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高中物理论文800字 高中物理论文1500字(19篇) 高一物理论文800字

高中物理论文800字 高中物理论文1500字(19篇) 高一物理论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3-01-11 21:18:44 点击: 来源:yutu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物理论文800字 高中物理论文1500字篇一

【关键词】高考组织复习能力

为使高考复习能落到实处,使复习的过程更科学、复习的效率更高、有利于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成绩,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加强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深入理解

在高中,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要求一贯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主要考查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并要求深入理解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少学生存在着这样的表现:概念,定义都知道,但一用就错,试卷上表现主要是选择题得分率低。这些都是基础较差,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不够有密切的关系。而近几年的各地高考试卷中的物理试题也都明确反映出重视基本概念、规律考查的特点。

对此,在复习中应该按照物理《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对学生五个方面的能力的加以严格要求,同时要让学生明白:理解能力是基础。只有理解能力提高了,其他能力才能较好的发展,而理解能力的前提是牢固的基础知识、扎实的基本技能和规范的基本方法,只有抓好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复习,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才能正确、深入、透彻。

2.加强学生的计算推理能力、论证表述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高考物理试题度于推理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各种题型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通过不同的题型、不同的情景设置来考查考生推理的逻辑性、严密性;对论证表述则重在考查能否准确地、简明地把推理过程表达出来,以此鉴别考生表述能力的高低。要克服学生思维推理过程不能严格合乎逻辑,对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不予重视,给解题带来盲目性;不会用物理语言表述物理过程或物理规律,使解题过程残缺不全;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功能关系三条常用解题线索相互脱节,不能有机整合,使解题思路僵化、方法呆板、正确率低。

3.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物理和数学是紧密联系的,数学为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几乎所有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都是通过量化的方法用数学公式进行描述,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也是进入高校深造的考生应具有的能力,因此高考物理试题一直注重考查考生的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高考物理中的数学能力要求有明显的调整,主要表现在尽量回避繁杂的机械运算,而在考察方面,为此,我们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能过一定数目的练习,掌握解决物理问题常用的数学规律及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重点在于通过精讲精练使学生能熟练地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另外,要重视估算题的训练,复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近似估算法,快速求出物理量的数量级。同时,提倡学生平时不用或少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因为在平时练习中,很多同学习惯于使用计算器,连非常简单的加减法都非用计算器不可,这样使得他们数学运算能力很差。

4.加强实验复习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能力在物理高考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物理高考力图通过在笔试的形式下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教学中,一是要正确对待实验教材,实验复习时不应该机械地记忆教材中各个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步骤、记录、结果等等,而应引导学生领悟教材中物理实验的设计思想、所运用的科学方法、规范的操作程序和合理的实验步骤。二是要引起学生对实验的有意注意,提供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有意地改变实验条件、设置问题,激励学生努力寻找方法,解决问题。三是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出发,让他们学会通过实验测量和有计划的实践活动去认识自然、发现自然规律、验证假想和猜测的方法,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方法、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认识到实验教材提供的做法并不是一成不变,拘泥成规的,可以对课本中的实验做一些合理的变通,或补充一些模仿性实验,增加一些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为使复习备考工作顺利进行,努力完成学校的工作任务,特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认真钻研《高考大纲》、《教学大纲》及《课本》,充分提高“二纲一本”在高考中的作用,研究“二纲”,特别是去分析每年高考大纲之间的细微的不同的地方,显得更加的重要,同时,也要建议学生常去翻物理课本,不可只顾按资料进行复习,却脱离了高考大纲的现象的发生。

2.高三教学应以人为本因为我们的授课对象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听课的机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多点人性化,与学生之间多点交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树立服务意识,不可高高之上,使教与学发生脱节。

3.要让学生明明白白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糊里糊涂作10道题,不如清清楚楚作1道题”。也就是说,在上课时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去作而不那样去作,为什么这样作是对的而那样作是错的,也就是时时要让学生明白一个“理”字,处处要讲“理”,在这一方面我的体会是我自己讲“理”的时候多,而让学生去讲“理”的时候少,以后在可能的情况下要让学生来讲讲“理”。

4.要让学生不可走入题海中,必要的题目是要做的,但一定要精选题目,讲前一定要求学生先做,作后再讲,讲后再留时间让学生消化吸收。

5.克服以教代学的现象,教得再好,没有学生的学(理解、消化、吸收),也是徒劳的,我们在高三复习中应该定位为一是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补漏,建立知识网络,二是应有服务意识――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6.要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效率的高低不是以你今天讲了多少个知识点,讲了多少道题为标准的,面是以你上课前定下的教学目标是不是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为标准的,说通俗一点,就是以这节课学生能过教师指导,真正学到的知识是多少为标准的。

7.狠抓基础内容及重点内容,高考的追求就是区分度,一套成功的试题是通过区分度来实现的,并不是由难度来实现的,而中等题目才是真正实现区分度的手段,因为易题都会,分不出好差,过难的题几乎没有几个人会,基本上也不会区分出好差,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只有重视了基础,才能有效地完成中档难度的题,要防止学生钻牛角,老师要及时加以引导。

8.抓中等生要想在明年的高考中有突破,眼睛不能只盯着为数不多的几个好学生身上,要在尖子生吃饱吃好的情况下,重点兼顾中等生或有弱门课的学生,要想法提高他们的物理成绩,而提高他们成绩的方法中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设法提高他们的学习物理的兴趣,让他们动起来,这样才是最为有效的,另外要多关心他们,多提问他们,在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方法,如分层布置作业,根据各班的实际灵活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等,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努力,按照教学规律科学的进行复习,及时的收集和处理信息,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

高中物理论文800字 高中物理论文1500字篇二

最新高中物理论文

物理教学是中职教育的基础课程,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它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

高校物理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究

摘要:高效物理课程是理工科专业的重要课程,也是一门基本课程。

物理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为一门基础课程,物理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其他理工学科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理性科学思维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高校要特别重视物理学科的教育,不断改进物理的教学方式,提高物理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物理教学;现状;对策

一、引言

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就需要高校培养大批的高科技人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理工类学科的教育就是科技进步的基础,高校的物理教育也就成为现代科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因此,面临社会发展提出的高标准要求,高校需要不断探索物理教学的有效方式,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从而顺应时代的发展,将科学知识应用到为社会服务中去。

二、高校物理教学现状

第一,学时较少。

物理是理工学科的基础课程,在学时的安排上必须要达到200学时以上,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掌握好基本理论的学习。

物理专业的学生基本能够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物理的学习,但是非物理专业的学生很难接受到正常学时的物理学习,更有甚者直接取消了基础物理课程,

这种情况就会导致物理基础理论的学习不足,使得非物理专业的学生不能充分的认识到物理的应用意义,也不能理解物理研究成果渗透到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二,教学方式落后。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同其他学科一样,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讲内容,这种方式颠倒了课堂的主次,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具体表现在课堂上,教师简单地将备课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去消化所学东西,

虽然可以将教师将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但是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能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

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已经沿用了好多年没有更新,教学手段陈旧、呆板,这样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思维的集中,无法深入的学习到物理的真正内涵。

另外,现代教学的配套设施虽然已经引进到高校课堂,但很多都是被搁置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设备应有的效果没有得到发挥,

这样就导致抽象的物理理论无法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加重了学生的理解负担,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晰、不透彻都会因此而产生。

第三,教材内容陈旧。

课本知识的教学应该结合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作为理工学科,物理课程的教学更应该与实际应用情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到物理的魅力。

传统的物理教学由于内容的陈旧,没有将实际的应用案例写到教材中,学生看不到其在现代化技术中的应用。

总之,物理教学的内容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缺乏应用案例作为考证,不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培养,这种状况其亟待需要解决的。

三、高校物理教学对策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中,考试成绩是评判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指标,物理教学也不例外,为了彻底摒弃这一偏颇的评价方式,

高校物理需要不断变革,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需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纳入到综合考评体系中。

高校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特别要重视一下两点:一是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虽然物理教学不能一味的讲求考试成绩的提高,

但是,物理成绩是体现物理学习成果的最直接的体现,最真实的反应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在发散性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

物理教学要向学生灌输理论联系实践的意识,学生要讲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实际操作中充分的理解物理知识,深入的体会物理的科学力量。

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能查漏补短,及时地更正错误的思考模式,培养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式。

第二,创新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教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高校物理教学也在顺应着这一时代潮流,将现代教学技术应用到物理的教学中。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物理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变革,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将教学内容多元化的呈现给学生。

另外,教师也需要根据物理课程的教学进程、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结合教学目标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地选取教学方法。

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应该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自发的去学习探讨物理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就应该将课堂搬到实际操作实务中去,让学生学着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或者理解技术设备的运行原理。

高校的物理教学一定要重视多元化教学,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提高物理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

第三,改进教学模式。

物理教学方式的变革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动力。

物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应该作为主体地位,主导物理的学习进程,教师应该作为从属地位提供指导。

这样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另外教师也可以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能够及时地提供指导以便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互动沟通能够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够让学生反馈自己的学习状况和看法。

这种方式可以让师生处于一个平等对话的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利器,理工科学的教育是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知识后盾,物理作为基础科学,

只有不断的完善物理教学的方式,改进物理教学的技术手段,推进师生之间的紧密合作,才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培养出高质量的科技人才。

因此,国家、高校、学生三者必须共同努力,共同进步从而满足国家持续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洋.高校物理教学改革的困境及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3):202-203.

[2]吴花.高校物理实验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7):150-151.

[3]韩晓静.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现状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3):125+127.

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

摘要:探究性学习模式是课改背景下所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对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

其将以往传的统教师主体地位转变成了学生主体,将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地显示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了更好地发挥探究性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作用,对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模式;高中物理教学;应用

在高中学习阶段,物理属于学生必学科目之一,而物理这门课程本身对于学生思维就有着一定的要求,而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和学生自己思维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去发现物理学习中所存在的一些知识点以及规律,进而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物理能力。

但是,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一定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探究性学习模式就有这种作用。

为此,笔者也对其进行了以下的分析。

一、探究性学习模式应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1.探究性学习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探究性教学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物理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这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将探究性学习模式应用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

其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之下启发学生提出质疑,然后再按照问题进行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用按照教师教学步骤一步步进行,能够按照自身步骤去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由此可见,探究性学习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使其更好地参与到物理学习中。

2.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应用过程中教学手段更加的灵活

在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其教学手段也和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教师会按照实际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学生具体情况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

这样就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更好地参与到探究性学习当中,进而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进步。

3.探究性学习模式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其本身就是教师做出教学引导,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最后再解决问题,而这一整个过程中,学生都是物理学习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会随之上升。

由此可见,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还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大程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二、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真正发挥出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作用,教师就一定要做好指导,为学生巧设问题情境,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指导下设计相应的实践方案,自主去进行探究性学习。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机械能转化与守恒定律》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做好教学准备:“在教师天花板上方悬挂一根细钢丝绳,

并且在其下方悬挂一个1kg的铁球,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将球拉开一个角度,同时将其贴近自己的鼻子,之后再让铁球自主进行摆动,而自己则需要站在之前的地方,等待铁球的返回。”

在为学生创设相应的物理教学情境之后,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

(1)不如你们猜一猜铁球会不会撞到我的鼻子?(2)如果我将铁球用力推出去,并且赋予其初速度,等到球再一次摆回。

但是,为什么离开了原位置,这是为什么?在提出问题之后,学生求知欲就会被激发出来,进而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2.应用物理规律或者是概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师在应用探究性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最大程度将其价值发挥出来,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物理规律、物理概念的重视,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它们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物理探究活动中,这样就能将学生主观能动性真正的发挥出来,实现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在高中这一阶段,物理这门课程的基础就是物理规律以及概念,也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于的一种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很好地掌握了物理规律以及概念,才能更好地进行以下的学习。

首先,要对学生讲解一些物理规律和概念,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物理学习。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弹力》这一物理知识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想引导学生对弹力相关概念进行一个了解,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下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相应的案例,

并且让学生使用弹力知识去对其进行解释,这样学生就会更好地理解弹力这一知识点,而学生在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自主进行探究的过程。

3.应用物理小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高中物理论文800字 高中物理论文1500字篇三

高中物理学习论文

高中物理学习论文【1】

【摘 要】 谈到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许多高中学生都流露出一种怯惧感。

人类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过程,即学生原本是渴望学习,渴望探究的。

然而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天不少高中学生在物理课程学习中存在着困难,进而学生出现了消极情绪。

【关键词】 高中物理 学习困难 障碍

我们作为教师要正确面对这些现象,认真分析各类学生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及时有目的地去改正他们的心态和方法,使学生以健康、饱满的心理迎接每天的学习。

一、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我在高一讲完第一节物理课“序言”后,要求学生对在初中学物理时的感受和对高中物理的猜想作一个大概表述。

从学生的发言统计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觉得初中物理不难学,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理有极厚兴趣,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但也不讨厌学习物理。

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进入高中一个月左右,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比较高。

一方面,学生刚进入高中,新的教师、新的同学、新的环境,个个都想跃跃欲试,一展宏图。

另一方面,刚开学,对新的知识,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主观上给自己的学习提出了新要求,从而在学习上比较积极。

随着时间的流逝,教学内容的增多,学生普遍反映高中物理难学,对学习物理在心理上出现了严重分化现象。

这是由于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在学习上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是由物理从初中到高中形成了一个较陡的“台阶”所造成的,给学生的物理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从而产生畏难情绪,造成物理教学的严重分化现象。

因此,具体深入讨论高中学生学习物理时的畏难情绪形成的原因和采取的对策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1、学生存在学习心理障碍。

⑴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由于对高中课程充满神秘感,心理就有胆怯阴影存在;⑵物理学科本身就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我们教师若不及时变换教学方式,不研究学情,那么有趣的课程也使学生的兴趣会慢慢变淡;⑶青少年的心理可塑性极强。

因数学推理、计算不熟练,或因其他原因,使他们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与热情;⑷现有评价制度。

对学生而言,次次考试分数成为左右学生情绪变化、行为变化的指挥棒。

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恐惧与失意,直接影响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对此我们就要研究,寻找良好的对策。

2、学生存在学习的思维障碍。

⑴用错误的生活经验分析具体的物理现象。

高中学生已经从生活中和初中的物理课中接触了大量物理现象,积累了一定生活经验。

有些生活经验是正确的,是我们建立物理概念的基础;有些生活经验是错误的,错误的生活经验往往会导致他们的思维障碍;⑵思维定势。

所谓思维定势就是人脑受到某种外来信号的刺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固定思维方式。

学生容易按照习惯思考方法处理问题,往往使人陷入“思维功能僵化,处理问题绝对化”的困境;⑶只重结果,忽视思考过程,不能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及规律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只要得出正确结论,不愿多想其他解决方法。

在解决问题时很难展开联想,影响思维的流畅性。

3、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物理情境的创设。

⑴当前的教育模式仍然以灌输式为主,在物理情境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误区,物理情境在教学中不受重视。

在当前的考试制度与社会背景下,有的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忽视现象,忽视物理情境的建立,一味强调物理量的含义、单位、方向。

最终使学生觉得学习内容枯燥,没有吸引力,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学到的物理概念如空中楼阁,很容易忘记。

这种情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很普遍;⑵对物理情境的理解不够完整、不够确切。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对于如何创设物理情境并不明确。

二、克服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措施和尝试

1、正确引导,消除心理妨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

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到位,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兴趣的加浓,认识能力的提高呈现螺旋式上升。

2、发挥物理实验对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作用。

实验始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真正落实物理课程标准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的课程资源。

因此,新课程应该更加重视实验教学。

3、我们教师要做好三个面对。

⑴面对新教材、新课标。

教师必须以新的观念来理解和实施新课程;⑵面对学生学习方法。

教师要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进行指导,揭示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通过精心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自然进入所研究的物理问题情境中,使学生不仅认识到物理模型即物理情境创设的重要性,还懂得复杂运动研究的策略与途径;⑶面对学生检测的成绩。

我们客观评价,具体做法是:降低标准,分层要求,创设条件,让他们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增强自信心,同时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给学生一个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更明智、更理性地进行物理学习。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思维习惯,是我们教学工作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只要我们切实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建立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不断培养学生优良的物理思维品质,及时排除他们存在的困难,物理教学就会越来越生动,就一定会使更多的学生喜欢学物理,以至更会学物理。

高中物理学习【2】

【摘要】本文分析了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学生高中物理学习相关问题的对策: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独立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物理学习;问题;对策

一、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对比初中物理,高中物理无论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比如说初中的物理概念简单概括,但是高中的物理概念要求表述严谨精炼,甚至有时候还要借助数学上的函数表达式来进一步的规范概念,同时一个概念往往还有一定的适应条件,也需要学生牢牢掌握的。

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文字转换成物理情景,再把物理情景转化成数学表达式,这就要求学生综合各方面能力,因此增加了难度。

综合多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主要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衔接问题

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较,对于知识的要求有很大的突破。

高中物理论文800字 高中物理论文1500字篇四

文/罗定浩 辜振军

摘 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也就是说,教师要在教会学生基本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好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科学素养;探究能力;操作能力

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性学科,它肩负着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而为高效物理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探究能力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下面以“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的教学案例进行简单介绍。

教学目标:知道抛体运动和平抛运动的定义;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及性质;理解平抛运动的规律并会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有关平抛运动,如:投铅球

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一只手一起抛出的两个金属球运动情况基本相同;一只手一起抛出一个金属球和一个松软的纸团,它们的运动情况差异很大。引导学生思考两次实验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将平抛运动视为水平方向的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运动的合运动,那么,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应是什么运动?

3.能否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形式?

上述仅是对本节课教学案例的简单介绍,但由整个过程来看,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本节课中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同时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科学素养也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借助物理实验,培养操作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充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价值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而且对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价值,以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本文以“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为例进行简单说明。

首先,我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准备本节课所需的实验仪器: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导线,纸带,刻度尺,小车细线及钩码,坐标纸。

其次,明确注意事项,如:打点计时器的复写纸应放在振针与纸片之间。实验中应先通电,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后先断电后取纸带。

再次,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最后,让学生完成以下练习题。如:某同学将纸带穿过限位孔,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拉动纸带,但在纸带上打不上点,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哪些物理量?

从上述的教学过程来看,小组自主实验模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学生轻松地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实验素养的提高。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肯定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从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弭乐。基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讨[j]。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单位 湖北省利川市第一中学)

高中物理论文800字 高中物理论文1500字篇五

高中物理教学研究论文

一、传统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只注重传授式教育

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化、强制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偏重于传授式,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概念,解题方法,这种方式抹灭了学生自我发现的能力,发散性的思维模式得不到发挥。在课堂上,往往是教师以传授方式教学,将概念和实验结果不断重复地传输到学生的脑中,将物理教学变得机械化、单一化,很少有与学生互动的机会。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且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有问题却无法提出,同时教师得不到学生是否理解知识的反馈信息。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是不利的。

2.创新意识培养的缺失,缺乏教学交流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教师一味地灌输课本上的知识,将物理实验应该呈现的现象,通过口述或者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对于那些生硬的物理概念以及物理实验死记硬背,学生只要记住这些会发生的现象就等于接受了这些知识,完全丧失了创新的意识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对物理这门应该生动的学科产生了抵触心理,学生无法想象、无法亲眼验证物理的神奇,也就没有学习物理的兴趣。

3.过分注重教学结果,一味地追求高分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教师一味地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为这是对教学方式好坏最直接反馈,然而这往往使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今的学习最直观的目的就是高考,高考的分数压力,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样迫使教师加快对学生分数的提高,教师不断地传授提高分数的解题方法,学生则只是掌握这些解题技巧,并没有从思想上接受这些知识,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创造力和学习兴趣则慢慢地消失的现象。

二、讨论式教学方式实施的意义

1.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物理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它是在探索大自然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现象的综合。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充满好奇心的,对所有未知的事物都有探知的本能,好奇心是创造发明的前提条件,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根本。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是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苹果会下落,为什么泡沫可以浮在水上。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得不到提问的机会,讨论式教学使物理课堂拥有了新的生命力,学生可以自主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并对组员的观点进行吸收和思考,这是构建认知结构的良好时机。因此,讨论式教学能够抓住高中生好奇的心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使学生在讨论中不断发现自己,提高自己。

2.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讨论式教学要求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对提出的问题搜集资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大胆假设,在假设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认真求证,认真斟酌每一步所存在的问题,最终得到问题的结果。再遇到相似的物理问题时,学生就可以吸取上一个问题的经验,反复提取共同之处。为了让组员同意自己的观点,还需要总结论点,提取关键理论,这无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在环环相扣的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3.能够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对自己和组员的问题进行评价,在寻求结果的过程中认真分析步骤,找出问题的关键,参考他人的做法,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共同改善学习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认知性和判断性都起到重要作用。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之间会产生交流的火花,在自己不能独立处理的问题上能够学会求助伙伴,共同寻求解决方法,相互评价,不断进步。只有学会了如何评价,发现问题,研究结果,才能走向合理化、统一化,这对学生的认知是非常必要的。

4.能够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讨论式教学要求学生要有表达观点的能力,在探索结果时要懂得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跟组员不断地讨论,这些都是需要组员之间通过交流实现的。学生懂得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这就是讨论式教学最直接的表现方式。表达你所想,别人听你所说,这是讨论的魅力所在。只有这样,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三、结束语

总之,物理是一门奇妙的学科。我相信很多学生在刚接触的时候就被它的魅力所吸引,但却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消失。我想根本的原因在于没有抓紧学生学习的吸引力。在物理教学中采用讨论式教学,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不能自主学习的困扰,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好奇心,跟组员就问题不断讨论,不断实验,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种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帮助。讨论式教学应用到物理教学中,任重而道远。

高中物理论文800字 高中物理论文1500字篇六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高中物理问题的教学研究【1】

第 1 章 绪论

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理解应用数学的能力:一是用数学知识简化物理问题的能力。

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就是将具体物理量间的关系转化为方程形式,根据物理题设条件与过程,用数学的表达形式实现物理的推导与求证,从而实现物理与数学的完美对接。

二是挖掘物理题目的含义,运用数学知识方法,改变物理思维和思路,将数学知识与物理学习融会贯通,先把物理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然后将数学问题回归到物理问题上来[8]。

原因是我们可以利用数学知识整合物理数据,进而推出物理量间的某些关系,但是仅仅依靠数学知识,还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结论[9]。

我们必须重新回归到物理问题上来,用物理特有的方式进行研究。

单纯的物理观和单纯的数学观都是不全面的,这也是数学与物理结合的重点与难点。

三是把物理问题中各种关系形象的转化为几何图形或函数图像的能力[10]。

图形或函数图像能直观的展示物体的运动轨迹和物理过程的发展规律及趋势,能诠释物理量间的定性或定量的关系。

第 2 章 理论基础

2.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论

事物的外在形式和运动轨迹呈现出不一样的特性,因而造就了事物联系方式的多样性。

当事物之间存在直接关系,我们称之为直接联系,否则是间接联系;任何事物都有内在和外在两种属性,内部的联系称为内部联系,除了内部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还有外部联系;如果事物之间有关系,

或者关系密切,则是必然联系,否则是偶然联系;事物主要的矛盾称为主要联系,除此之外是次要联系;事物联系的多样性还有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等等[21]。

就物理和数学来说,它们是两门不同的自然学科,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是它们之间有交集,有密切的联系。

2.2 迁移理论

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科目的学习的方向不同,思路也不尽相同,因此他们之间难以避免的存在诸多干扰,这种干扰的强度不能按照一种标准来评判,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的影响,尤其像那种接下来的学习有较大影响的,我们把这种普通存在的现象称之为迁移现象[22]。

贾德是一个有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通过大量的做实验,不断的分析和总结,得到一种概说理论,而这种理论影响深远。

根据贾德的观点,我们假设一个学习活动为 a,另一个为 b,a 和 b 如果含有某种共同因素,就有了迁移的条件。

在之前对 a 学习时,得到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它们之间就有一定的联系,因为这个共同因素就迁移到后期学习b 中。

这种具有普遍性的原理或多或少的运用到 b 中去。

迁移现象出现时存在一种必要条件,即它们之间在容上或者思路上是有密切关联的,高中物理和数学的学习就具备了迁移现象出现的条件。

第 3 章 数学知识与高中物理学习相关性分析 ................ 9

3.1 高三学生物理成绩与数学成绩相关性呈现..............9

3.2 数学与物理学习联系性的调查分析......11

第 4 章 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策略研究 ............. 12

4.1 学生准确掌握物理和数学的知识..........13

4.2 教案编写要衔接数学知识与物理知识...14

4.3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14

第 5 章 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 16

5.1 极限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16

5.2 二次函数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18

5.3 图像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19

第 5 章 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5.1 极限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所谓极限法是根据数学中的连续性原理,在已知经验事实的基础上,使得目标值接近理想的极值上,迅速暴露主要因素或主要问题的本质,从而达到获得规律性的认识,或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42]。

它是一种对物理过程进行研究时,应用规律分析推导出结论,再对表达结果进行逼近的处理方法。

也就是说,极限的过程是一个无限逼近最优解的过程,得到的解虽然是近似的,但结果是精确可信的。

5.2 二次函数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每一个图像背后必定有一个与它对应的函数关系式,由此我们经常会用到一种将图像和关系式相结合的方法,即数形结合,这种方法在物理和数学学习中被广泛应用。

图像之所以在物理中应用这么广泛,是因为它具有以下优点:一是直观描述过程,二是鲜明表示关系,三是形象表达规律。

第 6 章 总结与展望

本文主要研究了数学知识与高中生物理学习之间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实践。

通过研究发现,具有丰富储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解题思路是高中物理学习者的重要基础,学生往往会出现“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究其原因就是知识掌握不扎实,迁移能力较差,不会举一反三。

如果抛开数学的基础以及应用方法,在高中的学习阶段,尤其是物理学习是不太现实的,在多年的高考过程中,数学的灵活运用是高考的热点问题,也是高考考查的基本能力之一,是学生应该养成的严谨的思维逻辑的基础,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也是有很大的益处。

在高中阶段很多学子对物理的学习不感兴趣,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解决物理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的数学知识,并且需要将其灵活运用,而正是这一点增加了教师的授课难度,甚至影响教学进度,

经过多年的物理教学深深的体会到,数学与物理之间的灵活运用是帮助学生建立严密的知识体系的基础,并且对于学生在未来的进一步学习中,会给予学生一个坚实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略)

仿真实验辅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2】

1绪论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物理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有特殊的地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基本可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两大类,而无论是哪类实验,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发现实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人口众多且分布相对集中,导致大部分学校班级容量大,通常每班学生人数在40-60人之间。

演示实验教学中,由于实验仪器体积有限致使后面的学生很难清晰的观察到教师的具体操作,对实验现象也无法清晰准确判断,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及时有效的学到知识,同时又有可能失去学习兴趣。

倘若允许学生离开座位靠近观察,有可能造成拥挤,导致课堂秩序混乱。

在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过程中,通常在教师给出实验所需实验仪器、讲述实验步驟、提示注意事项后,学生开始分组实验。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验,虽然实验成功的几率大大提升,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并未得到充分培养,只是机械的锻炼了实验仪器的操作和使用。

同时,实际教学实验教学的课时数量有限,学生进入实验室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也相对较少。

2理论基础

2.1初中物理学科特点

初中阶段物理学科的设置更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基本理念。

在知识结构方面,打破了原有学科知识体系,以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为基础,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机械运动、声现象、物态变化和光现象等课程内容的设置,由浅入深的安排学习内容,

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的知识与能力:在课程结构方面,更加重视实验教学,各章节都安排了专门的实验课程,几乎每一节课的教学都离不开实验的观察与操作,

同时还在课后设置了开放性问题与探究性实验,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实验探究能力以及科学素养都得到充分的培养。

随着学科学习的深入,其知识难度逐渐提升,尤其是在功和机械能与电学部分的学习中,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学运算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2.2初中阶段学生特点

在注意力方面,初中阶段学生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直接兴趣的影响,所以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科特点,利用有趣的物理实验与生动的现象讲解和知识传授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与探究兴趣,使学生的无意注意逐步转化和深化为有意注意。

在感知觉方面,初中阶段是学生感觉与知觉能力发展较为关键的时期,因此应多进行实验教学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充分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精确的辨析能力以及分析现象本质的能力。

在思维方面,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初步形成,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借助直接经验或具体模型的帮助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实验的优势,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原理与物理过程。

3真实实验与仿真实验的比较......11

3.1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11

3.2真实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11

3.3仿真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16

4仿真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18

4.1调查对象与调查方式......18

4.2调查结果统计......18

4.3调查结果分析......20

5仿真实验辅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设计与实践......22

5.1仿真实验辅助演示实验教学课例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22

5.2仿真实验辅助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课例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3

5仿真实验辅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5.1仿真实验辅助演示实验教学课例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仿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方式在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影响。

其一,在教学质量方面,通过对两个实验班级实验前后的测试成绩对比以及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课后测试成绩的比较,发现经过仿真实验辅助教学后学生成绩在平均数、中位数、合格率和优秀率等方面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成绩的标准差降低说明学生总体成绩波动减小。

而未经过仿真实验辅助教学(即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方式教学)的对照班级,五次测试的各项成绩指标几乎没有波动。

实验班级成绩的盈著提高说明仿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方式对提高教学质量是行之有效的。

其二,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也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仿真实验辅助教学的教学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有好感,而且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5.2仿真实验辅助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课例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一,虽然实验结果说明了仿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但由于实验对象与调查对象数量上相对偏小,只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是否在不同环境下对不同学生都有效还有待今后在教学中予检验。

第二,学生成绩的提高除教学中运用了仿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能受到单节课后测试知识量相对较小的原因。

此外,物理学科知识体系庞大,此次仅选择了初二年级基础光学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实验,仿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是否可推广的物理学科各个年级、各个内容的教学中尚未得出结论。

第三,由于实验时间较短,并未探索出仿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何时运用仿真实验辅助更为有效也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探索,使仿真实验在教学中发挥出其在教学中的优势。

6仿真实验辅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验研究

教育实验中主要涉及到的变量有自变量、因变量以及无关变量或控制变量。

自变量也称为实验变量,是指实验中所要研究的变量,是可以人为改变的实验条件,该条件的变化将引起实验结果的相应改变;因变量是指由于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实验对象在态度、行为、认知等方面发生的相应变化;无关变量是指在实验中可能对实验目标产生影响的非研究性变量。

在本实验中对各变量的具体表述如下:1.自变量:本实验中所控制的自变量是初中物理实验的两种教学方式,即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与仿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方式。

在两个实验班与两个对照班中进行实验,即对实验班教学过程中采取仿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方式,而在对照班教学过程中采取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略)

高中物理论文800字 高中物理论文1500字篇七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论文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论文,供广大同学们在暑假期间,复习本门课程,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加深记忆,巩固学过的知识!

我国素质教育已经倡导了许多年,但是进展比较慢,原因在哪里 什么是素质教育呢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美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力。创造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个性和独立性等等。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可能是依赖性很强,性格很脆弱的人。但一个创造力很强的人,必须有独到见解,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人,同时还应该具有很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判断力。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这种思想是在人的遗传素质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的素养,以达到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那么在物理学科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素质 实施教育目标 本文想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一些看法。

一,如何进行物理学科的创造教育

开展创造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这是物理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需要。创造教育是应用创造学原理与方法组织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严密组织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思维训练,培养独立创造的个性品质。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创造性智力,所谓创造性智力是能够产生创造机智,发展创造效能的智力。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智力,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培养创造意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激发学生为现代化而创造的动机。中外杰出的物理学家在科学的崎岖道路上登攀,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思想和行为是青年学生的光辉榜样,通过介绍这些科学家的业绩,激发学生为祖国而创造的热情。在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物理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把知识能力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去创造财富,产生价值。例如,利用物理科学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物理知识理解,让学生了解下个世纪几个重大迫切的社会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癌症等疾病药物问题。通过讲解某些物理知识与上述问题挂钩,无形之中把课程内容贴近实际,联系社会与人,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人格品质,对科学执着的探索精神,培养创造品质,研究科学创造的非智力因素,培养顽强的意志和标新立异的能力。

2,培养创造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思考,积累和表达的前提。培养创造观察,在物理这门学科中显得尤为突出。由于物理变化中常常同时出现多种现象,有的瞬息即逝,所以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俄国杰出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就是从深入地观察唾液分泌等现象入手,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英国细菌学家费莱明1928年通过非常细致的观察,发现了毒霉素等重大科学成就,这些都足以说明观察在科学研究,科学创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努力提倡师生平等,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相反的想法和问题,鼓励学生超过教师思维轨道的有价值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敢于质疑,不管是书本上的或是教师所得出的结论,还是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疑者,觉悟之机也,善于存疑才能产生探究的动力,这不仅可以加深理解,增进巩固,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甚至做出新的发现。所以,物理实验的每一步都要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观察。

3,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创造思维的潜能人皆有之,只是在表现程度上有高低,对于一般人来讲,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自我实现或称自我开发的能力。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解决了本人以前未能解决的问题,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表现。教师在所教学科中,根据所授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使课堂上充满积极的创新气氛,便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综合,在物理教学中经常进行这样的思维的扩散与集中训练,如组织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答,这些训练并不是一味追求多,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多思,鼓励学生进行多方位发散,多因素分析,多角度论证,使学生的思维水平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4,培养创造型的学习能力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方法确定实际的步骤,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学习方法对路,学生的受益将和努力程度成正比。重视培养创造型学习方法和策略,训练独立获取知识的技能,技巧。一位科学家曾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缺乏思维能力的人。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法的研究,更要注重学法的探讨。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备课时,首先应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抓住特点,在考虑教法的同时,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学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次教师上课时,教给学法。通过教师课堂上有目的的示范引导,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良好的研究情境,让学生大胆地从多角度,多方位去猜想,去发现,并让其充分发表高见以逐步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快掌握化学物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其三教师辅导时,指导学法,如指点学生怎样去预习教材和阅读课外读物,教学生如何列内容提纲,做到看书与思考相结合,看书与质疑问难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做习题时,应进行科学的思维活动,不断探索解题方法和技巧。总之,我们要正确处理教法与学法的辩证关系,努力培养学生创造型的学习能力。我建议这应该从高一的学生抓起。

二,物理素质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物理创造教育目标:不侧重于促进和储存知识,而重在向学生提供有助于创造力开发的教育和指导,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从中小学教育来看,应试教育留下了许多难以根除的遗留问题,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学多悟少和学少悟多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宁可喜欢那些老实听话,循规蹈矩的高分低能的学生,也不喜欢那些淘气,顽皮的低分高能的学生。留美博士黄全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在国内学习感觉学多悟少,国内上课做笔记犹如听写,大写小写,大点小点,大a小a可谓学得多矣!但有多少是自己的东西 恐怕多是老师的二手货。在美国学习,感觉学少悟多,虽然从老师那里转手来的东西不多,但是内心却不断地在悟东西,而且这些都是自己的,并不是老师教我的,更不是老师交给我的。在美国的中小学老师都十分热衷于搞project(课题)。所谓课题实际上是指研究课题。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分组或单独进行课题研究。做课题研究基本上有三个阶段:一是收集资料,熟悉材料;二是写研究报告;三是课堂演讲或演示。事实上,对中小学生来说,我们不可能期望他们真的有什么新的发明和发现,重要的是,孩子在这一研究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因此在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在物理素质教育中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的教育,激发学生自觉自愿进行自我素质的提高,成为有潜在发展能力,人格完善,具有个性,创造力的学生。

2,智商与情商

我国非常推崇智力开发。如一岁学认字,两岁学算术,三岁背唐诗以前我们以为给孩子加质加量是一种锻炼,是一种智力开发,并以为这种加压加量的智力开发与孩子的智力发展成正比,实际那是错误的。一味地进行加压,加重的智力开发带来的必然是学多悟少的负重。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科学研究证明创造力与智力并不绝对相关,也就是说,有创造力的人可能是智力高的,也可能是智力低的,即创造力高者智力一定高的,而高智力者不一定是高创造力者。因此,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除其智商(iq)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其情商(eq),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培养热爱的观点,他们也就缺少的创造性。如我国中学生屡获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奖,没有听说美国的中学生得奥林匹克奖,但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是最多的,这个强烈的反差,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我们起跑领先 而冲刺落后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后劲不足 从这里反映出我们的教育有不足之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将开发智力与培养创造力混为一谈。因此,进行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智力因素,而且要重视非智力因素,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望,顽强的意志和积极性等。使他们在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上达到和谐统一。

3,减负

今年年初,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改变学生负担过重的状况。从不同的角度看减负的负有三层含义:一是学多悟少的负,叫负重二是外部压力造成的负,叫负荷三是被动承担的负,叫负担。在培养创造力的总原则下开发智力,是减轻学生学多悟少的负重的有效方法;而加大情商(eq)教育的投入则是减轻负荷的有效手段。当外部压力造成的负超过了自身的承受力,就成了超负荷运行。电视里曾报道过学生残害亲生母亲的事情,这是超负荷运行的结果。此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针对学习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规划都是减负的有效措施。当实施减负以后,有些地方出现了学生觉得无聊,家长感到无奈,老师感觉手足无措的现象。事实上,减负只是手段,是教育改革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突破点,减负后,还应该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如科学制作,它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科技制品,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创造能力。

4,基础知识和创造力

基础知识是进行科学创造的基础。因此,要想发展创造力就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熟,运用活。物理是一门以唯物辩证法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物质运动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所以要学好物理,应学一点唯物辩证法,学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认识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过程,归纳物理变化规律。这样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变得更深刻,更透彻,应用也更得手。当然基础知识并不等于创造力,并不是知识越丰富,创造力越高。相反,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只要有创造力,一样能做出创造发明。

高中物理论文800字 高中物理论文1500字篇八

一、转变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行动,我们不能把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单单归咎于物理教师,应该从家庭、学校、社会来统一考虑。

其实不少教师是深知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的,但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教学课时等的限制,最后不得不放弃找寻更好的实验教学方法。

因此要转变观念,就要转变整个社会的观念。

要让学校和教师以及社会上的人们认识到教育不能急于求成,追求暂时的表面的效果,而要着眼于未来,特别是要着眼于学生在未来社会的作用与价值,使他们从追求短期学生成绩和升学率的片面认识中转变过来。

这样才能给广大物理教师一个广阔的发挥才干的空间,使他们自觉地投身于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中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采用创新教学方法。

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不断提高对实验教学基础地位的认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二、改变教材结构

1、优化实验教学目标,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意识渗透进备课的过程中,优化实验教学目标。

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实验教学目标。

2、注重实验的开放性、多变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在实验目的、原理、器材以及实验条件和数据的处理上进行创新,可给出多种方案让学生思考、选择,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

3、预习是上好实验课的基础。

教程可根据实验内容布置一些与本节实验相关的知识点和习题让学生在课前思考,为实验做好理论准备。

三、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将由教师一手包办的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设计、探索、改进、完成的演示实验。

让学生预习教材中的演示实验,邀请学生参与演示实验的课前准备及课堂上的实际操作,并鼓励他们把自己设计的实验带回课堂进行演示。

实验完成后,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

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自觉钻研教材,研究实验原理,探讨实验方法。

四、改变实验评价体制

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应该与课程标准相一致,促使学生提高用实验方法研究物理现象与规律的能力,使学生在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方面受到较系统的训练,加深对物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物理论文800字 高中物理论文1500字篇九

一、实验器材的创新

实验器材是帮助教师开展物理实验的主要工具,如果器材出现损坏、缺失等情况,不仅影响整体的实验效果,而且还浪费了时间。

因此,在研究物理实验创新策略时,对实验器材进行创新是物理教师所要优先考虑的方面。

对此,笔者围绕牛顿管的创新为例展开分析。

牛顿管是《牛顿管演示自由落体》实验的重要器材,如果出现缺失或损毁,必然会导致实验活动的终止。

我们可以创造出一个新型的牛顿管。

材料方面需要准备永久磁铁、固定铁环、透明玻璃管(长度一米左右)、铁片和羽毛、密封性良好的物质(环氧树脂等)、空气阀门开关、胶管、三通联通器。

在制作的过程,可以将准备好的羽毛、铁片放到玻璃管当中(分开放入),然后利用密封良好的物质封住玻璃管,并按上空气阀门。

当密封物质干涸后,再利用铁环和橡胶垫对玻璃管进行固定,然后再使用胶管连接三通和两个阀门。

这种创新设计在试验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的效果,并降低无关因素的干扰。

为了增强可视性,还可以将材料中的羽毛涂上明艳的色彩。

当然,除了新型牛顿管之外,还有许多实验仪器值得创新,比如楞次定律实验中所要用到的魔术筒,简易电磁波接收演示器等等。

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实验方案的创新

1、革新探究实验,让实验具有创造性

探究实验具有神秘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其未知因素具有无尽的魅力,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参与的同时增强自身的操作能力。

如果对探究实验进行革新,让其具有创造性,那么一方面可以提高探究实验的整体功能和价值,一方面还可以有效提高实验的乐趣。

但具体该如何实现这一点呢?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在创新阶段,老师修改了原实验的相关理念和目标,让探究实验具有了更深层的内涵。

原实验中提及“硬币和纸片在下落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不同的现象?这些现象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如果将硬币和纸片都放在真空环境当中,那么将会出现哪些变化?”

经过修改,变成了“在大风天,下落状态中的硬币和纸片会发生哪些变化?如果将纸片团成一团,那么在下落的时候会出现哪些变化?”通过这样的整改,不但让探究实验更具备了悬念性的特点,而且还可以让高中生感受到挖掘知识和探究知识的乐趣,从而增强他们对物理的热爱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在修改实验方案和目标方面,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自行改良,目的是为了诱发学生潜意识中的探究积极性,间接增强他们观察事物和挖掘问题的良好习惯。

2、修改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高中物理教材中包含了许多演示实验,通过组织这些演示实验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但是在传统课堂中,这些演示实验都是由教师在课堂中完成,而学生只能机械地观看,偶尔配合教师进行思考。

这种方法不仅有局限性,而且不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

对此,让学生成为演示实验的操作者,由教师配合指导,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加强了学生操作能力。

以《牛顿管演示自由落体》为例,在这次实验中,教师改变以往的实验规则,由学生在台下进行自主操作,观察实验的过程,以及出现了哪些情况和问题。

笔者观察发现,学生在操作期间兴致都非常高昂,虽然他们出现了不少的错误,但经过老师指点,他们都能快速发现错误、修改错误。

在这期间,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把握知识,还可以延伸性地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如果不存在空气阻力,所有的物体都只会受到重力的作用,不同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下落会出现哪些结果?由此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

综上可见,学生在亲身经历实验之后,他们对知识的把握能力将会得到提高。

期间,哪怕出现了一些问题,在经历改良后,他们也会及时地把握重点。

总之,实验是物理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和功能在物理课堂中不可或缺。

合理地对实验进行创新,可以让严谨、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具直观性、具体性和可视性,可以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把握知识的运作规律和原理,从而达到“看得到、摸得着”的效果。

但是,如何完成创新,如何保证创新后的实验活动具有价值,这却是一个难点中的难点,也是对广大物理教师专业技能和素养的综合性考验。

高中物理论文800字 高中物理论文1500字篇十

高中物理实验论文3000字

一、转变教学观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也是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参与性及内在需求,导致学生对实验教学不感兴趣,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不到提高。而物理课教学内容的实验操作性又比较强,理论知识比较抽象难懂,所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对于他们深入了解物理原理具有重要意义。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把兴趣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工具,准确把握实验教学的时机,通过趣味导入新课和游戏化的授课过程及风趣的教学语言,实现学生把“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同时着力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理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对实验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为其终身的物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接触、综合分析和实际参与是学习的三大要素,其中“接触”是良好学习的基础,所以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建立生活与物理的联系。由于“问题”是进行物理实验的起点,所以在实验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是高中物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来设置一种启发式的、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所学的知识已经不够用了,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来解决,从而有效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了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的合成,那么我们就可以直接从二力在同一直线上的合成入手,再引入互成任一角度力的合成,明确学习目标。为了使我们的计算更方便,这里选择特殊情况进行实验。首先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提起一个物体(5g),静止时,让学生记下此时刻度尺的读数f1=5.n;接着用两个测力计同时向上提起这个物体,再让学生读出这两个测力计的读数f2=2.5n、f3=2.5n,并比较f2、f3与f1的关系,可以得到f2+f3=f1;然后再将两个测力计呈9度夹角向外拉出,调整到适当的位置之后再让学生读出此时两个刻度尺的读数:f4=3n、f5=4n。但我们通过计算发现f4+f5≠f1、∣f4—f5∣≠f1,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了:“为什么二力的合成不再符合代数计算的规律了?”“如果角度任意,情况会不一样吗?”然后物理教师再引用学生在数学课中已经学过的勾股定理知识来对学生做一定的启发,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去思考探究,从二力同一直线到互成角度,从特殊角度到任意角度,实现从特殊到一般性的过渡,最后通过实验找出力的平行四边形规律。又或者教授“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这一实验时,教师可以用“用怎样的方法可以弥补小车在动的过程中受到阻力所减少的速度?“”仔细观察打点的纸带,点距呈现怎样的一种变化趋势?”“各点之间的.距离是不是均匀的?”“该选择哪些点距来计算速度呢?“”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如果能够平衡摩擦力,小车移动的方式会不会发生改变?”像这样通过阶梯式问题情景的设置,给学生质疑和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一步步地去验证自己的猜想,能够切实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也只有使学生对某一物理现象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会主动去探究其背后的秘密。因此,教师要牢牢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积极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三、引导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操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懒于设计,完全就是对照教材来进行实验复制,缺乏特色和创造性,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挥。但对于物理学习来说,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必备素质。因此,教师设计物理实验时应遵循新课程“实验教学的出发点只能是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要求,对教材上的实验过程做合理的改动,灵活地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指导,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来,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学生通过自身的实际体验获得了新知,尝到实验所带来的成就感。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鼓励,以这种方式来开展实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做实验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或者“,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这个实验,教师可以采用“演示法”来进行教学。任课教师先将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给学生演示一遍,并做好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的示范,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学生一边回忆教师的演示,一边合作讨论完成实验操作,就相当于是做了两次实验,无形中提高了教学效率。接着教师还可以针对测定波长的误差问题向各小组寻求解决方案,这样既能发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有利于合作意识的提高。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通过实验探究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究的习惯。所以在实验教学中,高中物理教师可以适当放宽在实验课中对学生的限制,增强实验的延伸性和探究性,只在实验前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的原理,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出实验步骤和方法,并动手操作实施,使学生从枯燥的物理理论学习中解脱出来,体验到物理学习的快乐,进而产生更多的探究热情。

四、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一般情况下,对实验数据的归纳和处理都是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是否相等(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或者两个物理量之间是不是正比关系(弹簧的伸长量和弹力的关系)。但是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对数据的观察与分析发现当力相同时,质量越大,加速度却越小。这时候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除了直接观察实验数据外,还经常采用什么方法呢?在学生经过了一番思考过后,教师便可给他们引进“图像法”来解决问题。在物理中利用图像来处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常用的方法,因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会更加直观,也能够有效减小实验误差,确定并排除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数据。一说到用图像来分析物理关系,学生们首先想到的就是a-m图像,但实际在图像中直线比曲线更容易反映出物理量之间的规律,判断二者关系也会更加轻松,所以由此学生就会想到能不能将曲线转化为直线的问题,而教师在进一步启发———“数学上是如何将双曲线转化成直线的?”多数学生就能够想到可以在直角坐标系中建立a-1/m的图像,通过图像发现a-1/m形成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直观体现了a与1/m成正比的关系,从而也就更确切地判断出a与m之间的关系。教师的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拆解分析,不仅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广开思路,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空间,对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路,从多角度进行研究活动也大有裨益。

五、重视数据处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1.尊重实验数据。

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数据往往和预期结果相差很大,这时一些学生懒得寻找出错原因,就抄一抄旁边同学的数据或是自己随意写一个跟预期值差不多的数据,这是对实验极度不负责的表现。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制止,和学生一起对较大误差进行详细分析,看问题具体出在哪,在确认了测量方法和仪器操作都无误后,若实验数据仍不理想,就可以组织学生成立问题研究小组共同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但无论如何,改动实验数据的行为都是必须禁止的,要培养其尊重实验数据的习惯,树立尊重科学的意识,养成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2.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

以处理实验数据的工具为例,很多教师不是采用了最先进的科技方法———计算机,就是采用最原始的方法———手工计算,走了两个极端,却忽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中学生必须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的要求。科学计算器体积小、重量轻,且操作简便、功能强大、价格也适合学生一族,所以在此建议让学生使用计算器来进行物理数据的演算,在减轻学生的计算量的同时也减小实验数据的误差值。

六、结语

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将是未来落实物理课程标准目标的重要途径。为此,高中物理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整合所学知识和亲自动手探究获取新知识,有效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逐渐形成科学素养,进而推动物理实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物理课程的发展。

高中物理论文800字 高中物理论文1500字篇十一

高中物理教育论文

高中生物的学科能力培养有助于全面提升生物素养,同时作为生物教学的核心之一,既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直观教具是最典型、最常用的教学辅助工具,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用的频率极高。

高中学生物理论文范文一:高中生物教学中比喻教学法的应用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想象思维和直观思维快速发展时期,他们能理解模型的积极作用,而不会因为其为“假”而将其完全否定。

所以,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另外一类教具,虽然这类教具比模型显得更“假”,但他们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物体,比如橡皮筋、电线、照相机、油漆、透明胶、塑料袋等。

我们可称该类直观教具为“比喻教具”,是直观教具的延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比喻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模型说明、打比方等方式将生物学中抽象的、枯燥的知识以具体化、生活化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其对这一知识点有更深刻、牢固的记忆。

将比喻教学法引入高中生物教学中,可大大提高该学科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成效。

本文将从以下几点详细分析比喻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创造生动、客观的完整形象

比喻也称打比方,其是用实实在在的事物比喻和其有共同点的其他食物,一般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比喻少见的陌生的事物。

将比喻引进高中生物教学,可将抽象的微观事物更加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更加容易地掌握这一知识点,使其更加自信地进行生物学科的学习。

比如,在讲解蛋白质结构这一章节时,我将蛋白质这一特殊结构比喻成弹簧,弹簧是学生都熟悉的物体,尤其弹簧上的钢丝与蛋白质上的多肽链结构十分类似,将一根弹簧多次对折,与多肽链盘曲后的空间结构十分相像。

在此基础上,再向学生讲述蛋白质多样性的结构与其自身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数目、种类等因素决定的,这与制造弹簧时所选钢丝的粗细、长短、种类等有关一样。

这样,就使得原本抽象的、微观的多肽链结构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了,也使得学生更易于理解这一知识点。

再例如,在讲解adp与atp互相转化的问题时,我将这一过程比喻成取钱和存钱的活动,adp相当于取钱后的存折,atp相当于存过钱的存折,在转化过程中变化的能力,相当于存进和取出的钱。

同学们对存钱和取钱的问题都不陌生,这就使得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adp和atp相互转化的问题。

二、借助直观教具,提高学生观察力

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直观教具是最典型、最常用的教学辅助工具,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用的频率极高。

直观教具的特点是:生动与形象,极易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手摸、鼻嗅、耳听、眼观,多方面多角度地对具体事物进行认知。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多知识与细胞生物学有关,因为条件有限,很难为学生创造机会亲自观察实物,那么,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细胞的相关知识,教师也可通过模型展示让学生对细胞有更多深层了解。

直观道具展示也隶属比喻教学法的一种。

通常情况下,我们将模型成为“假”,将实物标本成为“真”,一真一假说明两者之间还存在差距。

一般来讲生物课上的模型都是实物放大化、模式化之后的样子,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实物,但其是以实物为原型,在事实基础上抓住实物特点的前提下制造出来的,还是有很大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的,并不影响中学生对基本生物知识的学习。

因此,学生可将模型看成实物对其仔细观察,逐步发觉其内在本质和真实特征。

学生在观察模型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指点、说明,让学生在直观观察中熟记各个知识点。

需要提醒的是,在组织学生观察细胞模型之前,教师应做足工作,告知学生带着什么样的问题开展观察活动,并提示他们主要观察什么,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观察计划,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总结的思维方法。

为快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应紧扣学生的兴趣点,以趣味性为引导提高学生的.观察积极性,使其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观察活动,并逐渐养成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将比喻教学的优点发挥到极致。

三、注重知识拓展,激发学生创造力

高中阶段,是学生想象思维和直观思维快速发展时期,他们能理解模型的积极作用,而不会因为其为“假”而将其完全否定。

所以,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另外一类教具,虽然这类教具比模型显得更“假”,但他们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物体,比如橡皮筋、电线、照相机、油漆、透明胶、塑料袋等。

我们可称该类直观教具为“比喻教具”,是直观教具的延展。

比如,我们在讲解光的成像原理、结构时,可将其比喻为照相机,这一形象化比喻大大降低了理论的复杂性,使成像原理显得直接而客观。

再例如,我在讲解有关“神经结构”知识时,这一抽象的微观知识,不易让学生理解。

我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与之类似的实物,大家都默不作声。

当我拿出一支铜丝裸露的电线时,大家都恍然大悟。

电线与人的神经结构十分类似,电线的胶皮和神经内的结缔组织膜类似,铜丝和神经纤维类似,在传输功能上有很多共同点。

一根常见的电线就将复杂的抽象的神经结构问题解决了,可见比喻道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发挥巨大作用。

总之,高中生物知识具有抽象、乏味等特点,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提高教学实效,教师可借助比喻教学的优点,将打比方、直观教具等比喻教学法展示等引进教学中,使其将复杂、抽象问题简单化、客观化,让学生更加直接地学习生物学知识,最终实现教学成效的成倍提高。

参考文献

1、新课标下五套普通高中生物教材知识体系的比较研究周阳南京师范大学-06-30

2、高中生物教学实施科学教育的策略王小波;新课程(教师版)2007-09-20

高中学生物理论文范文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探究

摘要: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选用,就一定能使高中生物教学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一、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是学习的自觉动力。

一旦学生对生物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探索。

反之,学生厌烦生物,他们就会对生物置之不理,放弃学习。

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

下面笔者试谈几种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利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知识比较枯燥乏味,教师若单纯讲授,肯定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效果自然不好。

对此,我们不妨在课堂上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如讲遗传规律可以引入“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故事,讲dna的结构可以先导入沃森和克里克的故事,这些小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还能让学生懂得一定的道理——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脚踏实地、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开拓进取。

(二)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波好动、喜爱游戏是学生的天性,高中生也不例外。

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学生这一身心特点,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各种游戏,让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有劲,玩得愉快,进而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生物知识。

(三)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置悬念可以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念和牵挂,使他们产生一种跃跃欲试和急于求知的紧迫感和欲望。

因此,教师要重视悬念的设置。

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一定的原则,设置一系列悬念,让学生产生一种心理期待,怀着高涨的情绪去学习和思考。

二、拓宽思路,革新实验教学

高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高中物理论文800字 高中物理论文1500字篇十二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物理实验,他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但是在我国的物理教育中,存在着这样的漏洞,老师们普遍偏重于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教学的方法,只是一味的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在学习物理中的动手能力。对于最终的考试结果过度重视过程比较松懈。这样少与物理实验相结合的物理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收获甚微。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

高中生想要更好的将物理知识融会贯通,在物理学习上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就需要和物理实验相结合。但是物理实验真正发挥效用还需要好好做好物理教学的工作,对于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需要很好的认识分析,才可以看到物理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端,从而找到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1.忽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高校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老师及学校的管理者都认为,只要基础知识够扎实,高考照样可以拿到高分,这和物理实验并没有多大的关系,随着这种错误观念的延生,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越来越被轻视。在一些硬件条件不足的学校,实验教学的设备得不到保障,实验教学当然无法实现。而一些条件较好的的学校,教学实验设备齐全,但是却存在教育者的敷衍了事,认为实验教学也不过地得到结果的手段中的一种。这些都让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难以好好的发现下去。

2.实验教学得不到预想的结果

在物理实验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实验的最终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多数的老师,他们在做物理实验的时候,自己在讲台前面做实验,学生只能在一旁看着老师做实验进行抽象的学习和思考。有些老师也是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亲自进行实验操作,但是他们已经把实验的步骤过程及结果告诉学生,并让他们按照自己所给的步骤来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就只能按部就班的按照老师的规矩来进行实验。这样一来,学生虽然完成了实验,但是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及知识便不复存在,而且学生的好奇心及想象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3.物理实验的评级体系不够健全

高中物理实验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物理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还存在一定的漏洞。现在,高中生的在进行高考时考试的内容主要还是书本上的的知识。对于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没有一定的评价体系。虽然目前教育界已经对于高中物理实验有了一定的关注,但是依然没有产生特别有效的解决方案。如果在高考中设立物理实验的考试科目是比较困难的。对于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的研究发现,实验题大都都是教材中的老题目,那些具有新意的实验题目寥寥无几,这个问题在全国卷中尤为突出。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实验评分的体系还不够完善,操作起来存在比较大的难度。然而这样也导致了实验中的创新意识评分的缺陷。值得庆幸的是近几年来,高考中的一些实验试题出现了一些创新。会考制度的产生使得物理实验得以进行评分,但是也是徒有形式,所操作的实验均是书本上最基础的实验,创新性质的实验还是没有出现,这样就无法考察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能力。

二、问题的提升对策

1.改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观念

将物理实验教学的地位提高,让老师充分意识到物理是一个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很好的学习物理知识需要结合观察和实验。不可以仅仅把实验教学当做一个任务,或者知识为物理教学的服务的一个平台,要知道物理实验室物理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双方相铺相成。要将物理学好两者缺一不可。

2.知识与技能的重视

现今,大部分的教师对于知识与技能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对于教学中过程及方法也并不是知识与技能的附属品,这是两个个体的单独存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同等的道理,他们都有独立存在的意义,然而将这三个个体整合在一起便很好的体现出了新课程的意义所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中的不断探索和学习,便使得自我思维的突破和提升,最后在不断的学习提升过程中渐渐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传统物理实验的突破

问很多学生,你做这个实验的目的以及意义何在?学生的回答是,老师让做的,我们按照老师所演示的,结合课本上的步骤作出这个物理实验。这样才可以得到和老师及书本上的标准答案。这样看来,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老师的复刻机,他们做物理实验的最终目的也只是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所以在新课改革的背景下,物理实验也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的整体改革,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的完成物理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积极地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对所有的实验问题要进行探究学习。

4.高中物理实验课中突出学生的主导位置

在物理实验课中需要改掉教师手把手教学的的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多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知识的引导者,教师在课堂物理实验中不应该占用太多的时间来演示,而应该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贵安,刘婵玉,王较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云”模式的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6)

[2]韩瑛.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探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03)

高中物理论文800字 高中物理论文1500字篇十三

一、“功利化”的物理教学出了问题:学习物理就是为了中考、高考

无论中考,高考,物理都是必修、必考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对于物理之难,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记忆犹新。无论是力学,电学,磁学等等,其知识点之多、理解之晦涩,逻辑之严谨,现象之抽象,在中学的所有学科中难出其右。于是有些物理老师讲题、讲题、还是讲题,学生不断的做题、做题、还是做题,仿佛物理就是“题”。不可否认,物理知识的掌握,必要的训练是必不可少,同样也是物理成绩提高的关键!但是物理教育难道只剩“枯燥无味的讲题”,“枯燥无味的做题”吗?更不用期望学生会对这种枯燥无味的重复趋之若鹜了,也许在中考、高考的压力下强迫自己学习,也会在考试之后弃之如敝履!这不得不说是物理教育的悲哀!

二、物理是什么呢

有人说:物理学是一种野心,一种什么都想理解的渴望。也就是说:当我们看到一个事物的时候,我们渴望知道它的基本结构、了解它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进而能够很好的利用这些规律,为我们服务。物理不仅限于其自身的公式,符号,同时也是方法论、哲学、逻辑学、数学的高度集中和体现。物理的教学价值不仅仅在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体现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

三、物理教育应该交给学生什么呢

物理教育应该交给学生什么?初中物理教学标准对此明确指出:物理教育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简单点理解:物理有用!掌握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人对社会有大用,所以学生要学习物理。但对于物理教师而言:绝对不是仅仅教会学生会做某些题目,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用物理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用物理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极端一点说,老师甚至可以教不会学生做一些题目,但是必须教学生用物理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也许学生最终解决不了某个物理问题———某个问题的解决受到很多客观基础因素的影响)。也许多年以后,学生可能不再学习物理,不再会做物理题,但是,学生没有忘记物理,因为他在一直在用物理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

四、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怎么办

1.抛开学生的差异,把功夫做到诗外

考虑到各个班级内学生的差异很大,层次分化很明显,若要教会学生理解物理思想学会用物理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要想让每个学生听懂、搞懂,这的确是很困难的,甚至极端点说是“刁难”一线教师。但这难道真的一点可行性都没有吗?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对于一线教师的难是深有体会!教会学生难,管理学生难,各种考核难,职称评定难!但作为一个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过来人,教师应该能够体会: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又何尝不艰辛?看到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迷茫的眼神我们能视若罔闻吗?难道他们就一点学习物理的希望都没有?是物理抛弃了他们?物理对于他们就是天空中无法触及的云朵吗?我想应该不是,无论多复杂的物理原理、方法和规律总有它简单的思想实质,总可以通过简单现象、方法展现出来。例如:电流作为一个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客观存在,我们可以通过水流这样简单而又常见的生活现象进行类比;磁场这个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的客观存在,我们可以通过玻璃板上的铁屑不同形状的分布进行描述;如此等等。正如老子所言:大道至简。因此撇开学生的差异传授学生物理思想和物理思维方式应该是完全可行的,但需要教师把功夫做到诗外,使天空中的云朵化成滋润万物的雨水。

2.让物理走进生活,让学生感受物理的有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物理,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物理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就会对物理消除畏惧感、神秘感,进而产生亲近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3.让物理回归生活,使学生感受物理的有用

从生活中获取的经验,学生感受比较深。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用学到的物理规律,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把物理规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联起来。这样即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规律的理解,又会使学生觉得物理知识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浓厚兴趣,同时通过通过这样的实践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4.在感受物理的有趣、有用的同时,感受物理的“说理”

教学关注了生活走进物理、物理回归于生活。只是怎么把这种“理”表达出来呢?“理”最终是要说出来、写出来的,这是物理考试规范要求的必须。这是教师教学的技巧,更是学生自我提升的难点。尽管许多专家提出:教师要更新教学形式;教师要更新教学语言、素材;教师要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技术。诚然,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说理能力的的培养,但是,物理的说理难度贯穿于段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教师要想带领学生走“捷径”是不行的!况且这捷径也是没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知识建构的规律,说理就是“模仿-犯错-重复-掌握”这个渐进渐变的过程。

五、总结

实际教学中,老师学生都好走直路,走捷径,这是人之常态,这样做短时期是有效的,但是我们应该尊重规律,尊重学生在学习上多走出的稚拙“弯路”,这弯路多出了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体验。多一些切身的体验,让路在他们的心中延长,从终身学习的角度看,学生会从“物理有用”发展成“物理我会用”的质的飞跃。

高中物理论文800字 高中物理论文1500字篇十四

1对现代教育技术概念的分析

1.1教育技术的定义和本质属性

当今我们所说的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以及管理相关的技术资源和技术过程,从而提升绩效、促进学习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社会活动之一,教育的发展与社会以及人类的发展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凡是能够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活动、提升人们的知识技能的社会活动都属于社会活动,这是广义上的.另一方面是狭义上的,这里所说的教育通常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依据相关社会的需求,从而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施以影响,将受教育者培养成相关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伴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类如果想更好的生活就必须不断的接受教育,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这也就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是人类通过生产实践以及对科学原理的研究而得出的各种操作方法与技能,另外也包含着与其对应的相关物质设备和生产工具还有生产的工艺、流程以及技术.综上所述,教育技术实际上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后所归纳出来的一切的技术、手段与方法.

1.2对现代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

现代教育技术和以往的教育技术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之所以加上现代二字是为了强调教育技术应与时代因素更多地结合与现代科学技术更多的联系起来,在传统的教育技术中添加现代科技的成果以及其思维方式,都能够令教育技术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更加具备时代特色,但是究其根本其所应用的理论依然是教育技术的理论体系.首先,是现代教育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现代学习观、现代育人观以及现代人才观,而现代教育理论则包括教学理论、传播理论以及学习理论;其次是现代技术要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二是现代信息技术和系统方法.再次是在网络环境以及多媒体的环境下,对信息进行获取、存储、处理、分析以及评价的能力叫做现代信息技术.它包含了两部分:(1)计算机与网络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方法;(2)对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操作方法,而系统方法则是指教育与科学相整合,表达的是一种教学设计理论;最后是将现代科技应用于教育技术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教育质量,所以,现代教育技术应当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方法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2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物理课程中的部分内容相较其他课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中觉得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难懂,甚至会令部分学生无法接受,而上述问题也是广大的相关教育者一直希望通过努力去解决的问题.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物理教学的发展,其促进了物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的全面变革,这种变革也给中学物理课堂带来了一系列变化,促进了物理课堂的创新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一般通过以下两方面体现出来.

2.1网络资源的应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推进与发展,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学媒体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课堂之中,这让学生与教师能够享受到更多有用的教学资源与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教师与学生可以方便快捷地从网上获取其所需要的相关知识与参考资料,并且能够及时地更新知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模拟实验,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将许多传统实验做出意想不到的效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兴趣,在这样的模式下进行的实验不仅能够保护实验设备还能够提升学生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而且如果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也可以与他人进行探讨并且解决,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物理这一学科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2.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实验是中学物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只有通过具体的实验学生才会对相关知识有更深的体会,同样实验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创造力的提高.但是许多学校受条件的限制不能够很好的令每一位同学都去体验这个过程,但是单纯的通过老师的讲述去理解这些实验则有些困难,并且这种内容单纯的靠讲述时间久了学生同样也会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而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视频,使学生更容易感知知识,也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中学物理课堂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应当遵循的原则

3.1主体性原则

部分教师在学习了多媒体技术后往往会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甚至将整堂课都交给了多媒体,需要知道的是,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现代教育只是利用多媒体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加以辅助,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所以教师应当多给学生提供机会,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利用现代技术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切记学生的主体地位.

3.2创造性原则

教师在制作相关课件时,应当令课件具有独创性,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不能忽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大胆创新.

3.3时效性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有着其自身的优越性,但是教师却不能盲目使用,应当考虑好怎样使用、何时使用、到底要不要使用,相关教师应当根据自己所带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考虑这些问题.教师需要知道只有将现代教育方法与传统教育手段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二者的优势,比如一些必须一步一步写出来的问题,教师就不应该只利用一个课件一代而过,同时也应当注意盲目的制作那些画面或过于丰富的的课件只会让学生只记住了那些花花绿绿的画面而忘记了教学的内容.

4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越来越多的课堂,教师只有认真研究并且大胆尝试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够进一步的完善课堂,提升课堂质量,增强教学的科学性,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从而提升中学物理课堂的效率与质量.

高中物理论文800字 高中物理论文1500字篇十五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文/章庆柱

摘 要:面对新课标下的新理念和高要求,作为物理教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实验教学,从方式方法上改革实验教学。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猜想与假设、将“测量验证”实验改为设计型实验、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等方式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物理教学;实验教学;设计型实验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它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因此物理实验的教学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功能

1.演示实验在整个物理实验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教学中如果能做好演示实验,可以引导学生对所研究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

分析、思考,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例如,在研究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与质量、角速度、半径之间的关系时,通过实验研究得到了物理规律和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2.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对待任何事情都不能凭个人的主观意念,培养学生处事要谨慎的态度。例如,通过牛顿管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错觉不是由于规律的错误引起的,而是受到了外界一些因素的影响所致。

3.通过实验教学,学生明白人类在探究自然规律推进科学和文明发展过程中道路是曲折的`,得到物理规律需要几代人的艰辛与努力。使学生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并刻苦学习。

4.演示实验的教学能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物理现象进行思考,通过启发思维发展学生认识能力,成功的演示实验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二、关于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1.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猜想和假设。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想和假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实验教学乃至整个物理教学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因而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创设物理情境,鼓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问题的答案提出假设与猜想,对物理实验的结果进行预测,然后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加速度的概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猜想,思考影响加速度大小的物理量有哪些。然后再根据学生的猜想让学生提出或设计可行的方案加以验证。最后根据设计的方案让学生设计实验及步骤并分析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通过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考、探索能力。

2.改“测量、验证”实验为设计型实验。改“测量、验证”实验为设计型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计型实验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难的,因此教师应从不同角度给予启发,如,①引导学生由给定的器材根据相应原理设计实验;②引导学生从实验原理出发选择相应的器材,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法。例如,在高二物理“稳恒电流”这章中对“伏安法测电阻”这一实验进行教学时可以改为如下的教学方法:

共用器材:待测电阻r、电源、电键、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

(1)伏特表、安培表各一个,共用器材;学生可以非常简单地知道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当然还有其他类似的方法就不再讲解),同时让学生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2)伏特表两个,电阻箱一个,共用器材;学生可以选择如图2所示的实验进行测量(要求分析误差)。

(3)伏特表一个,电阻箱一个,共用器材。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如图3)。

通过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也提供了其他的测量方法(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半偏法测电阻),为以后的教学打基础。

3.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将部分教师动手学生观察思考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动手直接参与做实验,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究规律的能力。当然这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这个主体的功能。

例如,在学习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这一课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做如图4的实验并引导学生得到相应的规律,然后再让学生做如图5实验,这样使理论与实验相结合进行研究。

4.做好随堂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做一些随堂小实验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随堂实验不能是随便做实验,要利用好一些前人的“好实验”来完善自己的教学。如,有些老师做的“铁球碰鼻”实验来讲授机械能守恒;“玩具枪顶脑袋”实

验来讲动量定理。还有我们在讲解超重与失重时可以让学生“手托重物”进行验证等,当然做这些小实验时要做到“简、新、奇、险”.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棣生。中学物理创新教法[m].学苑出版社,1999-08.

(作者单位 瓯海第一高级中学)

高中物理论文800字 高中物理论文1500字篇十六

一、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不能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局面

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互动能够增强对知识的理解,锻炼思维能力,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但是,受我国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影响,很多学校都不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在课上的提问只局限在简单的公式以及题目的理解上,不能真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提问的单一导致教师不能掌控教学主体内容,容易被学生摸清,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教师的引导不够,学生思维发散得到抑制

进行课堂提问时,教师都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以便学生能够组织好语言,使思维得以锻炼.相反,如果教师不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将使思维受到限制,思维不能得到锻炼.此外,很多教师为了赶课时,会节省提问的时间,在提出了一个问题后马上就让学生解答,导致很多学生都回答地不正确,课堂提问失去了意义.

3.不能了解学生实际需求,问题设置不合理

课堂提问不简单,提问的.目的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为此,要充分结合学习效果和学习需求,在了解了学生实际需求以后设置学生感兴趣并能够解答上来的题目.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设置的题目与教学内容存在偏差,难易程度掌握的不够准确,脱离学生实际的情况非常多,一旦忽视了学生内心需求将阻碍学生学习,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要认识学生实际需求,并以此引导学生学习.

二、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提问实效性的方法

1.明确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

首先物理教师对提问的目的要有所了解,还要明确哪种提问方式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提问的时间多长才算合适等内容,在充分了解了这些内容以后才能提高提问质量和效率.如果教师不能掌握好提问的数量以及时间,一节物理课都在提问将影响教学进度.为此,物理教师要明确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整个提问过程中教师充当了引导的角色.只有教师明确了提问的目的及意义才能使提问的时效性增强.例如,笔者和学生一起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创设的情境:在讲台上放一辆小车,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让小车运动起来呢?(该问题的教学功能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导入新课)归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时,笔者还是借助于前面的小车,在桌面上轻推一下小车,小车从静止向前运动,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提出问题:小车向前运动过程中为什么会越来越慢?小车最终停止下来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什么办法使小车一直运动下去?通过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能够直接意识到摩擦力的存在使得小车由运动变成了静止,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结论自然得出.有什么方法使小车一直运动下去呢?学生会想到一直用一个拉力拉小车平衡掉摩擦力,或者将水平面变得越来越光滑,其实学生的思考越来越接近于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了,而这些判断则是当年伽利略和笛卡尔的观点.

2.问题要有针对性

一般,教师提问的内容都是课程学习上的重点.为此,教师在提问前必须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要能够抓准重点内容,然后再针对性的提问和引导.例如,我们和学生一起学习“平抛运动”时,所设计的问题应该直指这一节内容的重点、难点.这节课的重点:如何利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并认识其规律.难点:理解为什么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此外,还要了解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不能提出一些过难的题目也不能过于简单,要使学生在回答完问题以后能够掌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只有这样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学生才能有针对性的解答问题,最终才能实现锻炼思维的目的.

3.提问要有启发性和探索性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提高学习热情,为此,教师的提问要使学生能独立思考,并使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由此,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探索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伟大,享受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此外,课堂提问还要灵活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论文800字 高中物理论文1500字篇十七

一、精心布置,创设情境,引导生成.(感知)

物理课内容尽管不少借助于学生实验和老师的课堂演示实验,但大多还是由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组成,理论性比较强,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兴趣不高.再者,他们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受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这时,如果我们只是用单纯的专业知识去灌去填抽象的理论,那只能使他们望“师”兴“叹”,望文生威,造成“台上手舞足蹈,台下昏昏欲睡”的独角戏局面,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师生互动.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多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我们要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好奇与兴趣是生成的起点,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这个亮点.教师在创设情境时的方式方法是很多的,例如:抛出问题,组织课堂讨论,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想象探究等方式来创设情境,但要使创设情境达到物理课堂生成效果,就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例如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相关知识时,首先设定几个问题引入.①什么叫机械能?②机械能守恒条件是什么?③我们学过的典型运动中有哪些是机械能守恒的?(自由落体、平抛运动、圆周运动)④那么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特殊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比较方便呢?根据以上的问题加上适当的引导选出用“自由落体运动”来设计方案验证机械能守恒.设定探究式实验主题“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师再次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点.探究实验过程中,可以运用书本上的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方法,也可以自制摆,或者借助dis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产生质疑和疑惑,并展开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结合实验方案、实验目标,运用实验条件,展开实践探究.当然,在做物理探究活动之前,我们先要告诉学生这些探究活动的意义,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只有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与我们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才会有更强烈的探究兴趣.而且高中物理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我们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时间稍长,学生肯定会产生厌倦和抵触心理.

二、制造教学“冲突”,促进学生交流,提炼课本知识.(求是)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抓问题,抓矛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占有重要位置.学习的问题和矛盾解决了,学习效果就明显了.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教学中常“利用‘冲突’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人为地为掌握知识设置各种矛盾,在互相冲突中促使学生学习质量不断上升”.那么什么是教学冲突呢?教学冲突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所以说冲突是教学艺术的灵魂与精髓,课堂教学因冲突而精彩纷呈,闪现出教学艺术的光辉,最终提炼出教学生成的理想教学境界.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制造冲突,提炼生成呢?首先要选准冲突目标,选准目标是制造教学冲突的前提.目标的选定要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学生实际进行定位,确保目标突出、可辩、可生成性强,有较大的回旋余地,能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如在学习系统机械能守恒时,教师先抛出一道例题,让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知识加以解决.在每个小组的成员解决出现差异时,小组成员就自已所解结果加以说明,而其他成员就这个解决方案提出自己的看法,加以分析.从而得出共同的解决方案.其次,教师要挥发导向作用.在现实的操作中,由于学生在知识、经验、心理等方面的限制,难免会出现一些与我们教学的目标方向相背离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方向,起好主导作用.第一,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当学生为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所迷惑时,偏离讨论的话题时,教师要及时把讨论的主题拉回来.第二,当学生不能把握好合作与竞争的“度”而出现不和谐时,教师的及时、有效引导成为必需.学生毕竟在心理调节、社会经验等方面还稚嫩,难免出现意气之争,而忽视了讨论的主题,这个时候教师应当及时解释沟通,化解矛盾,将话题引回来.第三,巧妙点化矛盾.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掀起思维的波澜,形成剧烈的矛盾冲突,还需要教师运用矛盾科学的方法来推波助澜,巧妙地点化,促使课堂生成理想效果.

三、引导总结,升华生成.(回归)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相长,而教学是一个永无终结的过程,教与学相依相伴永无穷尽.现在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信息的种类与数量都飞速增长,信息科学也同步迅猛发展.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里,作为社会信息重要来源的媒介同样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通过各种媒介学生总是掌握着大量的信息.所以在很多时候会生成一些教师闻所不闻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教师为了不暴露自己的无知而不加以引导总结,就匆匆结课,这样就使生成缺乏升华的机会.一节课生成的知识、情感会很多,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会很复杂,并且有的时候学生不清楚生成的结果,这些都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总结,促使生成的东西再一次升华,以求得生成的深刻性.知识的最终目标是应用于生活实践,物理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升华.总之,实施“感知-求是-回归”模式教学开始受到越来越多老师的关注和认可,它要求我们在高中物理课堂上不断的对我们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并经过改进和创新,研究出更适合学生、并能为学生所接受的探究教育模式.

高中物理论文800字 高中物理论文1500字篇十八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论文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论文

整体凸显结构优化问题引领――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设计策略

口何宗罗刘熠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湖南长沙410006)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特别突出“过程与方法”,并且再三强调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高度关注“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设计,目的就是顺利实现三维目标,教学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过程.尽管已经有了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但教科书只能单向传递信息,不具有交互性,无法根据学生的现场反应组织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只有把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和要求,把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和所体现的教学方法,转化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设计,才能有效地达到新的课程目标。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一、树立“整体意识”,实现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和谐

整体意识的形成,突破点在于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我们必须把物理教学看作一个整体,绝不是人为简单的把教与学割裂开来,我们把教学设计看做整体,意味着教学过程的设计将“围绕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多重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的活动过程”,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是教学如何互动生成,即“课堂教学中有着三维因素(教材、学生、教师),相应地有着三种结构形态(知识结构、认知结构、教学结构)。每种结构又有各自的规律(知识序、思维序、教学序)。我们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树立整体意识,同步、有效地进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要做到三序合。

譬如在《磁感应强度》的引课中,我们不妨一起同归一个问题的发生过程:在讲台上放了几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磁性物质,请同学们猜想:“哪一个磁性最强?”并用实验检验:“看哪一个能把带有铁架的椅子吸起来,”(实验现象完全出乎学生的预料,体积最小的磁性最强)引出“如何来定量的描述磁性的强弱”的问题。为全课作了一个成功的铺垫。这比单纯依靠老师自顾自述说或通过放映有关视频学生被动观看效果要好得多。

从目前新课程实施来看,教学设计的整体意识又体现在教学设计的三个维度上,即目标设计、内容设计和过程设计三个方面。就教学目标设计而言,在达到清晰具体要求的同时,更应有弹性、衔接性、发展性、递进性四性。就教学内容设计而言,整体意识要求教师在将教学内容优化的同时,将原先各自分离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整体意识的根源在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教学设计系统自身内涵的集中体现。当然为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教学内容才可能在整体上活起来,(教学论文 )真正内化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去,既注重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教学规律:同时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密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相吻合。就教学过程设计而言,关键在于教师所教和学生所学具有合理的相关性。真正是内容与形式的合一,譬如在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的相互关系上,二者本质上应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很多教师在分析教材时一味就教材教,完全没有学生的影子。所谓重点、难点问题,是从教材本身而来的或是从教辅图书中“复制”而来,与学生根本无关,整体性要求教材分析中要以学生为依据,重点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在本节课中重点解决的问题和重点关注的问题:难点是本班学生在学习具体教材内容时的难点,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二、树立“结构意识”,实现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

以“结构意识”为主线主要是从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和从教学的过程两个方面来看,其一,从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物理学科的教学是一个大结构,而每一册教材就是小结构,每一册教材中的某一章节,相对于整册书而讲属于小结构,这使得整册教材则变成了大结构,我们每节课学习都是局部知识,最终会形成整体性知识。整个学习到的物理知识非常多,有的学生局部知识掌握很好,但整合在一起效果就不明显,究其根本是没有掌握物理学习规律,知识整合往往被我们忽视,学生也缺乏整体意识,学到的只是支离破碎的物理知识。为了让学生掌握物理学习规律,教师就要掌握物理教学的规律,把握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和选修(3系列)的新结构,如果教师有结构意识,就会将每一课的教学内容放到整个结构系列中去设计和思考。其二,从物理教学过程来看,教师需要教给学生的结构既有学习内容的结构又包括相应的学习方法结构。同时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的结构设计意识主要包括备课结构设计(课堂知识体系的纵横联系、课堂知识的逻辑结构、课堂中师生双方的情绪结构)、目标结构设计(全程性目标、阶段性目标、具体目标)、过程结构设计(教学过程中各环节收放、编织、重组、转换、改造)、资源结构设计(教材、教参、教室、网络、学生资源)、方法结构设计(物理学科特有的教学方法归类、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组合)、评价结构设计(导人性评价、判断性评价、纠正性评价、引导性评价、拓展性评价等)、策略结构设计(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处理课堂提问、如何调控课堂、如何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因此具备“结构意识”设计理念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方向。结构之于物理学,相当于骨架之于人体,结构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时下的物理教学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让学生形成良好结构的要求。

譬如在对运动描述这一章进行知识总结时,图1则是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的呈现方式。可笔者通过运用结构意识对此进行知识总结时绘制出知识结构图2。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图1中进行知识总结的时候,把相关的知识脉络一层一层地画出来,这一教学中板书和总结的方法显然能使得学生知道一些知识点之间的隶属关系,然而让学生形成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想打通通往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环节和路径仍然是非常困难的,各个大的知识点之间互相孤立,各自为战,无法形成整体结构和功能,这种分解分割式的思维方式的缺点在于学生无法整体地、综合地研究事物,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迁移和运用,而且如此知识总结,与新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精神也有差距。

采用图2结构方法的思路后,就有助于略去细节和次要的因素,形成主干清楚、层次分明的基本架构,学生自初中升人高中后可以很明晰地看到物理学的概念是如何进行演变的,这对于他们培养起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很好的教育意义,而且对于运动的描述:概念描述、符号描述、公式描述、物理意义描述,几种描述方式紧密结合,从位置到位移再一步步到加速度概念的提出步步为营,层层推进,而且着墨不多,学生记忆起来也比较容易,正是由于这种深层的内在联系和形式上的新颖,学生很容易陷入对所学物理知识的沉思中,教师更可以抓住这样一个机会引导学生回答:“描述运动的最核心的最深刻的物理量是什么?”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回答出是加速度,还有从形式上看,速度和加速度是什么,都是比值,是比值定义的,描述的是变化率,表示变化快慢,而位移和速度变化量又是什么,可以看出都是差值,是差值定义的,描述的是变化量,表示变化的多少。这样一来学生记忆起来的容量不是很大,但是效率却相当高,很容易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得到迁移和运用。还有这种阶梯式样的结构形式也很美观,使得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学习就像是上楼梯一样,只有一步一个台阶,上起来才会比较容易,相反如果前面的知识没学好,向上更高的一层台阶就会比较难,这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上的教育。

三、树立“问题意识”,实现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活动主体对既有的知识经验、和一些难于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并驱使活动主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它在人们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物理教学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是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的,问题是物理教学的中心。问题解决是认知的核心――物理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认知领域,问题解决中蕴涵丰富的知识,因此教师的问题意识是影响教学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实现课堂教学设计深层追问转型与突破的契机。在物理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问题意识呢?

物理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有物理知识都来自于实践,即物理问题往往对应某种现实模型,是对现实模型的抽象。“物理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应用物理的意识。新课程标准既关注问题解决,又关注问题的提出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成为标准的一大亮点。实际上,创新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新,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物理教学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一方面,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空白时间带”,为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留出时空;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反对人云亦云,敢于向权威挑战,对教材写的、教师说的、名人提的问题敢于质疑:还要注意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如归纳推测、类比联想、改变属性、逆向思考、物理实验、追溯过程等,让学生在物理情境中、问题解决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如在教学案例《回旋加速器》中,传统教法是“介绍结构,讲解原理”,其结果可能造成教师呆板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局面,学生所获得的也只是些静态的知识(现成结论),而那些蕴涵于研究过程中的动态知识(科学方法等),却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同时无法达到在感悟科学家创造性工作的同时也受到思维激荡的目的,其教育功能被大大地削弱了。为此我们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有实际意义的问题,然后先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如问题为:

1.用冈3这种方法加速粒子,获得的能量也不够大,只能达到几十万至几兆电子伏。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突破电压限制,使带电粒子获得更大的能量呢?

2.可否再加几个电场,让带电粒子逐一通过它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图3上改画成图4)

3。仔细推敲一下它的可行性:按图4所示的方案,真的能实现多级加速吗?――在相邻两级加速电场的中间,还夹着一个反向电场,当带电粒子通过它们时,将会受到阻碍作用。

4.用金属圆筒代替原来的极板。(在图4上改画成图5)这样,既可以在金属圆筒的间隙处形成加速电场,又使得圆筒内部的场强为零,从而消除了减速电场的不利影响。

5.电源是否做点改进?――为了简化装置,我们可用一个公用电源来提供各级的加速电压。(在图5上改画成图6)

6.若电源的极性保持恒定(例如始终a正b负),你认为这个粒子能够“一路顺风”,不断加速吗?――为了实现带电粒子的多级加速,应该采用交变电源。

7.电源极性的变化还必须与粒子的运动配合默契,步调一致,即要满足同步条件,这是确保加速器正常工作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8.如要保证同步,电源频率有要求吗?应该越来越高才行。

9.刚才讨论的这类加速器,人们通常称之为直线加速器。例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注入器部分,就是一个全长200多米的直线加速器,这类加速器固然有其优点,但它的设备一字儿排开,往往显得拖沓冗长。我们能否寻找一种既可使带电粒子实现多级加速,又不必增加设备长度的方法呢?

10.如果只用一个电场,带电粒子经过加速后还会再次返回,那就好了……用什么方法能使粒子自动返回呢?……

生:(豁然开朗)外加磁场!利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特点,可使它重返电场,再次加速,

可见,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来说,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并在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从结构体例上都与以前的物理教学大纲不同,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气息,蕴涵着丰富的新教育理念。这些变化必然对物理教学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其中特别是对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及新理念的设计特征等均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对这些新观念的领悟、新观点的接受、新要求的实现,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转变过程,教学设计的新理念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可以通过探索、反思,让它更加完善,更加完美,这是广大教师教学的追求,也是新课标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闫俊华,关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高有效性的若干思考[j].新课程学习,(1).

[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课程观[j].教育研究,(10).

[3]吴加澍,意识功能方法――改进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月刊・中学理科版,1993(3).

[4]傅道春,徐长江,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高中物理论文800字 高中物理论文1500字篇十九

1能力生成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生活经验对中学物理尤其是对力学、电学中的基本知识的构建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正因为如此,中学物理教学特别强调情境的生活化,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但也应当看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对于物理知识构建和能力形成并不全部是积极的作用,对于学生经验、对物理知识的构建产生消极影响,已经有很多作者给予了研究,而学生的生活经验对于能力形成的负面作用则较少有人提及.事实上,学生在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往往是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他们知道需要用物理知识去解题;另一方面生活经验尤其是一些错误的生活经验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又顽强地发挥着作用.在这种矛盾的交织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始终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徘徊状态,客观上阻碍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例1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在一粗糙水平面上向右运动,与此同时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8n的力的作用.已知物体与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分别如何?根据笔者的经验,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会出错,他们错误地认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8n,方向为水平向右.有意思的是,如果本题呈现时带有图示=,则学生的错误率会更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对学生的解题思维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调查便会发现,此时做出错误判断的学生的思维惊人的相似,他们都认为摩擦力的方向必然与受到的力f的方向相反,而且大小就与f相等.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进一步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在生活中有大量的情形与此相似:推着自行车向前走时,推着一个箱子向前移动时……都是推力向前,摩擦力向后.于是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就是摩擦力总是与推力相反的.至于大小的判断,可以想像学生此时所建立起来的逻辑关系基本上脱离了习题当中的实际情形,基本上就是一种朴素的直觉性认识.因此,关注学生的能力形成,需要关注学生问题解决过程中生活经验的负面影响,基于习题给出的具体条件去判断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并借助于牛顿运动定律将受力与运动的关系联系起来.同时强化学生以物理知识代替生活经验去解题的意识,是促进能力生成的根本途径.

2能力生成需要关注学生的物理认识

根据笔者所接触到的物理同行来看,可以说中学物理教师都有一种特质,即他们十分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够生动有趣,能够在其它学科相对沉闷的情况下给学生带来一些愉悦.于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等措施不断涌现,应当看到这一教学行为其实也是需要辩证看待的,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也造成了学生的一些学习上的错觉,即学生常常误认为物理学习是不需要付出太多思维的.而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尽管不少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物理解题当中会遇到困难,但是他们很少意识到这是因为在课堂上形成了“轻视”物理思维含量的缘故.如这样的一个题目:一个带电粒子的动能是ek,当它以垂直于电场线的方向进入某平行板电容器并飞出时,动能变为2ek.现假设该带电粒子进入电场时的初速度增大为原来的2倍,那其出电场时的动能变为多少?对此类问题的学习,为了使内容形象化,教师一般会通过flash动画去呈现相应的场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形成问题的条件.但由此也让学生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认识,即电子进入电场的轨迹是固定不变的.而在此思维之下学生在解答上面的问题时,他们极少有人意识到由于初速度的变化,该电子在电场中受电场力做功的距离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得出错误答案的学生相当多.由此可见,在物理教学中要努力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要让他们认识到物理问题的变化性与复杂性,只有充分分析了问题的条件之后,才能得到正确答案的认识必须牢固树立.

3能力生成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直觉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学生的物理直觉对于能力的形成来说至关重要,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他们解题的直觉特别好,往往能够一下子看到问题解决的关键所在,而能力薄弱者往往就不具有这样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直觉是提升各项能力的关键所在.笔者以为,形成良好的学习直觉途径有:一是大量的训练,这一点不用避讳.大量训练与题海战术不是一回事,大量训练不是机械的重复训练,而是进行系统的变式训练,以让学生达到一通百通的结果;二是必要的自我反思.这是当下中学物理教学中比较缺失的,很多时候学生解题之后都急着去做下一道题目,而缺少一种回过头来反思的意思.其背后透露出的是完成任务的心理,而非能力提高的心理.事实证明,只要坚持引导学生反思,就会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4总结

当然,以上两个途径最好同时进行,这样常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其背后的原因就在于两者是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对学生的能力提升起作用.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gongzuozongjie/479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