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2023年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研究(十六篇) 浅谈中学物理探究教学的策略

2023年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研究(十六篇) 浅谈中学物理探究教学的策略

更新时间:2023-01-11 19:28:46 点击: 来源:yutu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研究篇一

摘 要:当前物理实验教学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为提升学生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必不可少。从加强实验设施的基础建设, 鼓励自制实验道具, 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 再到借助现代技术, 都能增加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有效培养学生物理思维。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创新策略;

引言

受到教学理念、重视程度、升学压力等多方面的制约, 教师不主动演示, 家长不乐意实验, 学生不喜欢动手, 导致物理实验教学发展缓慢。但随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主要内容的“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 对学生科学精神这一文化基础的要求越来越高, 越来越多的物理教师开始意识到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1]。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 教师不仅要完成基本的实验教学, 更要对实验教学进行创新, 以达到核心素养对学生提出的要求。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 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实践进行了研究。

一、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的实施意义

(一) 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 激发学生实验欲望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 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身教胜于言传, 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极大, 试想一位平时连演示实验都不做的教师突然心血来潮让学生回家自制一个简单的物理教具, 你认为会有多少人完成?因此,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演示操作规范的实验, 带领学生走进物理实验。可以先从模仿开始, 让学生体验实验的乐趣, 建立自主实验的信心, 然后慢慢放手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二)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物理学是一门精密的自然科学, 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中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许多的物理规律都需要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 它以直观的演示,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培养了学生的物理思维, 因此物理教学的核心在于实验[2]。

(三) 推动物理的实验研究,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为了做好一次规范的实验演示, 需要反复修正每个细节;为了准备一堂学生实验课, 需要精心设计每个问题;为了自制一件简单的实验教具, 需要多次尝试每个器材。为此, 教师应深入了解教材, 研究实验教学, 主动参与并推动物理实验研究。在此过程中, 教师对“新课标”的把握、对重难点的.处理、对教法和学法的掌握为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的实施策略

(一) 加强设施建设, 提高实验教学开放性

作为实验教学的基础设施, 实验器材的作用很关键。学生平时只有在上实验课时才会接触到实验器材, 在做一些实验时还会出现人多器材少的情况。因此, 加强实验室的设施建设变得尤为关键。一方面, 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开设科技社团、兴趣小组, 保证物理实验室的“全日制”开放, 安排物理教师在实验室值班。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学生的安全,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困难, 还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探究以拓展知识。另一方面, 需要及时更新实验室器材, 在确保一定器材数量的同时提高器材的质量。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实验探究环境, 还让一些常年被锁在实验橱窗中的实验器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二) 奏响瓶罐旋律, 增强实验教学探究性

自制教具, 不一定需要多么精密的仪器, 有时可能只需我们随手的瓶瓶罐罐。如一个塑料瓶、一截吸管和一枚回形针就可以组成一个浮力教具“浮沉子”;一个苹果加上铜片、锌片再加上一个发光二极管就可以完成“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水果电池实验。当然教师要提醒学生做完实验的水果不能食用, 因为水果里面已经发生了化学反应, 有重金属残留, 对人体有害。又如在给学生讲“重心”的时候, 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让铅笔竖立在我的手指上而不掉落下来?面对这个问题, 学生们首先尝试将铅笔直接立在手指上, 但均以失败告终, 于是就有了课后的讨论, 学生a:“我将笔横着放在手上可以稳定, 竖着就不可以, 这和重心有没有关系?”学生b:“竖着放重心高, 横着放重心低。”学生c:“有什么办法可以降低重心呢?”学生一问一答, 思想的精灵在课间跳跃着, 于是就有了这幅图 (见图1) 。自制教具不是简单的器材拼凑, 而是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拓宽探究的范围和深度, 这不仅增强了实验教学的探究性, 更提高了学生物理实验的探究能力。

图1

(三) 链接物理日常, 促使实验教学生活化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版) 》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但是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 不同学科的学习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 放学后学生也会花很多时间来完成家庭作业, 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脱节, 更不用说走向社会了。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将物理实验生活化, 链接生活日常, 将书本上条条框框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学生们所认识的大千世界。

在“光的色散”实验中, 学校实验室提供了三棱镜, 但是在家中如何观察此类现象呢?双休日一过, 就有学生拿着照片来找笔者:“老师, 我们在家里也看到色散现象了。”翻看照片, 有透明奖杯的色散现象, 还有水晶吊灯的色散现象。通过在家认真观察和尝试, 学生发现物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生活用品也可以用来做物理实验。这大大增加了物理实验的乐趣, 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同时学生也会习惯性地从生活中寻找物理。

(四) 应用现代手段, 促成实验教学信息化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技术与教育领域已逐渐融合, 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正在悄悄发生。在现代信息社会, 网络具有高效、快捷、方便传播等特点, 在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合理娴熟地使用网络技术, 通过会声会影的视频编辑、photoshop的图片编辑、camtasia studio的视频录制以及实物展示台等, 能够解决课堂演示操作烦琐、容易失败、现象不明显等问题。如教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运动的相对性》一节时, 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相对性, 笔者利用一幅两米长、以蓝天为背景的画卷, 一个孙悟空模型 (见图2) 和一部手机, 笔者将孙悟空模型固定住, 请两位学生上台拉住画卷, 然后以画的一端为起点, 放慢速度去移动画卷, 笔者用手机录像拍摄, 拍好后直接上传到教室的计算机上, 学生就能从视频中看到孙悟空“腾云驾雾”了。

图2

结语

综上所述,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和创新, 离不开所有物理教育工作者对物理实验教学的热爱和探索。物理教师参与并推动物理实验教学及创新, 可为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花均.利用网络技术优化物理实验教学之我见[j].中学物理 (初中版) , , 33 (22) :59-60.

[2]邹前宝.关于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思考[j].中学物理 (初中版) , 2015, 33 (11) :60.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研究篇二

初中物理有效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

一、初中物理有效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

1.树立正确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观念

度,运用生活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注重发掘学生的生活经验素材,能够引导学生将教材上的知识转变为实践能力,使抽象的物理教学变得更加具体形象,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主动。例如:在讲解“光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镜子、手电筒、和放大镜等物品带到课堂上,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光线折射和焦距的存在,积极思考问题。其次,强化初中物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通过实验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主要是直接兴趣,对具体操作并不是很感兴趣,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增加学生操作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本质内涵,培养其研究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鼓励学生自己做实验。例如:在讲解“滑轮问题”时,在课堂上做过滑轮实验之后,可以把学生带到实验室,让学生亲自做实验,研究实验现象,掌握物理知识。最后,教师要全面认识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由于受考试压力所致,不少初中物理教师带领学生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记住实验现象和结果,从而忽视实验过程和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使用实验器材时,给予爱护与珍惜,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和知识。在实验过程和方法上,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学习物理知识。

2.提升初中物理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上,教学策略分为准备策略、实施策略和评价策略。准备策略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要理解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在实施策略中,要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物理规律;在评价策略上,教师要对自己的讲课过程进行反思与自我评价,课后作业能让学生自发学习,提升学生学习能力。首先是物理实验教学的准备策略。这主要是教师做好备课工作,深刻认识教学目标,实验时设定合理的问题进行提问。其次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施策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自主观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传授具体的观察方法。最后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评价策略。评价是教师反思性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发现课堂不足。教师可以合理布置课后作业,增加操作性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二、总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和任务也有所改变,重视物理实验在教学,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还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学习物理知识与掌握物理规律。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研究篇三

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方法论文

在阅读《人民教育》时,有一篇文章《个性化学习中的时间管理“密码”》中阐述了一个观点,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时间的配置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统”得多一点,学生“自由”少一点;教师“放”得开点,学生“自觉”多一份。这与我的教学观念产生了共鸣。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实验教学的创新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是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突破口。

一、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教法的创新

以往的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演示实验步骤或者是由学生带着问题讨论总结实验步骤后,再由学生分组模拟展示实验步骤来完成探究实验。讨论评估交流后得出结论。整节课下来课堂氛围是热热闹闹,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学生的所有行为被一根绳牵着,按照固定的模式按部就班的完成实验教学,仅仅验证了实验结论,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得到拓展,学习兴趣也并没有得到真正提高。如何让物理实验教学实现有效教学呢?美国犹他州立大学教授戴维?梅里尔博士曾经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有效教学的精髓:“1.当学习者介入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2.当激活已有知识并作为新知识的基础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3.当新知识展示给学习者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4.当学习者应用新知识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5.当新知识与学习者的生活融于一体时,才能够促进学习。”所以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介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研讨实验方案、亲自动手实验,展示实验成果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时,利用学生的手和桌面,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受摩擦力,每个学生都会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实验设计方法:

1.一只手握紧拳头,立放在桌面上,另一只手轻轻地压在拳头上,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

2.用较大的力压在拳头上,让拳头在桌面上滑动。

3.谈两次操作的感受。学生会发现用较大的压力,拳头滑动起来费劲,这说明了力的大小不同,摩擦力不同,但凭感觉还不可靠,怎么才能知道力到底变化了多少呢?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完成实验。有选用摩擦计、笔盒、物理课本、纸盒等等。一节课下来学生们都参与其中,不但分析讨论出了实验结论。而且通过实验现象的展示,交流实验出现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发现弹簧测力计是运动的不便于读数,于是有的同学建议将弹簧测力计固定,慢慢拉着长木条运动来改进实验,这样的实验探究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

二、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学法的创新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大部分以课堂演示实验为主。这种方式只能起到吸引学生眼球的作用,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实验中。在实际教学中,我会给学生留一项前置性作业,在学习新课前,学生都会自主学习。在预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只要遇到实验,要利用手边的器材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改进实验,然后选取效果明显的创新实验在课堂中进行演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高涨,实验也成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伙伴。例如,在预习浮力时,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用品投入水中,观察现象,有的同学为了让同学体验物体放入水中会受到力的作用,设计了乒乓球连接小石块放入水中,有的学生把下沉的物体直接用手托着放入水中,畅谈手对石头的力变小,引出石头受到水对石头施了一个向上的力。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效果特别明显。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通过实验,学生获得的物理知识就更加深刻、牢固。

三、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

在实验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机会和广阔的`思维空间,逐渐培养学生从全方位推测、假设和构思中“探索”答案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近几年的吉林省中考试题中,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注重考查知识的形成过程与研究方法,实验也不仅仅局限于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所安排的二十个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外小实验,而是提倡考生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现有材料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小实验,从而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过程,领悟研究方法,学会科学思维。图6是吉林省物理中考试题12,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这幅图的雏形,图6,4-1出现在物理课本第六章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中。由于热空气上升使纸风车转动起来。图6是一种简易的实验装置。将它放在无风且光线充足的地方,黑色塑料瓶在阳光的照射下,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变小而上升,从瓶口冲出推动纸风轮转动。该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能。总之,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我们肯放手让学生去探索,他们就会由原来的被动听转变为主动学。通过实验教学创新,构建以学习者为主体,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由教师“教”向学生“学”的转变,学生学习活动由“学会”向“会学”“乐学”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研究篇四

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物理实验教学提升策略论文

摘要: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整个物理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物理实验的辅助,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掌握物理知识。分析了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意义,对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创新教育;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效性

实验是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有效设计物理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物理知识。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需要有效创新初中物理实验策略,提升实验的时效性,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意义

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来说,物理实验的详细演示,可使学生通过现象逐步地去认识本质,尤其是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物理实验更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整个初中物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探索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从创新性的角度切入实验讲解

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时候,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切入,引起学生的操作兴趣。例如,在讲解“浮力”这一课的物理实验时,教师就可以运用故事切入的方式。教师讲述“草船借箭”的故事,开始的时候讲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以及战争场面的精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话锋一转,询问学生这些船是怎样在江面上随水而行的。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所要操作的浮力实验。学生凭借对这个故事的想象和理解,也会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其中的原理,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物理实验上来。同时,学生也了解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间接培养了他们在生活中的物理思维,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增加课堂创新性探究讨论

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要增加课堂创新性探究讨论。简单来说,就是要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参与,促进学生思维力的发展,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例如,在讲解“重力”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讲解的重力的概念和相关知识,让大家思考一下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筛选,积极地参与讨论,从而对重力这个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创新性探究讨论,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地发言,激发思维,在组员之间的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见,对不同的认知进行讨论,能更清楚地发现认知中的错误,更有利于对重力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而且,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来帮助学生解释为什么有些作用力不属于重力,这样一来就可以更正学生的错误认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开发创新性物理实验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开发创新性物理实验方式来推动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例如,教师在讲解“串并联的知识”的时候,就可以改变传统的实验方式,采用新型的、有选择的实验方式进行实验。这种新型的实验方式简单来说就是给学生更多材料选择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究来找到最佳的实验方式,并且取得成功,最终获得实验结果。所以,教师在进行“串并联”的实验时,除了要给学生准备一些基本的灯泡、导线、开关、电池之外,还可以准备一些与该实验无关的器材,让学生根据具体的实验原理去选择实验器材,这样一来,学生的选择空间就会变大。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只准备了实验会用到的.材料,导致学生形成思维惯性和思维惰性,认为给出的材料一定要用到,如果没用到就是自己实验出错了。而且实验时已经给定了材料,学生就不会思考做这个实验应该用什么原理,用什么材料合适,与探究物理的基本原则相违背。而这种创新性的实验方式,可以进一步推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也能培养学生物理实验的思维。

(四)重视实验总结的教学环节

教师还要注意总结实验经验,通过实验经验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拓展能力。在物理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实验内容让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写出自己的实验心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再次回顾本次实验过程以及一些基本的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这个实验基础之上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基本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例如,对以上“浮力”和“重力”的实验,学生就可以在实验之后对基本的原理进行总结,然后再联系一些生活现象,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这同样是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表现。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进一步研究可以看出,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总结等多个方面来共同深入,并且要做到不断地渗透,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创新教育理念与初中物理教学之间不断地融合,实现初中物理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小强.创新教育理念增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效的有效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研究篇五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论文

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具有广泛深刻的意义,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生动活泼地建构化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与终身发展。我认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可采用以下策略。

一、创设有趣的实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

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利用素材来创设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体验化学与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人教版《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的课堂教学中,我在上课前几分钟,用脱脂棉包裹少量的过氧化钠粉末,放在一张石棉网上,并准备好一支长的塑料吸管或一支消过毒的、洁净的玻璃管。上课时,我对同学们说,老师今天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吹气生火。这时学生们注意力集中,然后我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配合实验,用塑料吸管或玻璃管对着棉花轻轻地吹气,不一会儿,棉花团“噗”的一声燃烧起来,教室里立刻响起同学们的惊叹声。这时我适时地创设问题情境:老师事前在脱脂棉里包裹了少许过氧化钠粉末。吹气后棉花为什么会燃烧?究竟发生了什么反应?在这个有趣的问题情境的激发下,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上积极主动。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可常常创设类似的实验教学情境,实践证明,这样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充分欣赏化学实验之美

我在暑期教师培训资源建设中,开设了“离子反应”公开课,结合课堂需要,我在新课引入时,设问:把硝酸银溶液滴人氯化钠溶液中,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们脱口而出:产生白色沉淀。我进一步设问:如果用高速摄影机的镜头去观察,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然后与学生一起欣赏清华大学与中科大出版社联合拍摄的纪录片“美丽化学”。通过高速摄影机的镜头,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美妙现象强烈震憾了每一个学生,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这时又设问:这些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发生这些反应的条件有哪些?水到渠成地导人新课:这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新的课题:离子反应。

用高速摄影机帮助学生变换视角去欣赏化学实验,使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又一次得以提升和强化。在中学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好多媒体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三、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猜想,并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对实验进行反思和评价,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例如,如何对真假红葡萄酒进行鉴别?学生通过讨论,得出这样的方法:在两杯酒中分别加入适量可食用的纯碱,如果酒的颜色加深,变深蓝色了,则是真的葡萄酒,如果酒的颜色没有明显变化,就说明是假酒。这个实验,直观明了地体现了指示剂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我教的每届学生中,都有一部分学生在自己的家中或车库中建立了小小的化学实验室,对学生这样的行动,家长和老师首先应积极鼓励与支持,另一方面要给予帮助与指导,保证实验的安全性。

四、挖掘化学课程资源,对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仪器创新设计

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挖掘课程资源,在很多实验的设计上,不唯书本,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改进。例如,在学习氯气化学性质时,如果按常规的方法完成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虽然现象明显,但缺乏趣味性。因此在课堂教?中,我进行了适当的改进:用镊子取一块比较大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夹好钠块放在充满氯气的集气瓶的正上方,接着用小锉刀来回锉动钠块,产生较多细小的钠屑。当细小的钠屑落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时,会清晰地观察到剧烈的反应,产生耀眼的火星,听到“啪晰”的声音,同时大量的白烟弥漫在整个集气瓶中。实验现象生动有趣,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世界的奇妙。

另外,还可进行实验仪器的创新设计与使用。生活中的瓶瓶罐罐如饮料瓶、注射器、塑料吸管、牙签等都可作为实验仪器和用品,家庭生活中使用的如食醋、食盐、葡萄糖、白糖、纯碱、鸡蛋壳、导线、金属片等都是实用的化学试剂,利用它们可以完成很多实验,例如:鉴别区分羊毛织物和化纤织物,催熟水果,巧除水垢,制“水果电池”,制作有机物的分子球棍模型等。

化学实验的创新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值得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实践。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研究篇六

初中教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引者,物理学作为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相关设备、实验仪器产生的效果才能对物理知识进行相对直观地了解和汲取.因此实验教学法是当前提升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办法.实验教学法,就是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从而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最终提高学生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过程.通过相关设备设施、仪器、道具等可以模拟物理现象,通过实验来验证物理定律、原理和概念等,帮主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掌握物理知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法分为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和边学习边演示的实验法.需要教师注意的是,这几种演示方法不可错乱顺序,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分别进行,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演示实验

当前,基本上绝大多数学校都配备有教学仪器.因此,进行新的课程讲解时,教师需要携带相关仪器和设备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物理现象,这样能够使得学生对物理知识加深印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物理学科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演示实验,有时候教师也会让个别学生参与实验,课堂上进行的教学实验,有助于刺激学生的兴趣,具有发人深省、引人入胜的感觉,通过这一系列直接或者间接的反映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另外教师在实验演示的过程中要进行规范的教学操作,如果教师操作不规范则有可能发生危险或者给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造成误区,因此正确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在课堂操作上非常重要,课前,教师就应该提前准备好教学所需的实验器材和重点知识点的展现.这样在课程中才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物理课程中“大气压强”这一课时中,通过大气压强的拖杯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选择简单的仪器来实验,玻璃杯、水,硬纸板等实验器材,首先应该将玻璃杯装满水,然后将硬纸板覆盖,将水杯倒置用手托住纸板,在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猜测,如果仅仅是一张纸,悬浮空中尚有难度,又怎能拖住一杯水呢,这样通过激发学生心中的矛盾来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程的求知欲.最后将托住硬纸板的手拿开,学生会惊奇得发现水并没有流出,而这一现象的出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要认真操作,为学生做好示范,适时给学生制造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实验操作的时效性.

二、学生自主实验

物理教学实验对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只看不操作也是不行的,课堂的参与者有老师也有学生,教师应该遵循将知识点理论和实验都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再将理论和知识实验还原到实践中来的过程.学生实验也是物理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它是教师讲解物理知识和演示实验之后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求证的,当学生在课堂上基本了解和具体掌握了实验的操作过程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只有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才能让学生和老师共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学生通过对自己产生的问题的再次研究,才能对知识点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巩固已经学习过的物理知识.因此,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就是一个通过大脑与双手打开知识与实践的一个重要步骤.比如,“小灯泡功率”实验,学生应该对每一步都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首先应该做出用以记录数据的表格,检验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准备到位(灯泡、电阻、开关、电流表、、电压表、电池、电线),然后按照自己实现设定的连接办法将电路图进行连接,之后检查自己所连接的电路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将电阻滑向最大值,然后闭合开关,滑动电阻,记录电压和电流数据,实验完成之后断开开关,整理实验器材,对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这样一来,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就完成了.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进行指导,诱导学生独立自主进行实验,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将该实验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说:电池的安装、电流表电压表不同的安装方法、滑动变阻器安装的必要性等等,以及在实践中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等,让学生清楚知晓小实验中的大道理.另外教师在课堂上或者试验中都可以教导学生随时随地自己动手收集实验器材、开动脑筋用自己的智慧去验证物理原理.例如天平的试验,如果天平的砝码丢失,那么有心的学生会去找一些与砝码同等质量的道具去替代;电流功率测试实验中如果因为设施的原因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丢失,那么有些学生就会用电阻最小的铜丝或者锡纸去替代.这些道具都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初中教学,应该大力倡导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物理实验,研究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了解生活的来之不易,养成珍惜资源的良好品德.

三、联系实际实验

实际生活中,物理现象可谓无处不在,仅仅课堂上的演示还远远不够,多数学生觉得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比较遥远,很少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常识,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下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自主实验和验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自主进行物理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已经学习的知识,还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比如“探究水缸外部出汗”“窗玻璃出汗与结冰”“鱼塘中鱼为什么沉不下去”等等问题,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物理作为一门以动手操作为主的学科,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熟悉了解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自己动手实验的能力.物理实验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得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通过实验把物理现象直观的反映给学生,将物理的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践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融合,教师课堂上做好实验演示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让学生自主实验,获得学习体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习能力获得提升.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研究篇七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部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根据教学研究,初中物理内容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少学生认为物理知识晦涩难懂,学习积极性较低。另外,有的教师不注重实验方法,实验教学呆板僵化,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创新实验教学,以便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如何开展实验教学?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以生为本进行实验创新教学

初中生的各方面素质有待提升,所以不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都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实践,生怕不小心,损坏了实验器材,常用讲解法教给学生间接经验,或者在班上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这就造成学生对物理现象的一知半解。初中物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初中生正处于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抽象思维水平较低,难以体会其中的物理知识规律,更难以把握相关的思想方法。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进行的。在物理中有大量的知识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学生刚接触物理的初中时期,通过参加物理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教师不能因为担心学生完成度不高,或是担心损坏实验器材就不让学生自我实践,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主体就要转变教学模式,教师要从“主动教”转化为“启发和引导”学生学,让学生从“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创新实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实效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一定要使用教材上的实验器材或实验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实验思路,完善实验过程。

1.启发式实验教学

启发式实验教学,要求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实际教学中,可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物理原理。笔者在人教版初二物理第十章《浮力》教学中,进行了“探究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笔者让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容器,同时也为学生准备铝柱、铁柱、弹簧钩、盐、砝码等实验设备,并为同学们设计了这样几个探究问题。(1)浮力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有关系吗?(2)实验中,选用不同的液体时,相同质量的铁块和铝块哪个受到的浮力大,你能解释原因吗?笔者让学生自备容器,使用烧杯向容器中注入相同体积的水进行实验。这样的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对实验产生期待感。同时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清实验的关键点,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

2.创设适当情境,提升教学质量

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实验,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笔者在教学“声音传播”时,遇到了难题,学生没能理解掌握“回声”问题的计算方法。为此,笔者带领学生完成题目:一艘船的航行速度为8m/s,在行进路途中,轮船鸣笛,3s后有回音传来,求:这艘船距离障碍物多少米?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只想到声音传播过去的时间,不理解声音传回来的时间。笔者让学生选择实验地点和实验器材,模拟船航行的情境。学生选取学校外侧的围墙为实验地点,准备测量仪器:米尺和秒表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让学生自主实验。通过测量,学生发现他们在距离围墙340m远的位置发出声音,需要近2s的时间,声音会回传到自己的耳朵。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声音回传也需要时间,进而有效掌握回声问题的分析解答方法。

3.加强应用性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此,在学生学习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兴趣活动社团,搞一些小发明创作竞赛,举办一些实用物理知识竞赛等,采用不同的方式,去鼓励学生想、做、思考,从而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学习了简单机械原理后,可以和学生一起拆装改装自行车;学习了用电常识后可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行设计特色的实验电路,还可以带领学生安装实际生活电路,等等。

参考文献:

[1]樊建安.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

[2]刘海连.初中物理实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09(2).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研究篇八

可以说生活中随处可见物理的影子。初中物理也与生活息息相关。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更要求我们重视实验教学方式的运用,实验本身能训练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总结的能力,而正确得当的实验教学更能为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那么,该如何完善我们的课堂实验教学呢?笔者认为,应全面分析它存在的问题,再一一对应着给出可行的策略。

一、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

1.教师“重理论,轻实验”,忽视实验教学。物理理论知识比较多,涉及的知识体系比较广。迫于教学任务,跟进教学进度,教师们在设计教案时,没有把课堂实验作为必要的教学环节。直接用单纯的讲解、全盘的知识灌输来代替,或者借用多媒体图片和视频展示匆匆带过,没有现场的实际操作。在传统的以分取人的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下,不少教师还是把重心放在掌握概念和做题训练中去了,这也导致物理实验教学的不被重视。还有的教师因为自身疏于实验的训练,无法切实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2.学生对物理实验教学的参与度不高。一方面,学校为了避免学生破坏仪器设备,出于对实验室的保护,不愿意提供机会给学生动手实验。这样导致教师一个人在实验,实验经过甚至包括现象原因的分析都由教师一手包办完成,这样学生容易产生依赖的心理,动手能力日渐退化。另一方面,因为物理的综合性比较强,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也就缺乏科学质疑精神和研究态度。再加上物理实验分组合作的性质,虽然强调团队完成整个实验,但还是有不少学生因为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不清楚实验的步骤和流程,害怕动手,这样实验由组长完成,其他人就失去了尝试的机会。

3.物理实验器材和场地配备不足。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充足的实验器材和实验室,不能保证每个学生及时实验,实验设想再好也无济于事。目前普遍的实验教学现状是将学生四五个人分成一组(农村或偏远乡镇情况可能比这个还严重),集中到一个实验室里进实验操作,没办法给每个学生一台仪器,还有的不能保证设备的更新,非常不利于实验教学。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的应对策略

1.提高教师的实验意识,加强实验教学。教师首先要有勤于动手的意识,很多时候教师没有进行实验教学,多数是因为对实验操作不熟练或不专业。因此要对初中物理教师加强物理实验培训,培养教师教会学生动手的能力,这样就能打破教师一味依赖教材的习惯。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实验教学中要树立巧用素材,灵活施教的观念。如对于比较复杂困难甚至危险的实验,就不要让学生做。而对于能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则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参与度。实验既是检验知识的手段,也是激发灵感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物理知识和问题,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例如,在教学《汽化与液化》这一章内容时,在实验前进行启发性提问:生活中晾衣服的时候,人们通常把衣服摊开晾在有阳光、通风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衣服上的水在蒸发的时候又跟什么因素有关呢?这样,学生带着好奇心,通过猜想,用相同的两块玻璃片来对比和分析,就能顺利得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高低、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的结论,很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3.完善实验设备,创造良好的实验教学条件。首先,学校应该加大对实验场地和器材的投入,尽可能地为学生完善实验平台。给教师教学提供便利。其次,教师要学会合理运用课堂的小器材,生动教学。如可以用尺子测量纸的厚度。再次,如果在室内现成的正式的仪器实在是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主实验,让学生自由去操作。如在学习量筒、弹簧秤、天平等知识后,可布置小实验:自制天平、量筒、橡皮筋测力计,还可以制作探究“水的沸腾”的仪器,自己制作简易杠杆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上可知,尽管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我们要明确对它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结合学生情况,创新我们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的动手能力慢慢得到提高,使初中实验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改善。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研究篇九

初中物理是一门由实验课与理论课组成的基础学科,而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主要途径一直深受教师们的关注。在实验中,学生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探究实验中也能进行自主观察与思考,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且主动解决问题。

1教师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如果能展示好演示实验,这样既能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又能容易的把抽象的物理概念生动地展示在同学们面前,让学生们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所以,老师教学应根据实验不同的要求和特点,精心编排教材内容对每个演示实验负责。物理教学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生动和有趣的特点,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最直观的物理情景,给学生以感性的认知,能让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和理解物理规律起到重要作用,使学生学习记忆更加深刻。心理学研究显示:人的动作记忆能力比语言记忆能力要高出好几倍。“实践出真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比如讲解光的色散时,由于阴天无法做实验,教学讲的不易理解,学生们也听得乏味,教学效果很是一般。阳光的晴天,我们用三棱镜正对阳光,教室房顶上马上就出现七彩的光带,学生在看到这物理实验现象的时候马上就明白了光的色散。

2教学中重视实验标准的培养,开展日常教学反思

教师怎样才能将初中物理实验演示和操控的更好,那么重视学生实验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所有的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严格执行实验操作规程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保证整个实验操作的连贯性。日常生活中蕴藏着许多物理知识,有的学生可能会觉得课堂实验操作简单,从而按照自我意识来操作进行。这样就会导致课堂操作不规范,影响整个实验的进程。所以教学上要重视实验标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实验的严谨性,保证物理实验成功演示。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操作规范的同时,教师必须要能够深入的结合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上的反思。教学反思一直都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通过教学反思,教师能够及时的查找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并对这些问题及时改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对于在课堂教学中的有益提升教学效率的方法,教师就能通过教学反思清楚的判断出,进而让教师的课堂教学的优秀方法得到最深入的贯彻和执行。

3自制教学模型增强演示效果,让物理学习更加有趣

在中学物理日常的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最能让学生们直观感性的认知手段,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或缺的一环,一场完美的演示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所以,演示实验具有别的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在教学中增加演示的效果,扩大实验的可见度,我在实际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方法,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压强实验中用橡皮和小刀来进行演示,用矿泉水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气球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等,还有在实验演示串、并联电路时,我自制了一块大型的演示板,将电线、电压表、电池盒、开关、电流表、灯座及灯泡等科学地分布在上面,放在讲台上面,不但能让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而且线路的连接也是一目了然,这样实验演示起来得心应手。而这些小小的实验用具学生更熟悉,更能让学生明白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并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

4实验教学后要充分体现实验报告的价值

实验报告是建立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将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对每个步骤进行整理、记录,在实验数据上进行个性化的处理、追踪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并将所进行实验得出的经验以书面文字的形式进行优化整理并提出改进意见。这是学生将理论联系实践的真理之路。教师要做的就是在学生反馈来的实验报告基础上,根据所记录的信息为依据,把学生实验之后所得出的事实结果为助力,把学生的学习思想和实验观念引向新的突破点。当然了,这对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有一定的要求,需要老师结合教学用具进行具象化的教学。

5师生共同合作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教学

作为教师,单独的进行实验操作的优点,肯定是快捷且讲解条理清晰,但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首先是学生处于被动的旁观地位,缺乏参与实验意识;第二是教师读数或者宣布实验结果时,学生们肯定会有些疑惑,总认为教师对实验做了加工修改,缺少客观性;第三是实验课堂情景呆板,缺少变化。师生合作演示或教师引导学生做实验演示就能有助于改变以上的不足之处。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学生轮流进行实验的演示,培养学生们的参与意识,而且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做实验。学生肯定相信“自己人”读数不会做假,并且会带有一种亲切感,活跃实验课堂的气氛。除此之外,学生操作读数如果出现错误时,教师还能及时纠正,加强教学效果。物理教学的主体是离不开物理实验的,这个理念要自始至终贯穿学生们的学习思维当中,要让学生懂得物理这门课来源于实验且高于实验,课堂的教学只是物理教学中的一小部分,而真正的物理知识始终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为人类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魏婷婷.初中物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2]夏兵.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研究篇十

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论文

摘要: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 实验教学 观察 实验 创新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价值取向,是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教育。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注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下面谈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一、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1.观察是为了培养创新素质。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所谓观察是指直接运用人的感觉器官或者间接借助于器材,对物理现象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并且持续、反复的知觉过程。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1)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观察磁铁向上吸引用细线拴着的缝衣针,分别用纸片、木板片、玻璃片、铝片、铜片插入其间,会看到缝衣针不会掉下来,而分别用铁片、钢片插入其间,却看到缝衣针会掉下来,这是为什么?(2)在分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能看到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3)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组织学生参观、做课外小实验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学习习近平面镜前,布置学生写小论文“平面镜成像”,使学生主动地去观察了解平面镜的相关物理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演讲,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2.实验是学习前人的“创新”。(1)认识物理实验及其作用。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对于彩虹,学生认为只有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在序言教学中我就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使学生感到新奇,引发兴趣。通过这样的教学,知道什么是实验。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活动。通过实验,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2)促使学生认真做实验。①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做好实验。②创造机会多做实验,养成勤动手动脑的好习惯。③用简单器材做好物理实验。例如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通过拍桌子感到手疼来体会。我经常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引导学生善“问”

1.问题是创新的前提。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回顾科学史上因善于发现问题而取得成就的例子,如瑞利就是通过测密度的方法而发现氩气的等。教育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取得成就。使学生认识到发现问题也是学习,而且是更深的学习。

2.善于设计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设计的问题应该有艺术性,应根据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在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问题,如在学习《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一节内容时,从实验过渡到实际应用,试想,将托盘天平做成不等臂的可以吗?引导学生想到托盘天平的制作原理,为什么要调节天平?引导学生想到在设计制作托盘天平时,要考虑到杠杆等臂和平衡螺母。

三、综合提高创新实践

1.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学生能够做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如指导学生做一些验证性和设计性的实验,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联系专题,分析解决问题,如在学完力学知识后,让学生根据实验室所能提供的`器材,要求学生解决如何测金属块的密度问题,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

(1)怎样用天平、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

(2)怎样用天平、烧杯、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

(3)怎样用弹簧秤、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

(4)怎样用砝码、直尺、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实验。组织开展课外兴趣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有利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智力的开发。

2.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当学生掌握了一些知识后,就应该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新知识。如学完长度测量的内容后,建议其测量教室的容积、一张纸的厚度等。如通过对物态变化的复习,抛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物态变化,进而导入分子运动、内能的学习。通过内能的学习,引入热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新知识的增加都是建立在已学知识基础上的。

3.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完简单机械后,就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车中的力学问题,通过对自行车的观察与分析,提出如下问题:

(1)轮胎上为什么要有花纹?

(2)自行车下坡时为什么不宜急刹前轮?

(3)自行车上使用了哪些简单机械?

(4)自行车轮胎中的气体减少后对地面的压强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

(5)自行车上的哪些材料可用非金属材料替代?

同学们针对这些问题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研究篇十一

创新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创新学习必将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有效载体和驱动器。在基础教育中如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促使学生把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从而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一、优化教学内容,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

二、优化教学策略与方法,体现“双主互动”因材施教。

三、优化测评手段,体现个性差异分层递进。

关键词:新课改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创新学习必将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有效载体和驱动器。在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种种不适,如缺乏积极的参与热情;缺乏问题意识、独立思考能力、独立运作能力;缺乏时间运筹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合作攻坚能力;缺乏抵抗挫折的心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吃苦精神和创新精神等等。因此,我们在着重探索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不得不反思在基础教育中如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促使学生把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从而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具体做法如下:

一、优化教学内容,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

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内容,在选择上必须解决好是发展知识还是发展能力的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注重“双基”传授、强化训练、有效传递,忽略了学生的学与思、学与行、学与能、学与创。结果是发展了知识,课堂教学中是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现代教学理论坚持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新观念,提倡塑造“全人”,这就要求教学具有全息性,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优化教学策略与方法,体现“双主互动”因材施教

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效合作为基础,以教师的启发点拨为主导,以创新思维训练为主线,通过巧妙设疑、布疑、激疑、质疑和科学地释疑实现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推动课堂高效运转的动力,是创新学习的基石。

1、创设情境给学生创设问“问题”的时空。

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因基础与思维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对于这部分学生,除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外,还要特别采取启发式教学,从学生的心理着手,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把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多种问题形式和思维载体,如阅读理解型问题、类比型问题、总结概括性问题、知识迁移型问题、化学与物理生物相关的综合问题、化学与生活生产实际相关的问题。

2、合作释疑,教给学生协作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分类归纳,及时筛选整理出有层次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工具书或动手实验,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从各个方面去思考,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对于低层次要求的问题,自行解决;中等层次要求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迂回解答的方式,教师不从正面回答而是高屋建瓴、旁敲侧击地发问学生许多问题,一直到学生自己想通了这些问题,原先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也可以适当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将头脑中已有的那些认识模块重新组合,迁移上升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进而形成更高层次的认知结构。

三、优化测评手段,体现个性差异分层递进。

评价的目的:优化测评手段,体现个体差异分层递进。原则: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创新;减轻负担,提高质量。

1、课堂的即时测评。每学完一个完整的知识点,配发一套a、b、c三个层次的思考题。a组以课后习题为主,顾及学困生;b组把本节的知识点放在全书的认知链中“瞻前顾后”设计问题,顾及中等生;c组强调综合思维,以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顾及少数尖子生。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完成学习目标的具体程度,使学生主动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果,做到对自己负责。

2、改变作业的布置方式。以自我出题的形式代替教师的指令性计划。要求学生课下认真复习当天学习的内容,根据目标策略,按了解、识记、理解、应用的不同层次要求设计题目,温故知新。下一节课前同学间相互交换、做答案和批阅,然后交给教师审阅,分组存档备案。

参考文献

[1]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编著《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

[2]郑长龙主编《化学新课程中的问题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3]王祖浩《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4]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

[5]贺湘善吴俊明《基础教育现代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6]黄煜峰雷雳《初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7]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研究篇十二

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是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是量变过程。同时创新又是创造,是事物的突变,是一个全新事物和方法,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目前,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梦,就必须要有全民族整体素质、科学水平的提高,而学校教育是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教师要明确创新教育思想、创新教育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下面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一、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

首先,教师的教学过程要具有创新意识,为学生树立创新的表率。无论教材提供的知识多么完整,由于各种原因总会留下缝隙,只要我们积极思考,善于“钻空子”,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例如,在动量守恒的验证实验中,落点为什么会有较大的离散,原因应在碰撞的过程中被碰小球所处的支座与等大的入射小球轨道的末端不能严格在一直线上,两球不是对心正碰。要减小误差怎么办?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观察这一现象,分析其原因,再由学生提出减小误差的方案,选出最佳的方案表扬。只要事事处处做有心人,善于思考,就会设计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次,教学活动要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脑海中经常出现“为什么”三个字。“月亮为什么不会飞走?”“苹果熟了为什么会从树上掉到地面上”,牛顿对这些自然现象的观察,引发思考研究,得出了十六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养成多问“为什么”的习惯。例如:物理概念为什么要这样定义?物理规律如何来的?实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做错习题时更要问为什么会错?知识联系实际的“为什么”是创新意识的升华。例如:为什么我们乘车时会看到远处的太阳向前走而近处的树木会向后走?雨后的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为什么彩虹呈圆弧形等等,坚持不懈地寻根问底就会激发创新意识。

然后,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人的思维活动起始于问题,有疑问才会去思考。有疑问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发现新观点的起点,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也就要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得到培养和发挥。

二、物理创新教学的趣味性

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因此如何增加物理教学的趣味性,成了物理教师必须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我积累了“趣味实验”、“课后小实验”等新的教学模式。在“趣味实验”教学模式中,是指以生动、鲜明、新奇的实验现象来引发学生兴趣的一类实验。如声现象中的“木条听诊器听心跳声”,“土电话传声”,“自制水瓶琴”等;光现象中的“用水透镜点燃火柴”,“自制简易潜望镜”,“自制三色陀螺演示光的合成”等;热现象中的“烧不坏的手帕”,“人造小雪景”等;电现象中的“怒发冲冠静电实验”,“用高压感应圈模拟雷击实验”,“用一段漆包线和一个永磁体自制小电动机”等;力现象中的“水火箭实验”,“吹不落的乒乓球”等;在“课后小实验”教学模式中,是指由学生按老师的布置在课余时间独立完成的一类实验,实验器材多为日常生活用品或学生自制的器材。如“利用回声测教学大楼与你的距离”,“用自制三棱镜观察太阳光的色散”,“自制水果电池”,“自制简易滑动变阻器”,“用注射器自制潜水艇模型并演示其沉浮过程”,“自制密度计测盐水密度”等等。为了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可以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评比,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成果。这类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改进物理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

在物理课堂教学工作中,除了重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增加了一些演示实验。我们在强化实验手段上,做了一些尝试:用演示实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理解、巩固和深化知识。对于激发求知欲,提高兴趣,启迪思路都有事半功倍之效。用演示实验解决抽象疑难问题,事实证明,具体形象要比语言文字更易记住,视觉刺激远胜于听觉刺激。另外,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所表现出良好的实验素养也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物理教学的整体水平,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特点,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功能。为了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和加深理解物理知识,我们还增加了许多随堂实验,即边学边实验。它可以配合课堂教学内容,通过亲自做实验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对于一些可见度不高,不宜演示的重点实验和与课本知识密切相关的小实验,如:九年级的欧姆定律,电学中路端电压、内电阻的关系以及路端电压与外电阻的关系;或对于有些基本仪器的认识和使用,如:电表、秒表、温度计、滑动变阻器等等。随堂实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激发兴趣、促进知识的掌握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提倡和推广。、除此以外,还结合课本里的“小实验”,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一些简单器材和自制仪器独立完成。如:初中学生学完“浮力”知识后学会制作潜水艇模型,学完“光的反射定律”后制作简易潜望镜,学完“安全用电”后学会安装照明电路,排除照明电路的故障;学完“照相机”后配合劳技课开设摄影讲座和组织摄影实践活动。配合学校科技节举办大型“扔鸡蛋”比赛活动,靠学生自己找器材,自行设计和制作,踊跃参与,大显身手,这次活动同学们至今还记忆犹新,意犹未尽。我们还组织学生学会修理弹簧秤,自制溢水杯等简单仪器和小家电的使用和维修,这样,不受教学大纲限制,形式多样,多渠道开设实践活动课,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创造意识、竞争意识和实用意识,对于开发学生智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学习兴趣都是很有效的。

四、物理实验教学评价意识的创新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以后,实验做完了,结果出来了,我们的实验是不是就结束了?没有!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这个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在以往的教学评价当中,往往是以学生的一次次考试的成绩来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具有创新意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个评价方法自然也应该有所改进,而实验教学的评价成了其中的重点。我认为新的评价观点应该重视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时就应该努力避免死板、缺乏创造力的观点,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的方向之一。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培养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不仅增加了锻炼的机会,还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精神的培养,也会给我们培养新时代的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好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研究篇十三

浅谈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学论文3000字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人们基本的学习能力实际上就是体现在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加工、处理以及对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上。教育改革的发展,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教师应该进行创新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从以下入手。

一、激发学生兴趣,重视课堂导入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课本的资源,抓住机遇,创新教学艺术,培养强化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呼唤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在现实教育中,教师学生应共同探讨,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和动机,处处设疑、激疑。例如在教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一节课中,最初是完全开放,自主探究。即创设情境后,由学生观察、讨论、猜想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然后自行设计方案、小组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终得出成像特点。引导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索动机。

二、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设疑是调动学生的主体、发挥主题的关键。现代教育学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所以教师在施教中应尽量创设问题情境,将这些问题筹划为各种形式,给学生造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是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到运动图像时,曾经让学生完成这样一个题目:一人从甲地沿直线匀速出发,到乙地后停下休息,之后又沿原路匀速返回甲地,试画出该人的s_t时间图像,有的同学画出了图像,老师请他画到黑板上并由他陈述这样画的理由,在请大家进行讨论。有的同学表示赞同,有的同学认为不妥,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是原来老师讲——学生听的单项信息传递,变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纵横交叉的多项信息交流,收到了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研究性学习,让灵感为集体共享,然问题为大家借鉴。通过这种说疑释疑的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三、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才的竞争,这些都对新世纪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被摆在了显眼而又重要的位置,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开始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适时的引导,启发。好的提问法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好的提问技巧对学生的思维引导有着很强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光的反射》一课时,可以提问学生,我们为什么能看到电灯?学生回答:因为电灯是光源,发出光,所以我们能看到。这个问题的反思,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兴趣。再有就是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中学时期的学生好奇心较强,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地学生兴趣。

四、 转变教师角色、行为,使学生主动学习发展

过去的基础教育课程下,教师依赖于教科书及参考书,较多地丧失了自己独立性和创造性。不仅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也掩盖了教师的不同专业水平。教学教到最后我们教师的水平和我们的学生水平差别不大了。教师要走进新课程,真正体验新课程的魅力,必须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促使自己的角色、行为的转变。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不再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该成为学生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着,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促使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感情要真挚,教态和蔼;课后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差生更要关怀备至。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他们才会把心里话,真实的教学信息告诉老师。以欧姆定律为例: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科学猜想。以调光台灯切入,问:调光台灯是调节了电路里的什么物理量使灯的亮暗发生变化的?再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电流的变化与灯亮暗变化的关系,问:电流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关系,这样就是确定研究方向。

2、 引导讨论,设计方案 启发和引导学生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先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总体方案:控制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控制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如何研究?再进行局部设计:由学生小组讨论、设计电路,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并评价他人的设计,以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加以讨论。

3、 学生操作,实施方案。让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教师对学生的操作技能、仪器使用上给以帮助。

4、 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引导学生用计算和图像分别分析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再进行综合,得到结论。

5、 反思应用迁移。用一组简单的小练习巩固探究过程中得到的欧姆定律;巩固电表的使用、电路的连接等基本操作技能;小结反思探究过程,清理思维线索。

六、通过例题、习题创设问题情景,深化主题

在例题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具体的物理过程,物理问题的理解,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有关的知识,规律,独立的创造性地进行分析、判断、思考和探索解题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分析讨论和归纳总结,对物理题中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进行提炼、升华、学习和汲取例题中的物理精神,它能最大限度的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七、充实课外活动 ,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课外科技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因此,课外活动要讲究内容的丰富、

新颖,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如举办“鸡蛋碰地球”的比赛,用什么办法使鸡蛋从六楼扔下不破碎,从而发动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还可布置适当的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使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观察课内教学所不曾看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深透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教学所无法取的东西。通过小制作和小实验等物理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技能。

总之,物理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勇于革新,把学习与创造、模仿与创新、理性与幻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一定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研究篇十四

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论文

一、树立创新教育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入手,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求状态,学会运用实验来探究规律.

二、充分利用物理趣味实验,创设乐学情境

例如讲授“浮力”一节时,为了引发浮力的产生是由于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而形成的,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实验:用一只塑料可乐瓶剪去底部(瓶颈的截面直径略小于乒乓球的直径)把一只乒乓球放入瓶内,从上面倒入水,观察到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瓶颈缝隙中流出,但乒乓球并不上浮,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设问:乒乓球是否受到了浮力?有的学生认为受到了浮力,有的认为没有受到浮力.这时我叫一位学生用手堵住瓶的下部流水处,可观察到乒乓球浮起,学生感到好奇,也坚信此时乒乓球受到了浮力,那第一次实验为什么没受到浮力?学生感到疑惑.于是,我慢慢引导他们,学生很快理解了浮力产生的原因.这样通过实验情景,提出问题.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创新

探索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探索可大大激发学生的认知驱动力.因此每个实验我们都一方面鼓励学生对不良之处加以改进,另一方面要在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仪器、不同步骤进行实验,实验时我在每个实验桌上都多安排其它实验器材,一方面让学生根据需要来选择器材探究,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另一方面供学生作一些探究性的研究,这样的安排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欲望,并通过努力获取成功的喜悦,消除在学习中产生的各种疑惑.如“测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中,除了教材中讲到的伏安法外,我还鼓励同学们作出了没有电压表和没有电流表时如何测电阻的方法,并且让做得对的同学到讲台上演示并讲解,作其他学生的“小老师”;做“测小灯泡的功率”实验时,我在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完成本实验的基础上,又鼓励他们如果两只电表位置接反时会出现的现象以及有无损坏仪器的可能;做“两只灯泡串联”实验时,在完成本实验各项要求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完成三灯串联后两两被短路的情况及三盏灯一共有几种连接方法的实验,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探究兴趣.后来在各个实验中,同学们还想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当学生把问题弄明白后都露出了喜悦的神情.同学们经过这样的实验探究训练后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更加积极参与实验探究.

四、把一些传统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由于教师具有较高的实验技能,再加课前的充分准备,实验结果一般能达到预期目标,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迷信权威”的思想,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只在旁边作一些必要的指导,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由于学生参差不齐的知识水平及实验技能,实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与结论不相符合的结果,极易引起学生对教材结论的“怀疑”.在进取心的驱使下,为了确信自己的实验结果,他们必定会反复多次地进行实验,只有当自己经过反复多次地进行实验验证后,才会消除怀疑心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进行各种自主探索实验.如学习习近平面镜成像时,可采用探索性的分组实验,由学生提出问题,要探究些什么内容,怎样设计实验,选择恰当的仪器而且就地取材学生自己准备:用平面镜还是用玻璃板好呢?像的位置怎样确定,有的用一张白纸,有的画好了格子,有的用坐标纸.怎样保证镜子垂直,学生也想了很多五花八门的办法,真有趣.学生探究出来,探究实验记录表格也由学生自己根据需要设计.这样,教师只是参与者、合作伙伴,学生的热情很高,兴趣很浓.这样,在教学探索性实验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五、给学生多动手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深化.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例如“估计水的密度”一题,先让学生凭生活经验估计水的密度大约是多大?接着让学生想出测水密度的方法,然后实际做一做,最后做出评价,哪一种方法既简便易行而且误差又小.课外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符合初中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这样激发了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同时也推动物理教学向前发展,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宗旨,为了适应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对人的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切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始终参与实验活动.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研究篇十五

一、鼓励学生独立进行和完成物理探究性实验

初中物理的教材上有着大量的探究性实验,很多重要但是相对较为容易的物理原理和物理定律都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通过简单的分析总结而轻易得出。但是大部分的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瞻前顾后。要么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信任而不敢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实验,要么因为学校物理实验设备的短缺而直接将探究性的物理实验转变成演示性的物理实验。通常情况下,初中的物理教师都会为学生提前设计和规定探究性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设定好的实验过程走一遍形式就可以了,并没有直接参与到实验中问题的提出,步骤的设计,成果的分析和结论的得出这些探究性实验所必需的活动中去。基本上就是教师的牵线木偶,以旁观者的身份按照老师设定好的套路走了一遍探究实验的`形式和过场。这样的探究性实验,既不能让学生对物理知识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也没有对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实验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所以,初中的物理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出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的主体地位,找准自己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正确定位,从旁协助学生独里完成探究性的物理实验。

例如,在学习《浮力的大小》这一课时的时候,物理老师在动手进行实验的同时,应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实验中的物理原理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比如“乒乓球从刚入水时的下沉,经过快速的浮起,直到最后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那么乒乓球在这整个过程中受到的浮力有着怎样的变化?”提出这个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启发和鼓励学生对影响浮力大小变化的因素进行大胆的猜测或假设,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独立完成实验探究。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细化操作、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这种研究性实验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熟练掌握了科学实验的基本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成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性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例如,在学习和电压相关的基础知识时,物理老师可以告诉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苹果和柑橘等酸甜可口的水果除了可以吃以外,还能用于电池的制造。这种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学生的生活世界里随处可见的实验主体可以充分激发出学生对水果导电性实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制作出来的水果电池进行探究性实验,对水果的导电性进行预测和假设,并通过实验加以证明或推翻。如此一来,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实验活动中来,大大提高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利用物理实验的历史和事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人教版的初中物理新编教材对物理发展史上的典型事例以及事例中著名的物理实验有着详细的介绍与讲解。

实验方面,以《科学之旅》中伽利略的摆动实验为例,年轻的伽利略通过小球摆动的实验对摆的时间和频率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不仅发现和总结出了“摆的等时性原理”,还根据这一物理性原理制造出了流传至今的“机械摆钟”。这个典型的实验向学生们展示了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的完整过程,通过对对物理科学家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的肯定的赞扬来启发和形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

事例方面,以《凝固》这一章节中的“姆潘巴”现象为例,央视十套的《走近科学》栏目中有这样的一个片段:上海市某中学的三名初中学生为了证明“姆潘巴”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上百次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得出了上万个实验数据,耗时几个月,最后终于论证了这一假设的正确性。物理教师在向学生讲述这一事例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实例的关注重点。既要要求学生向事例中几位初中生质疑权威、创新实验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学习,又要以这个事例中的教育意义来激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结语

初中的物理教师要想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教学进行创新性的改革,就应该从探究性物理实验和实验事例这两方面入手。鼓励学生独立进行和完成物理探究性实验,利用物理实验的历史和事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和落实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创新方面的改进和革新。

★ 浅析物理实验教学应用论文★ 物理实验教学分析★ 教育学论文★ 体育课创新策略探析论文★ 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论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反思★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教学公平重要性及实施策略教育论文★ 物理科技创新论文初中物理知识论文★ 班主任工作计划实施策略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gongzuozongjie/479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