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二年级《观察物体》评课稿3篇 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二年级《观察物体》评课稿3篇 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3-14 21:04:31 点击: 来源:yutu

二年级《观察物体》评课稿1

  《观察物体》是二年级教科书第68页例1的内容,要求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想象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会全面看待物体的意识。

  本节课张莹老师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执教,教学效果良好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盲人摸象》动画片让学生体会到看东西要争取做到全面细致。

  二.利用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充分体会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教学设计由易到难,层次清晰。

  (1)张老师设计4人一组,通过不断变化位置,让学生给小熊拍照,体会位置不同,看到时图像不同,学生兴致高昂。

  (2)在巩固练习中,设计了观察机器猫,小汽车,水壶,都是一些学生喜欢的物体,让学生以观察者的左右进行判断。

  (3)难点是吧知识拓展延伸,老师设计了根据照片猜实物,从一个侧面,不能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要想全面了解就必须从多角度,全面观察。

  (4)让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像,体会前后左右完全相同的物体是什么?学生想象丰富。

  (5)根据学校操场上不同方位的照片,让学生下课后观察,渗透学学生爱校的意识。

  三.本节课仍有不足之处:

  (1)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不强,作为低年级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2)在巩固练习中,如有让学生参与的练习,如:让学生上讲台,让学生观察,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3)应多观注细节,如:在座位上,让背对讲台的学生先面朝讲台,活动时再转过去,否则学生很不舒服。


二年级《观察物体》评课稿3篇扩展阅读


二年级《观察物体》评课稿3篇(扩展1)

——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3篇

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道在不同方向(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二)通过观察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难点关键:根据物体所呈现的形状去确定观察者所站的方向。

  教法:演示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书包,足球,同学、校门、教室的照片,微课,课件。

  课前准备工作:

  背诵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知道咱班的同学都喜欢故事,下面老师就和我们一起分享一则成语

  故事。

  2、播放故事《盲人摸象》。

  提问:看完了这则故事谁能告诉老师,这几个盲人摸的是同一头象,

  为什么他们描述出这头大象的样子不一样呢?

  生:因为他们摸到的部位不同。什么原因导致盲人摸到象的部位不同?

  师:站在不同的方向,导致摸到的部位不同,感觉到的大象的样子也就不同。

  如果站在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样子也会不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挖掘身边素材,创设探究知识

  (1)观察就是仔细看,老师拍了两张咱们教室的照片,你们看看哪张照片是教室的前面?为什么?-只有教室的前面才有黑板、讲座、钟表……2号照片拍的又是教室的哪一面呢?

  (2)想一想:同是一间教室,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因为拍摄者站的方向不同,拍摄者站在教室的前面,就能拍到教室后面的样子,站在教室的后面,就能拍到教室前面的样子。)(板书前面、后面)

  (3)、归纳:因为我们所处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板书:方向不同 形状不同)

  2、设计活动,再次体验

  师:刚才小朋友表现的非常好,大多数同学已经掌握了观察的精髓。接下来我们去观察一个实物书包。

  观察之前有两个问题:

  (1)如何才能全方位去观察书包,观察书包的哪几个面?—前后左右面,谁能先拿着书包向我们说说书包的前后左右面如何去辨认?

  生:汇报!(当我和书包方向一致时,我的前后左右就是书包的前后左右,所以书包)

  (2)师:你如何去观察书包的四个面?

  生:下座位,其实就是变换方向

  师:还有没有其它方法?—转动书包

  看来方向改变的方法很多,就要我们看情况选择适合我们的方法。

  师:现在看看活动要求,谁来读读:

  活动要求(三点): (布置2)

  1)、2人一组;

  2)、从四个面进行观察;

  3)、对书包小声说说:“我在书包的哪面看到了什么?……”。

  重要的文字读三遍,让我们一起把红色词语读三遍,好吗?

  集体汇报,交流反馈

  1)、PPT演示书包前后左右四个面,分别说说:我在书包的哪面看到了什么?……(注意提示观察的都是形状而非颜色。)

  2)、同一个书包,为什么看到的样子不同?

  (板书:左面,右面,方向不同 形状不同)

  3、解疑答惑,巩固新知。

  我们今天知道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一定是不同的。

  这句话对吗?想想?

  瞧,老师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个什么?足球,我们要从前后左右观察这个篮球,

  你看到的都是什么图形 —圆形。那么谁愿意把这句话修改一下?

  我们的结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还可更简洁的说成: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不同的。

  (板书:可能)

  三、总结全课:我们今天学了

  从不同方向,前后左右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不同的。现在让我们稍作休息,来玩一个游戏吧!

  四、课间休息:(布置3)

  小游戏:考考大家,比比谁的反应快,我说动作你来做

  高举左手,手放下;高举右手,手放下。

  老师和大家一起做,高举左手,老师怎么和大家的不一样?老师做错了?你们做错了?呢我们为什么不一样?老师的右边是哪边?左边呢?前面呢?后面呢?

  呢我换个方向站,你还能指出我的前后左右吗?这样站呢?呢我想和大家的前后左右一样呢?我该怎么站?—后脑勺面向大家,这回对了吗?

  我们一起来做一遍:高举左手,手放下;高举右手,手放下。

  五、巩固练习

  1、游戏做完了,我们接下来要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了?来看这道题,谁愿意当个小老师给我们来讲讲?—播放试题微课

  2、谁能象刚刚的小老师一样,再试试。

  下面那幅图是淘气看到的?(画“√”)

  和他一样吗?你观察的很仔细,奖给你个贴画?谁来说下一道题。

  3、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连一连。

  你不但观察仔细,而且反映的相对快,贴画奖励给你!下来就要所学知识解决点实际问题了,

  4、看!这有两张学校大门的照片,谁来看看哪张是在学校外面拍的,为什么?另一张呢?

  看来你就是咱班的火眼睛睛!也奖给你个贴画?

  5、还有点时间。我们来一起分享几组图片好吗?猜猜看!

  美好的时光美好的人啊!

  六、引用古诗,全课小节:

  同学们,不同的方向观察事物,看到的结果往往可能是不一样的这句话

  在生活中也适用,曾经就有这么一首诗巧妙地写出了这一数学现象,这就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让我们在用这节课的知识再去体会这首诗的含义吧。

  七、实践延学

  站在不同的方向置观察家里的物品,说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听,你看到的是哪一部分?老师相信你一定说得非常好。

  八、板书

  观察物体

  前面

  后面 可能

  方向 不同 形状不同

  右面

  左面

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2

  本单元主要是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这是学习空间与几何知识的必要基础,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单元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单元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以后还将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本课教学内容通过一个具体情境——四名同学分别从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分别给一个小猴子实物玩具照相展开,通过学生的观察,再结合课本上给出的从四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图,让学生判断四种形状究竟是谁看到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同的,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进行对物体的观察,他们从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观察体验,对于处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该物体的形状可能会不一样这一事实,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只是在这节课学习以前,学生的认识有的还比较模糊,有的不准确,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楚的数学认识,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强化日常的生活经验,积累更加丰富的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1.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教学之前,可以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学生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2.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准备正面、侧面和后面有差别的实物,可以让学生分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这个实物,也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位置同时观察这个物体,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在不同位置看到的该物体是什么样的,使学生通过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1 观察物体1课时

  2 练习十五1课时

  观察物体。(教材第90、第91页的内容)

  1.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

  2. 知道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 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小猴子玩具。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

  如果学生知道,请学生讲给大家听,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简单把故事内容介绍给大家听。

  师:你们说为什么故事中的每个人说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呢?

  生:因为他们每个人摸到的都是大象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不相同。

  师:是啊,所站的角度不同,结果也可能不相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受新知】

  1. 教学例1。

  师:我们最熟悉的学习环境就是教室,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张照片,请仔细看看。

  出示:教材第90页例1图。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哪一张照片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另一张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的?

  生1:第一张是在教室的前面拍的,因为我们站在教室的前面比如站在讲台上,就可以看到课桌的后面,所以我确定第一张照片是在教室的前面拍的。

  生2:另一张应该是在教室的后面拍的,因为照片上可以看见课桌抽屉的一面,应该是在教室的后面。

  师:说得有道理,只有站在教室的前面才能拍到教室的后面,站在教室的后面才能看清楚教室前面的物体。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同的。

  2. 教学例2。

  师:(出示小猴子玩具)这是什么?喜欢吗?

  师:现在老师把小猴子放在讲桌上,请四个同学到前面来,分别站在小猴子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

  学生举手到前面来,按位置站好。

  师: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了小猴子的前面,有眼睛、鼻子、耳朵,还有肚子。

  生2: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后面,有后脑勺,还拖着长尾巴。

  生3: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左面,只能看到它的左半边身子,并且它的尾巴是在我的右手边弯过去了。

  生4: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右面,只能看到它的右半边身子,但是小猴子的尾巴是从我的左手边弯着的。

  师:他们说的你能听明白吗?老师想知道,这左边和右边有没有明显的区别呀?

  生:左边看到的和右边看到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小猴子的尾巴那。

  师:能说具体点,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左面还是右面吗?

  生:我们只要注意小猴子的尾巴就可以了,如果站在小猴子的左边,那它的尾巴就是在我们的右边弯着;如果在小猴子的右边,那它的尾巴就在我们的左边弯着。

  师:说得真棒!拿出你准备的玩具在小组里观察,看看你们的观察结果怎样?

  学生在小组合作观察,交流观察结果。

  师:现在请大家仔细看图,想一想:你能知道这幅图中的图片是谁看到的吗?

  出示:教材第90页例2图。

  学生观察后,交流明确:第一幅图是小青拍到的;

  第二幅图是小明拍到的;

  第三幅图是小玲拍到的;

  第四幅图是小梅拍到的。

  师:同学们,经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相同的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亲自观察实物,体会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构建空间观念】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观察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观 察 物 体

  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

  前面

  后面

  左面

  右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节课以学生喜爱的讲故事导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学生对情境中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导入的设计很有特点,既帮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搭建认知*台,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 主体参与,探究新知。

  始终围绕“自主参与、深刻体验”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地探索新知,并且要注重个性化教学方式。

  A类

  连一连。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B类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能正确辨别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

  教材习题

  第91页“想想做做”

  1. 第二张照片是在学校的外面拍的,第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的。

  2. 略

  3. 略

  练习十五。(教材第92、第93页的内容)

  1. 巩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观察物体的时间顺序与所看结果的联系。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巩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观察物体,知道了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告诉学生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明确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知道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可能不同,那么观察角度不变,如果物体是运动的,不同时间看到的结果又如何呢?

  出示:教材第92页第3题。

  师:这是小明准备过马路时,一辆汽车从他的面前驶过,拍下来的照片,你觉得哪幅图是小明最先看到的?为什么?

  生:应该最先看到的是第二幅图,因为第二幅图中的汽车是刚刚开过来,还没有超过斑马线。

  师:那么接下来该是看到哪幅图呢?

  生:第二次拍到的应该是第三幅图,因为这幅图中的汽车刚好在斑马线上。

  师:那第一幅图就是最后拍到的。根据汽车先是没到斑马线,然后是正好在斑马线上,最后是刚离开斑马线,按这样的顺序确定了这三幅图的顺序。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明的位置变了吗?为什么看到情况不同呢?

  生:小明的位置没变,但是汽车是运动的,所以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观察角度的变化或被观察物体的运动,都可能使观察的结果不同】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 习 十 五

  观察角度的不同,观察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联系生活,实践运用;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创造大量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学生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们身边。

  A类

  连一连。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知道是从哪个角度看到的结果)

  B类

  观察下面左边的三个物体,从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用线连起来。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

  教材习题

  第92页“练习十五”

  1. 略

  2. 左边:小女孩儿看到的是正方形;小男孩儿看到的是长方形。 右边:小女孩儿看到的是第一幅图;小男孩儿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3. 3 1 2

  4. 2 1 3

  5. 第一幅图是第三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二幅图是第四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三幅图是第二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四幅图是第一个小孩儿看到的。

  6. 不相同。

  7. 第一幅图是第二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二幅图是第四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三幅图是第一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四幅图是第三个小孩儿看到的。


二年级《观察物体》评课稿3篇(扩展2)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3篇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1

  其实倪老师的这节课确切的说我是听了3次,从第一次的准备到第二次的改进再到这次课的形成,我们也一起讨论修改好多具体细节。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判断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果就按目标设计教学,就会显得单调,学生也不会得到持续发展,也不符合“课标”精神。于是倪老师精心、巧妙设计,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整节课他讲学生分成4人一小组,分别坐在四个不同的位置,以活动课的形式将课堂教学升华、拓展,推向高潮。

  下面我就来讲几点我的想法,有些不足之处或者不到位的见解望谅解。

  一、以活动形式开展教学,实物展示,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建立抽象的方位知识、识图方法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光靠传授、讲解学生很难建立三维空间方位的概念和知识。倪老师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传授的方法。在课堂一开始,倪老师就安排各个学生的座位,不同于常规的教学模式,小朋友们很有兴趣,一个个热情高涨,老师顺势提上课的要求。倪老师将自己在家里的储蓄罐从各个不同角度拍了几张照片,让学生猜猜是什么物体,学生各抒己见,一步步接近实物,老师及时总结观察物体要全面。同时倪老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了一只不同颜色的小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次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开始仔细观察小象,这节有趣的数学课拉开了序幕。

  二、教学环节生动有趣,步步紧扣。

  分发小象完毕后,倪老师以一句“你愿意跟小象做朋友吗?”拉近了学生与小象的距离,也更加激发学生想要了解小象。“说说你在小象的什么位置”很自然的引出下一个知识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倪老师多次安排小组讨论汇报,小组各个学生交换位置观察等活动,这样学生得到的知识才是真实的、完整的、生动的、牢固的。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才是全面的、有序的。

  但整节课下来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板书的.安排还可以再设计简洁明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量还不是很大,我们对板书的要求自然会更高。其次新课标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淡化方位点,避免出现前、后、左、右,以免引起歧义。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2

  其实倪老师的这节课确切的说我是听了3次,从第一次的准备到第二次的改进再到这次课的形成,我们也一起讨论修改好多具体细节。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判断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果就按目标设计教学,就会显得单调,学生也不会得到持续发展,也不符合“课标”精神。于是倪老师精心、巧妙设计,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整节课他讲学生分成4人一小组,分别坐在四个不同的位置,以活动课的形式将课堂教学升华、拓展,推向高潮。

  下面我就来讲几点我的想法,有些不足之处或者不到位的见解望谅解。

  一、以活动形式开展教学,实物展示,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建立抽象的方位知识、识图方法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光靠传授、讲解学生很难建立三维空间方位的概念和知识。倪老师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传授的方法。在课堂一开始,倪老师就安排各个学生的座位,不同于常规的教学模式,小朋友们很有兴趣,一个个热情高涨,老师顺势提上课的要求。倪老师将自己在家里的储蓄罐从各个不同角度拍了几张照片,让学生猜猜是什么物体,学生各抒己见,一步步接近实物,老师及时总结观察物体要全面。同时倪老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了一只不同颜色的小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次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开始仔细观察小象,这节有趣的数学课拉开了序幕。

  二、教学环节生动有趣,步步紧扣。

  分发小象完毕后,倪老师以一句“你愿意跟小象做朋友吗?”拉近了学生与小象的距离,也更加激发学生想要了解小象。“说说你在小象的什么位置”很自然的引出下一个知识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倪老师多次安排小组讨论汇报,小组各个学生交换位置观察等活动,这样学生得到的知识才是真实的、完整的、生动的、牢固的。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才是全面的、有序的'。

  但整节课下来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板书的安排还可以再设计简洁明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量还不是很大,我们对板书的要求自然会更高。其次新课标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淡化方位点,避免出现前、后、左、右,以免引起歧义。


二年级《观察物体》评课稿3篇(扩展3)

——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反思3篇

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

  《观察物体》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在本册教材中这部分是难点,它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础上,对学生空间概念的培养,现对教学中的不足做以下几点反思、整理:

  一、教学目标定位

  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后面、上面、下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目标的定位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对于本课时来说我的教学目标定的有些过高,本节课的难点过多,尤其是被观察物体的选择,涉及到了透视图,所以部分同学出现了问题,学生对于左右面的认识和亲自实践观察其实都是没有问题的。

  二、教学中的课堂组织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是随着老师的教学在听课,但本节课在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环节中,由于给学生的改错时间太过局限,所以有几个同学没有改完错,在一直改错,没有注意听老师下面的环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留给学生更多的自我改错时间。

  三、细节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从整体上来说还算紧凑,但有些环节是可以更深入挖掘的,这些点需要教师在备课中自己挖掘,一节课的.点不能太多,但对于教学中的重点是必须要深入挖掘的。

  四、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本节课中针对难点,我是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但一节课下来,发现还是自己说的较多,给学生们“留白”的时间较少。


二年级《观察物体》评课稿3篇(扩展4)

——二年级数学《简单推理》评课稿3篇

二年级数学《简单推理》评课稿1

  《简单推理》是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陈老师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最简单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呈现出来,并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整节课主要以学生为主,小组活动内容多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推理的过程,从初步感知到自主设计操作,层层深入,学生和教师较好的融为一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本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活用素材,激发推理兴趣

  陈老师在这节课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有层次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这些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玩中学,在玩中思。根据二年级的孩子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陈老师活用素材,创造性的使用素材,设计猜双胞胎谁是哥哥这个贴进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推理兴趣。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整堂课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参与广度,学生学得有味又有效,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情感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地发展。

  二、层层递进,渗透数学思想

  陈老师的这节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猜测等直观的手段解决这些问题。这节课引入环节。就设计了让学生猜想,共分三个层次,首先课一开始让学生猜双胞胎谁是哥哥,“瞎”猜(即随便猜),学生从中意识到这样是猜不到确定的答案的;然后在老师的提示下“犹豫”猜,结果有两种答案,还不能确定,学生从中感悟到有了前提条件,答案的范围缩小了;最后在老师的再次提示下,学生很快猜出了正确的答案,学生从中领悟到了“猜想”要根据前提条件去推理的。这个猜想环节与本课时内容相关密切,对后面的顺利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让学生能初步领悟到简单逻辑推理其中条件与结果的密切联系,同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接下来,通过猜游戏让学生明确有序的推理方法:能确定的先确定的推理思想。最后再从猜小红、小丽、小刚拿什么书从中明白优化的推理思想:明确先确定好确定的推理方法。通过引导让学生从乱猜,到有条件地猜想,再到推理,经历推理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从无序到有序最后到优化的数学思想过程,层层递进,层层深入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由此可以看出这节课的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三、方法引导,注重习惯培养

  从两个事物“非此即彼”的判断到“三个事物的判断”,“三个事物的判断”中也是由“其中一个条件是肯定的”到“三个条件都是否定的判断”,一步一步深入,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层层深入,帮助学生掌握了推理的一般方法,陈老师突破“培养学生初步的有序的思考、合理的推理的意识”这个教学难点。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体验简单推理的过程,获得了对简单推理初步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

  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特别注重细节。所有的解决问题,陈老师特别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学生在寻找信息时指导学生用手指,手口并用。并向学生示范,把有用的信息在题目上做上标注,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像老师这样搜集信息,并把信息作有效处理。这里老师不仅仅是引导学生的方法,更主要的是向学生渗透怎么搜集信息,注重了对学生长久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四、收放自如,灵活动用推理

  整节课陈老师做到了收放自如,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引导,让学生经历了初步的推理过程,教师由扶到放、由浅入深,在用推理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几个问题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并能总结出简单推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设计了让学生自主设计推理环节,让学生在创设推理游戏和自主表演当中,对推理知识进一步深化,深化加强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思维训练层次提高。而通过有条理的说一说演一演,既让学生体验了推理的过程,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倾听与表述的过程中加深对推理过程的理解。

二年级数学《简单推理》评课稿2

  《简单推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用画图法、排除法、假设法来进行简单推理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本节课逻辑推理思维性比较强,也比较抽象,如果单单依靠纯“文字”进行推理,学生一定会没有兴趣,也会觉得很迷糊的。怎样让我们的孩子眼中这样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呢?我们的曹老师在这节课中为学生创设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玩中学,在玩中思。整堂课学生参与愿望强,参与广度,学生学得有味又有效,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情感上都得到了发展。

  课堂导入简洁、明了。课堂一开始,学生根据老师的体型猜测老师的体重,再根据三个提示:一般成年男子的体重在50千克以上、老师以前60千克现在瘦了、老师的体重是3的整倍数,学生根据提示进行分析数据、判断体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简单的推理游戏,直接揭示了什么是推理,以及推理的作用。

  练习设计灵活、巧妙,学生探究快速、有效。在小羊找工作、象棋比赛、正方体1对面的数是几、小羊面试成绩的练习中,学生通过画图法、排除法、假设法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曹老师还十分重视学生表述推理的过程的能力,逐步引导学生语言表达完整。

  本节数学课,曹老师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发展了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二年级《观察物体》评课稿3篇(扩展5)

——二年级的写话评课稿3篇

二年级的写话评课稿1

  我们满怀热情聆听了张荣老师的看图写话课《观猴》,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纵观这节课,整个教学设计,每个环节,都是 老师精心设计,目的性强,构思巧妙,充分体现了教改的新观念,是一节能够给人启发的写话课。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本次看图写话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写话训练, 老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鼓励学生按“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基本要求,写几句连贯的话,更关注教学中两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一是激发、唤醒学生写话的积极性,二是写话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基本习惯,比如: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占一格的书写习惯。

  二、教学情境化

  老师考虑到这是学生以“生活情景”为内容的写话练习,就充分利用课件-----孩子坐着-一辆开动的中巴车去动物园的情境,吸引了孩子,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中的花、草,引出了时间---春天,并适时出示( )的春天,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说出很多关于春天的词组,老师也随机出示《识字1》有关描写春天的成语,学生加以运用、积累,很值得鉴赏。

  三、教学拟人化

  作文像人,有灵魂、有骨架、有血肉。教学拟人化是林老师最大的亮点,从七巧板中汲取灵感进行设计四要素,让人耳目一新,学生的兴趣也因由此而提升。可怎样学,往往没有一定的模式,只求学得扎扎实实。林老师就做到这一点,精心设计了两个层面:第一层面,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变化句式。第二层面句子娃娃巧打扮,展开个性化的表达,众生百态。从而四要素不同的表达,形成语言模块。

  这节课,让我有所启发的同时,也令我有所思。

  1、老师随机出示《识字1》有关春天的成语进行运用,我认为这是不能光让孩子说屏幕上的词语,还应引导学生说除此之外的词语,比如:阳光明媚的春天、阳春三月,也不一定就说春天,只要是表示时间的词都可以,不能因此禁锢学生的思维。

  2、这个看图写话训练除了引导学生细致观察,鼓励学生按四要素的基本要求进行说话写话的同时,还应让学生领会观察的顺序,比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顺序,而不是让学生随便找个观察点进行说话写话。同时,当学生零散地说出“一只猴子在干什么”时,应适时加以点评及补充,丰富学生的语言,并且加以引导学生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学生会说的更有条理,我认为这也是一个重点。

  3、在评改环节,只是通过学生的互评,起不了一定的作用,应进行总评、指导评改、例评、赏读,这几个环节循序渐进,逐步升华,会大大激发学生的评改兴趣,也拓宽学生的思维。

二年级的写话评课稿2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这节课的优点有:

  一. 激发兴趣的方法简单有效

  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在本节课中课前的.导入很关键,能够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春天的景色,其中动态的效果使学生心情愉快,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你的想象真丰富”. “能学会别人说的也是最棒的” 等激励性语言充溢着整个课题.

  二.语言积累落在实处

  一年级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就必须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在同学们观察出图片中的景物时,李老师用这样的话语来激发学生来丰富词语,多美的柳树啊!谁来夸夸它,绿色的柳树,碧绿的柳树,还有么?在形象的夸一夸它,看它想什么?竟然有的学生能说出:随风飘动的柳树,像姑娘的头发,像姑娘在河边洗头发。穿着彩衣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等很多优美的词语。我们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积累.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语言会越来越丰富,总有一天,写起文章来会下笔如有神.

  三.关注学生的实践经验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老师都注意到了学生生活经验的重要.如 “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你还能在春天里闻到什么味道么?” 这些问话看似简单,实际上是在告诉学生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我们的作文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去观察生活,逐渐形成习惯.

  最后,谈一谈课后的一点想法.这节课上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不是很积极的去发言。教师应该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控,在学生观察图片说话的时候没有引导学生抓住图片的重点进行说话练习。

  另外,对于学生来说,鼓励显得犹为重要。在评点时我们应该要降低要求,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适时地给他们精彩处批上一句:“真棒,能用这么多优美语句了。”对他们一点点的进步,我们可以真诚地说:“又进步了,继续加油。”这样的评价,能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唤起他们习作的热情。


二年级《观察物体》评课稿3篇(扩展6)

——二年级语文狐假虎威评课稿3篇

二年级语文狐假虎威评课稿1

  《狐假虎威》是一篇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课堂上王老师很善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及时鼓励他们的勇敢表现,让他们投入课堂,进入文本,从小小的故事中明白所蕴含的道理,初步感知寓言故事的魅力。

  整节课的教学层次分明,由读词语——读句子——初步感知课文——书写指导。王老师注重词语读音的教学,如有些词语的轻声,有些字是三拼音节,老师很强调,学生读得也很准。老师引领学生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落实了字词教学目标,学生反映敏捷,课堂上能通过多种方法识字生字,反映出*时老师扎实的训练。她在课堂上还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对于一些长句子的朗读也比较重视。如:带着问题读,抓住关键词语读,感悟人物的语气读等,每次读的要求不同,指导出来的效果比较到位。她还引导学生用书中的话来解释“狐假虎威”的意思,并特别强调了“假”的含义。这样,学生在整体上对成语有了大概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生字教学也是二年级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此时学生虽然已经掌握大部分的识字方法,她在课上花了较多的时间来进行“狐”、“假”、“虎”、“威”四个生字的教学。特别是强调了每个字的字形及记忆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地让他们说,教师稍加引导,让学生记住每个字的读音、字形、意思,还让学生练习描红,体现了生态课堂的特点。王老师还在课堂上既根据生字的结构作整体分析,又有所侧重,细致指点重要笔画,并及时范写,及时反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692533.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692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