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精选3篇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精选3篇

更新时间:2023-03-24 10:12:29 点击: 来源:yutu

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幸福的,虽然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只要努力解决这些困难后,你将会感觉到无比的轻松与快乐,亲爱的读者,下面是t7t8美文号整理的3篇《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t7t8美文号给您的好友哦。

初一下册历史必考知识点 篇一

1)隋的兴亡

一、隋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581年;

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都城:长安;

统一:589年;

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二、隋朝的繁荣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1、改革前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2、分科考试。

影响:形成了“开皇之治”的盛世景象。

三、开通大运河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作用:贯通南北动脉,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促进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

四、科举制(隋朝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

隋文帝时期: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期:进士科的建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建立。

影响: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重要标准,逐渐成为后世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五、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的暴政引起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

1、含义: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概况: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同行的还有许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3、贡献: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

1、原因: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

2、过程: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3、意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玄奘西行

1、时间:贞观初年。

2、过程: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3、贡献: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由其口述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思考: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带给我们的启示?

特点: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原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3)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①南方战乱较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统治者的措施;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2、区域拓展: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3、表现: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1)水稻:①品种: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②区域: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③结果: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2)经济作物:①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②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1)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2)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浙江哥窑等地的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3、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制造的海船,配备了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

(1)城市: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2)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城乡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3)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2、外贸

(1)港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2)范围: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

(3)管理: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四、经济重心南移

1、时间: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完成。

2、表现: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思考:1.宋朝海外贸易为何发达?

(1)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能够进行远洋航行。

(3)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从而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4)两宋时期,北方民族政权并立,陆上丝绸之路受到阻碍,政府转而大力发展海上贸易。

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我国经济重心以秦岭——淮河为界,其南移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

(1)东汉后期,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

(2)南朝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3)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南宋时,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

4)明清两代知识点

1、明朝的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朱棣设立东厂进行对臣民的监查、侦查。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2、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t7t8美文号 …海岸,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3、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4、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

5、太极继承汗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金”为清。1644年迁都北京,对国的统治。

6、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帝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初一下册历史重点知识点 篇二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契丹的兴起:

(1)时间:10世纪初

(2)人物: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

(3)都城:在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2、西夏的建立:

(1)时间:11世纪前期

(2)人物: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

(3)都城:在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

3、北宋的建立:

(1)时间:960年

(2)人物: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4、北宋与辽之间订立著名的澶渊之盟。结束战争,双方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5、南宋建立: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6、岳飞班师后,宋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经济重心的南移

1、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2、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南宋时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主要在江南的丘陵地区。

3、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4、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5、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6、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7、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8、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9、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篇三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同一全国。

3、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的国家粮库。

5、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6、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7、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12345)

8、修建大运河的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

9、隋文帝巩固统治的措施:a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B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C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10、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以上内容就是t7t8美文号为您提供的3篇《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t7t8美文号。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669045.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669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