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最新3篇(《望天门山》优秀教案)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最新3篇(《望天门山》优秀教案)

更新时间:2023-03-30 02:09:56 点击: 来源:yutu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出示各种字体的“山”及《望天门山》的草书作品,初步感知书法魅力。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爱游山玩水吗?都去过哪些山?

2、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有一位唐代诗人,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又被称为“游侠”。他就是——李白。(板书)

3、出示课件(《望庐山瀑布》《游泰山》),读后揭题:他还去过一座山,山名就在刚才那幅字里,看得出是去哪座山吗?(师板书:天门山)

4、今天,就让我们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师板题)释题:“望”就是看,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什么,又是在什么位置望的?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正音,强调:“中”是个多音字,“中断”就是“中间断开”的意思,因此在诗中读第一声。

3、教师范读,学生评议。

4、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节奏。

5、指名读。

6、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是一幅画,画里都有些什么呢?

7、再读诗,画出诗中写景的词语。

8、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

三、绘画想象,感悟诗境

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想象这些画面。

2、谁愿意用朗读和大家分享自己想象的画面?

3、诗画诗画,诗画不分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当一回小画家,把诗人所看到的景象画下来。首先,你认为天门山是怎样的山?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4、是啊,名为天门,必为天之门户也。(师板画天门山。)诗中哪一句写到这天门山?(出示第一句)

5、传说中这天门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抵挡之势将它劈开。再读读这句话,你找到这把利剑了吗?引导学生根据注释理解“楚江”。

6、让我们想象着奔腾东去的楚江水,咱们一起读!

7、这又是怎样的水啊!诗中哪一句写了?又是谁有如此能耐让汹涌不可挡的楚江“至此回”呢?理解“至此回”。指名读读!(出示第二句)

8、看,湍急的河水流到这里受到了山的阻挡。闭上眼睛,让音乐带着我们走得更近些。

9、音乐是流动的画,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指名答后再读。

10、让老师用线条为你们勾勒——这是险峻如刀砍剑劈的天门山,楚江水汹涌而至,撞击天门山形成巨大回旋,之后又浩荡而去。(齐读1、2句)

11、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水的澎湃!诗中还有哪儿让你感受到了这样的气势?

12、(师板画两岸的青山)这又是怎样的山呢?仅仅是绿吗?你是从哪个字里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抓“出”理解。)

13、两岸的青山相对着,怎么会有出来的感觉呢?让我们再来读读下一句:“孤帆一片日边来。”你知道了什么?谁来画一画?(生板画孤帆、红日。)

14、现在我们联系这两句来探讨探讨诗人李白是在哪儿望天门山?你又是从哪个字读出来的?

15、引读3、4句。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觉得这两岸的山象在比高矮。读——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知道了诗人的船是由远及近,这两岸的山就好像张开手臂在迎接他。读——好一个“出”字啊,尽显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采。读——

四、入情入境,深悟诗

1、(播放视频)师述: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第一次离开家乡,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又带着对未来前途的忐忑之心。当他乘舟顺江而东,途经天门山,天门山就像大门一样敞开,让他的眼前豁然开朗。于是,他挥毫写下了这首《望天门山》。

2、听完老师的介绍,你觉得诗人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

3、看,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一条小船慢慢地驶过来了。让我们和诗人一道坐上这只小船,望见这样的山——“天门中断楚江开”。(齐读)望见这样的水——“碧水东流至此回”。(齐读)小船顺流而下,从两山之间穿过,只见——“两岸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穿过狭窄的河道,看见的又是——“两岸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再拐过一道弯,看见的还是——“两岸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这是因为——“孤帆一片日边来”!(齐读)

4、山的热情、水的澎湃,皆是因为诗人那喜悦的心情。(出示课件:几种不同字体的古诗)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作品,你认为哪一幅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表现诗的意境呢?

5、是啊,这幅草书行云流水,好像让我们看到了天门山的气势,(读1、2句)这幅字畅快淋漓,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读3、4句)

6、配乐背诗。

点评:这个环节的设计将古诗与书法的魅力融为一体,既让学生初步感受草书的内涵,又是课前交流的巧妙延伸。

五、总结方法,赏析拓展

1、(指板画,配乐)瞧——青山、绿水、红日、白帆,多美的一幅画啊!(贴草书诗句)看,书法也以独特的方式向我们诠释着刚劲之美。(板书:书画)

2、诗可以是一幅美妙的画,也可以是一行行灵动的字,难怪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课件出示)生齐读。

3、正因为天门山的热情让李白感动,所以他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还写下了另外一首诗《天门山》和一篇文章《天门山铭》。一个地方留下两首诗、一篇文章,这在李白写诗的生涯里是不多见的,可见天门山在他的感情生活里的地位。

4、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留在心底吧!(加动作背《天门山》。)

5、总结:相同的地点不同的诗,我们又可以用怎样的画、什么样的字来表现呢?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赏析写景的古诗。

望天门山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情感。

2.会读,会背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以及诗中的字词。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包含的哲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会默写《望天门山》,了解古诗的大意。

2.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大家还能背出来吗?齐背《望庐山瀑布》。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白的《望天门山》这首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

二.简介天门山和作者李白

三.学生自读《望天门山》找出诗歌里不理解的字,词。

四.教师范读课文

五.学生自学古诗

1.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互相讨论,了解诗歌的大意。

2.诗题:望天门山。望:就是观看,欣赏。望天门山:就是欣赏天门山的美丽景色。

3.学生通过诵读,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然后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让学生通过自由诵读,结合看课文,挂图,在头脑自学形成画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还可以让学生把想象的景象画出来。

六.教师小结诗歌大意。

七.朗读指导

八.作业:

1.背诵《望天门山》

2.默写《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理念: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是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注重过程的优美,情感的投入,知识的拓展,让学生主动地走进古诗,走近诗人。同时,将多媒体课件与古诗巧妙融合,使课堂充满灵动的气韵和优美的意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灿烂。在学习的过程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读中品情,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独特体验,关注学生对古诗的积累,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古诗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悟品味诗中表达的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望天门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诗兴

1、激趣导入:古诗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每一首诗都是一幅优美的画,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画,猜一猜是哪首诗?

(多媒体显示8首古诗图画:(《春晓》《山行》 《夜宿山寺》 《望庐山瀑布》 《静夜思》 《小儿垂钓》 《江雪》 《赠汪伦》)

师:同学们猜诗很准确,背得也不错,老师为了奖励你们,这节课就带大家跟随大诗人李白一起去游览长江,欣赏天门山那美丽的景色吧!(板书课题)

【意图: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积累情况,创设古诗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关于李白,你了解多少?

(有的说他是个豪迈的诗人;有的说他是个浪漫的诗人;有的说他是个大气的诗人;有的说他是个非常有才气的诗人;有的说他设个敢大胆想象的诗人;有的说他是个爱喝酒的诗人……)

3、资料展示:

师:真不简单,同学们竟然对李白了解得这么多,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关于李白的资料,请同学们看看吧:(课件展示李白的资料: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热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因此被称为"诗仙"。 )

【意图:资料的交流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愿望!】

二、自主合作学习,探究诗意

1、学法指导。回顾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交流: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伙伴讨论了解诗意)

师:下面请同学们依然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在学习和交流中去领略诗中的景,感悟诗中的情。

2、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诗意,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师巡视,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小组交流讨论: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诗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等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学情。)

4、集体交流,整体感知诗的大意。(指名概述诗的大意,其他学生纠正、补充。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诗句,想象画面,用精炼优美的语言描述诗的意思。)

5、回归整体,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进一步感受诗意。

【意图: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古诗的大意,在讨论交流中展示学习成果、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三、朗读古诗,品味诗境,体会诗情

1、多美的诗啊!此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你呢?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朗诵,并用心地描绘着诗中的意境。

2、交流反馈。

①这幅图上有哪些景物?(青山、碧水、孤帆、红日)

②山是怎样的山?出示:天门中断楚江开(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在滔滔长江水的冲击下,天门山被拦腰截成两断。)

③水是怎样的水?出示:碧水东流至此回(碧绿的江水向东奔流而来,回旋后向北流去;江水奔腾向东,激起波涛汹涌的回旋壮观。)

④出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两岸的青山——高耸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驶来。)

⑤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我伫立在来自天边的孤帆上,多么令人心飞神驰;乘船迎天门而去,眼前是浩浩荡荡的急流翻腾着漩涡,多么令人惊心动魄!……)

⑥是呀,天门山夹江对峙,形势多么险要;长江东流,到天门山突然转弯向北流去又是多么壮观。李白笔下的青山、碧水、孤帆、远景,构成了一幅多么壮丽的山水画呀!让我们来美美的读一读《望天门山》吧!

7 刚才我们在朗读中感受到了天门山那奇特的美景,但总觉得无法将诗人笔下的景色尽情展现。现在,想不想亲眼看看这壮观、美丽的景象呢?(播放多媒体课件,师配以解说)

8欣赏了这绝美的景色,老师的心醉了,同学们,你们有何感受呢?

(学生可能会说:天门山雄伟壮丽的景色真让人向往;长江水浩浩荡荡、势不可挡,长大后我要去看看长江;李白不愧被称为诗仙,写下了这么美的诗篇……学生只要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我就给以鼓励性的评价,如:你的想法就是不同一般;你的想法好特别;你的想法真有个性等)

9我们品味了诗境,感悟了诗情,这么美的诗,你们能背一背吗?(生背诵古诗)

【意图: 朗读是语文教学最根本的手段,运用示范朗读、激励性语言、多媒体课件的渲染等方式为学生创设朗读情景,让学生读懂诗意,读出诗情,读出诗的韵味。】

四、积累古诗,课外拓展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搜集,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积累自己喜欢的古诗,我们在下次的语文兴趣活动课上举行一次古诗擂台赛,看谁在相同的时间里背诵的古诗最多。

[意图:将课外搜集与课内学习相结合,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板书设计:

↗ 碧 水

望天门山 美

↘青 山

上面内容就是为您整理出来的3篇《《望天门山》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706495.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706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