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篇

更新时间:2021-12-10 11:58:18 点击: 来源:yutu

【#一年级# 导语】科学,是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知识系统,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认识物体的形状》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篇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1、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2、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科学探究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

  2、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也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许多物体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理解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难点: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形状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

  【器材准备】

  有一定高度的方盒子、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和木块若干、橡皮若干、螺母若干、布袋(内装一个乒乓球和一块橡皮)、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称一称”的方法比较了几种物体的轻重。还记得是哪几种物体吗?

  (学生回忆: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大橡皮、小橡皮)

  2、出示小布袋。不打开布袋,你能猜猜里面装的是哪两种物体吗?是怎样猜到的?引导学生用“摸”“看”的方法进行猜测,根据“形状”判断布袋内的物体是乒乓球和橡皮。

  3、出示另外两种物体也是物体的重要特征。

  ——木块和螺母,让学生说说这两种物体是什么形状。

  4、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物体的形状》

  (课件展示猜测的方法及四种物体的形状)

  (板书:认识物体的形状)

  5、提出问题。这里有四个同样大小的方盒子,要想把这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装进里面,怎样才能装得更多呢?学生交流装盒子的方式,教师规定统一用“平铺一层”的方式进行。

  (课件演示:“平铺一层”)

  二、探究将物体平铺在盒内的方式

  1、演示平铺的方法,记录数据。

  怎样平铺一层乒乓球呢?请一位学生来演示平铺的方法,并且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课件演示平铺的方法及如何填写表格)

  2、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将四种物体分别平铺在盒内,并且将数据记录下来。比一比,哪组最快,哪组装得最多。

  3、分组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各小组的数据填写在班级记录表单中。

  三、研讨:“形状”对物体占据空间的影响

  1、观察班级记录单: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小组乒乓球和木块数量都一样,而螺母和橡皮的数量就不一样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2、交流展示“摆放”的方式: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物体都是怎么摆放的吧。

  (1)各小组将摆放的方式展示出来,并标清数量。

  共同体验:螺母和橡皮以特定的方式摆放,真的能够都摆进盒子吗?师生共同确认上述问题后,将数据写在对应的摆放方式旁边。

  (2)乒乓球和木块只有一种摆放方式。螺母、橡皮有多种摆放方式,而且摆放方式不同,装的数量也不一样。

  3、分析研讨:为什么会这样呢?

  (1)同一种物体不同的平铺方式占据空间状况不同。

  引导学生分析:乒乓球和木块每个侧面都是一样的,所以怎么摆都一样,      摆的方式只有一种,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会有变化,螺母“躺”着摆和“立”着摆是不一样的,用来平铺的“面”形状不一样,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一样,橡皮“躺”量都不一样。

  (2)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平铺时占据空间的状况不同。

  思考:为什么乒乓球能摆进盒子的数量比大小差不多的木块少这么多?

  分析:由于形状的原因,乒乓球没有将盒子铺满,中间有空隙,所以装得少。

  (如果学生认为是因为“乒乓球”比“木块”大而造成上述结果,教师可以进行演示实验:与木块同样大小的空心塑料块和乒乓球可以装同样多的沙子,说明乒乓球与木块大小一样,也可以将两个相同的烧杯装同样多的水,将乒乓球和木块轻轻按入水中后,看两个烧杯中水面的高度是否一致。)

  四、拓展、延伸

  以螺母“躺着”平铺一层和“立着”平铺一层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盒子真的被填满了吗?说说你的看法。

【篇二】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自制小乐器》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的评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教学准备:圆口容器、气球、塑料袋、棉布、牛皮纸、橡皮筋或胶带、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认识书中的各种乐器,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乐器吗?你会弹奏吗?

  告诉学生不同的乐器会产生不同的声音并且声音的高低大小也不同

  二、活动一:做小鼓

  1、用有圆形口的容器做鼓身,选择不同的材料如橡胶薄膜、塑料薄膜、牛皮纸做鼓面,用橡皮筋和胶带将它绷紧在鼓身上敲击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

  以教师演示为主以技能训练为重点

  2、提问: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

  三、活动三: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1、让学生先欣赏一些同学做的小乐器。

  学生认乐器

  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声音与材料的性质有关,材料不同乐器演奏的效果也不同

  2、布置制定小组计划

  试一试,怎样让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发出声音?怎样让小乐器发出高低大小不同的声音?

  布置讨论任务:对同学们制作的小乐器进行评价。

  四、教师总结全课制定小组计划

  学生得出结论: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学生讨论制定小组计划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篇三】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倾听声音》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科学的表达方式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

  2、能够在多个问题中确定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乐于对周围的各种声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能够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声音问题的看法。

  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周围的声音是各种各样的。能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按组准备鼓和鼓槌1个、绿豆若干粒、锣1面、钢尺1根、纸杯1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二、活动一:寻找声音

  1、观察书中的四幅插图

  2、倾听声音:让学生倾听声音,知道这个声音是由谁发出的。

  3、想一下某些物体和动物在发出声音时的变化。

  4、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

  三、活动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1、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学生实验

  全班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填写各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记录表

  讨论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2、提问:用什么办法能使物体停止发声呢?

  演奏者如何使鼓或锣停止发声?

  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四、小结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31991.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31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