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生活常识 >印度尼赫鲁家族的简介(印度大家族)

印度尼赫鲁家族的简介(印度大家族)

更新时间:2022-02-26 13:48:02 点击: 来源:yutu

  印度尼赫鲁家族从当年莫蒂拉尔放弃万贯家产,毅然带领儿孙追随圣雄甘地,为印度民族独立呕心沥血,到印度独立后,祖孙三代先后执政40多年,推动印度从贫穷落后走向自力更生,尼赫鲁家族为印度做出了非凡贡献和巨大牺牲,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印度尼赫鲁家族的简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印度尼赫鲁家族的简介1:莫蒂拉尔

  尼赫鲁家族源自遍布雪山峻岭的克什米尔,原姓考尔,属于印度教中的最高等级——婆罗门。18世纪初,家族中一位名叫拉志考尔的学者受莫卧儿皇帝垂青,入德里法院为官,举家迁往德里运河边御赐的新居。为此,家族改姓为“尼赫鲁”,意为运河。印度尼赫鲁家族的简介(印度大家族)

  若干代后,时任德里警察局长的甘迦尼赫鲁在1861年得到一个小儿子,起名莫蒂拉尔尼赫鲁。正是他,使尼赫鲁家族走向印度政治舞台的中心。 1857年,在印度反英大起义中,莫蒂拉尔全家为躲避战火,迁至恒河中部的印度教圣城——阿拉哈巴德。在当律师的哥哥影响下,莫蒂拉尔开始学习法律。25 岁那年,哥哥去世,他毅然挑起了养家重担。首次承办案件,他只挣到5卢比。但几年后,随着业务不断精通,莫蒂拉尔渐渐成为全印度最炙手可热的律师,随即他修建了一座当地最为豪华的公馆——“欢喜宫”。据载,尼赫鲁家族是当年联合省(现在印度北方邦)第一个拥有汽车的家庭,就连英国省督都羡慕不已。莫蒂拉尔应邀加入省立法会议,英国许多达官贵人常为其座上宾。1911年英王乔治五世巡游印度时,莫蒂拉尔全家受到接见。

  当时,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但莫蒂拉尔仍在欢喜宫里过着逍遥日子,甚至一度鄙视圣雄甘地。然而,“阿姆利则惨案”改变了莫蒂拉尔—— 1919年4月13日,旁遮普省阿姆利则市的5万市民举行和平集会,要求释放两名被逮捕的民族运动活动家。英国殖民当局开枪射杀这些手无寸铁的平民,379人被杀,1200人受伤,直到1650发子弹全部打光才停止射击。震惊世界的流血惨案,使莫蒂拉尔全家彻底改变了对英国人的态度。

  莫蒂拉尔从此拒赴英国殖民政府的宴会,并辞去省立法会议中的席位,停止律师业务,积极投入争取独立的运动。1919年12月,他当选为国大党主席,从此成为甘地最坚定的战友。他抛弃了欧化的生活方式,不再穿西装、戴软呢帽、打丝领带,而改穿土布紧身裤和“阿其康”长袍,戴甘地帽。他还关闭了家里的欧式厨房,拆除马厩,削减仆役。将从欧洲购置的西服、天鹅绒、绸缎甚至洋娃娃都付之一炬。这一举动轰动了全国。20世纪20年代,莫蒂拉尔多次入狱。 1930年他再度被监禁,获释后不久,于1931年2月去世。

  印度尼赫鲁家族的简介2:尼赫鲁

  新德里莫迪路1号,是印度开国元勋尼赫鲁的纪念馆。馆内,摊开的书卷,发黄的老花镜,旧式拨号电话……仿佛主人只是暂时离开。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无不放轻脚步,压低声音,生怕惊扰了他。一双双虔诚眼睛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全都是各地民众对辉煌一时的“尼赫鲁时代”的静静追思。

  1889年,事业蒸蒸日上的莫蒂拉尔有了第一个儿子,起名为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下文简称尼赫鲁)。“贾瓦哈拉尔”,意思是“红宝石”。58年后,正是这颗“红宝石”迫使英国人摘下了“女王皇冠上最为耀眼的明珠”,同意印度独立建国。

  小时候的尼赫鲁在印度完成初等学业后,被送到英国哈罗公学和剑桥大学深造。从学生时代起,他就对政治很感兴趣。大学期间,恰逢英国大选,尼赫鲁每日翻阅报纸,关注选情。当老师考问学生们对大选的了解程度时,尼赫鲁竟能说出英国全体内阁成员的名字。

  1912年,尼赫鲁学成归国。1916年,国大党在北方邦勒克瑙召开年会,27岁的尼赫鲁第一次见到圣雄甘地。他眼中的甘地“像一股强大的电流……又像一道闪光,划破了黑暗,清除了我们眼睛上的翳障”。很快,他投身民族独立运动。从此,挨打和入狱成为家常便饭。1921年至1945年间,尼赫鲁先后入狱9次,共坐牢1041天。

  在严酷的独立斗争中,尼赫鲁逐渐成熟。1929年冬,国大党在拉合尔年会上通过了尼赫鲁起草的《开辟历史新纪元》决议,将“完全独立”作为奋斗目标。由于尼赫鲁有能力调和党内矛盾,不惑之年的他当选为党主席。

  1937年,尼赫鲁在5个月内,或坐汽车,或骑大象,或乘木筏,几乎行遍全印度,每天演讲10次以上,听众达1000多万。最终,除旁遮普和孟加拉两省外,尼赫鲁“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利用英国殖民当局倡导的议会民主,使国大党在选举中大获全胜,为印度独立建立了深厚的群众和地方基础。 1942年,尼赫鲁领导国大党开展要求英国“及时而有秩序地撤出印度”的“撤出印度”运动。英印殖民当局立即宣布国大党非法,并逮捕了尼赫鲁等人。这是尼赫鲁第9次、也是最后一次入狱。

  尼赫鲁身陷囹圄却毫不悲观。在狱中,他写成了《印度的发现》一书:“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时至今日,这句名言仍为印度人耳熟能详。

  二战后,世界民族独立运动掀起高潮。英国政府被迫考虑移交印度政权。尼赫鲁和英国进行了艰苦的谈判,终于达成了承认印度为英联邦自治领、印度与巴基斯坦分治的蒙巴顿方案。1947年8月15日凌晨,尼赫鲁在德里莫卧儿王朝的王宫城墙上,升起了印度第一面独立的旗帜。此后他三度出任总理,主管政府工作17年。1964年,他在发表一次演说后心脏病突发,不久逝世。

  印度尼赫鲁家族的简介3:英迪拉

  “我像男孩子一样长大。我的洋娃娃几乎都不是要喂奶的婴儿,而是袭击兵营和被投入监狱的男男女女。”在接受意大利记者法拉奇专访时,英迪拉如此回忆童年。

  作为尼赫鲁的独生女,英迪拉自幼深受祖父和父亲的影响,5岁时就探过监,12岁时聚集一班少男少女创立“猴子队”,参加国大党的游行集会,帮助散发宣传品。她早年留学瑞士和牛津大学,攻读政治、历史、人类学等,21岁加入国大党。

  1942年,英迪拉打破传统,与出身拜火教的新闻记者费罗兹甘地结婚。婚后生有二子,长子拉吉夫(1944年出生),次子桑贾伊(1946年出生)。婚后不久,两人就因参加抗英斗争一起被捕入狱。印度独立后,英迪拉常陪同父亲参加外交活动,出访美、中、苏、法等国,出席英联邦总理会议,参加万隆会议,充当印度“第一夫人”的角色。

  1964年父亲病逝后,夏斯特里继任总理,英迪拉出任新闻广播部长。不到两年,夏斯特里猝逝,英迪拉被推举为印度历史上首位女总理。

  英迪拉办事果断,政治斗争经验丰富。在党内,她纵横捭阖,击败各路政敌。但是,不少印度媒体对其任人唯亲、压制异己的做法颇有微辞。尤其在 1975年,她为打击反对派,实行长达19个月的紧急状态,导致大批反对党人士身陷囹圄,被史学家称为“印度建国后最黑暗的时代”。

  1984年,英迪拉调兵围剿锡克教反政府武装,造成大量伤亡,直接导致了同年10月31日她本人被锡克卫兵刺杀身亡。迄今,在新德里萨夫达章路 1号的英迪拉纪念馆内,还有一条铺满木板的小径,尽头放着一束她平生最钟爱的红色玫瑰花。当年,英迪拉正是在这里中弹倒地的。迄今,这束花似乎在提醒世人:功过自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