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观后感 >材料一:①《狂人日记》是鲁迅首次将“拿来主义”理论运用于创作实践中并取得完全成功的

材料一:①《狂人日记》是鲁迅首次将“拿来主义”理论运用于创作实践中并取得完全成功的

更新时间:2023-04-16 07:00:01 点击: 来源:yutu
材料一:
①《狂人日记》是鲁迅首次将“拿来主义”理论运用于创作实践中并取得完全成功的代表作品。作为兼取中外文学精华而独创的艺术结晶,它体现了“拿来主义”理论的基本精神及其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折射出独具的特色。
②首先,《狂人日记》是借鉴外国特别是俄国文学写成的。它吸收俄国诸作家之长,但取法果戈理尤为明显。这是因为中国和俄国都在封建专制之下,人民有着大致相同的命运和革命要求,而取法于果戈理这位现实主义大师,来表现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忧愤”和反抗,尤为适合。鲁迅曾说,自己写这篇小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这是鲁迅善于博采众长的一个绝好的注脚,也是他的谦逊之词。
③诚然,《狂人日记》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读者尤应看到,鲁迅不只善于“拿来”,更贵在独创。只要把两篇《狂人日记》稍加比较,便可见其一斑。
④果戈理以二十则狂人日记,写一个主张“国不可一日无君”、看不起下等人、一心想往上爬的“九品文官”,由于职衔低微,没有权力去爱他的司长的女儿莎菲,因而忧郁发狂。鲁迅则是写一个备受封建桎梏折磨的“迫害狂”,他把诊脉的医生当成是化了装来摸肥瘦的刽子手,把围观的人看作是吃他的团伙。他看透了吃人的社会,识破了吃人的方法,并顽强地进行揭露和斗争,最后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同是日记,鲁迅却以代狂人整理日记供医家研究为序,写得煞有介事,铺厚垫实,出手不凡。尤为可贵者,借助这种日记体和截取生活横断面的写法,一举突破了中国小说传统的章回体和从头至尾慢慢道来的写法,因而更适于表现风雷激荡的“五四”时代风貌和反封建的战斗精神。其“格式的特别”,不但为时人所欢迎,即在今天来看也是新颖脱俗的,仅此亦堪称现代文学的开山奠基之作。鲁迅运用所学医学知识,把狂人的错觉、幻觉、病态心理刻画得更显细腻、真切、合理,貌似多疑而思想敏锐,语言荒唐却多含哲理,一再预言“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道出了历史的必然趋势,于弥天大夜中追求光明,敢于反抗,借以塑造了一个清醒的、彻底的、英勇无畏的反封建战士的典型形象。恰如鲁迅自评:“后起的《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社会的弊害,却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因此,它作为“五四”反封建的第一声号炮,震撼中外文坛。取法外国而有中国式的独创,体现了鲁迅指出的一条重要途径:“采用外国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
⑤鲁迅还同时指出:“择取中国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他正是这样实践的。考诸狂人形象,并不始于外国,其渊源却在中国。早在唐代,大诗人李白就以其狂放的歌喉,唱出了“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千古佳句,这狂人最早嘲笑的也正是礼教之鼻祖孔丘;那上下求索、感而为骚的三闾大夫屈原,也正是一个“楚狂人”;近代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也曾被称为“狂人”;而鲁迅却又是被称为狂人的章太炎的学生,狂人门下自有狂人弟子。且鲁迅自谓:“因为神经不好,所以容易说愤话。”言下大有以狂人自慰之意。就这个意义上,与其说狂人形象仿效于果戈理,毋宁说是鲁迅把中华民族历代愤世嫉俗、敢于反抗、勇于改革的“狂人”择取过来加以典型化的产物,进而不妨说是鲁迅本人的写照。同时我们还可以窥见,作品所透射出的辛辣讽刺的锋芒,是对《儒林外史》笔法的发扬光大;清峻、通脱的韵致,则是对魏晋风骨的升华;那严谨的章法,酣畅的行文,洗炼的语言,白描的技巧等等,也无不受益于中国优秀文学传统的滋养。
【选自张宗田《从〈狂人日记〉看“拿来主义”》】
材料二:
①日本人善于“境外学习”,是实行“拿来主义”的典范。日本人对“三国”的感情和研究并不亚于中国人,三国文化在日本有着深厚的积淀。现代日本翻译三国作品的第一人吉川英治略去冗长的战斗描写,采用“七实三虚”的办法,对原作进行文字修改加工,以迎合日本读者的口味,并将人物加以日本化,获得了很高评价。日本人不仅重视“三国”的学术性研究,更重其实用性研究。与中国的实用性研究多为政治服务不同,日本的三国实用性研究主要由企业界人士参与,带有鲜明的活学活用的研究色彩。许多大公司把《三国志》列为“领导者必读”,并将孔明兵法作为管理原则。
②日本的“三国迷”遍布全国,他们自发组织的“三国迷俱乐部”就有上百个。在对外来文化的吸纳与消化上,不仅仅是大搞“人海战术”,更多时候是集中优势兵力,发挥后天优势。日本人对质量有着无止尽的追求,特别善于“吐故纳新”,以《三国演义》的译本、刻本和改写本为例,这当中有节译本,有全译本,有的配以绘画,有的以现代小说笔调重新改写,既有面对一般读者的,还有专以少儿为读者对象的。
【(选自王运涛《论〈三国演义〉日本传播的文化启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狂人日记》是鲁迅首次践行“拿来主义”理论就获得最大成功的作品。
B. 鲁迅取法果戈理,表明其“拿来”有眼光,有辨别,有其明确的目的性。
C. 鲁迅能创作《狂人日记》,是因为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且具有医学知识。
D. 《狂人日记》日记体和截取生活横断面的写法旨在服务于反封建的主题。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和果戈理笔下的“狂人”分属不同的类型,作品的现实意义完全不同。
B. 鲁迅的《狂人日记》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不能否定其对果戈理的借鉴。
C. 吉川英治用“七实三虚”的办法对原作文字加工,从而实现了人物的日本化。
D. 日本既有注重“三国”实用性研究的各届人士,又有许多不同层次的“三国迷”。
3. 以下文学形象,最不符合材料一最后一段“狂人特点”的是( )
A. 《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
B. 《雷雨》中的繁漪
C. 《窦娥冤》中的窦娥
D. 《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
4. 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给“拿来主义”下一个简要定义,不超过100字。
5. 材料一中多次引用鲁迅的话,试分析这一写法的作用。



【答案】
1. B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获得最大成功的作品”错。由材料一第一段“《狂人日记》是鲁迅首次将‘拿来主义’理论运用于创作实践中并取得完全成功的代表作品”可知,“最大成功”不等于“完全成功”,过于绝对。
C.“是因为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且具有医学知识”错。由材料一第二段“鲁迅曾说,自己写这篇小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这是鲁迅善于博采众长的一个绝好的注脚,也是他的谦逊之词”可知,鲁迅这样说,既表明其博采众长,又体现了自谦。
D.“《狂人日记》日记体和截取生活横断面的写法旨在服务于反封建的主题”错。由材料一原文“借助这种日记体和截取生活横断面的写法,一举突破了中国小说传统的章回体和从头至尾慢慢道来的写法”可知,日记体和截取生活横断面的写法是对传统章回体和从头至尾慢慢道来写法的主观能动性突破,不能说旨在服务于作品主题。
故选B。
2. C .“吉川英治用‘七实三虚’的办法对原作文字加工,从而实现了人物的日本化”强加因果。“七实三虚”的办法与实现了人物的日本化是两种不同的做法,二者不是因果关系。
3. A.格里高尔是在竞争异常激烈、生存的压力使许多人精神被扭曲摧毁、人情淡薄如纱的时代里处于底层的小人物,他的身上没有愤世嫉俗、敢于反抗、勇于改革的“狂人”特点。
4. “拿来主义”是指在文学创作和文化交流中(范畴),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外国文化有选择地借鉴、批判地吸收(具体做法),并使其与本民族的时代语境相结合(现实目的),从而更好地丰富、发展文学创作,充分发挥各民族优委文化的价值的(理论的意义)理论。
5. ①(技巧本身)多次引用鲁迅的语言,这是引用论证(道理论证),这样写有助于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②(对内容)多次引用鲁迅的语言,且这些语言并不处于单一意义层面,分别从博采众长、作品主题、创作途径、自我描述等角度展开,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深化了文章的意蕴。
③(对结构)各处引用的鲁迅的语言是各段内容的概括,起到了显示行文脉络的作用。
④(对观点)《狂人日记》和“拿来主义”分别是鲁迅作品和主张,文中引用鲁迅的语言,让作者自己出面进行解读,这些语言具有“原典”的价值,更能揭示作品和理论的特点。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guanhougan/743780.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guanhougan/743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