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创业指南 >10万元创业故事(90创业故事)

10万元创业故事(90创业故事)

更新时间:2022-01-02 18:39:53 点击: 来源:yutu

  10万元创业可以干什么?有这样一个人他靠10万元起家,创业6年将公司做到3000亿估值,36岁坐拥165亿财富。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10万元创业故事,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年仅36岁,便掌舵一家估值3000亿的巨头公司,程维的人生令人羡慕,要知道同样在这个年纪,马云、李彦宏等大佬才刚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不久。10万元创业故事(90创业故事)

  83年的程维,出生在江西上饶铅山县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一位数学老师。程维打小就是一个学霸,估计考个北大、清华应该不成问题。但没想到,一个“意外”让程维的命运稍稍有了落差。

  高考考数学时,程维很快就做完了卷子。事后他才意识到,快倒不是因为他有多厉害,而是自己遗漏了卷子后面那第三道大题,直到交卷了,他也没发现。

  这三道大题,严重影响了程维的高考成绩,他没有考上理想中的知名院校,不过因为底子好的缘故,倒也没差到哪里去。他最终去了北京化工大学读书,一所不是很出名的211、985院校。

  程维被调剂到了行政管理专业,他是这个专业的第一届学生。

  转眼到了毕业季。和很多刚踏上社会的年轻人一样,程维在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前,经历了长达一年多的“试错期”。

  2005年,程维终于等来了自己职场上的“贵人”—阿里。他来到阿里巴巴旗下位于上海一家B2B公司的前台“自荐”,对方没有赶他走,而是客气的招呼“我们需要像你这样的年轻人”,这让程维很是感动。之后他顺利通过了面试,成为一名销售,底薪1500元。

  好不容易得来的工作机会,程维很是珍惜,工作起来十分卖力。有一次,马云来上海分公司开会,当时会议缺一个主持人,程维又一次毛遂自荐,这次积极表现让他得到了领导的赏识,第二年,他就被提拔到了销售主管,成为阿里最年轻的销售主管。

  之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程维带领底下人,一路将业绩冲到了全国前10强,这让程维晋升为阿里巴巴B2B部门最年轻的区域经理,2010年,程维坐上了支付宝B2C事业部副总经理的位子,这是他加入阿里的第8个年头。

  如此快的晋升速度,令很多人羡慕不已。但程维似乎有些不安分,他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程维出来创业这件事,美团创始人王兴也间接助推了一把。在辞职创业之前,他用了9个月的时间来思考,该从什么领域下手比较好?

  他回想起自己之前“痛苦”的n次打车经历,因为工作需要上海杭州两地奔波的程维,经常遇到因为打不到车误机的情况,经过一番调研,他意识到,在中国,打车难,是大众出行的痛点。

  于是,程维锁定了在出行领域创业,他带着自己积攒的10万元以及老领导王刚的70万投资,踏上了创业之路。这一年,程维29岁。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有一个能打硬仗的团队是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在阿里浸淫多年的程维深谙此道,对于滴滴初创期的人才战略储备,他做了两件正确的事。

  即便在账上资金并不充裕的情况下,程维花掉了240万买回了不太合适的CTO 30%的股权,让他离开,并挖来了百度的张博接任,张博补齐了滴滴在技术上的短板,成为公司的一员悍将。

  第二个正确的决定是,程维成功挖来了柳青。柳青是柳传志的女儿,在加入滴滴之前,她是高盛任职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年薪千万。

  柳青想要代表高盛入股滴滴,但双方就估值问题一直没谈妥。一次饭局中,柳青有些生气了,“我不走了,没办法向老板交差了”。

  程维动了挖柳青的心思。不过,面对柳青,他也紧张。但他觉得,首先,要敢想。当他得知柳青的年薪是400万美元后,当即表态,滴滴工资的一半都是你的,剩下的才是我们的。

  柳青的家人在听闻她有意加入滴滴时,心情矛盾,她本人也十分犹豫。最终令她下定决心的是一场旅行,程维邀请柳青及公司高管团队一行人去了西宁,打算三天自驾到拉萨。

  路上遇到的困难还真不少,第一天,他们开了1700多公里才找到一个宾馆,因为高寒缺氧,司机身体扛不住了,一路上都是方向盘顶着胸口开过来的。

  开到喜马拉雅山下的时,程维哭了,“这就是创业路,团队就需要信任,他敢把命交给司机,就敢信任他们”。

  柳青被程维团队的创业精神打动了,她连夜给家人发了短信,“决定了,上路了”。

  就这样,柳青正式成为滴滴的二号人物。后来滴滴的投资人朱啸虎对此深感震惊:“我知道程维是个不给自己设限的 CEO,但敢挖柳青,还是超出我的预料,他太敢想了!”

  柳青的加入为这个草根创业团队增添了不少明星光环,之后程维和柳青成为一对绝佳拍档,在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合并案、苹果10亿美元投资及收购Uber中国等一系列滴滴重大事件中发挥了关键的主导作用。

  滴滴的初创期并不顺利。

  2013年,滴滴、快的、大黄蜂之间的“三角战争”打的格外激烈。快的和滴滴几乎在同一时期成立,快的成长迅速,是占据长三角地区最大的打车公司,在全国开通30多个城市。

  上海是滴滴和快的初期正面交战的主战场之一,程维立下目标:滴滴在上海的交易量赶不上快的,就不回北京。他心里明白,上海必须拿下,否则,快的将大本营杭州、上海联动后,滴滴将陷入被动。一段时间的你争我夺后,双方基本打成了平手。

  就在双方激战之时,一个新的强劲对手—大黄蜂出现了。大黄蜂采用单点突破、专攻上海一个城市的打法让让滴滴很是头疼,滴滴恐怕要失去好不容易从快的“虎口夺食”来的上海市场了。

  程维火速赶到上海想应对策略。最终滴滴靠魔术布战略(大黄蜂打哪里我就哪里强,它不打的地方我不打)成功钳制住了大黄蜂。

  面对行业第一、第二的激烈围追堵截,大黄蜂有些吃不消了。在寻求融资未果后,大黄蜂决定卖身,2013年11月,大黄蜂被快的收购,彼时,滴滴市场占有率已过半数,居行业第一,而快的也近50%。

  消灭了老三之后,战事继续在滴滴和快的之间展开,这一回合则是一个新的玩法—补贴大战。

  双方的烧钱大战实质上是互联网巨头腾讯和阿里的较量,滴滴背后站着腾讯,快的背后站着阿里。

  继快的接入支付宝、滴滴接入微信支付,双方砸红包抢夺用户的大战由此发端,快的补10块,滴滴补11块,双方都坚持补贴永远要比对手多一块。

  期间,马化腾给程维出了一个主意,每单补贴随机,十块到二十块不等。这样对方就完全无法跟进了。但没想到,价格战还是越打越凶,似乎陷入了“死循环”,谁都不敢先撤。

  补完乘客补司机,这场烧钱大战一直持续到2015年5月份才告一段落,战事惨烈,据统计,滴滴打车补贴规模超14亿,快的打车补贴近10亿。

  两家公司烧了20多亿,投资人表示很“肝儿疼”,他们非常希望双方结束战事,通过合并节省成本,另一方面,出行领域正在面临着被Uber、易到等公司的蚕食,在这样的背景下,滴滴和快的最终选择了合并,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间定在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当时,程维给员工的内部信中写道“打则惊天动地,合则恩爱到底”。

  合并之后,滴滴在打车领域一家独大。但大举进入中国的Uber希望快速打破垄断局面,甚至想要“灭”了滴滴。

  Uber早已趁滴滴和快的交战正酣时,迅速出击,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占领了中国打车市场近1/3的份额,在技术和实力方面,Uber远超滴滴,当时Uber 估值400 亿美金,是滴滴的10倍。而且,Uber创始人特拉维斯·卡拉尼克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呆在中国亲自指挥“作战”。

  程维也不含糊。他快速整合市场、业务、PR、HR和财务成立“狼图腾”项目组(快车)迎战Uber,紧接着,滴滴又上线顺风车、代驾、巴士等业务,试图用多元化业务线遏制Uber扩张势头。

  当然,最关键的手段还是降价、补贴,总之仍旧是烧钱。

  那段时间是程维和滴滴员工弦最“紧绷”的日子。程维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开电话会议,员工每天都要跑步进公司,每天9点开早会,迟到一次罚200,三次罚500,有的员工都被罚“怕”了。

  这张持续3年的战事最终以Uber因为某些原因退出中国而暂告一段落。Uber累计烧了20亿美元,滴滴烧的钱数恐怕只多不少。

  大抵是因为早期战事频繁,程维曾有看战争史书的习惯,希望在战史中寻找经验教训。他曾评价,这几年的(出行)补贴大战很像一战的凡尔登战役。一战的堑壕战太残酷,二战孕育了闪电战。战争理论升级带动武器和战术升级,最后我们看到了海湾战的立体信息战,航母平台+特种部队,战争在不断衍化中寻找最低成本的胜利方式。

  此战过后,滴滴尽管也内耗颇大,但出行行业的头把交椅算是坐稳了。

  创业“维”艰。好不容易“解决”掉一个个对手之后,程维要开启下一个进程了。

  “网约车竞争在2016年就结束了,2017年滴滴的重点是修炼内功,2018年我们会全面出击。”曾在接受《财经》杂志专访时,程维如是表示滴滴大战结束后2年的发展目标。

  尤其是2018年,原被程维视作举足轻重的一年,是国际化业务的突破之年。滴滴的出行业务入局到巴西、日本、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多个城市。

  此外,在近年来大热的新能源领域,滴滴联合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成立洪流联盟,共建汽车运营商平台,目标成为全球最大一站式出行平台。滴滴的触角也延伸到了金融服务领域,去年2月,经过架构调整,滴滴金融部门升级为金融事业部,主要提供保险、理财、支付、汽车金融等普惠金融服务。

  正当各项业务如火如荼的展开之时,两件突发的公关安全事件,给滴滴的高速扩张按下了暂停键。原本被寄予厚望的2018年,也转而变成了滴滴最危机最艰难的一年。

  2018年5月10日,一名21岁空姐深夜打滴滴遇害事件引发全民关注,在道歉声明中,滴滴回应会全面彻查各项业务,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没想到,仅时隔3个月后,类似的情况又发生了,8月24日,浙江乐清一搭载滴滴顺风车的女乘客遇害,该案件中滴滴客服在被害人亲要求出示车主信息时的各种推诿和拖延让人们倍感失望。

  接连发生的这两期引起全国关注的恶性事件,挑动着公众和媒体的神经,滴滴陷入了巨大的舆论危机之中。两起事件中均涉及的顺风车业务被相关部门责令整改,并在全国范围内无限期下线。

  顺风车业务的最大风险——合规和安全问题,已经彻底暴露。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如今,安全已经成为滴滴的重中之重,公司提出了ALL in 安全战略。滴滴成立了安全指挥部、由程维亲自坐镇指挥,他给所有高管下的KPI是达到0 死亡率。

  顺风车下线,对滴滴的打击巨大。要知道它是滴滴唯一规模盈利的业务线,2017 年为滴滴贡献了 8 亿人民币的净利润,无限期下线,意味着滴滴每年损失掉近10亿的收入。

  不久前,滴滴2018年的财报出炉,由于补贴投入巨大,滴滴全年亏损109亿。

  形势严峻。这是公司连续第6年没有盈利了。6年来滴滴已经累计亏损390亿元。唯一还有盈利希望的顺风车业务也已停摆已久。

  在今年2月15日举行的月度全员会上,程维宣布还要裁员,将对非主业进行“关停并转”,对业务重组带来的岗位重叠和绩效不达标的员工进行减员,整体裁员比例占到全员的15%,涉及2000人左右。

  内忧积郁,外患又来叨扰。曹操出行、哈罗网约车、首汽约车、嘀嗒顺风车,新的竞争对手已经整装待发。出行市场或将迎来新的战争,但这一次,滴滴失去了自己的一个重磅武器(顺风车)。

  2019年,36岁的程维迎来了自己的本命年。

  但民间有种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本命年会“水逆”。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chuangye/57906.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chuangye/57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