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观后感 >龙纹身的女孩影评3篇(龙纹身的女孩书评)

龙纹身的女孩影评3篇(龙纹身的女孩书评)

更新时间:2021-12-17 11:59:28 点击: 来源:yutu

  《龙纹少女》不错,只是情节稍显黑暗了一些。下面是有龙纹身的女孩影评,欢迎参阅。

  龙纹身的女孩影评篇一:

  作为芬奇的“骨灰粉”,说实话,这部电影我期待了很久,因为之前对《社交网络》的失望,更加剧了对该影片的渴望。以《七宗罪》、《搏击俱乐部》这两部足以位列影史之前鉴,我一直隐秘觉得芬奇的作品至少不应该是《社交网络》这种样子。如果你一定要我说出他的电影具体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拙嘴笨舌加文笔平平的我一时也说不清,在此只能用四个字表达本人尚不高雅的观影感受:酣畅淋漓。显然,《龙纹身的女孩》做到了这一点。龙纹身的女孩影评3篇(龙纹身的女孩书评)

  影片改编自瑞典推理小说《千禧年》三部曲的第一部,且有瑞典导演捏尔斯-阿登-欧普勒夫于09年捷足先登,口碑很是骄人,芬奇此次已然是翻拍了。能被翻拍,说明必然是个好故事,前者必然有较好的表现,借他人的东风驶自己的船是再好不过的了。然而这东风也不是那么好借的,世上诸葛亮毕竟不多,观众自然会两厢比较,有欧版的珠玉在前,芬奇版的很有可能会折戟沉沙。可事实又一次证明了“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句俗语,芬奇也又一次用他精湛的手法为我们打造了一个酷劲十足近乎完美的“磁器”,吸引影迷为之颠倒,为之膜拜。我没看过欧版,也没看过原著,在看了芬奇版后对二者更提不起丝毫兴趣,就像一个长久处于饥饿状态的人猛然饱餐一顿后对其他美食顿觉索然无味,这无关其他东西的好坏,纯粹的一种个人空前满足。

  故事依然是芬奇最擅长的悬疑推理,开始看那段金属感奇强的片头时吓了一跳,还以为芬奇改拍惊悚科幻了呢,直到片子正式开始,才恍然明白,那个我们熟悉的芬奇又回来了。龙纹身女孩比《搏击俱乐部》里的怪阿姨还出位,电脑比《社交网络》里的马克玩得炫,变态杀手的“变态值”更比《七宗罪》犹过之而无不及。影片前半部分中的“政治阴谋”和“孤岛探险”,以及整片冷硬的色调跟罗曼-波兰斯基的《影子写手》有些类似,可芬奇却不是靠缭乱花哨的架势迷惑人的主,过硬的情节和经得起推敲的逻辑推理才是芬奇的招牌特色。

  整个故事的取景大多选在瑞典北部的一个小岛上,冬天的萧杀清冷和岛上人物的神秘莫测,再加上利落的剪辑风格与抽丝剥茧般的案情分析,使得影片在扣人心悬之余,透着一股冷气质。而影片在对龙纹身女孩描述的几个桥段,无论是她特立独行的装束和那个酷到不行的坐骑,还是自己轻描淡写的自述往事,以及对她与前监护人生活片段的关照,都在耍酷的同时,将一抹令人心碎的暖意悄然展现。冷酷的气质冲击视觉神经,不经意的温情秒杀心灵。

  龙纹身的女孩由鲁尼-玛拉饰演,在《社交网络》已崭露头角的鲁尼这次把一个高智商低情商的女孩演绎的入木三分。片中并没有大篇幅的交代她的身世及遭遇,只在镜头快速切换间有几个类似缓冲情节的画面,而正是赖于这几组镜头,把龙纹身女孩的冷酷、率真、善良刻画地鲜明而立体。

  该片有很明显的商业片特性,最后那段贫女变富婆的桥段尤甚。还有芬奇过于吝啬镜头语言,快速的剪辑固然使影片显得干脆利落,但也会无形中增加一部分观众的观影障碍(也有可能是我看的版本的问题),还好我看的过程中这种感觉只是一闪而过,没影响观看效果,在影片结束时,芬奇制造的冷酷和温情还是恰如其实地击中了我。

  龙纹身的女孩影评篇二:

  数日前,拜望宋老师的过程中,曾向其询问最近电影的情况,答曰《龙纹少女》不错,只是情节稍显黑暗了一些。又曰,莎兰德的智商至少能有130以上,我们都惊讶不已。这个故事有什么魅力,令宋老师如此赞美。于是,回到家上网搜索,发现了瑞典版和美版,在对比过后发现宋老师赞美的可能是美版,于是就下载下来观看。整整两个半多小时的电影,灰暗的色调和令人震惊的暴行,都使这部片子在众多和谐的片子之中,显得如此与众不同。

  从电影的整个故事情节上看,这部片子明显是越界了,并非是单纯的情节片,已经附加上了众多的社会暴力的成分,而且对于色情虐杀的描述,在我看完原著之后,发现无论小说如何描写,还是不如电影能够带给人如此的冲击。而且这部电影中,对于莎兰德的描写,似乎是在印证90后的非主流的正当性,当布隆维斯特对于莎兰德抱持兴趣,并与之合作的时候,就已经弥合了代际之间的差异。在这里,我们必须看到成年人布隆维斯特对于莎兰德的宽容,成为了两人合作的基础,而莎兰德对于布隆维斯特的高评价,也是她同意合作的基础。从反面看,莎兰德和布隆维斯特都是这个社会的另类,他们不满足于这个社会强加给他们的责任,而选择了一条冒险的生活。他布隆维斯特敢于挑战世界性的黑道大亨,不因为对方财大气粗而有丝毫的怯懦。她莎兰德虽被世人看做是问题少女,但是她依旧有着自己的良好判断,无论是在对于色猪律师的惩罚,还是对于海特的保护,甚至对于马丁的惩罚上,她都显得比布隆维斯特更加积极主动。如果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发现虽然布隆维斯特和莎兰德从外表和行动上显得如此的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但是精神上却是如此维护这个世界应有的正义和秩序。从某种意义上,反衬出了这个世界并非想象的那么公正,而是处处显得令人沮丧,无论是对于女性施暴的容忍,还包括对于金融犯罪的无视,这恰恰是布隆维斯特与莎兰德走到一起,赢得了对于黑暗的胜利。

  故事的开始展开在布隆维斯特对于温纳斯壮败诉的背景下,不仅被罚得倾家荡产,而且要服刑三个月。这样的遭遇,并未让布隆维斯特屈服,但是还是决定要先期退避,并嘱咐他的合伙人兼情人先伪装撤退,而他也先离开他的工作。就在圣诞节假期,布隆维斯特接到一个奇怪的电话,邀请他去接手一份家族史的撰写工作。布隆维斯特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了这个冰封的小岛,老亨利虽然八十多岁了,但是他还是用商人所特有的拐外抹角,让布隆维斯特接受了这份家族自查的侦探工作。老亨利的切入点非常直接,他最疼爱的养女海特在六六年失踪了,大多数人认为她已经遇害了,但是凶手至今仍未抓获,这成为了老亨利心中一直的痛。为了找到杀害海特的凶手,亨利用维特斯壮的案底作为交换,布隆维斯特为了扳倒老对手,就接下了这个不知是福是祸的任务。

  就在布隆维斯特追查范耶尔家族秘密的同时,莎兰德作为社会问题人士被他的监护人进行了两次性侵犯,第一次仅仅是口交而已,而第二次——虽然在莎兰德有准备的情况下,那位色猪律师还是将其强暴了。莎兰德报复社会的原因,就是因为受到了社会合法的伤害,她不得不用她的智慧对社会中披着人皮的禽兽进行惩罚。在电影中,色猪不仅仅被打上了烙印,更是被废除了犯罪工具。莎兰德对于女性施暴的零容忍,成为了她与布隆维斯特合作的重要原因。有朋友说,莎兰德与布隆维斯特的合作是在故事的后半段,但是如果不了解莎兰德的性格,就理解不了为何莎兰德义无反顾地对布隆维斯特的支持——因为布隆维斯特向其展示了众多女性被虐杀的照片,这促使莎兰德成为了布隆维斯特的助手去挖掘范耶尔家族的秘密。

  就当他们二人不断接近事实真相的时候,老亨利却病倒了,这个有着纳粹血统的家族开始表现出了对于两人的排斥,而布隆维斯特和莎兰德却已经不再顾及排斥性的力量,着力挖掘着《圣经》、妇女虐杀案与范耶尔家族的秘密。在当两人分头寻找证据,寻求当年虐杀案的秘密,布隆维斯特去找到了当年蜜月中照到海特照片中隐藏着秘密。而莎兰德也在范耶尔家族企业档案馆中,找到了海特父亲与谋杀案的关联,两人虽然都已经隐隐地找到了家族秘密的线索,但布隆维斯特在与莎兰德联系不上的情况下,独自去马丁的住所去寻找证据。却不料马丁早已对他们二人心存疑虑,提前下手将布隆维斯特抓住,并承认谋杀案是其父与他的所为,并沾沾自喜说,他摒弃了父亲张扬的谋杀手法,而采取了秘密尾随,秘密虐杀的方案。这让布隆维斯特震惊不已,认为他是谋杀亲妹妹的凶手,却不料马丁是口否认了这点。就在这危急的时刻,莎兰德美女救英雄,并将马丁逼杀。在此之后,海特回到了家族之中,并感激二人对此保持缄默。

  而这并非是故事的结局,布隆维斯特的敌人温纳斯壮还敌视眈眈地盯着他。为了回击,布隆维斯特利用莎兰德收集到的温纳斯壮电脑中的罪证,将其一举摧垮。而莎兰德也通过技术手段,将温纳斯壮的存款据为己有。这一切当然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是,故事中所透露出的爱欲的囚笼却从未打破。二人虽然将囚禁妇女的凶手束手就擒,也将金融罪犯绳之以法,但欲望贪婪的囚笼是否就已经打翻?或者说,仅凭借着主人公两人的良知就足以对抗这个世界欲望的牢笼?我们看到,布隆维斯特与莎兰德如果不意外的话,都已经触犯刑法,但却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能将罪犯绳之以法——两人可以说,我们仅仅是违法,但并未犯罪!

  龙纹身的女孩影评篇三:

  上周刚在kindle上读完这本书,很多画面在脑海中徘徊,迫不及待地找来电影看。

  先说书。

  据说这本书的瑞典原名是The men who hate women,在英国上市后书名变成了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oo,无疑后者更出名,更显得悬疑。不过从书来看,纹不纹身的其实没什么重头戏。其实从电影来看,除了那女上男下时半裸的后半身纹身特写,恐怕这个纹身也只跟女主角的鼻环一样,只是‘叛逆’的一种标志而已。

  书的开头铺开的非常慢,以致于我看了20%时候,主题都依然没有出现。缓缓地讲述了一个在新闻界小有名气的金融'小侦探'是怎样从官司缠身到北上接受一个大财团CEO以撰写家族历史为名委托的罪案调查。能看出来原书的作者是个财经记者,所以他笔下的Mikael Blomkvist也带着财经记者特有的对大财团的不信任和不友好。电影里没有交待其实最初Henrik为了让Blomkvist接受委托是下了套的,说为他提供打垮Wennerstrom的一手资料。从电影和书的开始,就能发现电影其实有些背离原著。当然,就观赏性而言,电影也算自有长处。还有一点电影是背离记者的敏锐和职业特点的就是,男主角竟然没有坚持合约的内容对案件的进展守口如瓶,竟然在案情不明朗的情况下对Martin透露关键信息——这点是电影的改编,我认为也是最大的败笔。原著在书的后半部分,大量笔墨描述了整个Wennerstrom是如何在股市上身价虚增、如何利用海外账户转移财产、掩人耳目,而Salander是如何Hack到全世界的Wennerstrom银行账户进行盗取的——看得我眼花缭乱,更是很少能在小说中看到了‘纪实文学’。其他能体现财经记者的写作习惯之处再如——几个女性受害的案件,每个的时间、背景、人物,很多自述就像在看纪录片,非常连贯、很少特意铺垫和故弄玄虚。电影中对此点也有体现,比如关键的信息是从财务资料和企业活动记录中查出来的,就仿佛在跟随一个记者查找财经线索一样,非常平实而琐碎。

  原著本名为The men who hate women很重视两性之前的关系:比如男主角和Millemium杂志社志同道合的合伙人Berger(电影开头眼睛充满关爱的那位),是如何在男女方各有家庭的条件下保持若即若离的情人兼战友关系的;比如男主角是如何一步步赢得无社会性的女孩信任的;比如男主角和Cecilia是怎么有一腿的。。。书的结尾,我们一向对别人缺乏同情心甚至有点反社会的纹身女孩,竟然产生了嫉妒心,随着她转身离去我的心也碎了。

  再说电影。

  电影让线索更加直观,尤其是大量的照片能呈现的信息,电影就一目了然,而书中用了大量的笔墨一点点描写逐步从照片发现的信息。但是两个小时的电影还是太短,交待了所有的必要情节(甚至排列组合、拼接了一些情节),但是没有书中的跌宕起伏,整个真相浮现的太过顺利,仿佛天时地利人和都被用上了。

  写的好累。最后透露点好玩的信息,书里可是交待男主角在受虐时候是光着屁股的,看书的时候这段的描写也很多,有些情节比较难想象,看到电影这段,害得我眼巴巴地等着‘关键’情节。。。。晕,怎么是个衣衫完整的形象。。。太牺牲情节了!

  看过“龙纹身的女孩影评”的人还看了: 1.第68届戛纳电影节闭幕式 侯孝贤获最佳导演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guanhougan/39636.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guanhougan/39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