3.2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足球运动对抗性强,技术动作复杂,身体接触较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避免外界干扰因素给学生造成压力,使学生不排斥足球的学习。一些学生由于自身的身体素质等情况限制,参加体育活动较少,在练习足球时常常达不到教师的要求,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影响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应当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对一些运动能力较差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帮助和鼓励,提升其自信心,增加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潜力,通过努力练习提高足球的水平[4]。

3.3加强教学实践的环节

在足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增加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各项技能,避免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技巧的练习存在的弊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设计一些贴进实际的环节,讲解技术动作时鼓励学生主动练习,结合实际情况,尽量多的为学生提供足球活动的机会,通过各类实践的活动及时发现存在的各类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足球教学的质量[5]。另外,可以适当组织一些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学比赛,加强同有效高校的交流,学习先进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能力,实现高校足球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4结束语

足球运动受到广大高校学生的喜爱和广泛关注,学生参与的热情较高,在开展足球教学的过程中高校应当积极进行调整,改变以往重视理论教学的模式,加强学生的实践练习,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定期组织足球比赛等足球相关的活动,实现不同高校之间的足球交流,实现取长补短,通过足球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锻炼意志品质,实现未来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大志.“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足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6):76-77.

[2]杨俊威.普通高校足球教学过程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分析及对策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5):80-81.

[3]崔恩,孙治国,王建利等.“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足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3):87-90.

[4]滕占强,李吉成,王冠军.“新校园足球”视域下的高校足球教学新思考[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10):158-160.

[5]陈强.分层教学法在高校足球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33(24):117-119.

对大学体育课的改进方法篇五

大学体育乒乓球教学现状及对策的论文

一、大学体育乒乓球教学现状分析

1、场地、教育器具等硬件设施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我国体育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也随之不断完善。目前,我国大多高校体育课程均设置了乒乓球课程,部分高校设有专业的乒乓球训练场地。但是与之配套使用的场馆与器材较为落后。据有效数据显示,十分之三的高校可以基本满足乒乓球教学的教学需求;近一半的高校的教学设施难以满足乒乓球教学需求;十分之一的高校表示在教学器材方面处于严重缺乏状态,甚至无法正常实施乒乓球教学计划。甚至导致教学计划无法实施;只有十分之一的高校能够完全满足日常乒乓球课程的教学需求。当前,我国高校的乒乓球场地建于大型体育馆中,有专业的教职工进行管理,对于体育馆的开馆、闭馆时间均有严格规定;部分高校建有独立的乒乓球馆,但是学生需在提出申请的条件下进馆训练、学习;少数高校设有乒乓球俱乐部,但是学生需要向俱乐部缴纳一定费用方可练习。减少器材磨损、增加设施使用寿命是这些管理形式的优势,但是其存在的不便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受挫。此外,也存在着资源浪费的问题。2、体育乒乓球教学师资队伍事实上,我国高校中的体育教师的学历正在逐步提高,相应的,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与专业知识均得以提升。当前,大多高校中的体育教师的年龄段以35—45岁为主。这些教师从教时间较长,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其知识观念的更新与接受速度较慢。当今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知识观念更新速度快,高校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进行学习、培训以提高自身知识素养,不断调整知识结构以完善自身业务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据有效数据显示,五分之四的体育教师均表示愿意参加乒乓球培训活动,但是实际上超过一半的体育教师自从教后从未参加过任何体育课程的培训。可见,高校十分忽视对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与进修工作。3、落后的乒乓球教学方法体育教学同样十分看重教学方法的应用,这严重影响到学生思维方式、思维过程的发展。目前,我国乒乓球教学方法仍然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教师在课堂上示范讲解,而后学生间分组练习,教师从中辅导纠正。然而,国际上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以供我们学习,如程序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等,不过这些教学方法尚未普及。这些教学方法中教师居于课堂的主导地位,不利于学生自主性、积极性的发挥。除此之外,体院通用教材是大部分高校进行体育教学的主要题材,该教材的主要内容是重视技巧讲解而轻实战练习,重视战术讲解而轻裁判法内容介绍,这些不利于学生提高与掌握运动能力与体育基本知识。

二、乒乓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我国乒乓球体育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不完善的.体育器材管理制度使得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大多数体育教师得不到进修机会;单一的乒乓球教学方式造成不平衡的教学内容;不合理的高校体育考核制度等等。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高校、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立足于多个角度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三、乒乓球教学的相关对策

1、加强场地设施建设,提高设施管理水平其一,高校要加大对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增设乒乓球训练场地和器材,为教学和日常练习准备良好的教学器材与设备;其二,高校应对已有的场地和器材进行定期维护与管理,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提高乒乓球场馆和器材的使用率。如适当增加场馆开放时间、为学生提供练习场地;利用场馆积极组织各类学生体育活动,定期开展比赛,形成广泛的乒乓球学习氛围等。高校还可以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面向社会各界人士进行有偿教学,而得到的教学收入则可以用于乒乓球器材的养护与增新等,达到以馆养馆、以场养场的效果,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直以来,我国高校体育的教学模式是以竞技为主的,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学应该制定合理、科学、规范的教学目标,并且在新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制定新的考核标准,重新调节体育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比例,合理增加基础理论和裁判法相关教学内容。高校要适当参考其他体育教材,组织体育教师间进行适当的理论与实践理念交流以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与专业知识素养。此外,乒乓球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体育知识,而且还要了解心理学、教育学、运动学等多领域的知识和较强的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师生间关系的处理能力。高校要着力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培训工作,提供给教师适当的进修与培训机会,促使教师终身学习,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系统与知识理念,将理念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完善与提高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体育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在兴趣中快乐学习。(2)教师要在教学之余充分研读教材,将自身教学经验和乒乓球运动的特征与当前社会需求联系起来,适当的对原有教材的基础内容进行修订、调整、改造和加工,根据社会需求重新调整乒乓球教学中理论、技术和基本能力的比重,加强对学生日常基础能力的培养,增加理论课学时,创新实战技术学习方面的关注焦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最终满足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需要。(3)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除了要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外,如讲授法、示范法,还要与时代接轨,运用新兴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将程序教学、学导式教学、发现法等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争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如教师可与学生共同探讨,让学生参与到课程设置当中,有效将教师与学生学习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式,与学生一起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

四、结语

从全局发展来看,在科技与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高校的乒乓球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相关的师资力量与师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乒乓球作为一项体育竞技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均有着较高标准。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人身体素质条件以安排相应的教学计划,调整各项技能的教学比重,积极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大学体育课的改进方法篇六

大学体育教学创新途径探析论文

摘要:大学体育不同于中小学体育教学,它不仅注重学校的体育教学,更注重与健身和社会运动相结合,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教育他们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合理健身。只有建立“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才能让大学的体育教学改革有创新性,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终身体育;目标;大学体育;教学创新

随着高校体育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代年轻人的发展,体育技能和水平不再是衡量一个人身体好坏的标准,终身体育才是他们奋斗的目标。因此,高校要创新大学体育教学,根据学生自身身体情况和兴趣来制订教学计划,将“终身体育”进行贯彻和落实。

一、终身体育的内涵

终身体育与传统体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传统体育是原始的、基础的体育模式,而终身体育则是一个长远的体育发展目标。大学生的体育教学如果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则可以促进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就终身体育的内涵而言,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从字面意思来看,它是人一辈子的一项事业,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所要一直坚持的事业;其次,从高校的角度来说,秉承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可以积极引导学生的体育思想,用正确的方法教授他们体育技能,让他们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最后,终身体育是一个人终身坚持的事情,这种意志力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去面对生活。总而言之,高校以终身体育为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让他们在大学毕业之后的人生中一直将体育锻炼融入生活,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二、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教学创新途径

1.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大学体育教学是学生接受体育系统教学的一个分水岭,在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它为学生的未来体育发展奠定了基础。高校的体育教学围绕“全民健身”开展,保证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充足的精力,也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提供动力。更重要的是,高校体育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即使在毕业之后也应该将体育锻炼坚持下去,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将大学体育变为人生体育的终点。想要实现终身体育这一目标,首先要做好以下两点:其一是要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其二是要提升他们的体育锻炼能力。终身体育最主要的是要靠个人的自觉性,因此,高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还要将这种体育意识坚持下去才是最终的学习成果。终身教育不论是从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有一定的延续性和多样性,所以高校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自觉参与的意识终身体育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运动积极性,而不是简单地教授体育技能,学生参与意识提高才能促使他们积极地看待终身体育,主动地去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并坚持下来。

(2)自我监督的意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应该逐渐养成自我监督和评测的好习惯,在平时的训练中能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了解,多学习相关的保健知识和急救知识,并能针对不同情况作出应急反应。

(3)自我欣赏的意识体育学习不仅是单纯的健身,也应该注重身体的美感,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发现自身美感的眼光,让他们学会如何去欣赏美和保持美,这样他们就会认为锻炼是一件有乐趣和有意义的事情。

(4)自我愉悦的意识在体育锻炼中,不仅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有时候还需要面临受伤的危险,可以说体育是艰苦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体育又是令人愉悦的,大学生可以从体育锻炼中放松身心,释放自我,适当科学的锻炼会使人兴奋,唤醒大脑的细胞,使学生更加有兴趣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长久坚持势必会树立起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

2.正确树立高校终身体育教学观念

高校的教学内容包括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体育教学也是如此,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是教学的前提。

(1)坚持健康理念,弱化竞技模式终身体育是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健康则是最终的目标,要通过树立健康理念将体育锻炼看作是一种乐趣,一种可以激发斗志的有意义的事,只有身心健康,才能有效地投入到社会建设中,实现自身价值。

(2)因人而异,制订科学的体育教学规划每个学生的身体差异不同,能接受的体育项目也不同,所以在教学中要因人而异,避免出现传统体育教学中因过分关注竞技而让学生接受统一训练的模式,这势必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体育的长远发展。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规划。高校体育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与教师软实力的提升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追求健康科学、快乐至上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所以教学观念的转变是首要的切入点。

3.寓教于乐,选择多元教学形式树立了正确的体育意识、更新了教学观念之后,终身体育目标的实现还需要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进行实践,使观念落到实处。

(1)开发体育课程,强化高校体育综合性

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教学要将从事终身体育的意识与身心健康相结合、将专业技能与社会体育相结合、将传统体育教学手段与新理念下的教学手段相结合、评价体系的间断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在具体的创新过程中,要将体育竞技的教学内容弱化,教授一些有益、简单并能持续进行的课程,比如羽毛球、舞蹈等项目,这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他们真正爱上体育锻炼。在注重体育技能提升的同时,体育理论知识的培养也非常重要。体育文化是一种动态文化,也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文化,它不仅包括基础的体育知识,还包括心理健康知识、自救知识、卫生健康知识、体育娱乐知识等,理论知识往往与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构成整个体育文化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寓教于乐,让大学生明白体育活动也是有文化意义的,从而对体育产生渴望,不断提升自身身体素质。

(2)组织社团活动,开拓学生体育视野

高校进行体育创新时要树立学生的体育意识,除了正常的体育教学课程之外,高校还应该组建体育社团、俱乐部。高校可以开设校园健身房、成立羽毛球、乒乓球协会等,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经常举办各种趣味性的体育竞赛,开拓学生的体育视野,在体育锻炼中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意识。目前,我国高校根据自身体育教学情况也完善了一套适合自我发展的体育教学理论和模式,通常采用的是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模式,它将有共同爱好和追求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或者是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的分配在一组,互帮互助,在体育技能、体育理念等方面进行沟通交流,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提升自己的体育能力。

(3)构建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考试是检验教学的一个标准,体育考试也是如此,但是评价方式却要进行创新。传统的体育教学考核往往只关注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对平时的各项表现则很忽视。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教学不仅要考虑学生的体育技能,还要综合考虑他们平时的表现、体育思维和体育情感,并与个人自身身体素质相互衡量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既注重“质”又注重“量”,可以说是一种较为科学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考核过程中,应该要分清主次,要以学生为主,教师的指导为辅,结合课堂表现和新型的网络考核进行评价。考核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将健康体育的理念融入到生活中,所以体育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时刻关注学生体育锻炼的过程,参考结果进行整体评价,逐渐建立一个有效合理的评价体系。另外,学生对体育文化的理解也应该是评价的重要标准,只有学生深入透彻地了解到终身体育的内涵和实际意义,他们才会坚持体育锻炼,真正意识到坚持体育锻炼是有益于自身发展的良好习惯。

三、结语

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体育教学创新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不仅需要国家和社会以及高校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教师、学生体育意识的提高,体育理念的转变。同时,要制订出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体育锻炼计划,从而让他们积极投入到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中来,并从中真正了解体育文化,对体育感兴趣,终身从事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殷征辉:《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析》,《高等农业教育》第4期。

[2]周鹏:《终身体育思想视角下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第1期。

[3]刘忆湘、张先义:《以终身健康为目标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对大学体育课的改进方法篇七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日渐深入,在大学生健康素质建设中起到关键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依然存在,其带来不少困难和问题,如不能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学方式方法陈旧僵化等。因此,必须探索实施四位一体的体育教学模式,调整优化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切实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建立滚动教学制、完善体育考核办法,推动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工作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四位一体

一、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状况

大学体育教学作为我国高校教育的一个科目,在“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国大学体育教学起步较晚,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经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自主教学、俱乐部教学以及运动处方教学等模式。在,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的通知》,号召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响应,以多种方式开展体育活动。这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形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在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的前提下,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和行为模式的影响,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仍然存在很多弊端,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能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教学对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代的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生活于相对富裕的时期。同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具有好奇心强,主动性强,思维活跃,敢于挑战,热爱运动等特点,但也有学生不愿剧烈活动,喜欢宽松自由的环境。教学群体性格的变化给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带来了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为不同的学生群体营造不同的学习环境,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2.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多年,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然而,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比较僵化,主要用于应试教育,是一种较固定的教学思维和行为,其教学效果仅仅在于锻炼了学生身体,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方法。不能够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成长,无法确保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3.教学方式方法陈旧僵化。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号召下,虽然体育教学有了一定的转变,但更多的是“换汤不换药”,仅仅进行一些表面的改变,没有将“终身体育”的理念灌输到教学中,导致教学方式方法落后、僵化。主要体现在:重视技术、忽视理论研究的教学思路,导致体育教学的发展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支撑,对学生的个体研究不够深入;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单一,创新性不强;组织赛事方式陈旧、项目创兴较少,各种考评制度陈旧,特别是传统“达标”考核,只要学生达到基本条件,不利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因此,在持续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今天,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成为了紧急而重要的任务。

三、新时期创新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对策

1.探索实施四位一体的体育教学模式。一是改善考评细则,注重全面发展。加快探索多维度的体育课考核规则,比如期末考试、体能测试、出勤率等方面按照一定的比例构成学生最终的考核成绩。同时,注重发现具备体育技能特长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培养。二是由身体锻炼扩展为课外体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体育课堂和体育活动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全面的提升身心健康。三是构建全员参与机制。体育教学活动的参与需要由体育教师、学生、辅导员和其他同学共同参与,形成全员参与的教育模式。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努力探索建立“素质-技能-态度-行为”四维一体的体育教学模式。

2.调整优化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切实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一是彻底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调整高校体育教学目标。高校体育教师要摒弃陈旧的封闭式、单纯性竞技、基本达标测验等教学方法,重新调整体育培养目标。将终身学习、终身锻炼,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深入挖掘每位学生的体育潜力,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等内容融入新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二是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新时期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发展出现了新的情况,在充分尊重个体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重视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时,适当融入其他学科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变化,确保学生在教学活动和体育活动中感受到快乐,重视人文社科教育,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建立滚动教学制,完善体育考核办法。一是实行滚动教学制,重视教师水平的提高。在大一、二年级的体育教学中,探索实行滚动制教学。根据体育教师的性别、职称、年龄、专业技能等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确保教学团队的师资力量平衡;积极开展体育教师的业务进修和培训工作,通过自主学习和单位安排等方式,有效提升教学能力,重点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促使广大教师形成“一专多才”的知识结构。二是完善体育教学的考核办法,改变传统的以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的方法。在学生体育学习的考核中,探索实行理论与实践、显性与隐性、过程与结果“三结合”的考评方法,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努力程度、平时表现以及取得成果纳入到考核的范畴,有效的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综合性分析,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较准确的反映每一位学生的情况。

参考文献:

[1]盛建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2]高秋平.大学体育教学实施合作式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4(4).

对大学体育课的改进方法篇八

1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影响教学方式比较传统、比较单一,教学评价缺少科学的依据,对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使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体育锻炼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还是纸上谈兵状态,缺乏实践基础的。这种缺乏体育理论知识的培养,不能够使学生在根本程度上对体育思想意识的转变,不利于学生接受健康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2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要把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主要目标。在常规体育教学中,根据实际将品德教育融入其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热爱集体,团结向上,遵纪守法的品德作风,同时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树立集体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是为将来他们走入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高校体育教学要实现身心和谐健康发展,需要坚持“健康第一”的健身理念和教学原则。

(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素质教育哲学的观点是意识能够决定行动,是行动的指南。高校体育改革的观念不从根本上彻底扭转,就无法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应变能力的提高。素质教育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全面发展的途径,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推行是今后教育工作们的工作重点所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围绕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作为基础。大学体育必须遵守这个原则,在此基础上发挥优势,抓住教育的重要环节,提倡“终身体育”理念,推行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坚持“终身体育”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很少有集中活动,团队协作的课堂目标任务,时常是学生各自占据自己的活动场地,缺乏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共同完成任务的机会。这种现象往往造成学生的自私心理,缺乏互助与集体的意识。在现代体育教学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都具有实践性、技能性的特点,需要协作才能完成活动。学生只有分别担任不同的运动角色,并按体育运动规则等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最后,由教师针对不同团队完成的课堂任务情况在公平、公正、民主和合理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评价。这种交流与互助,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提高授课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及其学习兴趣的了解和掌握。

(2)“以人为本”,注意教学内容形式的多样化任何形式教育的推行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素质教育也在遵循这个规律和原则,它必须是可以为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发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各方面知识的积极主动性。现代素质教育必须要从传统的体育知识与技术的传授方法中挣脱出来,努力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方向转变,向终身教育的方向转变。在理论基础方面,我们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课外实践中,应该增加适合的体育活动内容,例如:乒乓球、游泳、滑冰等项目。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发育时期,将不同性质的体育活动项目进行更好的融合,使体育教学更好地满足大学大生活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从而增强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和健身能力,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实现体育教学“终身体育”的目的。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组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多种形式和类别的体育活动,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同样的学习和锻炼,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体验体育的乐趣,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加强教师的学习与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高校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吸收新知识、更新观念。高校应该采取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根据实际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与校内外的培训学习,也可以鼓励进修学习,或者选择继续深造等。另外,还可以通过政府教育部门的支持举办研讨会,增加交流学习,共享教育资源。学校还应鼓励教师在教学之余搞好体育科研工作。所以我们要重视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对大学体育课的改进方法篇九

大学体育教学论文

一、体育教学文化品性的应然

1.体育教学应蕴含生命文化

在体育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于体育运动与生命及其内在精神之间的关联认知越来越清晰,人们观赏、参与体育运动,从而对于生命的含义、生命的极限、生命的价值等愈加珍视。而从历史传统来看,中西方都认可体育是一种生命文化的表征。儒家文化中,孔子在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育中,强调了射和御的教育,强调了礼乐和射御的结合,达到造就文质彬彬、尽善尽美人格的境界。孟子和荀子则提出了形神兼具、以动养生,学以致用、技贵于精,公平竞赛、广招贤才等体育思想。道家创始人老子则提出法道、贵柔、重啬、节欲、守静的体育思想。从儒家、道家的体育倡导中可以看出,其都强调体育对于生命的发展的意念性、道义性及和谐性。因此,体育教学天然蕴藏的这些生命文化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予以展现,让受教育者能够在教学中对生命文化有所感悟、有所内化。

2.体育教学应彰显精神文化

体育精神是体育活动中因个体或群体内在意志或思想朝积极方向延展并能够对他人或社会群体产生一定影响力的作风与意识,不管是竞技体育还是群众体育,体育精神的产生都是体育活动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自然孕育产生的。总体上来说,体育精神包含很多种类,是立体多元和丰富多彩的,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拼搏精神,即发挥人的意志力和信念力,在体育活动中拼尽全力、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二是团结精神,即在体育活动中,与他人精诚合作或融入团体之中,积极认真地完成体育实践赋予自己的责任,共同达成特定的体育目标;三是友爱精神,即在体育活动中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帮助人,形成互帮互助、相亲相爱的友好氛围;四是科学精神,体育活动要遵循基本的身体与运动科学规律,在技战术安排、运动时间与空间、运动技巧等,都蕴含着科学精神。因此,体育所包含的这些体育精神都理应在体育教学之中予以彰显与体现,既要将其充盈到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又要有意识地对教学对象进行输送与培育。

3.体育教学应蕴藏美学文化

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展示人的体魄、智慧与精神的实践活动,本向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元素,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一是体育活动展现了人的形体之美,人们通过体育运动强身健体,能够塑造出符合现代人审美观的健康体魄与优美身形;二是体育活动展现了人的竞技之美,体育运动尤其是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以其高难度、专业化、接近人的身体极限等充分展现了人类对身体能力的追求,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展现了不同的竞技景观,满足了不同人群的竞技审美;二是体育活动展现了人的艺术之美,优美的体育动作,健美的肢体语言、紧张的比赛节奏和扣人心弦的竞赛过程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还有比赛现场的环境、色彩、灯光、音乐,运动员的服装,拉拉队的舞蹈,甚至随着比赛的进行人们欢呼、呐喊尽情的释放自己的情绪,这都是美的形式,是艺术性的体育表现;[1]体育活动之中所蕴藏的这些多层次、多维度的美学品味要求在体育教学之中予以展现,使受教育者能够学会审视体育的美学意义,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

4.体育教学应折射民族文化

体育既是世界共通的语言,也是民族特性的表现,任何一项体育活动都有着特定的民族性和文化根源,都是从特定民族文化根基上产生并最终走向世界的。因此,民族文化是体育活动的最深层基因与密码。我国不仅有享誉世界的强国体育项目,还有众多体现各民族特征的民族体育、传统体育和群众体育,都折射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天人合人,强调的是人体发展与社会、自然的和谐之道,注重形成的是由内而外、由表及里的体育文化的升华与塑造,要求人在体育锻炼中生成人的精神品格、自我涵养和自醒品质。在体育教学之中,必须要把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所追求的这些优异因子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使受教育者在体育活动之中体验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增强体育的文化觉醒与文化生成。

二、体育教学文化品性的困惑

1.体育教学对人性的迷失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塑造人,体育教学作为教育形式的一种,必然也要遵循这一基本教学规律,在教学中更多地将重点放在人本身上。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见物不见人”、“见技不见人”的现象比比皆是,人性与文化的缺失成为普遍。其主要表现在:其一,课程认知的单一化,社会、学校简单将体育教学界定为增强体质、传授技艺、娱乐身心的课程,认为其只要完成相应的课程内容即可,对人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性更加不予重视;其二,教学内容被固定化,体育教学应该是内涵丰富、文化多元的,但是实际教学中却被相应地肢解为固定的知识技能与运动技巧,学生一般只能被动地接受相应的教学内容,而缺失参与权、主动权;其三,教学空间被局限化,体育教学基本上都被限定在学校教育制度体系之中,往往与地方体育资源、体育文化传统等脱节,对于人的社会活动空间漠视,进而使受教育者感受不到更具感性和人性的体育内涵。

2.体育教学对技术的追逐

体育教学理应是充满生命张力和彰显文化魅力的课程,是让人能够在体育活动之中既强健身体,又能够感受体育的魅力与精彩,但当前我国体育教学深受技术主义的影响,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和追逐竞技成绩的大背景下,教育者普遍持较强烈的技术教学观,对体育的文化品性与文化张力视而不见,这极大地限制了体育文化的彰显。通常,在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以某一项技术的达标作为最终取向,重视“术”而忽略“道”;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重视技术的讲解、演练与训练,以受教育者掌握技术为主要培养过程,另一方面部分教师采取“放羊”式管理,以“活动化”、“游戏化”为主要教学形式,学生很难从课程中感受到体育美感;在体育教学评价中,一般是硬性指标作为衡量标准,融入文化评价的弹性评价比较少见。

3.体育教学受功利的诱惑

“功利主义”的核心思想在于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价值的基础和最高标准,认为追求和实现人的幸福和利益是人们行为的最根本目的,趋利避害、趋乐避苦是从共有的自然本性和行为的必然选择。[2]在当前以应试教育为主流的教育环境中,体育教学往往被置于边缘位置,这也是导致其文化功能难以发挥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更多的功利主义倾向则体现于实际的体育教学之中:一是体育被赋予了宣传的功能,很多学校寄希望于体育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在短期内通过学生在体育比赛或体育项目中获得名次来彰显其办学实力,从而获取宣传资本,以提升其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体育被赋予了利益色彩,众多体育教师以学生在体育赛事中获得的奖牌及名次作为职称晋升、奖金分配的砝码,日常教学中仅关注学生的体育技能提升,而忽视其文化内涵的培养;三是体育被赋予了升学杠杆,众多家长寄希望于通过子女的体育特长作为升学的“捷径”或“加分项”,向体育教师传达其迫切的功利心态和升学需求,致使体育教学承担着满足“升学”意愿的功能。在这种功利趋动和浮躁心态的.双重压力下,体育教学的文化属性渐被后置,体育教学沦为了现实功利的工具。

三、体育教学文化品性的培育

1.体育教学目标:注入文化品性

体育教学目标规定着发展方向和最终要达成的教育培养取向,是体育教学运行的“牛鼻子”。而体育教学要完成文化品性的注入与养成,必须要全面修订、更新教学目标体系,要将文化品性作为体育教学的逻辑起点之一,将体育的各文化元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与功能完整地体现于教学目标之中,使文化实践成为体育教学的常态,有利于彰显体育教学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文化价值。

2.体育教学内容:融入多元文化

要将体育的多元文化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要从社会现实与生活旨趣出发,建构体现文化要点的内容体系和教学形式:一是体育教学内容要输入学生生活世界。教育者要在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域性、民族性、传统性比较强的体育文化资源,研究学生对体育活动关注的热点与焦点,创造或借用能够有效吸引学生兴趣能引起共鸣的体育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热情和主动性,并能够在参与中收获文化感知;二是体育教学内容要体现差异性,学生对于体育追求的精神世界与文化取向是有着较大差别的,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精神需求的基础上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设计教学内容,往往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到体育的快乐与享受,从而在精神上产生满足感;三是体育教学内容要多样性,体育教学并非是完全的以身体活动作为全部的教学内容,亦可穿插介绍讲解一些体育常识、体育故事、体育人物等内容,甚或可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展现体育医学、体育科学、体育艺术等学科形式,也能够增长学生的体育文化视野。

3.体育教学过程:拓展交互空间

体育教学价值取向的转换,即要从传统具备单纯工具性课程转向兼备文化培养的复合型课程,表明其必须要从过去封闭式、单向度的直线性课程,转向主客体互动、动态式调整和注重文化培养的课程。[3]而这种转换更多地要在教学过程中予以体现,其一,体育教学主客体要充分互动,要抛弃过去教师完全主导教学过程,以活动式或项目式的教学活动为主线,教学的目的是实现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应该是师生充分商讨,双方以协商、合作、对话、交流、碰撞的方式共同来确定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双方能够相对以平等、自由的姿态来完成教学活动;其二,体育教学互动要实现精神升华,体育教学过程不能仅仅是技术、技能的训练场,在完成相应运动知识与运动技巧教学内容的同时,双方还要探讨体育精神、体育情感,在充分互动过程中实现彼此精神上的体验与升华;其三,体育教学时空要纵横延伸,体育教学的信息传达过去仅仅局限于课堂,要促进体育教学文化的渗入,就要逐渐打破这一时空局限,创设更多的体育教学课外实践及教学时间,鼓励学生通过自学与自我锻炼的方式将课堂延伸至课外,将体育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日常体育观感与实践中。

4.体育教学评价:体现科学人性

体育课程作为一种异于以文化知识为主要取向的特殊课程,长期以来在教学评价被同化为普通课程,过于追求标准化评价、终结性评价,对于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习惯养成、情感体验、课堂态度等缺乏足够的介入。[4]要促进文化表征在体育教学中的实现,必须要改变这种现状,实行多元差异化的评价体系。

一是树立文化教学评价。体育教学评价理念决定着评价方式和评价手段,评价理论要突破传统观念,将教学功能定位于强身健体与文化自觉生成的综合体,更加注重体育文化要素在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渗透程度与效度;

二是拓展评价内容,更加强调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的综合文化评价,引导学生树立生命文化,注重弘扬体育精神,增强体育审美情趣,从而帮助学生建构完整、全面、和谐的体育教学认知;

三是更新评价手段,体育教学评价要在以科学性和多样性评价的基础上,按照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需求等,综合运用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专项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建构一套科学化、人性化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白冰.论体育运动与美学艺术的关系[j].少林与太极,(11).

[2]马卫平.体育与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3]王莹.高校体育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发展的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4]王丽娜.高校体育教学中“文化呈现”的理性审视和现代重塑[j].运动,(4).

对大学体育课的改进方法篇十

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论文

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所要达到的预期教学标准和结果。体育教学目标的系统化要求做好大中小学体育目标的衔接,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我国学者对大中小学学校体育各方面衔接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才受到相关学者的关注,而关于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衔接现状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对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衔接现状的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旨在为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衔接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我国大中小学体育目标衔接的理论基础

1.1系统论基础

从系统论而言,下位目标是上位目标的一部分,上位目标包含了下位目标,上下目标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衔接性。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在实现各自目标的基础上进而共同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的总目标,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说,我们追求的终点其实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终点,而不过是旅途中的一个个歇脚点。

1.2心理学基础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各阶段的心理发展相互关联、衔接,每个阶段的心理水平既是下一阶段的基础和起点,又是上一阶段的超越和延伸,应根据学生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水平制订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构建一个较完整的体育教学目标系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进而实现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衔接。

1.3哲学基础

坚持哲学的观点是看待并分析实践和理论问题的出发点,在分析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衔接问题时,要保持全面的、客观的、清醒的认识,避免主观臆断、以偏概全。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衔接的哲学观点包括两方面:(1)要认识到体育教学目标分为横向系统和纵向系统。横向系统有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水平目标3个层次;纵向系统有学校体育目标、体育课程目标、体育教学目标、单元体育教学目标、课时体育教学目标5个层次。(2)要认识到体育教学目标的系统化包含了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系统性,使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有效的衔接起来。

1.4社会学基础

在研究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衔接时,必须考虑到社会发展的需要及社会对其巨大的影响力。在对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整体设计时,应保证体育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适应目前的社会生活并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同时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衔接也要主动适应国家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因此,确定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时,应把社会发展对学生提出的体育新要求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

2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衔接的现状分析

2.1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独立性和适应性不强

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实现有效衔接的必要条件是要注重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独立性和适应性。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处在不同学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征差异较大,而目前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认知水平,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过于笼统,独立性和适应性不强,造成各学段体育教学内容重复,体育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各学段学生对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下降,最终造成学生体质下降,不利于实现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衔接。

2.2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重复与脱节现象较严重

从总体上看,各学段制订体育教学目标时对独立性和衔接性的考虑不足,没有制订出符合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体育教学目标,不能将难度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划分到与之相匹配的学段中去,造成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重复与脱节现象较严重,体育教师在备课和授课中不能依据学生年龄和项目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制约了体育教学活动组织的科学性、丰富性,削弱了学生体验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阻碍了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因此,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制订要相互衔接、环环相扣,才有利于实现学校体育总目标。

2.3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重点较不明确

目前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重点较不明确,体育教学内容侧重点模糊。体育教师在教学时,由于对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模棱两可,只能针对学校开设的体育项目进行概括性讲解,简要说明练习方法,让学生独自或以小组形式进行练习,不能准确地突出教学重点,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各学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最佳发展期。因此,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重点要明确,其核心是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最终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3实现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有效衔接的策略

3.1对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进行系统化的整体设计

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构成了人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完整体系,这三个学段的体育教学也要紧密衔接,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对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进行系统化的整体设计时,首先要依据各学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等特征和认知水平制订不同的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的体育能力循序渐进地发展。其次,系统化要求设计体育教学目标要遵循系统思维方法,一个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制订要考虑并服从跨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整体要求,本学段体育教学目标要与上、下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相衔接。因此,对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进行系统化的整体设计时,既要相互独立各尽其职,又要相互衔接先行后继。

3.2各学段的体育教学目标要体现出必须完成的阶段性任务

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要依据由基础到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考虑到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及衔接问题,避免各学段重复与脱节现象出现。同时,每一学段的体育教学目标要体现出必须完成的阶段性任务,一个学段的体育教学目标没有完成,下一学段的`体育教学目标也就无法实现,更实现不了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衔接。以体育技术教学目标为例,各学段的目标为:各种身体活动能力的培养(小学目标)→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和健身方法,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中学目标)→发展学生的各种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大学目标),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没有重复且前后衔接,既调动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又促进了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

3.3各学段的体育教学目标重点要明确

不同学段的学生身心发展不同,因此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制订要从本学段学生身心特征出发,使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在遵从系统性和整体性原则下有鲜明的学段特色。大学阶段学生生长发育水平与成年人基本没有差别,具备了组织和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及社会活动的能力,这一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中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认知水平等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各种体育能力,同时针对学生的体育爱好和兴趣,让学生学会并掌握1~2项体育项目的技术、锻炼方法等;小学阶段是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这一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重点是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全面发展学生的走、跑、跳、滚、钻、爬等基本身体活动能力。

4结语

小学、中学和大学三个阶段的体育教学紧密相连,提供了体育教学的完整性、连续性,构成了人全面健康发展的完整体系。要实现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衔接,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实践检验和严密的科学论证,应从现在开始,本着整体设计的思想,从人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等角度出发,使各学段的体育教学目标各尽其职、各有重点、相互衔接,逐渐形成由基础到发展、分层次递进、有序螺旋上升的目标体系。

作者:王成军 单位:中北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邵伟德,李启迪,胡建华.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目标再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2).

[2]汪凌.中美日俄体育教学目标的比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6).

[3]于明,厉中山.论我国大学与高中体育教学的衔接问题[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4]方志文.太仓市中小学体育特长生有效衔接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5.

对大学体育课的改进方法篇十一

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创新探讨论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教学的深入,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必须在在课堂设计内容、教学安排、学生管理评价等方面都有新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的叫法也必须随之改变和创新本文主要从教学方法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素质教育;职业学校;创新体育教学

新时期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必须按照新时期素质教育教学和新课标要求,在遵循学生个性特点和学识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观点。

1职业学校素质教育提倡体育快乐教学

1.1快乐体育的基础是精选教学内容。教材不仅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而且还要照顾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现实需要。比如篮球,技战术内容很多,在短短的时间内不可能每样都教,所以教材的选择就很重要。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求,选择实用的内容进行教学。如运球技术。对女生来说重点学习运球急起,急停和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等。至于跨下运球、运球后转身、背后运球等相关运球技术,因其动作难度较大,可以只作为介绍内容。而对于一些重点内容,必须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在比赛中能较好发挥。

1.2根据教材内容吸引学生“眼球”。这类教学方法需要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比如篮球课,篮球之所以风靡世界,与它多变的战术直接的关系。在比赛中队员技术水平的高低、位置的变化、相互之间的配合等等都使比赛瞬息万变。因此体育课中举行篮球比赛,同样可以使学生们在课堂中得到锻炼,在锻炼的同时享受快乐。争取篮球比赛的胜利,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为了获胜,学生会不停地往返奔跑、争夺,既要和同队的其他四名队员相互配合,又要和另外的五名队员进行竞争。要从生理上、心理上融入比赛中,有了运动参与的愉悦感。教师要教育学生获胜了固然有胜利的喜悦,失利了也没什么遗憾,毕竟尽力了,要争取下次的胜利。

1.3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必须是让学生有运动乐趣。有一定强度的练习,让学生“痛并快乐着”,享受高水平高层次的快乐。快乐体育本身就是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全身心地投入,它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常规,这样学生既学到一定的锻炼方法,也会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比如篮球比赛中的强强对抗,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体能,掌握良好的技战术,才能真正地享受到高层次的.运动乐趣。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一些课堂比赛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采取相应的形式。

2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要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识水平进行分层教学

2.1分层教学的规则。合理分层,让学生找准自身定位,增强归属感。在体育教学中,首先教师必须积极向学生宣传开展分层教学的积极意义,以此消除部分学生产生的“分层即为分等级”的片面观点,让学生明白,各人的身体素质和意志能力方面事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开展分层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准利于自身体发展水平的目标,更好地开展训练。教师可以将学生体育能力分为四个等级:a等为具有较强身体素质并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大约占5%。b等为体质较好,能够轻松完成训练目标的,约占30%。c等为体质与运动技巧一般,经过努力也可以完成训练目标的学生,约占45%。d等为体质较弱或存在缺陷,以及运动技巧较差的学生,约占20%。在等次确定过程中,要采取学生自报与教师综合审核确定相结合,做到尽量客观公正。

2.2分层教学的要求。分层教学必须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保护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做好学生分类的基础上,还应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相应的训练目标。让学生在自身能力和体质范围内开展学习与训练活动。

2.3分层教学的实施。针对学生在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开展有效的人员分层与要求分类,如果还是让学生在一起进行训练,则无法营造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氛围,教师要采取分组进行训练或是分组竞赛等方式,开展体育项目的训练活动。对于人数较少的层次组,直接开展训练竞赛活动,例如a级同学。人数较多的,可以按照男女分为几个小组开展训练,一般5人左右为适宜的标准。让学生在互相能力接近的环境中开展训练活动,营造你追我赶的良好竞争氛围。同时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开展心得交流,以达到提高运动技巧和实现运动能力提高的目标。

2.4分层教学对学生的管理。分层教学可以让学生增强成功体验,激发上进心。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核目标进行考核学生的成绩,开展分层教学一方面是为了使教学活动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兼顾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同时也是为了能让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得到充分发展,感受到成功,激发其对体育的兴趣与信心。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分层管理,要进行动态管理。我们开展分层也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要鼓励学生向着上一层次目标迈进,对于已经达到或超过上一层次考核要求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的进行调整,以此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新时期的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教无定法”,要提倡课堂教学结构多元化,并根据所授课的类型、内容、自由的组织形式创新教学,力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和学生快乐的学习,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管水法,夏积仁.对目前职业学校体育素质教育革的几点思考[j].浙江体育科技,2001,23,(6).

[2]韩相春.体育与健康课程现状及改革对策[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21,(6).

[3]蒋新国.广东省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素质教育革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4).

对大学体育课的改进方法篇十二

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论文

怎样提高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参与能力和积极性是教师最重要的研究课题。过去的几年中,体育教学通常情况下是以竞技比赛为主,强制性要求学生学习教材知识以及参加相关活动,此类课程缺乏活力,教学方式较为古板,教学的手段较为单一,学生们已经渐渐对体育活动失去了热情,更谈不上深化自己的体育素养了。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前提是带动其学习兴趣,这也是影响学生自觉能动性以及积极性的前提。所以,在保证学生们身体健康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能够更加有效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

一、组织教法得当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

带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是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通常情况下,学生通过四个课时的时间完成课本所展示的技术动作,也有些课时是对前阶段所学内容的巩固与深化。因此,学生们经常会在几个课时内学习同样的内容或练习同样的动作,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学生出现厌烦的心理或情绪,会大大降低教学的质量。因此,老师进行授课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教学内容分为难易两个部分,遵循由浅至深、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奠定基础为核心,在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教学难度。具体来说,在体育教学中假设通过课堂教学对“前滚翻”的内容学习得很好,就可以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学习前滚翻分腿教学等。老师的教学只有将学生的特点以及规律都掌握清楚,才能够进一步实现创新性教学模式,从而带动学生们的学习乐趣。例如在进行弯道跑的学习时,老师首先对于跑步要领以及力的作用等内容进行保密,让学生们对于跑步时身体的感觉做出说明,也就是询问学生们的身体状况如何,脚掌如何着地等问题。之后让学生们用慢速到中速再到快速的顺序沿着弯道跑三次,之后对学生们进行同样问题的询问,此时,学生们通常会给出正确的答案。老师所做的就是结合学生们的答案进行补充,并加以整理和概括:不被离心力所牵制,身体靠内侧发力,左脚向外侧发力,而左臂则需要前后摆动,摆动左臂的幅度内小外大。以上就是对弯道跑步的要领总结。一方面,可以有效带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刺激学生的运动细胞,让他们在练习中找到信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老师要在完全掌握学生个性的前提下,摒弃传统陈旧的教材束缚,加入新型的授课内容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首先,解放学生的学习天性,不束缚学生的自由活动内容以及活动空间。学生通过兴趣以及个性的不同自由选择组合相比固定组队更有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为了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学习程度,因地制宜地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最后,对本学校以及本地区的特点进行了解、掌握,让体育项目的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层次化以及适宜化。

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保障

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领导者而是引导者以及管理者,在经验方面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在地位方面应该和同学们做学习生活中的伙伴。学生们是最需要感情依附的,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他们往往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温暖、关心、公平、情感以及尊重。感情的满足会使学生们在课堂上更加具有活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是通过情感培养以及沟通信息来实现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了解以及信任。

(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出学生时间的重要性,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上课时间,加强学生的参与性。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老师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可以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了。如果老师不去尊重学生,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就会压抑学生的活力,也不能带动学生的参与性。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于“不听话”的学生要注意管理方式,因性格不同、性别不同、事件不同等,所采用的处理办法也不同。课后要多思考课堂的质量以及预期效果的达标情况,以及课堂之上对于学生的引导以及鼓励有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等。批评教育也应该在尊重学生以及关爱学生的前提下进行,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良好的感情氛围中,能够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参与性不足的学生发展并不理想,有些学生在运动时会投入精力,达到运动效果,但是参与性较差的学生因为性格的特点会影响运动效果。老师应该多鼓励这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多发掘不同学生的运动优势并加以区别培养,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学好体育的动力在于兴趣。而教学的目的并不是直接灌输知识,而是通过情感的培养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依据不同学生的个性以及专长,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健康教育,让学生不仅喜爱运动,更加爱上体育课。

作者:孙延武 单位:山丹县第二中学

对大学体育课的改进方法篇十三

如何创新小学生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人才,是祖国明天的花朵,必须具备朝气蓬勃的面貌和强健的体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是他们最重要的成长基地,而家庭主要为孩子提供生活帮助,学校是他们学习的场所。小学生增强体魄的途径主要是体育课,因此,学校的体育教育发挥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响应国家新课标的要求,并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全面发展。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要求创新教学方法,主动性教学是其倡导的教学方法之一。主动性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处理一些事情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切忌不能总是一个人在表演,尽可能地低调动学生,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要注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帮助教师活跃课堂气氛,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二、纳入游戏等学生感兴趣的成分于体育教学中

纵观小学体育教材,都是以各种游戏为导入情节的,而且这些游戏具有一定的主体思想,让小学生在娱乐之余掌握一定的体育技术或者其他知识。通常在教小学生100米短跑时,可以在100米终点放上学生感兴趣的小玩具,在起点教学生一定的起跑姿势及跑步过程中的动作要领,然后让每组学生比赛,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标准的动作完成100米,谁就可以获得小玩具。这样的游戏教学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用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方式完成体育教学。

游戏方法渗入体育教学中要适当,不能一味地使用游戏,只有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使用,才能发挥游戏的吸引力,否则游戏的过量使用会使得小学生产生疲劳,反而适得其反,达不到理想效果。

三、丰富教学手段

教师如果又在单调的教学内容中加入一些情景游戏,使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景中享受运动的乐趣,就能提高教学效率。听音乐是放松学生身心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既可以唤醒学生的热情,又可以缓解学生的疲惫。在做准备活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轻松的音乐,让学生的身心都得到舒展。当学生完成一些激烈的运动后,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生动活泼的音乐,让学生忘记疲劳。这样学生不但锻炼身体,还陶冶情操。

除了把音乐加入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在教授团体运动时,如果教师找不到人配合教学,就可以向学生播放视频,并结合视频讲解,还可以播放一些动画片,使学生更投入。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体育活动中有很多项目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进行,这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合作能力的机会。因此,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们应该注重对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多组织一些集体性的游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小组成员相互帮助,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样,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就能逐渐增强。在完成日常教学活动后,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结合到学生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复习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学习篮球时,为了避免学生在比赛时受伤,教师可以改变比赛的方法。首先,教师先划定一个长方形区域,然后划两道球门线,规定一方把球运过线就得一分。接着把学生分为两队,每队分别派一个队员守住球门,其余队员在两球门之间互相阻止对方把球运过己方的球门线。这样可避免学生在进攻篮筐和争抢篮板时受伤,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增进学生之间的情谊。

五、优化课程体系、分不同情况安排不同学生的体育课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的影响下,对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体育课由于与学生的成绩关系较小,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属于被冷落的对象。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当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身体状况合理地优化课程体系,提高体育课的地位。

体育课不像其他的文化课那样,需要不断重复,每天都有。体育课的课次相对来说较少,这就要求学校合理地安排体育课的课次和上课的`时间。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有这样的错误认识,他们认为在学校只有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其他方面都没有必要重视。他们对上体育课没有太多的热情,往往处于一种应付的状态。特别在小学高年级中,这种现象尤其严重,上体育课的效果更是不容乐观。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小升初考试,学生学习时间紧张,日复一日的学习状态会让他们产生疲乏的情绪,度过周一、周二紧张的学习时间,更需要舒展、缓冲的机会,在这个时候安排体育课不仅可以避免他们认为浪费时间的反感情绪,更可以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兴趣。当然,体育课的课次必须有所保证,必须合理,既不能太少,又不能太多。

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学与健康教学的结合体。体育教学不再只是单纯的体育技能、体育理论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健康”教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利用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等外在形式使学生明白“健康”教学的真正意义,从而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其次,是教学内容的创新,开拓多种游戏形式和锻炼形式。

这样既可以在活动中让学生得到锻炼又达到合作性教育、自主性教育的效果。传统体育教师教学的方法一般是讲解、示范、个别辅导等,忽视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活泼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滕寿根。小学体育教学方法之我见[j].新课程(小学版),.

[2]余明东。试谈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

对大学体育课的改进方法篇十四

在教学的过程中,人文环境的影响和实际环境的影响都十分重要,现在大学在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对物质的建设也在不断地进行提升,像是现在大部分的大学校园中都有操场和食堂等建筑,因此,物质环境能够随着学校的发展不断得到改变和完善。但是很多学校没有对人文环境的建设引起重视和关注,因此,在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还没缺乏足够的认识,学生就会对体育课程中的教育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针对这种情况,该文就要针对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人文环境进行优化,并提出相应的创新对策,全面提升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

1优化体育教学人文环境的必要性

1.1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的需要

大学生在基础教育的学习过程中,一直接受的都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因此,学生的学习模式还比较传统,一直保持着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因此,这种学习方式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1]。大学体育教育作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人文环境的开展是十分重要的,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将学生禁锢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下,而是应该不断加强对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热情,引导学生接受体育学习和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学生只有提升了自身的兴趣,才能更好地进行体育教育的学习,同时才能更有利于人们环境的培养,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1.2时代发展的需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在教育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因此,在时代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大学的体育教学也要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在大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体育知识的引导和教汉语下,不断加强学生的体育精神、运动精神和创新精神[2]。大学的体育课程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加强。大学作为一个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高等教育环境,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和时代的基本需求。

1.3教学改革的需要和要求

人文环境的建设实现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一项根本的需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能够通过使用正确的、科学的方式来进行身体的强化和锻炼,在不断地引导和教学的帮助下,学生才能对体育有着更大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爱上运动,爱上体育,在运动和体育的竞争中不断释放自己的能量,寻找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充分地享受体育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愉悦[3]。但是在现在大多数的大学体育教育中,教师通常只是在课堂上对基本的教学内容和体育知识进行讲解,并让学生自行进行练习,最后通过考核和考试进行对学生能力的检验和测试。因此,针对这种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学生很容易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感到无聊和乏味,甚至学生还会觉得教师讲的一点用处都没有,对体育课程的教学产生了质疑。因此,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学改革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和研究,讲过相应的完善和改革,大学体育的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方向,不断向学生灌输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和体育精神,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全面发展和进步。

对大学体育课的改进方法篇十五

大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论文

一、大学体育教学创新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课程教育的改革,大学体育教学也在逐步淘汰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中确立了以“健康第一”为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显著效果,但还处于发展中的体育教学改革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阻碍了教学改革创新和发展的可持续进行,本文就教学改革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1.教师缺乏理论知识及落后的教学观念

(1)缺乏对教学理论知识的重视。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部分大学体育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理论知识,以及对教学理论的重视程度不够,严重阻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有效进行。在教学理论上,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的理论指导影响着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全面有序发展。(2)体育教学观念落后。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身体锻炼为目的,以灌输式理论教学作为单一的教学手段,不仅抑制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而且严重偏离了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为目的的教学理念。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忽视了对学生参与体育实践活动的兴趣培养以及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育教学课程设置单一,缺乏综合素质培养理念

(1)体育项目传统化。当前部分大学体育教学的课程设置仍存在单一性的`问题,教学的内容主要还是球类与田径等传统项目,对于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耐心程度的体育项目“游泳”等没有足够的重视。(2)缺乏综合素质培养理念。综合素质人才是新时期背景下社会对大学教学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当前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忽视了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运动技能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兴趣去主动参加体育课程,严重阻碍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违背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精神。

二、体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发展的方向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1.提高教师的理论认知和教学水平,改变教学模式

体育理论知识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起到了指导性和补充讲解的作用,通过教师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对每个体育项目的技术要领、历史发展背景及比赛规则等知识有足够的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积极主动性。第一,教师要摒弃陈旧传统的教学思想,积极主动探索新的教学思想来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从而能够利用先进的理论知识更好地指导体育教学实践。第二,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积极寻找与教学创新相符合的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逻辑分析和总结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体育知识和竞技活动的浓厚兴趣,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结合教学内容的理论性与体育实践活动多样性,积极树立与新时期体育教学相符合的教学观念,有效保证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发展。

2.课程内容设置丰富化

体育课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集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院校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增加体育项目设施,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重视传授体育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针对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开设的课程,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倡导师生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教学改革中的指导思想。在合理科学地安排课程的同时,要使教学过程更加具有计划性和系统性,从而提高大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三、结语

通过对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正确认识了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确立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原则,为教学改革实现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gongzuozongjie/479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