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读后感 >《乔布斯传》读后感2000字左右范文(乔布斯传读后感1000字)

《乔布斯传》读后感2000字左右范文(乔布斯传读后感1000字)

更新时间:2021-12-31 16:39:48 点击: 来源:yutu

  读了《史蒂夫·乔布斯传》,不得不佩服美国人的客观、公正,和他们那种不文过饰非的良好心态,是怎么样就怎么样,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乔布斯传读后感,一起来看看。

  《乔布斯传》读后感2000字《乔布斯传》读后感2000字左右范文(乔布斯传读后感1000字)

  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乔布斯高超的谈判能力,他擅于营造对自己有利的谈判气场,给对手强大的心理压力,擅于改变看问题的角度而化劣势为优势,总是充满自信,为了达成谈判目标坚持不懈,因此总能争取到最大程度的利益,现摘取几例分享。

  一通电话解决与微软的官司

  到1997年,苹果和微软的版权专利之争已经十余年。苹果主张微软抄袭和剽窃Mac系统,微软说咱俩都是借鉴了施乐PARC的成果。重掌苹果的乔布斯急于寻求盖茨的帮助,于是给盖茨打了一通电话,二人就两家公司的十年之争达成了谅解,苹果放弃诉讼,而微软承诺为Mac开发软件并投资苹果的股票。

  这并不是因为乔布斯和盖茨个人关系好,事实上,关于Windows是否抄袭了Mac,以及Mac是否优于Windows,乔布斯至死都没有和盖茨停止打口水仗。只不过那通电话中乔布斯清晰地分析了双方核心的利益诉求。

  苹果的主张是微软抄袭,但其根本的利益是拿到专利罚金以度过资金难关。微软的利益是不交罚金。但现在这种状况僵持下去,很可能是双方的利益都无法满足。乔布斯就是基于双方利益提出一个新方案:微软公开承诺支持苹果。这样符合微软的利益,不必再继续陷在官司中,冒巨额罚金的风险;也符合苹果的利益,因为微软的支持会增加苹果的股东和用户的信心。

  乔布斯当然清楚自己在乎的利益,也擅于锁定对方最在乎的诉求到底是什么,从而创造出双赢的解决方案。

  5天搞定新闻集团

  以2010年的股票市值来计算,新闻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媒体集团,影响力只有比苹果更大。《乔布斯传》中对于苹果和新闻集团的谈判过程语焉不详。默多克回忆道,“但是史蒂夫不肯在这种条件下合作,于是我就说,‘好啦,那就按你说的合作吧。’我们觉得再继续浪费时间毫无意义。他不会退让,而且如果我站在他那个角度,我也不会退让,于是就同意了。”

  2013年美国政府控告苹果操纵电子书价格,并公开一系列Email,这些Email不只是该案的呈堂证供,也让大家见识到苹果与美国新闻集团两大公司的谈判手腕。从信件中可以看到,从两方一开始没有共识,但短短五天之内,乔布斯就成功说服默多克接受合作条件。

  2010年1月22日,苹果正准备推出iPad。但与其中一家出版商柯林斯(隶属于新闻集团)在iTunes上架电子书仍未敲定。新闻集团的诉求是保有每本书的定价弹性,并希望苹果降低抽成。但苹果不愿让步,并以同样的合约与柯林斯的竞争对手合作,让新电子书定价在12.99美元,比亚马逊当时定价高了3美元,且每本书30%营收归苹果。

  新闻集团主管默多克Email抄送乔布斯,他们与亚马逊的合作方案都是以9.99美元出售给读者,希望乔布斯做出对他们以及作者提供更公平的定价和合约,不要毁了双方的合作机会。

  乔布斯立刻就回邮件了,他批评亚马逊的定价策略不是长久之计,并且拿出iPad销量保证,他说:“如果贵公司继续只跟亚马逊、Sony合作,未来就只能眼巴巴看着主流电子书市场被其他人攻占了。”乔布斯还不客气地提醒默多克,苹果手里握有1.2亿持卡消费者,“是新闻集团更需要苹果,而不是相反”。

  第二天下午,就是1月23号,默多克就回复了乔布斯。在苹果表示不会让步之后,默多克逐渐软化,回信中透露出让步意愿。乔布斯看到默多克的意思,这事儿有得商量,更是有恃无恐,在第二天早上,也就是1月24号,他给默多克回信写道:“在我看来,摆在柯林斯面前就三条路……要么跟我干,要么滚去抱亚马逊大腿,哦,或许我漏了什么,但我真看不出来你们还有得选,你觉得呢?”

  经过你来我往的攻防后,就在iPad推出前一天,柯林斯同意苹果条款,电子书顺利在iBookstore上架,至今,已经卖出超过一亿本电子书。

  免费拿下iPhone商标

  思科从2000年开始就注册了iPhone的商标,用于一种VOIP电话机。与思科接洽获得iPhone商标时,苹果规模要小于思科。因此,思科当时负责此事的高管吉安卡罗知道,他在谈判中占有上风。

  乔布斯多次通过电话与吉安卡罗洽谈获得iPhone商标事宜,乔布斯称,从技术上说思科已经失去iPhone商标权,因为它没有使用该商标。吉安卡罗拒绝了乔布斯的要求,称他对向苹果许可iPhone商标没有兴趣。随着iPhone发布日期的临近,乔布斯没有放弃,反而增加了与吉安卡罗通电话的频次。他甚至在情人节下午6时给吉安卡罗打电话,问他“你在家能收电子邮件吗?”他最后表态称苹果将发布iPhone,不惜与思科对簿公堂。

  iPhone发布后,思科提起了诉讼,两家公司的律师和高管坐下来进行谈判。最终达成的协议是,苹果将使用思科的设备升级其网络,换取使用iPhone商标的权利。

  对苹果来说这是绝妙的谈判策略,因为即使没有达成协议,苹果在升级网络时也会使用思科的设备,因为苹果已经在使用思科的设备。乔布斯在谈判中威胁可能换用瞻博公司的设备,这将是双输的局面。这使得吉安卡罗认为他从交易中受益匪浅,而实际上乔布斯几乎免费获得了iPhone商标。

  如何对付乔布斯?

  在谈判中,硬汉乔布斯是很难对付的人,他在销售抽成等关键条款方面绝不让步,但是用变通的手段就有可能搞定乔布斯。

  1987年,乔布斯在被赶出苹果后创立了NeXT电脑公司,而罗伊森的软件公司开发了当时最好的文字处理软件“立即写”(WriteNow)。罗伊森需要与乔布斯就软件授权问题进行谈判。

  罗伊森回忆说:“在约定见面的那天,我在客厅里等了45分钟(我后来得知,这是见乔布斯常有的事),才被叫到乔布斯的隔间。我至今仍然记得当时我心里忐忑不安的。

  “见面后不久,乔布斯就从我手里接过了合同,瞄了一眼关键的条款——关于版权费的部分。我们公司通常定的提成率标准是15%。但是乔布斯指着这一条款说,‘15%?这太可笑了。我们要50%的提成。’

  “我惊呆了。我是绝不可能从我们公司的产品营收里提取50%的提成给他的。”

  这就是典型的乔布斯,此前,他曾公开承诺会从开发者那里拿走50%的提成,因此他不会在这项条款让步。Next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给罗伊森支招,让她的公司在会计上想办法:只支付净营收的15%,而不是毛收入的15%。

  “因此,我减去了包装、技术支持、负责软件维护的开发人员的工资等成本,但仍然未达到我们的标准数额,于是我灵机一动,又添加了一项‘手续费’。最后,我们给出的提成率就是乔布斯要求的50%,但是在具体数额上它就相当于毛收入的15%。这很神奇吧?”

  经过这样的巧妙处理后,罗伊森最终与乔布斯达成了协议。后来她担任过苹果公司高级副总裁。

  《乔布斯传》读后感2000字

  对苹果的用户而言,乔布斯无疑是一个伟大的教主,哪怕你不是苹果的用户,你也不能不承认,乔布斯改变了世界,这是一个伟大而天才的人物。而沃尔特·艾萨克森所著的这本《史蒂夫·乔布斯传》,是乔布斯唯一授权的官方传记。为了这本传记,艾萨克森与乔布斯进行了40多次面对面交流,直到乔布斯生命最后的日子,除了医生和家人之外,他是乔布斯亲自见的几个人之一。

  沃尔特·艾萨克森在传记中并没有将乔布斯作为神来膜拜,相反,他为我们展现个是一个立体真实全面的乔布斯。作者对于乔布斯小时候和少年时代的事情写的特别仔细,希望告诉我们,乔布斯不是一天练成的,而是从小形成的独特性格。

  乔布斯的成长颇有亮点,从小被亲生父母抛弃,被养父母呵护备至,超出自己经济能力的把他送到了俄勒冈州波特兰里德学院,而他却在一个学期之后退了学(但之后他开始去“蹭”那些感兴趣的课程),他吸毒(年轻时候很多人都会尝试)、印度之旅(旅行时美国人了解世界的途径之一,建立了自己的信仰)、参禅(学会让自己的心灵平静)——这些看起来很cool的经历,雅皮士的作风,都为他的人生增添了些许色彩,让整个故事更加传奇。但在他年轻不羁的生活轨迹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并不是一个颓废青年,相反,凭借自己的兴趣和热情,在知识和思想上都进行了学习和提高,这为他今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乔布斯最让人钦佩的一点,是学文科(哲学+书法)的来干工程师的活,还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改变了六大产业:一是个人电脑,开创了个人电脑时代;二是动画电影,他带领皮克斯在动画领域挑战迪斯尼,并带领了动画电影的进入新领域;三是音乐,ipod的问世改变了人们收听音乐的方式,改变了音乐行业的发展方向;四是个人电话,iphone横空出世,带给人们极大的震撼,改变了人们对手机的概念;五是平板电脑ipad的发布,使苹果公司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六是数字出版业。他引领了六大产业向前进步,带给这六大产业所在领域前所未有的发展。

  乔布斯特立独行,一生都在追求完美。他有一段话被广泛传播:“有些人说:‘消费者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但那不是我的方式,我们的责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他们将来想要什么。我记得,亨利福特说过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应该是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人们不知道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正因如此,我从不依靠市场研究。我们的任务是读懂还没有落到纸面的东西。”

  纵观全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乔布斯的性格以及他评价事物的方式。他的性格中对简约和完美近乎偏执的追求成就了他,他信奉“少就是多”的理念,所以ipod简单的甚至没有设计开关键,只有他才能设计出独一无二的iphone。这也使得他参与所有产品,无论是电子产品还是文化产业,生产的无一不是精品。他从不把赚钱作为第一目的,乔布斯对于产品有着崇高的热情,他想创作真正改变世界的产品,而非只创造为公司赢利的产品。

  我最喜欢的是乔布斯说的这几句话:

  1、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2、领袖与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

  3、人这一辈子没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得精彩绝伦;

  4、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

  5、只要敢想,没有什么不可能,立即跳出思维的框框吧;

  6、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

  乔布斯曾经在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说过:“求知若饥,虚心若愚”。告诉我们“你们的时间很有限,所以不要将它们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和其他人思考的结果一起生活。不要被其他人喧嚣的观点掩盖你真正的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直觉和心灵的指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虽然乔布斯英年早逝,但他带给人们的却是广阔的事业、完美的追求、创新的精神、坚定的信念。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一个相信自己,坚持自己,一个与众不同的榜样!

  《乔布斯传》读后感2000字

  "乔布斯传",我在跨越太平洋的飞机上一口气看完。10月5日,在夏威夷,这个15年前乔布斯及好友甲骨文ceo埃利森一起谋略重返苹果的伟大计划的地方,我听到乔布斯辞世的新闻,不胜唏嘘。

  当我重温这本书的部分细节的时候,认识到乔布斯可能早就预感到他的时日不多了。 他这种非常明确的紧迫感在癌症确诊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贯穿他在每一场商业的竞争中快马加鞭,只争朝夕的态度中。正是这种希望在有生之年最大限度改变世界的紧迫感,催生了我们时代的一个巨人。这样一个巨人是如何炼成的?

  我想讲三点:

  一是他的思想形成过程。本书有足足四分之一的篇幅,讲述乔布斯在开创苹果前的经历,特别是中学和大学时期。

  这可能是这本书最为独特的地方:一个伟人的年青时代,是奠定其一生哲学和绝学的关键时期。书中讲到乔布斯从小被亲生父母抛弃,被养父母呵护备至,超出自己经济能力的去供他上最好的学校。但乔布斯从小是个叛逆者,中学时是整蛊王,大学时是逃学威龙。他把精力都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琢磨电子线路,研究书法,听鲍比戴兰的歌。他疯狂信仰东方哲学,特别是禅宗,甚至在19岁的时候只身前往印度一年,寻找思想上的宗师。他一辈子严格吃素,并经常辟谷,打坐。他是美国嬉皮士年代的产物:那个时候的美国青年爱好和平与自然,追求个性解放。他甚至尝试过迷幻药,并认为这个经验给他开启了认知世界的一个新窗口。那是美国文化的黄金年代,那个年代奠定了乔布斯的思想基础。

  当我们了解了乔布斯成长阶段的经历,我们也更容易理解他在商业上的成就。乔布斯最牛的一点,是学文科(哲学+书法)的来干工程师的活。就因为这点,他的武功是我们这些学理工的人学不会的。他经常说:"光有科技是不够的。科技要和人文,艺术结婚,才能产生让我们的心为之歌唱的结果"。

  他的两个最大商业成就,一是苹果,二是大名鼎鼎的制作"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的pixar皮克斯动画公司。3d动画和苹果,都是艺术和科技结合的最佳案例。乔布斯,是现代版的达芬奇。

  最后,也许是读者最为关注的,乔布斯作为一个商业奇才,他的哪些特质是可以借鉴和学习的?书中有很多答案。总之,他不是一个通常标准中讨人喜欢的人,绝对不是。他有极强的领导特质:影响力;惊人的产品和市场直觉;聚焦能力;永远用最好的人才等等。有一点很关键,书里有很多案例,就是他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比如重回苹果,其动机并不是为了钱。这是一个有非常强大信仰的人。

  我想说的是,一个伟人的炼成,需要社会提供的精神养料,需要父母师长的呵护,更需要他对自己聚焦式的锻造。

  希望这本书,成为现代中国年青人学习人生的一部教材:追求梦想,有时需要走一些弯路,并经过很多磨难。没有乔布斯年青时候的禅宗经验,和他非常独特曲折的求学经历,他可能只会成为一个智力过人的政府公务员甚至会成为饶舌并有个人魅力的瘾君子。

  今天,在乔布斯逝去的这一天,读后感的用户,在激烈的讨论乔布斯的墓志铭上会写什么。有同学说可能是他送给斯坦福毕业生的一句话: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在我心目中,乔布斯是一个现代版的东方圣贤,因为他信奉禅宗,信奉简单即美。他把这种哲学用到了极致,做出的产品如艺术品一般,为亿万人喜爱。

  内容简介

  史蒂夫·乔布斯是一位极具创造力的企业家,史蒂夫·乔布斯有如过山车般精彩的人生和犀利激越的性格,充满追求完美和誓不罢休的激情,史蒂夫·乔布斯创造出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数字出版等6大产业的颠覆性变革。史蒂夫·乔布斯的个性经常让周围的人愤怒和绝望,但其所创造出的产品也与这种个性息息相关,全然不可分割的,正如苹果的硬件和软件一样。两年多的时间,与史蒂夫·乔布斯40多次的面对面倾谈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1972年高中毕业后,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里德学院只念了一学期的书;1974年乔布斯在一家公司找到设计电脑游戏的工作。两年后,时年21岁的乔布斯和26岁的沃兹尼艾克在乔布斯家的车库里成立了苹果电脑公司;1985年创立了next公司;同年获得了由里根总统授予的国家级技术勋章;1996年,苹果公司重新雇用乔布斯作为其兼职顾问;1997年9月,乔布斯重返该公司任首席执行官。1997年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2009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这十年美国最佳最高执行官(ceo),同年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之一。

  《史蒂夫·乔布斯传》是乔布斯唯一授权的官方传记。此前也曾有不少关于乔布斯的传记,但均未获得本人授权。本书于2011年10月24日全球首发。简体中文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史蒂夫·乔布斯传》由著名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在过去两年与乔布斯面对面交流40多次、对乔布斯100多位家庭成员、朋友、竞争对手和同事的采访的基础上撰写而成。艾萨克森是原《时代周刊》主编、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撰写过爱因斯坦传记、基辛格传记、富兰克林传记等畅销书籍。

  为了纪念乔布斯,在他逝世的当天,美国出版方simon & schuster决定将原定于2011年11月21日的出版时间提前至10月24日。中信出版社作为该传记在中国大陆的唯一出版机构,也将在2011年10月24日与全球同步推出这本获得官方授权的简体中文版。

  在业内人士看来,该传记的出版是全球出版界的一件大事。在彰显对乔布斯的纪念意义外,也极大的提升了人物类传记书籍在全球出版市场的国际化运作水平,或将创造一种新的全球畅销书发展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史蒂夫·乔布斯传》的珍贵性在于,在乔布斯生命的最后日子,除了医生、家人外,本书作者艾萨克森是乔布斯少数见到的几个人之一。最后一次采访结束时,艾萨克森曾忍住内心的悲伤问乔布斯,他二十年来拒绝媒体、刻意注重隐私,为何在过去的两年里,为了这本书,对自己如此开放。乔布斯回答说:“我想让我的孩子们了解我,我并不总跟他们在一起,我想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也理解我做过的事。”

  乔布斯罕见的真情流露,对这本书的撰写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乔布斯承诺对艾萨克森不干涉其自传内容,鼓励他说实话。艾萨克森撰写的近600页文字也为外界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乔布斯。

  而在乔布斯逝世后,艾萨克森也特意增加了一些关于乔布斯生命中最后时刻的内容。

  《乔布斯传》读后感2000字

  说到乔布斯,人们也许会羡慕他的财富,也许会惊叹他的事业,也许想到的是他所带来的ipad和iphone,以及他给予这个世界带来的新奇变化。在党支部的“品读好书”活动指引下,我认真品读了《乔布斯传》,全书不仅介绍了他的成长历程,也使读者深深感受到他是一个标准的美式个人英雄主义者,经历坎坷,卓尔不群,敢于追求,勇于创新,他更是一个“不创新就等于死亡”的践行者。

  “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那么,有一天你一定会认为这是正确的。”这是乔布斯的座右铭。在他眼里,生命有限,时间有限,可事业无限,这种矛盾恰如一场战斗。这个偏执的信念,强烈的危机感与紧迫感培养了乔布斯时不我待的创造精神,帮助他战胜疾病、死亡和挫折,创造了it行业一个又一个的神话。更激励着他在创新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强烈的紧迫感是史蒂夫·乔布斯成功的要诀,也是我阅读《乔布斯传》的最大心得。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经历给予我的启示是,人的生命长度也许是不能控制的,但生命的“宽度”则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丧失机遇,就会丧失发展的主动权。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不断增强紧迫感,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雷厉风行,加快发展。《左传》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危险令人紧张,紧张令人感到生命力”。居安思危,才能明白自己的差距,明确自己的责任,明察面临的困难,不敢松弛懈怠,保持旺盛的工作状态。而增强紧迫感,最重要的是要有使命意识。使命是一份厚重的责任,是紧迫感的灵魂。一个自觉承担历史使命的党员干部,就不会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把自己从事的事业放在心上,会产生一种夙兴夜寐、只争朝夕的工作状态;才能培养一种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知难而进的工作作风;才会形成一种锐意进取、恪尽职守、不辱使命的奉献精神,同样只有不断增强紧迫感,只争朝夕,努力奋斗,才能争取时间,成就职业理想。

  同时我也认为,增强紧迫感不是盲目冒进,急功近利,而是心头要热,头脑要冷,步子要稳。古往今来,成大业者必定重实干,党员干部只有脚踏实地,力戒浮躁和急于求成,从一砖一瓦垒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才能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中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duhougan/55405.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duhougan/55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