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策划书 >2023千村示范万村行动方案模板 2023千村示范万村行动方案模板下载

2023千村示范万村行动方案模板 2023千村示范万村行动方案模板下载

更新时间:2023-09-07 07:00:28 点击: 来源:yutu

进一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成功经验,坚持“巩固一批、创建一批、提升一批”总体思路,滚动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示范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千村示范万村行动方案精选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给你提供一些帮助,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千村示范万村行动方案精选 1

为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促进区域城乡融合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补短板,强弱项,促带动,不断缩小区域、城乡和收入差距,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城乡居民,构建城乡发展融合新格局,为宁波争创中国式现代化区域样板夯实县域基础。

到2027年,“千万工程”进一步深化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覆盖,全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的达到10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9.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7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67以内。

二、深化“千万工程”,全域建设和美乡村

(一)持续提升乡村产业质效

1、做好主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持续推进农业“双强”行动,优化调整农业生产力布局。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23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0.41亿斤,全区蔬菜面积保持在4.8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3万吨以上,生猪产能3万头以上,能繁母猪存栏1400头以上,水产品产量270吨。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和都市农业公园1个以上。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5家以上、市级5家以上。

2、推进农业多渠道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地瓜经济”,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统筹推进平台建设、龙头培育、链条延伸和品牌打造,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到2027年,新建冷藏保鲜设施不少于5个,新增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各1家。实施农业品牌振兴行动,持续扩大“镇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

3、深化农业多产业融合。坚持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加快“农业+”行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为市民进乡村提供全阶段服务,培育壮大农事体验、研学科普、民宿经济、乡村夜间经济等新业态。

4、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推广“农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模式,建设数字化种养基地15家以上。推进现代先进数字化技术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全过程深度融合,加快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培育创建12个以上农村电商服务示范点和2个电商专业镇。推广数字乡村“大脑+应用”集成平台应用,为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数字化溯源等业务提供数据支撑及应用系统,打造数字农业工厂不少于5个。

(二)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1、提升全域乡村风貌。坚持全域统筹,推进农房整治,加强对新建农房式样、体量、色彩、高度等的引导。推进管线序化。开展村道提升,提升村内道路平整度。深入推进城中村、城边村、镇中村、镇边村整治提升,动态梳理实施整治项目。

2、推进和美乡村示范创建。坚持和美乡村与美丽城镇、县域风貌样板区联创联建,推进跨县域美丽乡村风景线镇海段建设。推进和美乡村、数字乡村、艺术乡村等多村融合,重点打造具有地域辨识度的和美乡村全覆盖。建设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3个,联动打造艺术赋能乡村10个,每年新建美丽庭院500户。

3、推进生态绿色乡村建设。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厕所、污水等村庄环境提质,每年创建农村垃圾分类典范村2个以上,推进农村公厕数字化监管全覆盖,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强基增效双提标行动,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出水水质达标率均达到95%以上。做好农村卫生动态保洁日常管理和卫生村创建。谋划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布局。

(三)培育乡村文明新风

1、推动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法治教育。全面推进新一轮文明村镇创建,建立健全文明村镇动态管理制度机制。完善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百姓戏台等配置,建好乡村文艺传承队伍,推进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农村特色文化。加快重大文旅体项目落地和城乡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实现“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全覆盖。开展“浙风十礼”乡村实践,推动移风易俗入规入约,培树推广“婚丧礼俗整治”“乡村德治20条”“农民诚信指数”等品牌。

2、提升农民综合素养。以全方位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养、创业致富能力、民主法治观念为重点,促进新时代农民综合素养提升。实施农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开展农创客培育行动,每年培育农创客120名以上,完成市级高素质农民培训40人次以上,区级各类实用人才培训200人次以上,农业领军人才培训10人次以上。

3、加强优秀传统古文化保护。加强名人故居、传统民居、古树名木等乡村文化遗存的保护。加强乡村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开发利用,每年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1个以上。深入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建成乡村博物馆8家以上。

4、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区、镇(街道)、村”三级治理体系建设,健全落实党组织主导的村民自治制度。推进农村事务社区化治理,统筹农村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制定专项管理实施细则。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用好“村民说事”“小微权力清单”“善治积分”等农村基层治理创新成果。持续推进善治(示范)村和清廉村居建设。

(四)创造农民美好幸福生活

1、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动能。巩固“消薄”攻坚成果,出台村集体资产相关规范性文件,推进强村公司、“飞地”抱团、结对帮扶项目建设。激活村庄经营,对村庄资源统筹管理,支持有条件的村庄引进专业运营团队和职业经理人。推进多村合作、镇村联营、国资入股等方式,整合联建产业资源,做大做强组团合作经营主体。确保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5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以上。

2、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依托“浙农帮扶”数字化应用,完善低收入农户防返贫监测体系,深化“一户一策”干部帮扶和农户需求响应机制。推进多种产业帮促带动项目,每个镇(街道)每年至少实施1个共富项目,联结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开发和保持公益性岗位20个以上,确保有劳动能力低收入农户家庭至少1人就业。建立健全“五张清单”和“一统六富N场景”标准指引体系,着力打造来料加工、定向招工、电商直播、农旅融合、品牌带动、产业赋能等各种类型“共富工坊”,到2027年,全区“共富工坊”达到80家以上。

3、提升农村基础设施。以乡镇通三级、行政村通双车道为重点,持续推进农村公路提升改造,到2027年,新改建农村公路14.5公里。加速推进海塘安澜工程(一期)、清水浦泵站、庶来闸站扩建、汶溪中心片区防洪治涝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分批推广高可靠性智能农村配电网,持续进行乡村电气化改造,每年新建乡村电气化村4个。推进村邮共富驿站建设,打通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推动管道燃气下乡进村。

4、推动城市优质资源向农村延伸。推动城乡教育、医疗、社保、养老服务均衡发展。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农村等级幼儿园覆盖率保持100%,农村一、二级优质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5%以上。推进乡村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新(改、扩)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4家。改造提升农村敬老院2家。探索推进村便民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推广委托受理、授权办理、帮办代办等方式,推动政务事项就近办。

三、完善政策制度,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巩固“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推进区、镇两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构建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开展重点区块控规编制,持续深化国土空间整治成果,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科学确定各乡镇发展定位,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明确功能定位,塑造区块风貌特色。推动农房建设管理体制改革。

(二)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

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开放宽落户条件,便利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健全新型居住证制度。全面实施电子居住证网上申领发放和网上签注,实现电子居住证一指办理。探索新市民积分配套政策应用。深化“两进两回”行动,落实乡村人才振兴扶持政策,推动大学生、农民工、企业家等返乡入乡创业。优化乡村营商环境,拓宽乡村发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深化农业标准地改革,推行“连片流转+土地整治+标准农地”模式,建立农业“标准地”招商标准,积极推动“南岚湾”澥浦片区标准地改革试点落地见效。

(三)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

建立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机制,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向乡村延伸覆盖,迭代升级“乡村大脑+应用”,开启乡村数字生活。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2.0版,城乡公交线路密度和班次进一步提升。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建立城乡人才合作交流机制,多途径拓展城乡教师交流渠道,保障乡村教师收入待遇,完善乡村教师成长体系,引导城镇教师向农村学校合理流动。加大引培力度,优化基层卫生队伍结构。健全区镇(街道)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发展乡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加强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关爱服务。

(四)健全强村富民政策

完善强农富农惠农政策体系,进一步构建农民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稳定增长、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较快增长的机制,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继续高于经济发展增速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深化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出台区级村集体经济持续巩固提升行动方案和农村“三资”管理指导性方案,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确保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5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以上。推动城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向农村延伸,推动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医疗参保提标扩面。扎实推进以发展集体经济为导向的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迭代升级“浙农富裕”数字化应用,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

(五)完善城乡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机制

按照“推进一批、实施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加强“千万工程”重大项目谋划建设,建立重大项目库并实施动态管理机制。充分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城乡重大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带动社会投资放量。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镇海区深化“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工程工作专班,专班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农村局,统筹制定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有序推进工程实施。各成员单位要强化责任落实,密切协同配合,同向发力推进。强化镇街统筹,明确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编制行动计划,制定工作方案,做到任务项目化、责任清单化、节点时序化,确保任务落地落实。

(二)深化要素保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积极发挥公共财政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金加入“千万工程”建设投入。区级财政要根据区内精品村线、和美乡村、农村人居环境、农村垃圾分类等多方面建设项目予以适当补助。加强重点工程建设用地保障,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

(三)加强督导服务。分专项分层级建立重大项目实施情况清单和核心指标体系,加强数字化督考平台建设,强化信息共享、监测分析和考核评估。建立重大项目联系机制,常态化开展调查跟踪、分析研判及协调服务。实施工程进展晾晒机制,每月通报各项工作进度,及时调度、及时预警,营造争先创优氛围。

千村示范万村行动方案精选 2

从河南省第三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议上获悉,今年,河南省把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将建设1000多个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和乡村振兴的整体提升。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今年1月10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扎实推进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我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万村整治”将按照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村容村貌提升等5项重点任务。

在此基础上,选择1000多个有一定基础、条件比较好的村庄,高质量完成5项重点任务,建设成为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推进“千村示范”。示范村要在规划引领、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健全运营管护机制、文明创建、调动农民积极性等方面做出示范。

从区域分布看,申报创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示范村的1300个村庄中,新乡市98个,南阳市97个,洛阳市95个,信阳市92个,安阳市87个,郑州市83个,申报数量居全省前六位。

河南省还确定了20个乡村振兴示范县、162个乡村振兴示范乡,将与1000多个“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示范村一起,点面结合,共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

千村示范万村行动方案精选 3

根据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2022年全省乡村建设行动工作方案》(吉农组〔2022〕7号),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成功经验,坚持“巩固一批、创建一批、提升一批”总体思路,滚动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示范村,以示范创建带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乡村发展能力、提升乡村建设成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快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以村庄分类布局成果为基础,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统筹谋划、综合设计、因地制宜推进示范创建村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决避免短期行为。

——坚持长远发展,宜居宜业。既考虑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更注重方便就业。以跨界、迭代、互渗的新理念,推进一二三产融合,把一产和二产融合起来,发展好农产品加工业;把一产、二产和三产融合起来,发展好现代农业服务业;把一产和三产融合起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最大限度推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逐步实现生活富裕。

——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强化市县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集体和农民等多方共建共管共享格局。注重彰显农民主体,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从改善环境到培植产业,广泛发动引导组织农民参与,赋予农民主动权,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

——坚持日常管护,长效管理。按照“合理区划、网格管理、定人定责、层层督导”原则,落细网格化管理模式,健全完善卫生日常保洁、垃圾清运、检查评比等制度机制,落实专职保洁队伍和专项经费,推动示范创建工作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

——坚持多措并举,改善观念。围绕建设善治乡村,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通过村规民约、群众评议、老党员老干部监督等方式,引导农民群众转变生活观念、改进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三)工作目标。2022年继续坚持“九有六无”创建标准,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示范村1000个以上,其中重点边境村119个、脱贫村295个。

二、工作任务

(一)巩固2021年示范创建成果。

1.建立省市县三级验收机制。对照“九有六无”标准,各地要在省级“千村示范”创建抽查验收前,视疫情防控形势适时组织一次自查核查“回头看”,县级自查全覆盖,市级复验比例不低于50%。省级计划在2022年6月底,按照10%的比例进行抽查验收,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予通过并在全省通报。

2.建立常态化督导暗访机制。对2021年度创建的示范村,采取暗访、回访等方式加强“事后”监管,县级注重日常巡检,对发现的问题,即查即改;市级采取成立工作专班、组织县(市、区)交叉互检等方式,不定期对“千村示范”创建成果进行检查;省级将从2022年开始,对以往年度创建村不定期进行督导暗访,发现重大问题或明显反弹的,给予摘牌处理并在全省通报。

3.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做到“四有”:有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公共环境等管护制度;有队伍,建立相对固定且与工作量相匹配的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机制;有投入,县级建有常态化投入保障机制;有监督,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群体及社会志愿力量作用,监督并维护巩固创建成果。

(二)滚动实施2022年示范创建工作。

4.突出村庄规划。探索以乡镇、重要片区为单元的村庄规划编制模式,因地制宜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杜绝短期创建行为,实现创建村规划编制全覆盖,并将报批后的村庄规划数据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5.突出整体布局。继续坚持以省会城市、市县城区周边及重点镇为中心,以国省干线公路、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活跃等区域为辐射,对接“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点串线、连线成片打造引领示范带、示范片区,注重凸显连点成线创建效果。

6.突出农民主体。紧紧围绕激发农民参与示范创建内生动力,在创建村全覆盖开展“干净人家”评选活动,全覆盖建立“道德银行”“爱心超市”,全覆盖建立“十户一组”网格化管理机制,全覆盖发挥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和科技小院载体作用,着力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自觉参与示范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持续集聚示范创建合力。

7.开展“示范创建+”活动。集聚发展改革、司法行政、卫生健康、住房城乡建设、科技、水利、生态环保、林业草原、畜牧、农科院等省直有关部门合力,在“千村示范”创建村中打造一批具有单项或多项行业领域重点工作引领的示范村。各级乡村振兴部门要加强同妇联、团委、工会、科协等群团组织以及志愿帮扶等社会力量的沟通协调,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让更多资源向创建村集聚,不断提升创建工作社会参与度。

8.做好示范创建结合文章。充分结合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乡村旅游重点村、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宜居农房改造试点村等试点建设行动,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推进共同创建;注重将“千村示范”创建与乡村建设行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行动、“十大产业集群”发展和“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等有机结合,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将创建村打造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承载地。

三、保障措施

(一)压实各方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推进示范创建领导机制和工作体系,不断压实市县主体责任,确保“千村示范”创建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中省直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职责倾斜支持示范创建工作,强化与同级乡村振兴部门的联合互动,共同开展好“示范创建+”活动,努力将示范创建打造成为部门重点行业工作的载体、平台和抓手,形成各具特色的样板和典型,引领带动乡村建设行动深入推进。

(二)加大投入力度。各地要进一步建立完善财政投入、统筹整合、政策扶持、社会参与的“千村示范”创建投入机制,切实强化创建资金保障。按照中央和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规定要求,用足用好衔接资金中安排的10亿元示范村补助资金,撬动用好用活地方财政资金、政府债券资金、部门帮扶资金、金融贷款和社会资本,加大对重点边境村发展建设投入,力争将其建设成乡村振兴的示范村;并引导带动重点投向农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重大民生工程,重点支持集中连片、园区和全链条产业发展。以县级为平台,按照“统筹安排、集中投入、专款专用、形成合力”的原则,继续整合农业农村、乡村振兴、交通运输、农村水利、农村电力、医疗卫生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向创建示范村倾斜,省直相关部门要协同发力、优先支持,合力推进示范创建工作。

(三)落细推进举措。要高效运用“五化”工作法统筹推进落实,各市县要围绕职责构建、政策制定、进度安排、督促检查等重点工作任务,制定具体落实方案,建立创建村短板弱项、一户一策等任务清单,制作流程图、作战图,编制创建标准手册和创建及验收标准指南,制作村级创建推进模板和到户创建推进模板,明晰重点任务、细化责任分工、狠抓举措落细落地落实。

(四)强化宣传引导。在省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开设“千村示范”创建专栏,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介载体广泛宣传创建工作,突出示范引领,重点对探索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多渠道、广视角进行宣传推介,营造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和全社会关注参与的浓厚氛围。灵活采用现场会、推进会、培训会、观摩会等各种形式,充分展示创建工作成效,不断提升各级干部推动“千村示范”创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cehuashu/893078.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cehuashu/893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