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观后感 >《媒介融合:时代新语境与文学研究新思维》阅读答案 新媒体文学的可能阅读答案

《媒介融合:时代新语境与文学研究新思维》阅读答案 新媒体文学的可能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3-02-11 19:10:21 点击: 来源:yutu
当下是一个传播的时代,大众传播全球性的崛起已改变了日常生活的经验性内容。传播技术革新、媒介从技术升格为文化、传播对日常生活无孔不入,都是媒体时代的表征。在文学传播上,各种现代手段的运用,让文学“起死回生”,微信公众号成为所有文学刊物的重要门户,影视反哺文学的现象也很多,很多文学刊物、图书出版也开始注重与短视频平台的结合,技术的发展在扩大着文学的影响力,而纵观融媒体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削弱文学本身,在内容上并不抵牾,在传播方式上更为有力。
传播手段多围绕在文学外部,一般的媒介研究也侧重媒介作为传播栽体和形式的研究.但同时,媒介本身就构成了艺术编码的材料,跨媒介艺术蔚为大观,文学的跨媒介编码,是对冷媒介的一种“升温”.借助其他媒介,文学可转换为一种热媒介,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有冷热之分,热媒介传递的信息量比较多,清晰明确,无需更多感官和联想就能理解;冷媒介则相反,显在的信息含量少,需多种感官联想配合理解,增强解释。按照这样的逻辑,归结起来,一个艺术体裁的冷热程度,要看使用媒介的种类和数量。大致来讲,文字媒介热度低于音乐和图像,同时,媒介越多,其热度越高,媒介越少,其热度越低.因此,艺术编码多是跨媒介的,其根本的目的在于对自身“升温”,防止被淘汰的命运。
其实除了文本外的传播环节,在文本生产的阶段,任何艺术都不是单独媒介构成的,不同的艺术体栽在文本编码中所使用的媒介数量不尽相同。一直以来,文学都存在跨媒介叙事现象。文学在各艺术门类中编码所用材料算是使用媒介较多的一类。文学的图像化、文学的戏剧化、文学的影视脚本化、文学的音乐化等提法都不仅仅是一种阐释的强加,而是真正基于文学文本在编码过程中使用了其他媒介.文学的影视化最为明显,视听艺术和文学相辅相成,文学的“脚本化”必然会注重媒介特性。伴随着这样的发展趋势,未来文学作品的媒介性会更加凸显,文学中的媒介也必将更加多样。当媒介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媒介时代成为学术研究的时代背景,这一问题不应再忽视。比如近年来的文学影视互文研究、文学图像学、听觉研究等,产生了傅修延的《听觉叙事研究》、赵宪章的《文学图像论》及其主编的《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文学与图像》等成果,其背后的逻辑就是文学的跨媒介编码及研究。
艺术因媒介而发生深刻变革,媒介的变化远远不止传播方式的变迁,而是涉及“文学场裂变”的根本性转变。文学的媒介化使得文学的创作和阅读进入“数字化”时代,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的交流程度空前提高,创作空间也被无限放大,创作题材不断被释放。媒介生态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深广影响。而在传统的文字媒介中嵌入其他的媒介形式成为文学编码的重要模式,这既是传统的延续,也是当下媒介语境中文学创作的新要求。传统的文学媒介的提法集中讨论文学的传播环节的问题,很少的部分涉及文本本身,这样传统的研究或许并不能解释文本的编码问题,还需要回到文本本身来思考这一问题。最近十年,这样的研究苗头已经出现,期待能有更多的成果问世.
(节选自2022年10月8日《文艺报》
刘小波《媒介融合:时代新语境与文学研究新思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媒体时代的表征包括传播技术革新、传播广泛进入日常生活、媒介从技术升格为文化。
B.麦克卢汉认为,归根结底,一个艺术体裁的冷热程度与使用媒介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C.文本在传播环节并非由多种媒介构成,但在文本生产的阶段会使用不同数量的媒介。
D.媒介变化引发艺术根本转变,创作和阅读的“数字化”时代,创作空间被无限放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揭示了媒体时代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现代手段对文学传播产生的积极影响。
B.文章第二段用麦克卢汉关于媒介有冷热之分的观点,论证文学可以转换为一种热媒介,
C.文章第三段以文学图像化、戏剧化、影视脚本化等提法,论证文学一直都存在跨媒介叙事现象。
D.除了举例论证,文章还使用引用论证等方法,使专业性较强的文学理论变得较易理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融媒体的影响在内容上与文学并不冲突,不仅没有削弱文学,反而传播方式更有力。
B.文学编码如果像艺术编码一样跨媒介,则有利于对自身“升温”,防止被淘汰的命运。
C.在进入媒介时代前,媒介还未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文学作品的媒介性问题并不存在。
D.传统的文学媒介的提法很少涉及文本本身,但这样的研究苗头最近十年已经出现。

答案:
(1)A
(2)D
(3)C


【解答】
(1)B.“麦克卢汉认为……”张冠李戴,选项观点是文章的观点,不是麦克卢汉的观点。
C.“文本在传播环节并非由多种媒介构成”曲解文意,根据前文论述,文章第三段开头的“除了文本外的传播环节”,意思是“不仅文本外的传播环节”。
D.“媒介变化引发艺术根本转变”曲解文意,根据原文“艺术因媒介而发生深刻变革,媒介的变化远远不止传播方式的变迁,而是涉及‘文学场裂变’的根本性转变”可知,媒介的变化使文学艺术涉及根本性转变,而非发生根本转变。
故选:A。
(2)D.“文章还使用引用论证等方法”错误,文章没有使用引用论证。
故选:D。
(3)C.“文学作品的媒介性问题并不存在”曲解文意,原文说“这一问题不应再忽视”,而非问题不存在。
故选:C。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guanhougan/580027.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guanhougan/580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