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高三数学复习方法总结通用10篇

高三数学复习方法总结通用10篇

更新时间:2023-07-06 14:52:02 点击: 来源:yutu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t7t8美文号整理的10篇《高三数学复习方法总结》,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篇一

(1)先看“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当命题“若p则q”为真时,可表示为p=>q,则我们称p为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这里由p=>q,得出p为q的充分条件是容易理解的。

但为什么说q是p的必要条件呢?

事实上,与“p=>q”等价的逆否命题是“非q=>非p”。它的意思是:若q不成立,则p一定不成立。这就是说,q对于p是必不可少的,因而是必要的。

(2)再看“充要条件”

若有p=>q,同时q=>p,则p既是q的充分条件,又是必要条件。简称为p是q的充要条件。记作pq

(3)定义与充要条件

数学中,只有A是B的充要条件时,才用A去定义B,因此每个定义中都包含一个充要条件。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这一定义就是说,一个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是它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显然,一个定理如果有逆定理,那么定理、逆定理合在一起,可以用一个含有充要条件的语句来表示。

“充要条件”有时还可以改用“当且仅当”来表示,其中“当”表示“充分”。“仅当”表示“必要”。

(4)一般地,定义中的条件都是充要条件,判定定理中的条件都是充分条件,性质定理中的“结论”都可作为必要条件。

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分享5篇

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 篇二

不等式分类:

不等式分为严格不等式与非严格不等式。一般地,用纯粹的大于号、小于号“>”“<”连接的不等式称为严格不等式,用不小于号(大于或等于号)、不大于号(小于或等于号)“≥”(大于等于符号)“≤”(小于等于符号)连接的不等式称为非严格不等式,或称广义不等式。

通常不等式中的数是实数,字母也代表实数,不等式的一般形式为F(x,y,……,z)≤G(x,y,……,z)(其中不等号也可以为<,≥,>中某一个),两边的解析式的公共定义域称为不等式的定义域,不等式既可以表达一个命题,也可以表示一个问题。

高三数学复习方法总结 篇三

20春季一学期已经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现在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以下几方面:

一、备课方面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 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反馈,认真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

二、教学方面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提高业务水平方面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经常阅读教育教学资料,提高业务水平方面。

四、作业批改方面

在布置作业时争取做到有针对性,批改作业时努力做到面批面改。让学生的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培优转差工作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辅导外,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

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篇四

符合一定条件的动点所形成的图形,或者说,符合一定条件的点的全体所组成的集合,叫做满足该条件的点的轨迹。

轨迹,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凡在轨迹上的点都符合给定的条件,这叫做轨迹的纯粹性(也叫做必要性);凡不在轨迹上的点都不符合给定的条件,也就是符合给定条件的点必在轨迹上,这叫做轨迹的完备性(也叫做充分性)。

【轨迹方程】就是与几何轨迹对应的代数描述。

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⒈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

⒉写出点M的集合;

⒊列出方程=0;

⒋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

⒌检验。

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⒈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⒉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⒊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⒋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⒌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_译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

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

④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

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篇五

1、函数的奇偶性

(1)若f(x)是偶函数,那么f(x)=f(-x);

(2)若f(x)是奇函数,0在其定义域内,则f(0)=0(可用于求参数);

(3)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f(-x)=0或(f(x)≠0);

(4)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

(5)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

2、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若已知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即可;若已知f[g(x)]的定义域为[a,b],求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即f(x)的定义域);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

3、函数图像(或方程曲线的对称性)

(1)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

(2)证明图像C1与C2的对称性,即证明C1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2上,反之亦然;

(3)曲线C1:f(x,y)=0,关于y=x+a(y=-x+a)的对称曲线C2的方程为f(y-a,x+a)=0(或f(-y+a,-x+a)=0);

(4)曲线C1:f(x,y)=0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2a-x,2b-y)=0;

(5)若函数y=f(x)对x∈R时,f(a+x)=f(a-x)恒成立,则y=f(x)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6)函数y=f(x-a)与y=f(b-x)的图像关于直线x=对称;

4、函数的周期性

(1)y=f(x)对x∈R时,f(x+a)=f(x-a)或f(x-2a)=f(x)(a>0)恒成立,则y=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2)若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3)若y=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4︱a︱的周期函数;

(4)若y=f(x)关于点(a,0),(b,0)对称,则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5)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x=b(a≠b)对称,则函数y=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6)y=f(x)对x∈R时,f(x+a)=-f(x)(或f(x+a)=,则y=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5、方程k=f(x)有解k∈D(D为f(x)的值域);

6、a≥f(x)恒成立a≥[f(x)]max,;a≤f(x)恒成立a≤[f(x)]min;

7、(1)(a>0a≠1,b>0,n∈R+);

(2)logaN=(a>0,a≠1,b>0,b≠1);

(3)logab的符号由口诀“同正异负”记忆;

(4)alogaN=N(a>0,a≠1,N>0);

8、判断对应是否为映射时,抓住两点:

(1)A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

(2)B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并且A中不同元素在B中可以有相同的象;

9、能熟练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反函数,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10、对于反函数,应掌握以下一些结论:

(1)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

(2)奇函数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

(3)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4)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6)y=f(x)与y=f-1(x)互为反函数,设f(x)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B,则有f[f--1(x)]=x(x∈B),f--1[f(x)]=x(x∈A);

11、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12、依据单调性

利用一次函数在区间上的保号性可解决求一类参数的范围问题;

13、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方法

(1)分离参数法;

(2)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列不等式(组)求解;

a(1)=a,a(n)为公差为r的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

a(n)=a(n-1)+r=a(n-2)+2r=、、、=a[n-(n-1)]+(n-1)r=a(1)+(n-1)r=a+(n-1)r、

可用归纳法证明。

n=1时,a(1)=a+(1-1)r=a。成立。

假设n=k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成立。a(k)=a+(k-1)r

则,n=k+1时,a(k+1)=a(k)+r=a+(k-1)r+r=a+[(k+1)-1]r、

通项公式也成立。

因此,由归纳法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正确的。

求和公式:

S(n)=a(1)+a(2)+、、、+a(n)

=a+(a+r)+、、、+[a+(n-1)r]

=na+r[1+2+、、、+(n-1)]

=na+n(n-1)r/2

同样,可用归纳法证明求和公式。

a(1)=a,a(n)为公比为r(r不等于0)的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

a(n)=a(n-1)r=a(n-2)r^2=、、、=a[n-(n-1)]r^(n-1)=a(1)r^(n-1)=ar^(n-1)、

可用归纳法证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求和公式:

S(n)=a(1)+a(2)+、、、+a(n)

=a+ar+、、、+ar^(n-1)

=a[1+r+、、、+r^(n-1)]

r不等于1时,

S(n)=a[1-r^n]/[1-r]

r=1时,

S(n)=na、

同样,可用归纳法证明求和公式。

高三数学复习方法总结 篇六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学期有过去了,在这一学期了我做到了某些方面,也存在着许多不足,现将其总结如下:

首先,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每时每刻都用教学六认真来要求自己。

第一,课前认真备课。每节课上之前,我先专研教材,参考教学参考书,然后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才设计好教学环节,并写好教学详案。

第二,上好每一节课。上每节课之前都使自己精神饱满,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环节针对班上的中差生设计,并且抽他们起来反馈教学效果的信息。这样以来学生们都提高了学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数学的信心。

第三,耐心辅导后进生。每个班总有一、两个后进生,学习习惯差,在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接受不了新知识。在课余时间就加强辅导,给他们开“小灶”,直到他们掌握为止。

第四,作业全批全改。每天的课堂作业,当天批改,并给学生打好分数,写好评语。学生有错,又辅导他们改正。培养他们自觉改错的习惯。

第五,每个单元做测试及老师做试卷分析。没个单元完后,就及时做单元测试,根据考试的情况做好试卷分析,找出不足之处,并做好改进措施。

第六,认真反思。某堂课上的效果好,就总结好的原因在哪里,下次还要做到这点。某堂课上效果差,就总结问题所在,下次改进。

其次,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第一,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

第二,培养了学生晨读数学的习惯。

最后,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存在几点不足。

第一,备课时,有时预测不了学生的基本学情,时而高估,时而低估。

第二,没有培养好学生认真做题的习惯。学生做题浮躁,粗心,应付了事。

在下学期的教学中,发扬好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尽全力完成好自己的教学任务。

高三数学备考复习计划 篇七

一、指导思想

高考数学学科成绩在高考总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数学学科成绩在转换成标准分的过程中的比例较高,数学成绩好将给学生在高考成绩排名中带来很大的优势,相反,则会拖后腿,不利于学生的竞争!数学成绩的重要性和提高数学成绩的紧迫性要求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二、目的

为团结学生,营造班级学习氛围,特制定此学习帮扶小组计划,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竞争,促使班级数学成绩整体提高。

三、班级学情分析

我班同学普遍数学基础不扎实,表现在每次月考数学平均分在40到50分之间浮动,整体成绩尚有提升空间。目前,班级有不到10位同学在月考中能达到90分左右,成绩相对稳定,也有一半以上的同学数学成绩停留在30分左右,迟迟也无法提高。数学成绩分数较低的同学中,有很多在私人培训机构接受课外辅导,效果不甚明显。大多数同学数学成绩不好是因为数学基础薄弱,也缺乏学习数学的刻苦精神和主动习惯,同学间相互带动和帮助的氛围不浓厚。班主任牵头成立帮扶小组,由学生自主选择形成小组单位,开展互助学习,竞争促进的活动。

四、预期目标

以成绩较好且稳定的学生为小组核心,挖掘核心的辐射作用,带动其他同学逐步形成互助竞争,主动好学的班级氛围。以点带面,让成绩较好的同学帮助成绩不够理想的同学解惑释疑,扎实基础,提升成绩。使班级数学整体成绩达到60分到70分的平均水平,与我校上届文科数学成绩接轨。

五、执行过程

班主任将此计划告知数学老师,求助于数学老师予以配合,由数学老师根据高考要求及班级实际情况每天布置适量习题任务,交由全班各小组独立完成,班主任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当天任务当天消化。任务完成时间拟定在每天下午6点到6点半。每位同学必须在专门的习题本上完成,小组长要负责检查完成情况,并辅导完成有困难的同学完成。

六、激励办法

小组学习要取得成效,并能持之以恒的发展下去,对同学的激励不可缺少。以月考和周测为考核机会,拟对学生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予以及时的合适的鼓励。

精神鼓励:对在月考或周测中成绩取得进步的小组进行口头表扬,并把进步小组名单贴到班级展板进行宣传。

物质鼓励:对在月考或周测中成绩取得进步的小组给予学习用品奖励和奖学金奖励,对进步突出的小组应给予组长额外奖励。奖学金应控制适量额度,保证学生有正确的`奖金观念及持久的学习动力。

七、小组分配情况

班级人数共48人,班主任拟定全班同学分为7个小组,每个小组平均约7人,除配备正副组长1名外,组员5名,正组长固定由7位同学担任,并推荐7名副组长名单,由正组长选副组长搭档。其他同学自由选择组长申请进组,自行组成小组单位。

小组长职责:小组长为领头人,要带领本小组共进步,负责各组员作业完成情况,帮助组员解决基础知识问题,帮助组员扎实基础。

副组长职责:副组长是组长的帮手,应负责协助组长检查组员作业完成情况以及与组长一起帮助组员解决数学学习上的问题。

组员要求:组员要对组长心存感谢,不懂的问题及时向组长请教,服从组长要求,落实任务。

小组名单:

第一组:杨柳青刘芬周憬伊陈寒张议丰陈惠颖宋睿

第二组:朱标业杨植陈俊城符瀚文李德林吴丹丹载丽丽

第三组:吴俊霖蒙丽琴王钰茹李玉茹周文雯黄子玮林俊仁

第四组:胡宁丹叶姣伶丁士丽何文雅符宇莹苏凤娇李文颖

第五组:吴基丰王荟文鸿伟李环宇李丹娜李茂华

第六组:李美文谢东钰杨晓仪张兰天邵坤黎柏岑陈雅筠

第七组:林均黄康冯婷婷陈湘芸陈莉莹唐秋瑜陈雪花

八、执行效果

目前看,该计划有一定效果:首先是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了起来;其次是所有学生能保持每天和基础的数学习题见面并主动思考,良好的学习习惯正逐步养成;第三是从第四次月考数学成绩来看,40分以下的学生数量无论是和以往比较还是此次和其他班比较都是最少的,仅为7人,这一结果为班级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九、工作感悟

班主任是最小的“主任”,但工作的责任却不小。相反,班主任的工作可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作为一位班主任,要为自己的班级做好定位,为自己的工作做好定位,并要想方法、找点子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且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全面发展。这项工作的开展成效可见,给予了我工作上的极大自信和动力,鼓励着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持之以恒,再接再厉!

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篇八

1、数列的定义、分类与通项公式

(1)数列的定义:

①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②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

(2)数列的分类:

分类标准类型满足条件

项数有穷数列项数有限

无穷数列项数无限

项与项间的大小关系递增数列an+1>an其中n∈N

减数列an+1

常数列an+1=an

(3)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数列{an}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2、数列的递推公式

如果已知数列{an}的首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an与它的前一项an-1(n≥2)(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数列的递推公式。

3、对数列概念的理解

(1)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一个数列不仅与构成它的“数”有关,而且还与这些“数”的排列顺序有关,这有别于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因此,若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两个数列。

(2)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出现,而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出现,这也是数列与数集的区别。

4、数列的函数特征

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_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特殊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的函数解析式,即f(n)=an(n∈N_.

高三数学备考复习计划 篇九

1、 独立思考。

初中阶段感兴趣的数学难题,回顾初中老师扩展的数学知识,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享受攻难克艰的乐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2、 强化运算能力。

高中数学在运算速度、准确度、精细度方面的要求都要远远高于初中,也是高考重点考察的一种能力,要通过强化训练提升运算能力。

3、常用知识。

高中学习中的常用知识,如分解因式、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平面几何等,力求在数学知识、方法、思想方面恰当进行初中和高中的衔接,同学们要自主学习和思考,做一做相关练习题,打好基础,可以让你赢在高中的起点。

4、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进一步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比如:

类比法——引导我们探求新知;

归纳猜想——我们创新的基石;

分类讨论——化难为易的`突破口;

等价转化——解决问题的桥梁。

如果在这方面做得好的话,那么从一开始你就走在了前面。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如果你比其他同学适应得快,那么无疑你的进步会比别人快,从而形成一个增长的良性循环。

5、认真阅读高一数学课本。

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仔细揣摩教材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玄机,完成课后练习,争取带着疑问入校,激发入校后的求知欲,尽快地让数学成为你的知心朋友。

初高中学习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前适应自主学习能够更快的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6、 拓宽知识面,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提醒对数学尤其对数学竞赛感兴趣的同学,充分利用开学前这段时间,多研究一些有关竞赛的相关书籍,多积累一些竞赛基础知识,为高中数学竞赛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篇十

一个推导

利用错位相减法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a1+a1q+a1q2+…+a1qn-1,

同乘q得:qSn=a1q+a1q2+a1q3+…+a1qn,

两式相减得(1-q)Sn=a1-a1qn,∴Sn=(q≠1)。

两个防范

(1)由an+1=qan,q≠0并不能立即断言{an}为等比数列,还要验证a1≠0.

(2)在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必须注意对q=1与q≠1分类讨论,防止因忽略q=1这一特殊情形导致解题失误。

三种方法

等比数列的判断方法有:

(1)定义法:若an+1/an=q(q为非零常数)或an/an-1=q(q为非零常数且n≥2且n∈N_,则{an}是等比数列。

(2)中项公式法:在数列{an}中,an≠0且a=an·an+2(n∈N_,则数列{an}是等比数列。

(3)通项公式法:若数列通项公式可写成an=c·qn(c,q均是不为0的常数,n∈N_,则{an}是等比数列。

注:前两种方法也可用来证明一个数列为等比数列。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t7t8美文号为大家整理的10篇《高三数学复习方法总结》,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gongzuozongjie/870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