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生活常识 >梅兰芳怎么死的(梅兰芳死竟谁去了)

梅兰芳怎么死的(梅兰芳死竟谁去了)

更新时间:2022-02-24 13:32:59 点击: 来源:yutu

  梅兰芳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擅长旦角,是梅派创始人,是“四大名旦”之首,还是“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那么梅兰芳怎么死的呢?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梅兰芳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梅兰芳怎么死的(梅兰芳死竟谁去了)

  梅兰芳怎么死的

  1961年5月5日,梅兰芳在北京人民剧场复演《穆桂英挂帅》。5月31日晚上,他又应中国科学院之邀,率领梅剧团到北京西郊中关村为科学家们演出了《穆桂英挂帅》。中国科学院的礼堂并不大,科学家们闻说梅兰芳要来演出,他们带着家属早早就来到礼堂,把礼堂挤了个满满当当。在观众席里有当代文豪、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和那些赫赫有名的大科学家,他们之中不少是梅兰芳的朋友,当然还有许多京剧迷和梅兰芳的“粉丝”。戏的第二场“乡居”,梅兰芳出场了。由于朝廷寡情薄义,杨家辞朝回乡。穆桂英出场时穿的是蓝帔,梳的是大头,完全是青衣的装扮,但家庭妇女的服饰掩不住她的英武之气。

  梅兰芳虽然已67岁高龄,然而风采依然,她一出场,就是一个碰头彩。第五场“接印”,更加精彩。穆桂英上场,唱四句[西皮慢板],表达穆桂英盼儿心切,既急于要知道朝廷应敌的对策,同时又怕孩子遭到奸佞的迫害。“接印”一节,她在演穆桂英思想转变时,大胆采用[九锤半]的锣鼓套子,化用传统戏两冲、揉肚子的身段,以哑剧和舞蹈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活动,她从顾虑中扭转了过来,终于听从佘太君的劝勉,答应挂帅,正准备改换戎装,耳听得聚将擂鼓之声,立刻振起当年奋勇杀敌的精神。水到渠成地捧着帅印唱出了“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的豪言壮语。演到这里,全场观众被深深打动,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梅兰芳从1960年开始,就觉得身体不适,胸间隐隐作痛,还以为是胃病。但他只是服用些治胃病的药,照样辛勤工作。这次到科学院演出,同样十分卯上,“出兵”那场,扎上大靠上台,一派英姿勃勃的气概。演出结束,梅兰芳率众位演员谢幕,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登上舞台,与梅兰芳热烈握手,祝贺他演出成功。

  最后梅兰芳挽着郭沫若并肩照了一张相,几天后,梅先生收到科学院送来的合影照片,他还兴奋地在照片上题写了演出的年月日及小跋:“是日观众情绪热烈,而余演来亦酣畅淋漓也。”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竟是梅兰芳舞台生涯中最后一次演出,此时离他去世仅68天。但这次演出为梅兰芳的整个舞台演出史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1961年夏天,梅兰芳又感到胸部不适,后到北京阜外医院治疗,据医院检查是心绞痛,冠状动脉硬化。7月30日下午,梅兰芳心绞痛突发,进阜外医院住院抢救。经首都医学专家会诊,确定为急性冠状动脉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症。在周恩来的亲切关怀下,医院尽力抢救。8月8日清晨4时许,梅先生病况突然恶化,心脏停搏,呼吸停止,虽然全力抢救,终告无效,一代大师于清晨5时与世长辞,享年67岁。

  梅兰芳的一生

  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一座京剧世家的旧居。

  1899年,梅兰芳在北京百顺胡同附近一家私塾读书。

  1902年正式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学的第一出戏是《战蒲关》,后又学习了《二进宫》、《三娘教子》等共约三十余出戏。也常跟着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戏。

  1904年8月17日(农历7月7日),北京“广和楼”戏馆第一次登台,工花旦,在《长生殿·鹊桥密誓》里演织女。

  1907年,梅兰芳家从百顺胡同移居卢草园,正式搭班“喜连成”演出。

  1908年8月14日,母亲杨长玉病逝后全家移居鞭子巷头条。

  1910年,梅兰芳与王明华结婚。开始养鸽子的业余爱好。

  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

  1914年再次来沪,演出了《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 34天。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

  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

  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

  1912年,第一次与谭鑫培同台演出,演出剧目《桑园寄子》。

  1913年10月31日,接受上海许少卿邀请首次赴上海演出(是梅兰芳第一次离开北京),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等戏,11月16日第一次贴演扎靠戏《穆柯寨》也是他第一次唱大轴戏,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开始研究新腔并学习昆曲。全家移居北京鞭子巷三条。

  1914年1月,在庆丰堂与王蕙芳同拜陈德霖为师。又先后从师乔蕙兰、李寿山、陈嘉梁学习昆曲。又从路三宝、王瑶卿学戏。7月至10月,在“翊文社”最初尝试创编了时装新戏《孽海波澜》。梅兰芳对化装、头饰方面进行了改革。1914年,再次来沪,演出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一个多月。

  梅派大师。1915年4月10日,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时装新戏《宦海潮》。1915年4月16日,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时装新戏《邓霞姑》;1915年10月31日,在北京吉祥园首演创编古装新戏《嫦娥奔月》。第一次在京剧舞台上使用追光,梅兰芳则把灯光的作用向前推进了一步;梅兰芳开始学习绘画,绘画老师画家王萝白。此后,又结识了画家陈师曾、金拱北、姚茫父、陈半丁、齐白石等。同时并与收藏家朱翼庵订交,广泛观赏书画和古器物。

  1916年1月14日,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的新戏《黛玉葬花》;4月19日—21日在北京吉祥上演创编时装新戏《一缕麻》。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

  1917年,梅兰芳创编了神话歌舞剧《天女散花》。

  1918年,梅兰芳演出《游园惊梦》。梅派《游园惊梦》堪称中国戏曲艺苑中的奇葩。同年创编演出了《麻姑献寿》、《红线盗盒》。

  1919年4月21—5月27日,应日本帝国剧场邀请,携同“喜群社”访问日本进行演出。先后在东京、大阪、神户等地演出;12月应近代实业家张謇邀请,第一次到江苏南通演出。

  1920年,第一次拍摄无声电影《春香闹学》。

  1921年年初,与杨小楼合作组织“崇林社”剧团。年末,与福芝芳结婚。

  1922年2月15日,在北京第一舞台首演创编新戏《霸王别姬》;10月15日—11月22日应香港太平戏院邀请,率"承华社"剧团140余人赴港演出。

  1923年,首创在京剧伴奏乐器中增加上二胡,使京剧音乐更加丰富;11月在北京开明戏院上演创编新戏《洛神》;11月在北京真光剧场上演创编新戏《廉锦枫》。

  1924年5月,在北京寓所接待印度著名学者、诗人、作家泰戈尔。

  1924年10月9日—1924年11月22日,梅兰芳应日本帝国剧场社长邀请,第二次访问日本。先后在东京、大阪、京都等地演出。

  1925年,创编新戏头本、二本《太真外传》。

  1926年,创编新戏三本、四本《太真外传》;在北京东城无量大人胡同梅宅接待来访问的瑞典王储夫妇。

  1927年,被评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创编新戏《俊袭人》;经当时的银行家冯耿光证婚,梅兰芳迎娶了孟小冬。

  1928年4月6日,在北京中和戏院首演创编新戏《凤还巢》;夏季,在北京编演了新戏全本《宇宙锋》;第二次赴香港演出。

  1930年1月18日—7月,率“承华社”剧团部分演员经日本横滨、加拿大维多利亚赴美国演出。先后在西雅图、芝加哥、华盛顿、纽约、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檀香山等地演出72天;美国波摩拿学院、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分别授予梅兰芳文学荣誉博士学位。

  1931年5月,与余叔岩、齐如山、张伯驹等人创办“国剧学会”;第三次率团赴香港演出;同年与孟小冬解除婚姻关系。

  1932年,梅兰芳从北京迁居上海。

  1933年,在上海天蟾舞台上演了创编新戏《抗金兵》。

  1935年2月21日—4月21日,率剧团赴苏联演出访问。在苏联先后与戏剧大师斯坦尼拉夫斯基、布莱希特会面;4月—8月赴波兰、德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等国进行戏剧考察。后经埃及、印度回国。

  1936年2月26日,在上海天蟾舞台上演了创编新戏《生死恨》。

  1938年年初,携家眷和剧团演职员再次赴香港演出。全家留居香港。

  1941年,蓄须明志,息影舞台。

  1942年年夏,由香港返回上海。从此,杜门谢客。

  1945年10月,重新登台,在上海美琪大戏院与俞振飞合作演出了昆曲《断桥》、《游园惊梦》等剧目。

  1948年6月—11月,在上海联华三厂拍摄彩色片《生死恨》。

  1949年7月,出席中华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9月30日,当选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同年10月1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活动。

  1951年4月,任命梅兰芳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7月,全家从上海迁回北京,定居护国寺街1号。(现梅兰芳纪念馆)

  1952年12月,出席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与苏联著名舞蹈大师乌兰诺娃在北京会面。

  1953年10月,梅兰芳当选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54年9月,梅兰芳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1955年1月,任命梅兰芳为中国京剧院院长;4月,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为梅兰芳周信芳举办了舞台生活50年纪念活动;2月—8月拍摄《梅兰芳舞台艺术》戏曲片,12月制作完成。

  1956年5月26日—7月16日,应日本朝日新闻社等团体邀请,在周恩来直接关心和帮助下,组建了阵容最强大的访日京剧代表团,梅兰芳任团长。这也是梅兰芳第三次访问日本。先后在东京、九州、大阪、京都、名古屋等地演出。

  1957年6月7日,国际舞蹈协会主席海尔格来到北京授予梅兰芳荣誉奖章。

  1959年5月25日,在北京人民剧场上演创编新戏《穆桂英挂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0年1月21日,《游园惊梦》彩色电影片拍摄完成;4月15日,北京市人民委员会任命梅兰芳为梅剧团团长。

  1961年5月31日,在中国科学院为科学家们演出《穆桂英挂帅》,这是梅兰芳在舞台生涯中的最后一次演出;7月9日,任命梅兰芳为中国戏曲学院院长;8月8日凌晨5时,梅兰芳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梅兰芳与孟小冬

  因为梅兰芳与孟小冬都是名伶,所以他俩的恋情广受关注,传说也多。关于这场恋爱是如何发生的,有的说是梅兰芳身边的朋友为了某种目的撮合的,有的说是梅太太福芝芳因身患沉疴,而预先安排。如此等等,并无实据。其实最有可能的原因即是两人同台演戏,配合默契;台下互相倾慕对方的才华,经常交流艺术,日久生情。

  1926年8月28日的《北洋画报》上有署名“傲翁”者撰文说“小冬听从记者意见,决定嫁,新郎不是阔老,也不是督军之类,而是梅兰芳。”当天的《北洋画报》上还刊发了梅、孟各一张照片,照片下的文字介绍分别是“将娶孟小冬之梅兰芳(戏装)”、“将嫁梅兰芳之孟小冬(旗装)”。这可能是媒体最早一次对梅孟恋情作肯定报道。次年2月,梅孟双双相偕从上海返回北京,梅孟关系似乎更得到了证实。总之,梅兰芳与孟小冬的新屋设于东城内务部街的一条小巷内。

  梅孟之恋虽因他二人在世人眼中特别般配而被称颂一时,却终未能长久。两人分手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有些说法迹近小说情节,甚为可笑。

  还在梅孟相恋中,发生了一桩震惊整个京城的“血案”,梅兰芳差点丢了性命,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纨袴子弟王惟琛一直单恋孟小冬,始终得不到小冬回报,正在百般愁苦之际,听说小冬已被梅兰芳“抢了去”,一时想不开,一天突然闯入梅宅,欲找梅兰芳理论。当时已近正午,梅兰芳和冯幼伟等几个朋友正在吃午饭,佣人进来通报,说有一个“身穿浅色西装,文质彬彬,年约20岁左右,一看就是个大学生模样的人”要见梅大爷。在座的北京《大陆晚报》经理张汉举自告奋勇,对梅兰芳说他先出去看看那人有什么事,说完,便离座随佣人走出餐厅往客厅走去。

  张汉举矮矮胖胖,由于记者出身,颇善词令,平时热衷于交际,喜欢管三管四,所以有“夜壶张三”的绰号。他来到客厅,以为找几句托词就可以把王惟琛打发掉,谁知还未等他开口,就见王惟琛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手枪,抵住张汉举,叫道:“你叫梅兰芳出来见我!”张汉举到底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他很快就稳定了情绪,回说梅兰芳出去了。王惟琛自己也很紧张,听说梅兰芳不在家,便颤声要求张汉举转告梅家,要梅家先掏出五万块钱,赔偿他失去女朋友的精神损失。枪口下的张汉举大声呼唤佣人,让他们转告冯幼伟,赶快去筹款。

  其实,早在王惟琛掏出手枪的那一刻,就有佣人忙不迭地奔到餐厅通知了梅兰芳、冯幼伟。此时,听王惟琛说要钱,冯幼伟一面打电话通知军警督察处,一面通知银行迅速提出五万元现款。

  钱送到时,军警也已包围了梅宅。当佣人将钱扔进客厅后,王惟琛将张汉举挟作人质,好使他安全离开梅家。走到大门外,王惟琛这才发现军警不仅包围了梅宅,连周围屋顶上都有荷枪持弹的军警,因为过于紧张,他手中的枪响了,张汉举重重地倒在了地上。一见人质已死,军警们众枪齐发,顷刻间,王惟琛被打成了蜂窝状,当场毙命。

  次日,大栅栏附近的一根电线杆上,高悬着一个木笼,木笼里放着的正是王惟琛的血淋淋的头。这颗人头在电线杆上晃荡了整整三天。当年,最重的刑罚也不过是示众三天,可见“军警处”是将“王案”作为大案来处理的。

  王惟琛的死算是咎由自取,张汉举却死得冤枉。梅兰芳对张汉举之死深感歉疚,他不仅包揽了张汉举的后事,而且还赠送给张家位于麻草园的房屋一幢,现金二千元。

  后来梅孟分手,有人便将这两件事说为因果——梅兰芳受“血案”的刺激而离开孟小冬。其实这又是人们的猜想。

  人的感情是复杂的,故不应简单视之。梅孟分手未必只有一个原因,但直接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梅兰芳听说在他访美期间,孟小冬身边另有感情介入。梅兰芳对孟小冬并未明媒正娶,孟小冬对梅兰芳也就不负有婚姻意义上的责任,这段感情遂告终结。

  有史料说,1931年,在孟小冬聘请的郑毓秀律师和上海的杜月笙的调停下,梅兰芳给孟小冬4万块钱为赡养费。

   看过“梅兰芳怎么死的”的人还看了: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