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观后感 >材料一:英国拍的电视剧《安娜·卡列尼娜》,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我认为基本上是忠

材料一:英国拍的电视剧《安娜·卡列尼娜》,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我认为基本上是忠

更新时间:2023-04-16 16:25:44 点击: 来源:yutu
材料一:
英国拍的电视剧《安娜·卡列尼娜》,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我认为基本上是忠实于原著的。但上映以来遭到一些观众的反对,有的说“安娜是破鞋”,卡列宁是“正人君子”。这和有人说“《红楼梦》是吊膀子的书”情况差不多。这反映了某些观众和读者对文艺作品的审美水平还很低,识别能力也很差。这里就有一个文学的启蒙和启蒙的文学的问题。我希望我们文艺理论工作者写一部文学的启蒙书,来提高读者的鉴赏力,使许多优秀作品不致变成卞和献玉那样不被理解,甚至蒙受不白之冤,而让那些趁潮趋时之作仅仅由于其本身迎合猎奇的趣味与别人对它的吹捧而享有虚妄的声誉。
文学需要启蒙,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对高级读物不能与启蒙的通俗读物一样看待,一样要求。文学作品如果不能诱发读者的想像,使他的想像生动活跃,广泛开阔,并产生一种欲望,要用自己的想像去补充作品中似乎言犹未尽的虚线,那就标志着它的失败。同样,文艺理论如果不能激起读者的思想,引起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头脑中出现许多从未想到过的问题,并渴望去解决它们,那也标志着它的失败。
过去,有些理论著作对佛学的论述有些简单化,认为佛学只是“迷信虚妄,蠢国殃民”,几乎一无是处。我觉得对佛学不能一概否定,佛学也有经过批判可以吸收的成分。比如鲁迅翻印的《百喻经》和其他一些佛书,其中一些故事如“唾面自干”、“瞎子摸象”等等,今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格言。我们实际上已受到不少佛书的影响,甚至在生活用语中也有不少成语、词汇来自佛书。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过,辩证法最早见于古希腊人和古代佛教徒的著作。魏晋时代有个著名僧人鸠摩罗什说过一句话,“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秽也”,很足以发人深思。把嚼过的饭喂人,既不卫生,也不利于增强人的消化力。理论文字要通俗易懂,但也不能采取嚼烂了喂的办法,使人一览无余,从而造成思想上的惰性,只知就现成、图省力,这不是好办法。因为思想是不能由别人来代替的。我们要培养读者的思考能力,这和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是有关系的。提高精神文明就要善于独立思考,而不能随声附和,必须要有明是非、辨善恶、识美丑的能力。
(摘自王元化《文学的启蒙与启蒙的文学》)
材料二:
古代文学历经二三千年,出现过伟大的作家作品,有丰厚的积淀,它的影响是覆盖性、弥漫性的,甚至培养出某种“集体无意识”,很自然化成了民族的审美心理、习惯与思维方式。古代文学传统经过一代又一代长期的筛选和不断的提炼,已经形成有非常稳定、不言而喻的“核心部分”,在民族的记忆和语言中成为某种象征性的建构,特别能得到人们的信奉、敬畏和依恋。如果说古代文学是个“大传统”,相对而言,现代文学还只是个“小传统”。这个新的传统因为时间距离还短,太过“亲近”了,反而缺少像面对古代传统那样的敬畏与信奉。即使事实上现代文学传统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结构的一个向度,并且发挥着切实的规范性影响,我们也可能习焉不察,不见得像对待古典传统那样的尊奉与重视。但现代文学传统也有不同于古代文学传统的地方,那就是仍然处在蓬勃的“生长期”,它的根须更丰茂地伸展到当代生活中,和当代有紧密的血肉联系,却又可能更多地受到现实的左右。
现代文学作为一种新传统已经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在影响和制约着我们的思维方式。最明显的,是以白话文为基础的现代文学语言的确定,这也是现代文学区别于古代文学的最重要方面。现代文学语言适度的欧化加上民间语言资源的吸收,逐步形成了更加适合表现现代人思想情感的文学语言形式与规范。毫无疑问,我们现今所享用的汉语文学语言变革的成果,构成了现代文学传统中重要而又稳定的部分。此外,现代所创造的许多作品,它的文学形象、文化内涵、艺术形式,乃至风格、技巧,许多也已经转化为当代普通社会生活的内容,承载着人们的思想情感,甚至成为某种“共名”。再者,现代文学所形成的新的观念与评判方式,包括对于文学现象的各种“命名”,如“现实主义”“反映”“主题”“思想性”“典型”“教育意义”等等,虽然有的由于频繁使用而变型僵硬,但也有的已经派生出新的含义而成为普适性的概念,至今被批评家乃至普通人所沿用,甚至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也不乏使用这些概念。只不过是,人们似乎总不太在意这些“常识性”的东西,甚至无视这些常常在身边起作用的东西,他们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新的传统。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事现代文学研究者,最好都能想想现代文学作为一种“新传统”的命运和前景,以及我们是否有必要对这个“新传统”做些普及和转化的工作,让我们的专业更多地介入当代社会“文学生活”,也更加接地气,有生气。
(摘编自温儒敏《重视现代文学“新传统”对当代“文学生活”的介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因为拍成电影后存在缺陷,遭到了部分人的诋毁。
B.优秀文学作品像卞和献玉那样不被理解,甚至蒙受不白之冤,缘于文艺工作者没有能及时创作出文学启蒙书。
C.古代文学历史悠久,名家辈出,著作丰富,积淀丰厚,影响巨大,其核心部分非常稳定,因此被称为“大传统”。
D.现代文学时间距离短,尽管与当代生活紧密关联,但人们往往可能习焉不察,忽视其中一些“常识性”的东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文学的普及与转化,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完全相同。
B.“唾面自干”、“瞎子摸象”等成了家喻户晓的格言,说明佛学也有值得吸收的成分。
C.无论是高级读物还是启蒙的通俗读物,都要能够诱发读者的想像,激起读者的思想。
D.文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我国古代文学甚至培养出了民族的某种“集体无意识”。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中秋赏月,忆起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某大学科研团队运用大数据分析来解读唐诗宋词。
C.每逢六月高考,众多考点悬挂励志对联激励考生。
D.人们称在生活中遭遇挫折而又自欺欺人的人为阿Q。
4.材料一、材料二的主要论证方法有何不同?请做简要分析。(4分)
5.阅读可以提升国民素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在倡导全民阅读的今天,文艺工作者如何做好文学普及工作?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




1.D。【解析】(A项,“诋毁”一词不当。B项,“缘于文艺工作者未能及时创作出文学启蒙书”错,作者认为“许多优秀文学作品像卞和献玉那样不被理解,甚至蒙受不白之冤”是因为“某些观众和读者对文艺作品的审美水平还很低,识别能力也很差。”C项,强加因果。称古代文学是“大传统”只是相对“现代文学”而言的)
2.C。【解析】(原文在材料一第二段,启蒙的通俗读物不一定要求激起读者的思想。)
3.B。【解析】(材料二的观点是:(新旧)文学传统,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在影响和制约着我们的思维方式。而B选项说的是科技进步对古代文学研究的影响,与材料二观点不符)
4.(4分)材料一主要采用举例论证。第一段举《安娜·卡列尼娜》和《红楼梦》被贬损的事例,表明亟需提高读者的鉴赏力。第三段举佛书中的一些故事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格言的事例,表明佛学也有经过批判可以吸收的成分,不能一概否定。(2分)
材料二主要采用对比论证。第一段从时间距离、影响力、成长潜力等多方面对古代文学传统和现代文学传统进行对比。(2分)
5.(4分)①做好文学启蒙工作,提高读者的鉴赏力。
②培养读者独立思考的能力。
③培养和加强读者对文学传统的信奉、敬畏和依恋的意识。(每点1分,答出3点给4分)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guanhougan/744367.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guanhougan/744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