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词语大全 >  成语接龙 >厉兵秣马成语(厉兵秣马成语意思)

厉兵秣马成语(厉兵秣马成语意思)

更新时间:2022-06-21 22:39:02 点击: 来源:yutu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厉兵秣马成语(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厉兵秣马成语 篇一

【成语】:厉兵秣马

【释义】

厉:同“砺”,磨。兵:兵器。

秣:喂。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磨好刀枪,喂好战马,准备战斗。

【用法】

原用于形容紧张的战备,后泛指事前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也作“秣马厉兵”。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成语故事】公元前628年,晋文公死去,秦国欲乘机向东发展,此举引起了霸主晋国的不满。当时驻守在郑国的秦国大夫杞子,派人送密报给秦穆公,让他趁机来偷袭郑国。秦穆公以为这是个机会,就不顾大夫蹇叔劝阻,派孟明等三位将帅领兵远征郑国。蹇叔的儿子也被征兵入伍。临别时蹇叔抱住儿子痛哭道:“此次远征徒经晋国,到时,你们一定会在这个地方遭到晋军袭击,我军必将全军覆没。”秦穆公听说了这不吉利的'话,大骂蹇叔该死。秦军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了离郑国不远的滑国。郑国商人弦高做买卖经过滑国,得知秦军将进攻自己的国家,于是不动声色,假称自己是受郑穆公的派遣来送牲口犒劳秦军的。暂时稳住秦军后,弦高暗中派人把秦军进犯的消息告诉郑穆公。郑穆公接到密报,马上派人去杞子的驻地察看,见他们果然已磨好刀枪,喂好战马,准备作秦军的内应。于是郑穆公派人去告诉杞子:“很抱歉怠慢了你们,孟明要来了,你们可以跟他去了。”杞子等人见事情败露,慌忙择路而逃。孟明得到消息,知道伐郑没有希望了,便下令班师回国。途中经过,果然中了晋军埋伏,秦军全军覆没。

厉兵秣马成语故事 篇二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意思:比喻作好了战斗准备。厉:磨;秣:喂马料。

晋文公曾联合秦穆公出兵攻打郑国。郑文公在危急之中,请大夫烛之武到秦军营中,劝秦穆公不要损人不利己:牺牲郑国,便宜晋国,而削弱了自己。秦穆公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于是撤回秦军,还派了杞子、逄(pang)孙、扬孙三人帮助郑国守卫国都。晋文公见秦军撤走,也只得收兵回晋国去了。

两年后,帮助郑国守城的杞子送密信给秦穆公说:“郑国派我‘掌其北门之管’,您要是秘密派兵来,我作内应,郑国马上就成咱们的了……”所谓“掌其北门之管”,就是负责管着一国的大门。当秦穆公向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不赞成。但穆公还是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带领军队,去偷袭郑国。当时郑国的国都在新郑(今属河南省)。秦军经过洛阳,向东进发。洛阳是周朝的京城,即当时“天子”的所在地。秦军毫无顾忌地通过京城,到了滑国(在今河南偃师县)境内。离郑国已经不远了。

郑国有个商人,名叫弦高,正要到京城洛阳去做买卖。这一天,在滑国遇见了东进的秦军,他一看便料到是怎么回事了,急中生智,拿出四张熟牛皮,加上十二头牛,假托代表郑国慰劳秦军,说道:“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大军到来,十分欢迎。献给你们这一点点东西,略表心意。”弦高一面应付秦军,一面派人赶快向郑国国君报告。

郑国的国君是郑文公的儿子郑穆公。穆公得到报告,大吃一惊,连忙派人到北门去察看秦国驻军的动静,见他们个个都已扎束停当,“厉兵秣马”,只等动手了。穆公就派大夫皇武子去婉言辞退杞子等秦国将领。杞子等知道阴谋败露,无法立足,慌忙逃走。秦将孟明视等知道郑国已有准备,不可能偷袭了,也就停止东进,黯然回国。

厉兵秣马成语故事 篇三

杞子,秦国的大夫,驻守在郑国。有一天,他派人密报秦穆公,让他趁秦驻军掌管郑国北门之便,来偷袭郑国。穆公接到密报,觉得机不可失,就不听大夫蹇叔劝阻,立即派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将帅领兵远征郑国,蹇叔的儿子也在这支远征军中,送别时,蹇叔抱住儿子失声痛哭,还说: “你们一定会在殽这地方遭到晋军抵御,到时,我来收你的尸骨。” 穆公知道后,大骂蹇叔该死。

秦军经长途跋涉来到了离郑国不远的滑国,郑国商人弦高正巧去周朝做买卖也经过滑国,得知秦军将进攻自己的国家,他一面不动声色,假称受郑穆公的派遣,对秦军说: “我们国君知道你们要来,要我送一批牲口来犒劳你们。”

这样稳住秦军后,弦高暗中派人把秦军进犯的消息急速告诉郑穆公。

郑穆公接到弦高的密报,马上派人去杞子等人的住地察看动静,见他们果然已扎好了行李,“厉兵秣马”,准备作秦军的内应。郑穆公证实了弦高的消息后,就派皇武子去杞子处说: “我们很抱歉,没有好好款待你们,现在你们的孟明要来了,你们可以跟他去了。”

杞子等人见事已败露,就分别逃往齐国、宋国。

孟明得到消息,知道偷袭不能成功,怏怏地说: “郑国已有准备了,我们无人作内应,伐郑没有希望了,还是回去吧。”于是,他下令班师回国。还师途中,经过险地殽,果然遭到了晋军的伏击,秦军全军覆没,孟明等三位统帅成了晋国的俘虏。

厉兵秣马成语故事 篇四

【成语】:

厉兵秣马

【拼音】:

lì bīng mò mǎ

【解释】: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处】:

“束载、厉兵、秣马矣”。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举例造句】:

孙权克仗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以伺中国之变。(陈亮《酌古论·吕蒙》)

【成语故事】:

僖公三十二年冬天,杞子从郑国派人来告诉秦穆公说:“郑国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军队来,保管成功。”大臣蹇叔对秦穆公说:“调动大军偷袭这么远的国家,我们赶得精疲力乏,对方早就有了准备,不会有什么作为的。而且行军路线上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穆公不听,派大军东行。

秦军到了郑国的边境滑地,遇到郑国人弦高赶着十二头牛要到周朝集市去卖。弦高赶快让人回国报信,自己将牛献给秦军作犒劳,说:“我们大王听说你们要从这里路过,派我来犒劳你们,请不要嫌弃礼物轻薄。”

郑穆公得到弦高的消息,派人去查看,见杞子一伙正在整顿盔甲、磨兵器、喂马,便对他们说:“你们留在我们郑国时间也长了,我们国小物乏,听说你们就要离开,就请便吧!”杞子就逃了。秦军只好退了。

“厉兵秣马”形容准备战斗。

厉兵秣马成语故事 篇五

【释义】

厉:同“砺”,磨。兵:兵器。

秣:喂。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磨好刀枪,喂好战马,准备战斗。

【用法】

原用于形容紧张的战备,后泛指事前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也作“秣马厉兵”。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成语故事】公元前628年,晋文公死去,秦国欲乘机向东发展,此举引起了霸主晋国的不满。当时驻守在郑国的秦国大夫杞子,派人送密报给秦穆公,让他趁机来偷袭郑国。秦穆公以为这是个机会,就不顾大夫蹇叔劝阻,派孟明等三位将帅领兵远征郑国。蹇叔的儿子也被征兵入伍。临别时蹇叔抱住儿子痛哭道:“此次远征徒经晋国,到时,你们一定会在这个地方遭到晋军袭击,我军必将全军覆没。”秦穆公听说了这不吉利的话,大骂蹇叔该死。秦军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了离郑国不远的滑国。郑国商人弦高做买卖经过滑国,得知秦军将进攻自己的国家,于是不动声色,假称自己是受郑穆公的派遣来送牲口犒劳秦军的。暂时稳住秦军后,弦高暗中派人把秦军进犯的消息告诉郑穆公。郑穆公接到密报,马上派人去杞子的驻地察看,见他们果然已磨好刀枪,喂好战马,准备作秦军的内应。于是郑穆公派人去告诉杞子:“很抱歉怠慢了你们,孟明要来了,你们可以跟他去了。”杞子等人见事情败露,慌忙择路而逃。孟明得到消息,知道伐郑没有希望了,便下令班师回国。途中经过,果然中了晋军埋伏,秦军全军覆没。

厉兵秣马成语 篇六

【成语】:厉兵秣马

【拼音】:lì bīng m mǎ

【简拼】:lbmm

【解释】: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示例】:孙权克仗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以伺中国之变。 宋·陈亮《酌古论·吕蒙》

【近义词】:秣马厉兵、严阵以待

【反义词】:高枕无忧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准备战斗

【英文】:get ready for fight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秦国、晋国联合围攻郑国,郑国派大臣烛之武单独与秦国结盟,按约秦国派杞子、逢孙和杨孙率军驻在郑国,秦国退兵。杞子派人偷偷回国要秦穆公出兵,秦军就大举进攻,郑国商人弦高冒充使臣警告秦国,秦国只好攻打滑国

厉兵秣马 成语接龙

【顺接】:马七马八 马上功成 马上墙头 马上得之 马上房子 马上看花 马不停蹄 马不解鞍

【顺接】:北叟失马 弊车羸马 弊车驽马 敝车羸马 避世金马 伯乐相马 才高倚马 持戈试马

【逆接】:变本加厉 晨兢夕厉 发奋蹈厉 发愤自厉 发扬踔厉 发扬蹈厉 奋发踔厉 奋发蹈厉

【逆接】:厉世摩钝 厉世磨钝 厉兵秣马 厉兵粟马 厉志贞亮 厉浊激贪 厉精为治 厉精图治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chengyujielong/172989.html